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学会提问》 所属活动: 2024年5月南京分舵第二场线下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让对话有效进行下去

开场:

大家好!我叫黄潇,怎么记住我的名字呢?一句话:“炎黄子孙,潇洒走一回!”我的三个标签是:

1.企培管理者。目前担任某央企集团培训主任,在学习型组织打造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哲学科班人。得益于大学6年的哲学专业训练,致力于成为一名用哲科思维赋能个人成长的拆书家,帮助有需要的人学习促进。这是我加入拆书帮的初心。

如果大家对思维提升、学习教育等方面感兴趣,我们可以深入交流,希望能够给到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介绍一下拆书帮。拆书帮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答:一个全球读书爱好者的聚集地和学习社群,创始人是赵周老师,也就是畅销书《这样读书就够了》的作者,目前正式成员有1470多个。这个社群有很多分支,也叫分舵,比如南京玄武分舵就是其中之一。

成立十年来,拆书帮通过组织上万场的拆书学习活动,与几十上百万人建立生命连接,通过一次次的“陪伴赋能,拆为已用”,达到能力的提升。

下面我再简单介绍一下拆书法。拆书法也叫“RIA”学习法,是成人学习的一种实用而高效的方法,核心是以学员为主,拆为己用,注重转化应用。换句话说,就是用以致学,学以致用。它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便签学习法,适用于个人学习,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二是现场学习法,适用于组织学习,在一个培训场域里,拆书家通过运用拆书技能和促动技术,选择一本书加工出若干学习片段,帮助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单就效果而言,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培训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很多人并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思考过程逐一提问,他们常把别人的提问当成不怀好意,没事找碴。有的人可能会这样想:他为什么老是问我这些难应付的问题?他为什么就是不肯接受我的观点?如果你迫切地想要多了解一点知识,而其他人的反应却是责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刻薄、小气,那么你千万不要觉得惊讶。很多人就是不习惯这样的情形,不习惯一些人对某个观点的来龙去脉特别好奇、一定要打听清楚。

以实现批判性思维为目标,论证就会大不一样。因为我们将论证当成一种机制,依靠这种机制,我们可以充实和提炼当前的结论,所以我们使用的“论证”这个概念的含义也就变得迥然不同。一个论证(argument)是由两种形式的陈述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结论和貌似支持这一结论的各种理由。正是各种理由和结论之间的紧密结合构建起一个人的论证。我们之所以提供这样的论证,是因为我们关心人们的生活,关心人们的信念。我们能不断取得进步,也得益于其他人足够关心我们,提供各种论证,并且客观评价我们所做的论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有思想的人。

最重要的是,当你使用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时,一定要让别人明白你抱着学习的态度。此外,你要让他们相信你的本意是好的,如果你和他们的意见有分歧,不管这些分歧多么重大和严肃,都不必发展成口诛笔伐来收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请大家看向我这边,大家都看完这个片段了吧?下面,我大概用2-3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大家讲解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

作者为什么要在介绍批判性思维的书里单独讲一讲“让对话有效进行下去”,这样一个看上去像是在讲沟通的话题?

我的理解是,当我们用一种质疑的、诘难式的方式去跟别人对话的时候,很容易遭到别人的反感,导致要么对话中断,要么两个人争得面红耳赤。

所以,这个片段的目的,我想大概是想教会我们,如何既用批判性的提问方式去对话,同时又不引起别人的反感,还让对话能够有效进行下去。

下面,我将用WHAT、WHY、HOW模型,为大家拆解这个片段的内容。

What:这个片段介绍了一种既要批判性提问,又要让对话有效进行下去的思维方式。关键词是“批判性提问”和“有效对话”。

Why: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借用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说:未经审视的谈话,不值得相信。什么意思呢?透过这个片段,我能感觉到作者强烈地想要建议我们:

要学会通过批判性提问,让对方论证自己的观点,审视它是否可靠;或者反过来,我们用论证来审视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易于接受。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别人去论证他们的观点?或者说我们要为别人提供论证?用作者的话讲,是“因为我们关心人们的生活,关心人们的信念”。

什么意思?就是因为我关心你,我想让你好,想让你过正确的生活、坚持正确的信念,想让你取得进步。所以稻盛和夫说,“作为人,何为正确?”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何以正确?惟有批判性提问……

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学过《金字塔原理》或“结构性思维”,那么,“结论先行”、“充足理由律”,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思考过程逐一提问,他们常把别人的提问当成不怀好意,没事找碴。就像作者在片段中指出的那样:

“他为什么老是问我这些难应付的问题?他为什么就是不肯接受我的观点?如果你迫切地想要多了解一点知识,而其他人的反应却是责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刻薄、小气,那么你千万不要觉得惊讶。”

真可谓是: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我都要……

How: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拿起批判的武器进行提问,同时又确保谈话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呢?

