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第368次练武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关注内在需求,成事爱已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吴晓丽,我用三个标签简单介绍下我自己:

我是优势的探索者,正在学优势教练;我是拆书的实践者,目前是一级拆书家;我是个新手妈妈,现在有个一岁的女儿;很高兴认识大家!

【分组】

我们一会有分组讨论,现在先两两分个组,左边小伙伴一组,右边小伙伴一组,谢谢!

【图书介绍-FAB】

F 特征:今天带大家拆解的书籍是由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写的《非暴力沟通》,这是一本经典的沟通类实用书籍,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豆瓣评分有8.4分。

A 优势:与其它沟通类书籍相比,这本书带来的,不仅是一套实用的沟通技巧,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鼓励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专注于事件背后彼此的事实、感受、需要、请求。

B 利益:【B1】如果你期待改善人际关系,提升沟通效果,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那么《非暴力沟通》绝对值得一读。

【B2】今天的拆页学习,希望带领大家通过关注内在需求,更好地成事爱己。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对内积极正向地探索自己做事动机,对外有效表达自己未被满足的需要争取得到他人的积极回应,最后在和谐关系中满足自我需求。

【总学习目标+拆页逻辑】

今天我们会学习两个拆页片段,一个是向内探索需求,另一个是对外表达需求,两个片段是互为补充的互补关系。期待大家通过今天1小时左右的现场学习,能了解这两个拆页片段带来的方法是什么,等下练习时,能把这些方法运用起来。

【拆页一的学习目标】

接下来,我们先看第一个拆页片段,期待大家通过现场的学习,能了解“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三步法是什么,等下练习时,能够激活过去的经验把这个方法运用起来。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

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发给大家的拆页原文片段1,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下我。

【R原文片段】《非暴力沟通》P126-127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 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幵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好,我看大多小伙伴都看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下拆页片段1

【why: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大家可能对这样的场景似曾相识,“好烦,屋子乱糟糟的,我不得不去收拾;大周末的,我还不得不去公司加个班;我太胖了,我不得不戒掉垃圾食品……”在生活或工作中,可能有很多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但又不得不去做,伴随的会有负面情绪、消极行动,然后我们会做得越来越不开心,越不愿意去做,从而陷入了恶性循环。

如果能将我们的思维从被动转为主动,我们就能找到更加快乐的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What】

拆页片段1告诉了我们,如何使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从而打破上面的恶性循环,这个方法叫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它牵引我们去探索内心深层的需求。

【how】

那具体怎么做呢?

1、罗列现状:逐一列举当前自己觉得没意思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2、转变想法:把“我不得不”划掉,替换成“我选择”

3、看见需求:在“我选择做XX”后面进一步补充 “是因为我想要XX”,这里强化的是从正面角度去看待做这件事于自身的关键价值。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什么场景呢?当我们陷入不得不做的消极困境时,可以用来积极转念。

【举例:把反例加工成正面案例

曾经,我会陷入每天我不得不每天通勤3个小时去上班的消极抱怨中,如果我用上面的方法来探索我内在积极的需求,我可以这样想:

我选择了每天通勤3个小时去上班, 是因为我想要有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并在工作中获得快速专业的成长。

这是我坚持每日长时间通勤上班的内在动力。若这个价值是充分的,那我会有更强的信心坚持;若价值是不足够的,比如我很在意的收入,实际远低于我的付出和预期,那我可以通过换份工作去实现我想追求的价值,让我后续能工作得更开心。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联想过去相关经验

为了更好地学会应用这个工具,接下来,我邀请大家一起来做个练习。

请大家回顾下自己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在工作或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不得不做”的事,比如,不得不经常加班,不得不戒掉垃圾食品,不得不花好多时间精力来带教新人等等

请回想下当时是什么情况,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不得不做的事呢?

示例(供参考):

前段时间,因为老人生病了,我不得不请假在家里自己带娃

我当时是挺焦虑的,请假打乱了我的工作计划,工作事多,娃又小需要人陪着走不开身

下面我们用2分钟的时间,在组内思考与分享,只分享这个经历就好。稍后请小伙伴跟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陈志江:以前上班的时候老板他很喜欢组织员工开会。但开会的内容就没有什么目的,没有重点,甚至可能跟我个人都无关的,每次开会的时间又很长,我就觉得很浪费我自己的时间,但我又不得不参加!因为你不参加的话,老板会觉得你比较自私,或者不自动,不尊重老板。

谢谢陈老师的分享!

