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为人父母,怎样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乐观自信的孩子呢?怎样才能引导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学会彼此尊重的沟通技巧呢?如今的父母们,已不再满足于只照顾好孩子的冷暖温饱,但从没有拿过父母合格证的我们一定会担心无法为孩子提供充分的引导与教育。如果你有这样的困惑,就请翻开这本书。 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选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作者阿戴尔.费伯与伊莱恩.梅兹立希两位女士是享誉国际的成人与儿童交流沟通问题专家。从这本书里,你会了解造成亲子隔阂的原因,你会找到消除孩子反叛情绪的妙方。书中有大量幽默风趣的生活实例,并且还有简单具体的行动指南。
行动指南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1、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说话。
2、用“嗯”、“哦”、“我知道了”等你来认同孩子的感受。
3、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词表达出来。
4、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
从原文片段中可以看到: 当孩子处于负面情绪当中,这四个技巧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
1、全神贯注地聆听孩子说话,而不是心不在焉地听。此时,请放下所有的事情,全然地和孩子在一起。请不要一边听一边做着别的事情(如看电视、刷微信、做家务......),这样孩子会感到失望,不愿意再与你交心。
2、用“嗯”、“噢”、“我知道了”等来认同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过多的提问与建议。比如孩子心爱的玩具丢了,心里很懊恼,来找你倾诉,你只需“嗯”、“噢”,“我知道了”并带着关心的态度,就可以了,不需要你去告诉他:“你以后一定把自己的玩具放好”。孩子自己会去分析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最终找到不丢东西的解决办法。建议只会阻止孩子进行清楚的富有建设性的思考。
3、把孩子的感受用适当的词表达出来,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喜爱的小宠物死了,哭得很伤心,此时你可以说“宝贝,小乌龟死了,让你很伤心哦!”而不是告诉他“别哭了,我给你买只新的去”。当孩子听到可以描述他内心感受的词语时,他会深感安慰,因为有人认可了他的内心感受。
4、借助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而不是过多的解释与逻辑分析。比如孩子想吃薯片,你可以认同他想吃薯片的感受,然后说:“我真希望能像变魔术一样变出来给你吃!”,而不是费力的解释家里没有了。当孩子多么想要薯片的需求能够被理解,他就更容易接受家里没有薯片这一现实,从而就不会瞎吵闹。
所以, 孩子的感觉与行为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不好的情绪会导致不好的行为。当孩子在感受到伤心或受伤害时,运用这四个技巧可以帮助孩子梳理情绪。当他们感到有人在聆听,当他们感觉得到了别人的理解,那么他们可以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A1:拆书家提问设计:
现在我们知道了当孩子吵闹时,有消极情绪时该如何做。请大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以往遇到类似的问题如何解决的一个例子。时间五分钟。
好的,小伙伴们讨论得很热烈。现在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在倾听方面做得还可以,但是喜欢给孩子提建议并总喜欢问:“你为什么这样?”“你为什么那样?”昨天,孩子上午学奥数、下午学英语,晚上不想做作业。我提醒孩子还没完成学习任务,孩子很烦躁,捣鼓出各种声音。我问孩子为什么烦躁?孩子说:“说了也没用,你不会听的”。我压着火说:“你不说我们怎么沟通?”我同意他可以不写作业,可孩子居然不相信,“有那么好的事吗?”最后我陪他下棋,孩子作业没写。今天学到的是不要总喜欢过多的提建议和提问。
)
A2:拆书家提问设计:
通过这个片段,我们学习了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的四个急救措施。今后如果再遇到孩子闹情绪,你会怎么做呢?请用1分钟在便签上写下来。(请注意不能仅是决心,要是具体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时限,要有可衡量或可观测的预期结果。比如你的孩子如果和小朋友产生冲突,回家后非常愤怒,此时你怎么做?或者你的孩子期末考试没考好很沮丧,你会怎么做?等等)
我们再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请大家把便签给我。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当孩子叹气时,放下手里的事,耐心听他倾诉,共情他:宝贝,你在叹气,碰到烦心事了吧?能跟我聊聊吗?
学习者B: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心情不愉快,甚至不想上学。晚上回去耐心的倾听他,了解事情的全过程,认同他的感受,与他商量怎么解决。
学习者C:孩子第二天要早起,却发现时钟已指向9:30,心里很着急,担心第二天起不来,于是开始大喊大叫。明天出现这个情况,我要对他说:“你一定担心明天起不来,很着急,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