开场:
请问观察家蕊泽老师拿到观察记录表,晋级准备表了吗?
请问大家有哪些人可以参加讨论和分享?请能参加的小伙伴在评论区留言“参与分享”,因为人数没有超过6人,我们就不分组了,一会在会议里自成一组。
亲爱的观察家,各位热爱学习的前辈和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牧娜,3个身份简要介绍一下我自己:首先我是家庭CEO,家庭是我最重要的使命所在,同时我也是RIA学习力导师和章鱼大师原力觉醒系统的签约独立老师。
今天很高兴由我来给大家做TF1-2的拆书分享。
今天要拆的书籍是《让孩子原创人生》作者是张栋,毕业于哈佛大学,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现自我、培养创造力和自主思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这本书强调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家长鼓励孩子通过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和真实体验来构建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不是简单地遵循传统路径。时代对某项硬技能的需求会更迭,对特定知识的需求也会更新,但对人才的底层需求似乎并没有改变。品格、使命感、创新力、判断力、建立关系的能力……这些是漫漫历史长河中社会一直需要的核心竞争力,哪怕是到了人工智能时代的今天。我们要做的是给孩子这些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能力,这样他就能更好地去应对未来。
从书的封面可以看出书中提到很多教育理念,如:近侧发展区,搭脚手架,择校,信念,主动探索等,今天带来的拆页就是关于搭脚手架的4种常用方法。所以,今天的拆页主题是四个常用搭脚手架的方法。
本次的拆书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根据知识点分享自己的经验并规划应用。
我所选的拆页在书本第140页。
接下来由我来为大家朗读原文片段。
下面我介绍四个常用的搭脚手架的方法。
第一,解释任务,确保孩子清楚他们要做什么。孩子处理信息的速度和能力与我们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虑他们的理解能力,不能想当然地以为我们懂的他们就一定也懂。有时孩子在一道题上花很长的时间,可能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题目的意思。练琴的时候老师告诉他应该如何改正,但他却没改正,这可能是因为他并没有明白老师的意思。所以第一个方法就是用他可以听得懂的语言把任务解释清楚。
第二,演示给他看你是怎么解决类似问题的。你可以把你思考的过程缓慢、清晰地说出来。这在他对一个问题无从下手的时候可以提供很大的帮助。
第三,帮助他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或经验联系起来。比如,他在学习水循环的时候学到彩虹,你可以提醒他以前做过的棱镜实验。比如,他学到字母A的短元音/æ/的发音时,你可以让他在自己知道的词里面找出有这个发音的词。
第四,用视觉辅助。这在阅读上比较常用,你可以用图片来解释单词,也可以用思维导图、流程图来分析文章,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
这是原文片段。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搭脚手架,相信大家都见过脚手架的样子,如左图所示,在各种工地随处可见。
如右图所示,搭脚手架这个概念来自于维果茨基,他认为孩子在成人或同伴帮助下,可以挑战超出自己当前水平的任务。维果茨基把孩子从事的活动分成三种,第一种是孩子可以独立完成的;第二种是孩子在协助下可以完成的;第三种是孩子即使在协助下也无法完成的。第二种活动,也就是孩子在协助下可以完成的活动,便是近侧发展区。如果任务超出此区域,就会使孩子产生挫败感,而且学习成效也会大大下降。
需要注意的是,这片区域是动态变化的,会随着孩子能力的变化而变化。孩子的“近侧发展区”会随着成长变化,因人而异,所以好的教育就是不断调整帮助的力量,找到合适的脚手架,让孩子在这个区域内逐步进步。所以怎样搭好脚手架,便成了孩子的能力提升,带来自信和成长的关键所在。
回到原文片段,我们了解到四种常用的搭脚手架的方法,就是解释,演示,关联,辅助。
举一个我最近在课堂上教授学生学习乘法的例子,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用了这4种方法:比如教授3 × 4 = ? 这个乘法题目。
第一:解释任务
在学生刚接触乘法时,他们学到的乘法的定义是:乘法是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这对有些学生来说有点抽象,就需要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乘法的意思就是把同样的东西重复加几次,比如说,先给你四个苹果,在给你四个苹果,又给你四个苹果,问一共给了你多少个苹果?先后给你三次“四个苹果”就是三个四相加,即3X4”
这样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任务,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
第二:用演示的方法
用积木块来演示这道题。拿小积木堆成3组,每组4个,边摆放边解释:“这里是第一组4个,第二组4个,第三组4个,一共有几个。”演示完后,问学生:“你看,一共有几组,每组几个,一共有多少个积木?”边演示边让孩子理解乘法。