A1+反思加工

刚才每位小伙伴都回顾了过去你不得不的事,那如果让你重来一次,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你会怎么进行转念呢?下面给大家2分钟时间,请大家在便签纸上写你的思考,并在组内分享,待会我会邀请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陈志江:为了解决这个不得不给自己带来的烦恼,我就要转变自己的想法。我选择还在这家公司留下来去做,忍受这样的折磨的,是因为我觉得第一在公司给我的自由度挺大,能让自己有一个能力有比较充分的发挥,第二是公司的激励机制挺好的,你做出事情做出成绩来就会给到你相应价值认可和收入,这两点对能力的积累和金钱的积累是对我最重要的。

【反馈】

【技能点-简短重述】非常好,志江用我们所学的方法,从不得不忍受无聊会议找到了它的正面价值,就是发展的自由度和匹配的经济价值,这是他认可的的动力让他选择留在公司。

【回应】

【技能点-好奇反问】:那志江你用这个方法进行转念后,你再看这个不得不做的这个事儿,你自己的感受是变成怎么样了呢?

学习者陈志江:这样再看回这个事,我就会觉得这也是我工作里的一部分了

拆书家:是的,我们发现这样转变后,你会从被动被迫,变成觉得可以主动接受这个事,很好!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

希望在这个拆书片段里,大家能带回去一个句式“我选择做XX,是因为我想XX”,它能牵引我们向内探索做事的动机,从被动接受变成能主动选择。

那根据自我需求,选择主动去做事情就足够了吗?不,还不能完全覆盖,我们会发现,有些个人需求是需要通过别人的支持来实现的,这就涉及到另一个话题,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需求,争取获得别人的积极回应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开始第二个拆页片段的学习。

【拆页二的学习目标】

期待大家通过第二个拆页片段的学习,能了解有效表达需求四步法是什么,等下练习时,能在案例演练或未来的应用场景中,规划出具体的运用。

【过渡语】

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发给大家的拆页原文片段2,看完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下我

【R原文片段】

还有一次我应邀前往一所学校和一群高中生交流。他们对校长满怀怨言,认为校长是一名种族歧视者,并且想办法要报复他。一位负责辅导他们的牧师十分担忧可能会发生暴力冲突,邀请我去协调矛盾。出于对这位牧师的尊重,学生们答应了与我见面。

会谈一开始,他们便向我描述校长有哪些歧视性行为。听完他们列举的控诉后,我建议他们明确一下希望校长具体怎么做

“那又有什么用?”一位学生不屑地说,“我们已经告诉过他我们的想法了,结果他对我们说‘走开!我不需要你们这些人告诉我怎么做’。”

我问他们向校长提出了什么请求。他们说曾经告诉校长不要干涉他们的打扮。我向他们提议,如果他们能说出希望校长做的事,而非不希望他做的事,他们或许能得到比较积极的回应

此外,他们还告诉校长,希望得到公正的对待。对此,校长则立马大声否认说,他没有不公正地对待他们。我告诉学生们,如果你们请求他采取一些特定的行动,而不是抽象模糊的“公正对待”,校长可能会做出比较正面的回应

接着,我和他们一起讨论如何用正向的语言提出具体的请求来满足需要。会议最后,学生罗列了希望校长做到的38件事,包括“让黑人学生代表参与有关服饰穿着的决策小组”“请称呼我们为‘黑人学生’,而不是‘你们这些人’”。第二天,学生们向校长提交了书面请求。当晚,他们在电话里兴奋地告诉我,校长同意了所有38项请求!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好,我看大多小伙伴都看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个拆页。

【what】

这个片段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展现了一群黑人高中生与校长在关系剑拔弩张的情况下,通过作者一步步地引导,有效表达了他们38项具体请求并全部获得校长同意的非暴力沟通过程。

【意译案例】

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个朋友的案例。我朋友对他老公经常加班太多给的陪伴太少比较苦恼,她向老公提出了请求但并没起到她想要的效果。她说“我请他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工作上。没想到半个月后,他居然告诉我,他报名了一个羽毛球训练营,后面会注意劳逸结合!”我的朋友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但却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什么。我鼓励朋友换一种更直接的方式提出请求,她想了想说:“我希望他要兼顾到家庭。”,我追问朋友“那你希望老公采取什么具体行动呢?”“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是在家陪我和孩子的。”后面,她的老公欣然答应了她这个具体的请求。

