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跃迁》 所属活动: 联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碎片化分享放大知识价值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跃迁

开场:

哈喽各位小伙伴晚上好,欢迎来参加本次【联机学习&放大碎片化知识的价值】学习活动,我是归宁,一名正在过级的拆书家,主业是活动策划,也是拆书帮宁波地区的负责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在开始分享前我们先进行个分组,这样大家都能参与进讨论。

FAB法图书介绍:
介绍一下本次拆的书籍《跃迁》
F 特征:
本书的作者是新精英生涯公司创始人古典, 它的副标题是“成为高手的技术”,介绍了个人实现跨越式成长的关键知识、方法背后的逻辑,是一本教普通人修炼为高手的秘籍。

A 优势:
与许多讲解学习方法类的书相比,本书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案例和故事帮助读者理解成为高手背后抽象的底层逻辑,小到切实可行易上手的方法工具箱,大到高手需要修炼的思维战略心法,全方位多角度的整理了如何从零到高手的秘密武器。

B 利益:
B1: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管理不好自己的注意力,总是被大量无用的信息牵着走?书中的功利学习法能够提醒我们有意识的筛选无用信息,抓住主要动机。
B2:我们能看到身边很多例子,别人能在短短两年三年内就能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一到自己身上,吭哧吭哧费劲得学了这么久却依然是小白。通过本次学习我们将会了解提高学习效率放大知识价值的方法,还能提醒自己边学习边输出,成为这个领域专家同时成为这个领域的代理人。

学习目标
经过这个片段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对照“打造,交换,积累,整合”的步骤加工出一个联机学习的经验案例。


在我们的面前有一张原文拆页,请大家花一分钟时间阅读一下,阅读完毕后可以给我一个眼神示意一下。

片段一;
联机学习者 (节选自《跃迁》P140-141页)
意译案例部分:
【李小龙的截拳道是开放的,宗旨是“以无法为有法,以无极为有极”,没有门派之别。他经常从弟子那里学习他们的武术,迅速整合入截拳道又分享给更多弟子。学习―理解—分享,是非常快速的小循环,他自己的功夫逐渐集大成。
万维钢曾经这样点评:“只有在竞争不充分的领域,才有流派。”李小龙就是一个无门无派的人:《精武门》里酷炫的双节棍是他从美籍菲律宾武术家伊诺山度那里学的;《龙争虎斗》里面标志性的高踢腿,是他从跆拳道高手李峻九那里学到的,他也分享给对方隐秘出拳的秘诀;他的体格趋近完美,那是用西方健身系统训练的功劳;他的步法灵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拳王阿里的蝴蝶步。
学五渣在中美导师的思想交锋中获得自我跃迁,李小龙用5年的时间自学成为一代高手。这两个不相干的案例一个最大的共同点,不是自己找答案,而是联机学习“用答案换答案”。】相比于过去“学习一思考”的单机学习,这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网络之中的学习方式:

1. 先打磨第一个知识模块;
2. 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 重复前两步,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模块;
4. 整合出自己的体系,实现知识跃迁。
联机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之所以让人一开始不舒服,是因为它超越了我们原来的学习方式。过去自己学自己悟,才是真本事。信息爆炸时代“调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显然更加重要。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用自己的话复述原文]

what:这个片段提倡的是我们要去和外界联系,用经由自己理解的知识去换外界更多的答案,高效整合形成体系。
预防异议:很多小伙伴会有疑惑,知识模块是什么?太抽象了。你把外界的知识原样的装进脑袋不经理解加工只是记忆,而我们的大脑把这些外界吸收来的信息进行理解组合,就形成了知识模块。比如联机网游王者荣耀,知识模块就是你在和别人作战中碰上高人,互相切磋,原来你总是被砍总是失败,在不断跟人切磋学习后形成的属于自己的一套套打法;最开始你的招式里只有低级的技能,随着积累和整合,这些技能变得越来越高级,你也在这过程中实现了跃迁。

