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探询式领导:如何通过问题发现正确的解决方案》 所属活动: 《高绩效教练》&《领导力教练》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领导力教练》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AMAN,一个兼做技术和管理的职场妈妈,喜欢运动、分享和学习。最近一两年,我坚持学习的一个领域就是教练,里面的很多技能点对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我非常希望将相关的学习成果分享给在座的各位。

【学习目标】
那么,今天我想跟大家一起学习的就是一个深度聆听的技术,“3F”聆听模型。希望大家学习之后能够从谈话对象的发言中分辨出哪些是事实、哪些是感受、哪些是对方的意图,真正“听见”言语之外的内容,促进彼此建立更强的连接。

图书介绍:

【FAB法介绍书籍】

今天我选的拆页来自《领导力教练:概念与基础》。

【F】这本书的作者是郑振佑博士(Dr. Paul Jeong),在2017年出版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是同时拥有ICF国际教练联盟和IAC国际教练协会认证的大师级教练,当时便有将近20年的教练实践,还是国际教练联盟(ICF)理事成员,参与创办高智亚洲教练学院,并任院长。

【A】这本书讲到了教练哲学与理念、训练体系及训练工具。虽然如此,但是对大众读者也非常友好,因为很多知识到都配有来自实践的例子,文字浅显易懂,读起来一点儿也不费力。

【B】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需要推动他人一起做事情,或与他人达成共识,只是告诉我们的想法,或者简单听听对方的想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往往需要用更好的方法去真正理解同伴们的心声,激发对方的内生动力,实现共同的目标。这本书就分享了很多有价值的概念和方法,帮助我们激发对方的内生动力,去实现对方的目标,并助人达己。
下面我们先花1-2分钟来阅读一下拆页,读完的伙伴请抬头示意我吧,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

所谓“3F”,取自Fact(事实)、Feel(感受)、 Focus(聚焦、意图)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见图)。“3F”倾听是由郑振佑博士(Dr. Paul Jeong)结合对教练理论与实操技法的多年研究和实践中总结和研发的倾听工具。


这是在交流过程中更直接地感受对方的感受和真正意图的方法。这一阶段比第二阶段(“以对方为中心的倾听”)更进了一步,利用直觉和觉察的能力,不带任何评判地“听”对方的事实、“听”对方的感受、“听”对方的意图。如果说第二阶段的关注点在于对方传递的语言、语音、语调及肢体语言等具体信息的话,第三阶段是能够“听”到那些听不见的、“看”到那些看不见的、与对方达成深层连接的更强有力的工具。


所谓倾听绝不是静静地听对方讲话就可以了。优秀的教练在与客户谈话时,甚至不谈话时,都能通过直觉感知对方想要表达的感受以及意图。


事实Fact——当另一方说话时,不要基于你自己的思维或视角来判断,要听取原本的事实;

感受Feel——倾听时,也要把注意力放在对方对某些事件的感受上,同时也觉察对方阐述的语言与情绪一致或不一致的情况;

意图 Focus——倾听对方时,听的同时要确定对方在这些愿望背后的真实的想法和纯粹的意图。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向大家介绍了“3F”倾听模型,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能够用耳朵、用心、用直觉“听”到说话者的Facts, Feels和Focus。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些能真正听到我们“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知己,不是吗?当我们听一个自己在意的人说话时,是不是也希望不仅听到他们所表达出来的语言、语气、语调,通过他们的身体语言感受到他们的状态,还希望获得那种,“啊!你看,我懂你!”的共鸣?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在努力建议一种强有力的连接。这个片段就是作者基于多年的教练实践总结的有助于建立深层连接的聆听工具。

【why】

这个片段还提到了一个点,这个工具的一个基础是我们需要“以对方为中心”的聆听。那我们接下来就谈谈为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关注这3个F呢,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这个模型体现了一个思维的层次,它意味着我们在听对方说话的时候,要真正地放下自己的偏见或评判,做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同理他们,共情他们。将心比心,这些也都是我们需要的,不是吗?

【why-not】
那么,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呢?我的理解是,如果不这么做我们之间可能会遗漏对方隐藏在言语中的情绪、立场、态度,这些信息非常重要,我们也可能会造成误会,比如把对方的主观感受当成了实际发生实际发生的客观事实,进而使得我们的反馈或者应对做法无效或带来冲突。

【举例】
说一个我的例子,有一天我五岁的小宝看到我下班回来晚了,说了一句“妈妈,你又回来这么晚,我有时候就挺希望你生病的。” 如果我说一句“怎么能这么说呢,我都辛苦一天了。”那会怎么样?我和小宝关系可能比较僵了,对不对?我会觉得孩子不理解自己,孩子也可能觉得妈妈不爱自己。那我应该怎么做呢?一起看看这个“3F”模型的行动步骤吧!

【how-行动步骤细化】
所谓“行动步骤”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理解是按照时间顺序的,其实也可以按照重要程度、难易程度或者思考深度等逻辑顺序。后面的逻辑步骤放在时间维度通常也是适用的。所以,“3F”倾听模型的行动步骤也可以这样理解:
第一,从对方说的话中辨别出事实的描述,一般来说,需要是不带偏见和评判的事实,符合我们常说的what、how、where和when的表达。
第二,从对方的话中辨别出感受或情绪的描述,也有一些路标词,比如“总是、又、太”。
第三,辨别出对方真实的意图,值得关注的一次表达是“我觉得、我感觉、我希望”。
第四,反复确认,如果需要,还应当通过友善的提问进行确认,比如,你是如何想的,是这样吗?