【why】

回想下,当我们跟他人提出需求时,我们是否也会容易提出很模糊抽象的请求,甚至有可能都没提到希望对方做什么,只是在表达自已的感受或想法,然后就期待对方给到很好的回应。我们会发现,这往往都属于低效沟通,当对方不知道他具体可以做什么时,他一般很难能准确给我们提供到支持。所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以便尽量争取到别人的积极回应,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how】细化步骤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1、明确目标:与对方沟通前,先想好希望通过这个对话达到什么目的,比如希望对方采取行动支持你,希望对方理解你的想法,或是希望了解他人的想法等等

2、观察事实:与对方沟通时,先表达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看到/听到了什么

3、表达感受和需求:对于观察到的事实,表达我感到了怎样的情绪,我内心想要获得什么(也就是我的需求)

我给大家的复印页里,列出了情绪和需求的常见词汇表,大家可以看看,方便理解和应用。

【补充材料1】-需求词汇表

【补充材料2】-情绪词汇表

4、提出请求。使用正向、具体可操作的语言,清楚地表达我们请求对方去做什么。

前段时间,刚做完两个大项目,我想跟领导提加薪,应用上面的方法,我可以这么做:

1、沟通前,明确目标:希望领导能支持我的想法,即使不成,也能了解领导不支持的具体原因

2、沟通时,

先表达事实:领导,今年我在团队人手不足的情况,承担了两个之前没有做过的复杂项目,如期完成了,并从客户那边收到了9分的好评。

再表达感受和需要:(表达感受)能把两个有挑战的项目完成好并得到客户的认可,我感到很受鼓舞,(表达需要)也希望有机会能得到公司对我工作价值和能力的肯定。

最后提出请求:我期待今天下半年公司能给我提供加薪的机会,希望能得到领导的支持。

【预防可能的异议】

你可能会问,用这个方法表达了请求后,对方就不会拒绝我了吗?确实,有可能出现对方没有接受你的请求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只能放弃自己的诉求。我们选择发出请求意味着,我们要先同理他人为什么没有说“接受”,而不是要说服他们必须答应我们。当我们能倾听和同理对方的感受和想法时,我们的需求才有更大概率被理解和接受。

【where】

所以,当沟通双方会在乎彼此的合作关系,会关注满足彼此合理的需求,这个方法是适用的;若纯粹只是为了改变他人来寻求自己的利益,那这个方法并不适用。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案例演练】

接下来,我将邀请大家一起来做案例演练,帮助大家学以致用。

我们通过下面提供的场景,组织一段对话,一起来演练一下有效表达需求的方法。

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场景设计】

小明刚结婚买了房子,每个月要承担1万多的房贷。

小明最近面试通过,得到了一个新工作Offer,薪水比现在高出了50%,但每个月有一半的时间要在外地出差。小明觉得现在房贷压力太大了,如果他加入新公司,虽然经常出差,但经济压力能缓解很多,他倾向接受Offer。

回家跟老婆小丽沟通,老婆反应有点大,她不太同意小明去新公司,不想刚结婚就经常要异地。

【角色扮演】

请大家在我们分配好的两人小组内,一人扮演老婆小丽,一人扮演老公小明,请老公和老婆用对话的方式进行沟通,请老公运用【今天所学的表达需求4步法】,促进彼此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

可以先花2-3分钟进行交流下,把对话的关键词写在“小剧本上”。

在讨论过程中,如果发现有疑问或者不清晰的可以及时提问,交流完成后,我会请两位来演练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老公(学员潘绮韵)

老婆,(表达事实)我们刚买了房子,现在房贷压力大,最近我去参加了面试,新公司给的薪酬可观,比我现在高一半,但需要我每个月一半的时间在出差,(表达请求)我希望得到你的支持,同意我去这个新公司工作。(表达感受或需求)新工作能缓解我们的经济压力,我希望我们家后面能更好,如果我接受了这个Offer。在出差的时间,我一定会抽时间跟你视频,不用出差的时候我肯定会好好陪你,希望你能支持我。

老婆(学员刘鋆):

老公,(表达事实)我也理解你,现在我们的房贷压力大,你是我们的经济支柱。(表达需求)但我们新婚,我希望你能陪我,多点时间照顾这个家庭,能在工作和生活间找到平衡点。(表达情绪)你要是总在出差,我心里多少是有失落情绪,(表达请求)你能不能考虑找一份两者都能兼顾的工作,既能陪我,又能涨工资的工作呢?