作者在这个片段的后面有详细的论述,由于篇幅的关系,在发给大家的R片段中,没能展示出来。作者一共提到了8条策略。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可以扩展一下,为大家剧透三点:

①表述准确。要确保双方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②寻找证据。双方都要找出支撑自己结论的有力证据。

③弥合分歧。就是求同存异。要保持谦虚,换位思考,体贴他人,寻找共同的价值观。如果双方确实谁都说服不了谁,可以尝试寻找“第三选择”。

不过,在这个片段中,作者给了我们三个注意事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当你使用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时,需要注意:

①要让别人明白你抱着学习的态度。

②让别人相信你的本意是好的。

③避免发展成口诛笔伐。

最后,这种思维方式比较适合用在什么场合?

我的理解,这种通过批判性提问让对话有效进行下去的思维方式,比较适用于:

①上下级之间的工作汇报会;

②战略研讨会、头脑风暴会、商务谈判、面试等场合。

③家庭会议等强调理性决策的场合。

相反,我个人的理解,这种方式可能不太适合用在一些调解人们之间的情感矛盾,需要提供情绪价值的场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老婆想买几件衣服,用于见客户。一天晚上,她吃完晚饭后带着三岁大的女儿就去逛街了。在小区附近的一家女装店里,她看上了2件衣服和2件裤子。老板报价3000块钱,我老婆还到2600,就想把衣服买走。但是因为女儿的撒泼打滚,我老婆最后没买成。

回到家里,她跟我说她还想去把这4件衣裤给买了。但我不太支持。恰好我在看《学会提问》,我就用书中提到的批判性思维提问法去跟她谈话。以下是大致的对话过程,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念了,大家可以看一下。

我:你有没有明确地跟老板说你买衣服的用意和目的?

老婆回答:有。

我:所以她给你推荐了这2件衣服和裤子。那她给的理由是什么?

老婆回答:一是款式好看,二是面料好,三是……

我老婆答不上来了。

我继续问:你有没有审视过老板讲的理由是否真的站得住脚?或者说,你觉得老板的论证有道理吗?

老婆回答:我没有审视过。我就是觉得老板推荐的衣服好看,一冲动就想付钱买回家了。

我继续对我老婆说:人靠衣装,美靠亮妆。你这个时候如果要见客户,买衣服,首要的是考虑好看,还是得考虑它的社交货币价值的问题?就比如做业务的人,跟目标客户见面,开BBA效果一般要比开奇瑞、吉利的好。衣服也是一样,你买的衣服如果主要用途是见客户,那最重要的可能要考虑社交货币的属性。换句话说,牌子的重要性要比款式、材质要重要得多。

我老婆反应过来:你说的有道理。幸亏我没付钱,要不然我就亏了。

后来我老婆上网查了一下,这两件衣服确实不是什么品牌的,而且网上同款的价格要便宜很多很多。

反思:冲动是魔鬼。学会批判性提问,同时让谈话有效进行下去,很多时候可以避免我们受到感性、直觉、冲动等等情绪的影响,从而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决策。

我老婆想要换工作,加入保险行业。目前跟友邦和中宏保险两家保险公司的总经理、总监都面试过了。我老婆想要选择友邦,而不是中宏保险。但她想听听我的意见和建议。为此,我计划和我老婆进行一场谈话。

目标:运用批判性提问和论证机制,审视两家公司的总监的论证过程,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计划:

①商定谈话时间。明天晚上10点,等孩子都睡着后。

②准备问题清单。比如:第一,你想选择友邦,这是基于感性直觉的判断,还是你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第二,友邦、中宏是如何论证它值得你的选择?

第三,如果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那么你的理由是什么?

第四,你对保险行业的本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两家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优缺点有什么样的了解?

③执行谈话。谈话注意选择在客厅,或者校区里边走边聊。

④注意做到:第一,要让老婆明白自己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谈话的。第二,要让老婆相信我的本意是好的,是真诚地想要帮老婆做决策。第三,避免让老婆误会我是在故意找茬,抬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