【举例-续】
我就是用“3F”模型来倾听我小儿子的。当小宝对我说那句话的时候,我听到了什么呢?首先,他在表述一个事实,就是我回来晚了,他也说了他的一个“希望”,对不对?这个“希望”似乎不是事实,那我需要更进一步聆听。
那接下来,我还需要听到他的感受。他是在怪妈妈,因为他说“又回来晚了”,我听到了他的感受里面有一丝丝的“埋怨”。那他是在“诅咒”我生病吗?如果只是止步于此,我们的关系可能并不怎么样。
接下来,我还需要共情他的意图,那他的意图是什么呢?我的直觉告诉我了,他是希望妈妈生病在家多陪陪他。所以,我当时想了一会儿问道:“宝贝是希望妈妈在家多陪陪你,对吗?”这时候儿子跑过来抱着我说,“对的,妈妈。我最爱妈妈啦!”就这样,我通过“3F”模型建立了彼此想要的一个深度连接。

【where】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会发现,“3F”倾听模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面对那些我们在意的亲人们需要很好的使用。在工作中,当我们需要进行“以对方为中心”的深度沟通时,我们也可以运用“3F”倾听模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场景设计】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学以致用的练习:在座各位都是阅读爱好者,平时看书也会有一些思考甚至一些困惑。接下来请大家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两位阅读爱好者在对话,谈论最近读书时最大的一个困惑或者思考最多的一个事情。同时,请扮演聆听者的伙伴用刚刚学到的“3F”模型来进行聆听,请结合我在白板上写下的how的注意事项和路标词来进行聆听。

我们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进行聆听的练习。如果做完了,可以交换身份。来,大家开始吧!

(3分钟大家现场练习)

【拆为己用】

AMAN: 好的,接下来,我们请一个小组的两位伙伴来分享,首先是小组负责提问和聆听的伙伴来分享一下,你借助这个3F聆听模型听到了什么。

渔民:我觉得这个模型还是很有魔力的。我听到杰哥说最近在用微信读书,读了很多很多书。他有一个感受,就是一直在想是不是在浪费时间,有没有用,比如他读完《外婆从不内耗》之后就觉得这书就是一碗鸡汤,包了一个壳儿而已。这时候我听到了他的焦虑,发现了他的意图,他其实是为了解决焦虑的问题去翻书,但是在翻书的过程中却让他更加焦虑了。因为听到这些,我们有一起探讨,就不是谈读书这个事情了,而是如何可以不焦虑。

AMAN提问:好的,我们听到渔民作为聆听者用3F模型进行的聆听,他刚刚分享了他听到的内容,有事实、感受和意图。那我们来问一下杰哥:作为分享者,被这样“听到”,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杰哥:我感觉他的阐述挺到位的。他其实把一直萦绕在我心里的困扰解释清楚了,其实我在读书时面临的问题就是一个焦虑的问题。我在表达的时候,对“焦虑”只是浅显的表达,但被听到了。

AMAN提问:所以,他用这个3F模型有听到你言语之外的意思。好的,那我们请这一组的聆听者来分享一下,可以吗?

海姐:我还是实话实说哈,飞飞可能还没有分享完。我听到她分享的书的内容非常宏大,她分享了因为看到这本书所引发的一个思考。我在尝试用3F模型来听,可能不一定完全。我听到的事实很多,飞飞讲了商鞅变法,说了各个时代都有一些伟大的人物和事件,但是最后悄无声息,甚至被五马分尸。她在阅读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思考,为什么在这样一个时代之下,他们会做那样的举动,换成我们自己会不会有同样的想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运动轰轰烈烈的,前面有的有生机,但后面就草草了事、不了了之了,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作为一个倾听者,我还没有机会提问,但我也在揣测,我们作为成年人、平凡的人,也会想到要去创新,我能感受到飞飞其实是一个特别有想法和有目标的人,在工作中也会是有干劲儿的女孩子。我在她的描述中感受到很强的代入感。

AMAN:好的,谢谢海姐的分享。她在聆听飞飞描述事实的时候,听到了飞飞的感同身受,这种代入感。为什么飞飞会有代入感呢?海姐也在听飞飞自己可能身边在经历的事情,在听的时候也在不断的思考。很好,所以,其实我们在听的时候,努力去思考我们除了听到一些Facts事实,我们还听到了分享者的什么感受,以及她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人背后在关注什么、有怎样的模式。那这样会不会推进我们的对话呢?所以,飞飞,如果你知道你的聆听者得到的是这样的信息输入,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飞飞:她其实读懂了我困惑背后的这个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读书的时候会有代入感,就是刚好在那个点儿上我会有感觉,因为自己或身边有类似的事情,我就会格外关注。

AMAN根据现场总结:好的,大家应该也发现了,我们在聆听的时候,如果不去关注这三个F,可能就会认为,我听到的只是事实,把主观感受作为事实,不太会去追问、确认。如果我们在聆听的时候去寻找和辨别事实,思考对方的感受,进而去探索确认对方的意图,我们会与对方有更深层次的连接,也会跟对方更好的感受。

结束语

谢谢,今天的讨论非常热烈,感受到了很强的连接在一起的能量场,也看到大家对深度聆听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希望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能够做到真正的“以说话者为中心”,有越来越多的知音,通过聆听与重要的人建立更深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