老公(学员潘绮韵)

(表达事实)我面了好几家,这家是目前能给到我最好薪酬的公司了,其他的都差不多是持平的薪酬。(表达需求)我也很想每天陪在你身边,更好地照顾这个家,(表达请求)但是我希望你能理解就是这一段时间,先接受这个offer,那如果后面还有更好的,我们可以再去处理好吗?反正我也答应你,就是我出差的,我一定会每天给你通视频,不出差的时候,我会好好陪你!

老婆(学员刘鋆):我看你决心这么坚定,那我就答应你了。

【反馈】

【技能-号召鼓掌】感谢两位的投入演绎,请大家先给他们两位一点掌声!

【技能-真诚赞美】

两位在对话中,第一点把事实、感受、需求和请求的四个要素灵活应用起来了,非常好!第二点

老公在表达时,除了说考虑经济压力外,还会说“希望我们的家更好”,老公的需求里会主动考虑共同的利益和需求,这会使得这个事情会更容易被对方接受和理解。

【过渡语】如果我们能联想到这个工具可以怎么帮你解决【待发生的问题】,那就更加有价值了!

【A2分步催化1】

接下来,请大家畅想一下,在未来的几个月里,你可能会遇到哪些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场景呢?

我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ü 过年了,你可能想回娘家过个年,但老公可能会坚持要回婆家过年

ü 过年前,你想跟领导请个长年假,但领导可能不会同意

ü 老公不太喜欢出去玩,我想老公放寒假带全家人一起出去旅游

我给大家2分钟时间思考下,稍后我会邀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场景,提醒一下,这个环节,我们只需要分享场景就可以了,不需要分享怎么做。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刘君:举例的第三个场景跟我可能要遇到的情况很类似。我女儿已经有13岁了,然后每次出去玩,我老公就是要么找借口,要么推三阻四的。然后我也想出去玩,然后他又说那么多人不去,到处都是人我不去。然后我就会觉得很生气。

谢谢刘君同学的分享!

【A2分步催化2】

请大家进一步思考,基于刚才联想到的应用情境,如果运用“表达需要四步法”的方法,你会怎么跟对方表达你的需求呢?

3-4分钟思考,大家可以在纸上写下你的思考内容,之后我会邀请小伙伴和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拆书家:对于未来遇到的老公不愿意出去玩的挑战,你会怎么去表达你的需求呢?

学习者刘君:

我觉得如果未来的话,我就会很明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我希望一家人出去一起。

我会首先跟他陈述事实。我们工作也都挺忙的,压力也大,小孩读初中了他平时学习也很紧张,(提出请求)那我们趁这个假期,我们就好好出去玩一玩减减压。(表达情绪)你不出去玩,我会觉得很生气,你总是不愿意陪我们。(提出请求)我希望我们一家人能希望一家人出去玩,我们可以去少人的地方。我觉得这样说,他应该会好接受一点。

【回应】

【技能点-好奇反问】

拆书家:这个过程,从老公不愿意出去,到你这样表达,你的情绪是怎样的呢?

学习者刘君:老公不愿意出去玩,我一开始是生气的,但刚刚我用这个方法的时候,我明显的感受到,就是我在表达我的需求和感受时,我发现在我的气好像就散了。

拆书家:谢谢刘君的分享。这个方法里,为什么要有这几个要素,是因为当你把事实、情绪和需求梳理出来后,其实你就更能知道自己要什么,从而不会让自已容易在气头上说出一些伤人让自已后悔的话。

【技能-追问确认】

拆书家:大家对这个工具还有什么疑问吗?学习者:没有了。

【结语】

非常感谢大家今天积极投入的学习,今天给大家分享了两个工具:

当你面对不得不做的消极困境时,可以用“我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方法,对内探索做事的需求和动机;

当你的需求需要别人来满足,可以用“表达需求的四步法”对外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请求,争取获得他人的积极回应。

期待大家在工作或生活中积极践行,在和谐的关系中不断满足自我的需求,成事达已,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