第三:关联新旧知识
将乘法和之前学过的加法联系起来。跟学生说:“你之前学过加法,知道2 + 2 = 4,对吧?乘法其实就像是加法的重复。3 × 4 就是3个4相加,也就是4 + 4 + 4,你是不是就能算出答案了?”这样通过加法的已知知识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运算。
第四:使用视觉辅助
可以用图形或图示来帮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比如画一个3 × 4 的阵列图,让学生们数一共有3列,每一列4个,表示“3 × 4”的意思,帮助学生在视觉上感知乘法的结构。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增强对乘法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数学思维。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以上就是我的拆书分享,那接下来,我想请大家想一想,你以前有没有过使用这个搭脚手架的方法,帮助孩子或者是身边的其他人的情境,或者相关的经验。比如说你教孩子整理书桌,小时候教孩子整理玩具,比如带孩子做蛋糕养宠物,或者做一些简单的烹饪,这样类似的经验。
那接下来,我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来分享一下你们的相关经验。只要能够分享一种或者两种就可以了,不需要四种都分享。因为我们人数刚才回应没有达到六个人,我们也不分组了。就直接在这里开麦来分享。然后这四种方法我也在这个PPT上打出来的,大家可以边看着边想一下。我在这里做个记录。
大家可以想一下解释用孩子或者是身边的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或者说演示给他看或者是关联用新旧知识来关联,或者用视觉辅助的方式都可以。
学习者案例记录:
1.王欣: 几天前,我女儿遇到了一道数学题,题目要求找出扑克牌中相同类型的牌。她现在一年级,题目对她来说有点难。我试着用语言给她解释,但她怎么也听不明白。
后来我想到家里有一副扑克牌,就把相关的牌挑出来,按照题目中的样子摆好,开始一步步教她。我先给她示范,比如桃心有几张、梅花有几张,分成四类,让她先了解类型的概念。
但在讨论颜色时,她卡住了,觉得扑克牌有四种颜色。我就把红色的牌叠在一起,黑色的牌叠在一起,告诉她其实只有两种颜色——红色和黑色。这么一比对,她马上就理解了题目的意思。
2.朱应涛:在我家女儿二年级的时候,我开始思考如何培养她的成长型思维。为此,我用了一种“脚手架”的方式,就是通过下五子棋来实现。
女儿特别喜欢赢,每次赢了都很开心。为了让她明白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我在她赢了、我输了的时候,会故意表现得很开心。我会说:“哇,我又输了!恭喜你赢了!” 她觉得很奇怪,问我:“你输了,怎么还这么开心?” 我就告诉她:“因为我可以从错误中学习呀!这也是一种成长的机会呢。”
通过五子棋这个工具,我用实际演示的方式向她传达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告诉她不要害怕犯错误,错误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好机会。这种方式对她来说,也是培养成长型思维的一种“脚手架”。
A2催化应用:
感谢前面两个小伙伴的分享,那现在再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请你拿起手边的便签或者是拿出你的手机写下你近期可以做的行动改变。如果现在有已经想好的,也可以随时开麦来分享一下,那也可以在你的便签上或者手机上写下来,如果有写好的也可以发在这个聊天区。
期待现在能够有人开麦分享!当然大家发图片在聊天区也完全可以。
学习者案例记录:
亚超 :目标:本周日下午,与孩子一起在家中对楼上的书籍和玩具进行彻底清洁和整理。确保物品分类合理,有序摆放,便于日常使用。同时,通过这一过程培养孩子的整理和收纳习惯,保持空间整洁。
行动计划:
1.讨论分类方案:与孩子一起讨论整理的分类方案。根据他上初中的需求,对书籍、玩具等物品进行重新归类,确定哪些需要调整、存放或更换。分类整理及处理闲置物品
2按类别整理:日常使用的物品确定摆放位置,闲置的物品进行适当处理。需要赠送或处理的物品,决定一个合理的去处,或送给有需要的人。
3示范与协作
作为父母,首先示范整理的过程,教孩子整理步骤和方法。在整理过程中,与孩子一同操作,让他逐渐掌握整理的要点。
4保持整理习惯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整洁,随用随收。配合孩子定期进行整理,确保物品保持有序。
很好的分享!大家还在完成便签书写的可以继续完成,完成后拍照或打在我们的聊天区里面,我会做一个收集。期待通过今天的这一次分享,大家可以有意识的在生活当中去使用搭脚手架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身边的人更好的成长。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那我今天的拆书分享也到这里就结束。今天拆解的内容是来自于张栋,让孩子原创人生。这本书也是我特别推荐的一本书。那刚才的在拆页里面,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四种常见的搭脚手架的方法,帮助孩子以及身边的人能够更好的成长。大家可以多多练习这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