【意译案例】
我是幼师转行从小白学起做的活动策划。活动策划是多样的,策划的出发点是“推出有针对性能够吸引受众的活动”,策划的学习没有教科书,我经常在小红书上学习有话题有热度的活动案例,找到我们要落地的活动需求的共性,形成方案在组内探讨落地性。学习借鉴-分析共性-应用输出,形成一个闭环,日积月累。
我们经理常说“策划没有固定的范式,不能以一套百。”在没有传统教学和师父的带领下,我写的第一个方案框架是向有经验的策划总监请教学习完善的;活动文案的撰写思路是不断向运营总监提出想法获得反馈修改完善的;PPt的美化方法是向审美一流的同事交流学习的;方案提报是在组内锻炼经由同事反馈锻炼的。
我用了一年半的时间从活动策划小白成为项目经理。不是闷头找答案或者等着老师来教,而是主动出击抛出自己的见解获得反馈。

how
1、 打造(打造出第一个知识模块)
2、 交换(把自己的知识模块抛出去,通过提问或者寻求反馈的方式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
3、 积累(重复打造交换,积累更多的知识模块)
4、 整合(整合形成自己的体系)

原来我做策划的案例来看,打造一个经由自己理解的想法或方案,比如前段时间酷乐潮玩很流行的MBTI,还有很佛系的水豚人格当时很出圈,我们当时在做一个水豚快闪店引流的互动设计:设计一个扫码测验的互动,水豚人格幸运游客可以到水豚快闪店内获得一次抽盲盒的机会。将这个方案抛出去,跟一些经验丰富的大佬讨论,这也是将打造的知识模块做一个交互。获得总监的反馈后进行经验的提炼,形成自己的理解,当然一次交互肯定远远不够从小白变成专家的,需要有更多的积累和提炼,再解决了几十个策划案后不断的整合,经验自然而然就丰富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1:
【显像提问】
Step1:请大家回想一下,你近期学习一个技能一个知识或领域是什么?
比如,可能是你在班级管理的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再比如你发现家人的健康观念不好且身体状态也很差,想要学一下健康知识。
Step2:请想一想当时学习的具体行动和学习效果如何?
Step3:对比联机学习的“打造-交换-积累-整合”四个步骤,看看你的这次学习行动缺少了哪一步?
[指令]下面给大家1分钟时间思考,回答模板在小组内进行分享。总共5分钟时间。
【模板】
1、学习的领域是什么,效果如何?
2、当时你的具体学习行动是什么?
3、 对比“打造-交换-积累-整合”四个步骤,你缺了哪一步?

A1+:如果再次回到刚开始学习的那个阶段,按照我们刚提到的步骤,你会如何做?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da

A1:

我想提升的领域是促进他人学习的领域。上周六去社区分享拆书课,讲帮主的《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没有让学习者理解Smart定目标的知识点,对于这个问题点不知道怎么去提升和改善。在交换步骤中,缺少换回别人的知识模块,参与人群是学习者,不足以给到技能提升的经验。

A1+:如果可以在分享前请师父和拆书帮里有经验的老师分享请教一下课程的设计,同时在现场向学习者了解清楚具体的困惑点,针对困惑点再回应一遍并寻求反馈是否理解。
回应反馈:发现自己需要提升的点,然后去不断的学习输出,获得牛人反馈后不断的去尝试分享,相信通过联机学习你促进他人学习的能力一定会有所提升。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联机学习是提高自我修炼的一套方法,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结合下一个片段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在学习提升的过程中借助碎片化分享来打造自己的影响力,成为这个领域的代理人。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学习目标:
经过本次片段学习,学习者能够按照确定领域,开放分享和打包分享的步骤写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领域代理人”计划。

片段来源;
P181
《跃迁》
 ——放大碎片化价值

【R:阅读原文】
你本来就要学习,不如顺便在朋友圈碎片化更新:#今天学到了什么#。三言两语总结你的新收获并分享出来,慢慢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知识代理人”。
如果你是运营人,是否可以学习李翔老师的做法,每周整理一份#×××运营内参#,把你一周习得的新知以清单的形式沉淀,为更多人所用。
这个清单发到一定程度可以“征订”:如果你希望持续收到我的清单,可以去××公众号征订,或者留下邮箱,我会每周推送给你。
如果有足够重要的人,你也可以用“照亮法则”,直接定期邮寄过去,3个月以后,你会成为某个领域的代理人,紧紧钉牢在大家心智中。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不这么做的坏处】
What
这个片段讲的是我们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去做简单的学习分享,在获得一定反馈后还可以升级自己的分享方式,更大程度的发挥碎片知识的价值。

