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晚上好,我是粉黑天空,我的三个标签是:在线学习服务师、旅行爱好者、终身学习者。
【分组】
今天是我TF3-1拆书,预计时长为20分钟。为方便后续讨论和演练,我们就近两两为一个学习小组。
【图书介绍+学习目标】
【事件】
上个月,我弟弟小云准备写一篇论文。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做了详细的笔记,还写了完整的大纲。然而,随着准备工作的不断深入,他觉得论文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己要写好太难了。他开始害怕动笔,每次要开始写的时候,就觉得还有资料没看够,或者大纲还不够完美。前两天他竟然还在看资料,论文的进度始终为零。
【提问】
大家是否也遇到过上述的类似场景:做事情时,因为过度准备,反而产生畏难情绪或者拖延行为?
【影响】
如果总想着准备好了再开始,可能会错过很多展示、提升自我的机会,甚至错失做事的时机。比如刚才我弟弟的案例,再磨蹭下去,就算他准备得再充分也不够时间写了,将面临被导师批评,甚至毕不了业的局面。
【解决】
《精进》这本书告诉大家:我们永远无法做好“完全”的准备。运用 “精益创业”三步法、不断迭代最小化“产品”,能让我们避免过度准备,更快实现目标。
【学习目标】
本次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在跟随我完成RIA现场学习后,能够寻找到(行为)身边因为过度准备导致进度缓慢的事情(界定),构建出“最小可行性产品”(澄清),运用“精益创业三步法”行动起来,实现目标。
下面请大家用一分钟的时间阅读下手中的原文拆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我。
【R】
R便签 选自《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P83 作者:采铜
“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是当前互联网创业最流行的方法之一,”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MVP),它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小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创业者应该尽快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进行优化,这一过程称为“构建-测量-学习“(Build-Measured-Learn)的循环。如果不构建最小化可行产品来做试验,就无法在现实中被测量,更无法基于反馈来学习,而只能是游离在市场之外,闭门造车,最后很可能一步步偏离航向,直至走进不可逆的失败的深渊。精益创业的价值在于,在这个动态演进的市场里,找到一种可操作的适应市场的方式。
好的,时间到了,我看到大部分的小伙伴已经读完了。没读完的小伙伴也可以跟着我的讲解继续了解这个片段。
【why】
大家看完拆页可能会疑惑:我又不创业, “精益创业”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有关系。某种程度上,人生就如同创业一样,一个人就像一家公司,也需要打造个人品牌和影响力。“精益创业”可以解决创业过程中,过度准备导致失败的问题,同样我们个体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打造“最小可行化产品”,帮助我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打造个人品牌和实现目标。
【what】<概念&匹配例子>
“精益创业”中有个关键概念叫“最小化可行产品”,讲这个概念前,我们先了解一个关键词:什么是“产品”?
界定产品有三个要素:
1、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具体的物品或者服务)
2、有明确用途。(有价值)
3、有客户。(需要为他人所用)
【例1】以下哪个是产品?
A.学习绘画
B.开设绘画课程
答案是B。学习绘画是过程,开设绘画课程才属于结果。
【例2】以下哪个是产品?
A. 不公开发表的读书笔记
B. 自媒体或者投稿发布的读书笔记
答案是B。读书笔记虽然是结果,也有明确用途,但是不公开发表就没有客户,没有为他人所用。
【例3】以下哪个是产品?
A. DIY制作的口红
B. 标价售卖的DIY口红
答案是B。A里面,口红如果是制作来自己用的话,就不属于产品,因为没有为他人所用。
了解了产品的属性后,我们就更容易理解“最小化可行产品”了,它有一些明显的特征,比如说功能简单、研发周期短、成本低、能快速推向市场。
【例1】以下产品哪个更接近最小化产品?
A. 写一篇文章
B. 出一本书
答案是A
【例2】以下产品哪个更接近最小化产品?
A. 单幅的漫画
B. 长篇漫画连载
答案显而易见也是A
【HOW】(细化步骤)
“精益创业”是把“最小化可行产品”尽快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使用它的反馈来优化的循环过程。具体怎么来做呢?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编了一个口诀:“购机油”,为精益创业加油!
1、 购: 构建产品。根据目标,构建出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结合前面对产品的相关定义,构建的产品需要给别人提供使用价值,这是成果展现而不是你的学习过程。比如当作家,你的产品可以是一篇500字的读后感,而不是你刻苦读书的过程;想打造个人IP,你的产品可以是发布一个30秒的短视频,而不是指你在为打造个人IP搜集了多少资料、学习了多少课程。
2、 机: 记录反馈。通过不断接受信息反馈,判断最小化产品可行性和效果力。
3、 油:不断优化。接收到各种信息后,我们进行优化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步骤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个人反例】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准备做一个关于“宝妈读书”的视频号。一开始,我干劲十足,花了大量时间查阅资料,研究各种相关的账号,还上了一些课程,结果一顿折腾下来 ,我已经感觉疲惫了。感觉做视频号太难太费精力了,一直拖延到现在,我连一条视频都还没有开始发。
(反例变正)
那在学习完“精益创业三步法”后,我接下来还要再做视频号,就会用“购机油”来帮助自己去实现这个目标。
1、 构建产品。根据自己的理解先发布出一个视频试试水。当然,这个视频需要符合“产品”的定义:要对宝妈阅读群体有价值,可以是情绪价值,也可以是使用价值。
2、 记录反馈。记录作品的点击率和留言等信息,还可以主动询问周边宝妈对这个视频的看法。
3、 不断优化。根据反馈不断优化,迭代出更受宝妈读书群体欢迎的作品风格再进行发布。
【where】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发现“精益创业”核心是产品思维,当我们拥有了产品思维,“最小化产品”存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参加拆书课后马上发布一篇学习笔记;完成一项工作后的给领导提交你的工作总结和复盘等。
但基于“最小化产品”的产品属性,它主要适用于向外求的目标,当你的目标完全不需要获得他人的反馈时,比如你想三个月内减下10斤肉、练出一手好字等等,就不太适用“精益创业三步法”。
【A2】催化应用
好的,以上就是我的讲解。现在我们来拆为己用。深圳是个搞钱的地方,那就请大家设想未来3个月内,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要实现一个将来能变现的目标(注意不一定是三个月内就要马上变现),当你一直在做准备,在目标达成上却一拖再拖,没有任何作为的时候时,怎么样用“精益创业三步法”解决?比如说:
1、你对写作感兴趣,想要写作变现,却总是只读书,迟迟没有发布作品;
2、你想要三个月内业绩翻番,虽然参加了很多培训,向很多人求教了经验,行动上却仍按部就班,没有学以致用;
3、你想转行,把烘焙爱好发展成为主业。但却只是做给家人朋友练手,迟迟不敢放到市场上去售卖。
请大家设计一个小剧本,要求有人物、对话、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注意:对话需应用“精益创业三步法”。接下来,请大家分组讨论剧本,并将摘要写在拆页下面的表格中。五分钟后我会请1位伙伴上台分享。
五分钟到,现在我要邀请一位小伙伴上台来分享,时间是一分半钟。
【简单回应】
本来我是打算邀请一位小伙伴上台,但我发现共创演绎出来效果更好一点。感谢两位小伙伴给我们共创出来的剧本。
今天,我们学习了“精益创业三步法”,大家还记得口诀吗?
购机油,为精益创业加油!分别是:构建产品、记录反馈、不断优化。(学习者回答)
希望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多多运用“精益创业”,迭代“最小化产品”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目标。
【强有力的结束语】
最后,送给大家一个金句:成长源于不断尝试,而非等待完美时机。我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