一般做法:很多时候人们在学习的时候会把所有注意力放在学这样事情上,不会想着要去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一提到分享,总会“谦虚”的说自己才学点皮毛,感到不自信,等到成为专家了发现自己都没有分享的经验,一时无法表达。
坏处
在学习时不去分享输出,这样会错失在成长过程中让他人了解你所学领域的机会,等到学成之后再开始分享,需要重新把原来学过的知识找出来梳理,加大了启动成本,也因为别人都不知道你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难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讨论实践。
反例
两年前我刚进入活动策划这个领域的时候,会看很多市场营销、创意学、文案写作的书来充实自己,当我半年前意识过来想要对外做策划的分享,向外接触更多人看看有没有接单机会的时候,我有一次做了《文案的自我修养》分享,效果特别不好,因为感觉只是自己懂,但是讲不出来,听的人也表示云里雾里,我之后就再也不敢做这类分享了。

如果平时就能有分享的意识并且习惯性会去这么做,现在肯定也知道怎么跟小白或者甲方也能表达清楚。如果按照我们片段的这些步骤来规划的话可以怎么做呢?

How细化步骤:(正例中讲述)
1、 开放性碎片分享
①确定自己所学领域(比如运营,领导力,写作等等)
②把每次所学到的新知开放式的分享出去(可以视觉笔记,思维导图,只是卡片,也可以是整理过的笔记,分享到自媒体平台)
2、 针对性打包分享
①把一段时间所学的新知整理成知识清单(可以罗列为自上而下金字塔结构的大纲式)
②把知识清单分享给有需要的小伙伴(通过征订,邮寄,或者公众号回复关键字获取等)

正例
将自己对创意案例的见解发布在朋友圈或小红书上,在针对有需求的互动者做出梳理后的打包分享,这样可以更容易找到同道中人或者是有活动策划需求的群体。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情景演练】
人物
你、好友小张
你:想成为烘焙达人
小张:已经是反思领域的代理人
背景介绍:
一次茶余饭后,你的好朋友小张和你分享成为代理人的故事:“自己在新公司入职后在工作上总是遇到各种问题,好几次被领导批评还找不出问题所在,在很焦虑的情况下他开始每日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终于揪出问题并改正,每天的反思日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于是便开始在社群和自媒体推广分享这种办法,现在社群基数也在慢慢扩大。”你听了之后希望自己也能像你朋友一样在自己深度研究的烘焙领域上成为代理人,能够利用这种技术给到身边人健康饮食的良方,于是你开始罗列自己的分享计划……

指令
请两两一组,分别扮演小张和小张的好朋友,请开展一场对话:
你将用“开放式碎片分享和针对性打包分享”两个步骤来规划自己的代理人计划,并询问小张这个计划如何,小张给到反馈……

学习者案例记录:
蚂蚁叔-小张好友:我觉得可以把我自己的擅长的几道菜系和讲解先拍成教程视频发布在小红书上,并且给自己的账号介绍改成倡导健康饮食理念相关的标语,名称也跟此相关。并在下面评论具体的做法清单和为什么这道菜比较健康,根据评论互动找到目标消费群,形成社群。

包子-小张:对,我觉得你还可以对目标消费群进行分析,还原他们的吃的使用场景,根据对应的场景,根据场景进行搭配,为他们指定针对性的一周营养餐等饮食方案,然后把这些针对不同人群需求的方案收集起来形成清单。

拆书家提问设计1(逐字稿):
想象一下在下周末的一个清晨,你拉开窗帘做在落地窗旁边看风景边思考你想要提升某项能力的计划(或许是故事力,沟通表达,工作欠缺的某项软技能),你想到了要在此过程中放大碎片知识的价值,今天拆书学到的方法,你将怎么写下这个计划呢?请大家写下来,并在小组内分享你的应用。
学习者案例记录:
张静
我想要成为拆书领域的代理人,我自己平常就一直在看书,可是也没有去做读书分享和输出,未来的一周我要把每天读的内容通过文字记录发表在朋友圈,后续如果有人来和我链接我再做针对性的分享。

总结:高效输入,主动积极的为自己所学的知识代言输出,做知识的路由器,相信你也能成为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