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Hello,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拆书帮宁波幸福虚度分舵的现场定级活动。
【自我介绍】
我先作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是飛刀拿鐵,坐标浙江宁波,
我的三个标签是财务工作人员、读书会创立者、拆书家。
财务工作人员是我的专业和职业;读书会创立者是说我在浙江宁波创立了一家纯公益、无组织、无经费但运营快3年的读书会,叫静城不服书,成为我们当地董秘、财务总监圈内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关于拆书家是说我希望成为一名拆书家,希望成为一名学习促进者,我现在正在走向拆书家升级的路上。
今天的两个片段都是来自《影响力》,一个是“对比说服”,一个是“稀缺成交”,这两个片段是并列关系,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今天来学习这两个片段的原因,是因为对现在的消费者来说,选择是越来越多的,而随之面临的问题就是做决策很难。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点,用我们对产品的认知来帮助用户更好的做决策,同时提高我们的成交率或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学习目标】
经过本次学习后,学习者在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方案、产品(统称产品)时使用 “对比说服”的步骤(澄清),凸显(行为)出自己产品的特点和优势(界定)。
【图书介绍】
1、事件场景
我这段时间想组织一个学习班,发现一个现象:刚开始报名很少,反而在报名快结束时报名人数有明显增加。我发现很多类似情况,组织学习相关的培训,都存在初期报名观望、报名不甚踊跃,报名普遍集中在后期的情形。
2、提问
我相信在场很多人,在不同场景都有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况。你是真心相信这个产品和方案的优点,并真诚得向对方推荐,但说干了嘴唇,仍然无法说服他人行动。最终即使他人报名了,仍然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我的说服工作。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又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3、影响
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去说服别人,很难通过沟通获得他人支持和合作。
如果我们不能影响到他人,我们自己也很难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
而且,如果自己也觉说服他人靠运气,长此以往,不会反思自己、提升自己,让自己也失去成长的机会,甚至会形成消极等待的认知。
4、解决
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这本《影响力》,就为我们分享了“对比说服”和“稀缺成交”两个方法。“对比说服”通过主动设定参照对象,提供给对方对比机会,并利用对方的知觉对比顺利促进成交或说服别人接受某种状况;“稀缺成交”教会我们能够使用“强调数量有限、最后期限等”方法,让对方容易接受你的产品、建议、想法和方案等。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既可以帮助我们识别上面的圈套,避免再中圈套。
【R 阅读原书拆页】“对比”
片段来源——《影响力》的P20页
举个现成的例子。人类在认知方面有个原理,叫“对比原理”。
当两样东西一前一后地展示在你面前时,我们要怎样看待其间的区别,对比原理又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简单地说,要是第二样东西跟第一样东西相当不同,那么,我们往往会认为两者的区别比实际上要大。这样一来,如果先搬一种轻的东西,再拿一件重的东西,我们会觉得第二件东西比实际上更沉;而要是我们一开始直接就搬这件重东西,反倒不会觉得它有这么沉。
对比原理是心理物理学领域确立的,它不仅适用于重量,还适用于其他各种感官知觉。假如我们正在减肥,午餐时试图估算一份芝士汉堡的热量。要是我们先估算一份沙拉的热量,那我们会觉得芝士汉堡的热量比实际要高得多。一项研究表明,人们的估计值比实际高38%。因为跟沙拉相比,芝士汉堡的热量似乎要高得多。同事聚会时,要是我们先跟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人聊天,接着插进来一个相貌平平的家伙,那么我们会觉得第二个人简直没劲儿透了,而他可能其实并没有那么索然无味。
【导语】
我看有不少同学都打111,我想大家基本都看完了。没读完的也没有关系,下面请听我拆解。我们先做一个测试:
【互动1】杂志订阅试验:
以下杂志订阅方式你会选择哪一种?
A,199元订阅《拆书帮》杂志的电子版1年;
B,399元订阅《拆书帮》杂志的实体书1年;
C,399元订阅《拆书帮》志的实体书+电子书1年。
【学习者互动】1伴选择A,其余所有人选择C。
【拆书家互动参考】相信各位已经看明白了,这就是认知对比原理在作怪。虽然B选项没有人选,基本算一个无用的选项,但实际上却起到了对比的作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你的选择。
【互动2】服装销售试验:
假设有人走进一家男装店,说自己想买三件套的西服和一件毛衣。
如果你是售货员,你该先给他看哪有东西,实现销售最大化?
A,先让客户看毛衣
B,先让客户看西服
【学习者互动回答】选择B,先让客户看贵的。
我们现在先不揭晓答案,我相信随着我们继续拆解,答案也是自然浮现的。我们等到拆解结束时,再回头看这两个测试。
【R 自我测评量表】
请仔细地阅读以下表格中每一条,然后根据下述情况影响你的实际感觉,在五个答案里选择一个最适合你的答案,现在开始吧!
请根据您本人的真实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分别按选项1~6分中是否准确描述你的现状选择:
1- 该描述和我的状况完全不相符
2- 该描述和我的状况不符,但有极少数时候符合。
3- 该描述和我的状况不符,但少数时候符合。
4- 该描述和我的状况有些符合,有些不符合!
5- 该描述和我的状况基本符合,少数时候不符。
6- 该描述和我的状况完全相符。
选择选项1~6分中最贴切的评价,并记录你选择的数字作为你在该项陈述的得分:
好,我看大家都已经测完了。得分在10分及以下的伙伴请举一下手;得分在11~26分的伙伴请举一下手;27以上的伙伴请举一下手。
(回应)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下面我来解释一下这个测试的含义:
测试的目的是给大家一个自我观察的过程,让你了解自己在说服他人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是否需要调整,需要哪些调整。我们具体来看一下自己的总分。
有没有高于27分的小伙伴呢?哇,你们特别棒,这说明你们非常善于劝说他人哦!
有没有11~26分的小伙伴呢?你们已经很棒了,这个分值说明你们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哦;
低于10分的小伙伴,恭喜你们,你们今天真的来对了,相信今天的这个片段会帮助到你。如果你想让愿望能够达成,接下来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拆书家讲解引导】
各位,您有没有碰到过下列情形?
1、 吃了糖再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
2、 先搬一种轻的东西,再拿一件重的东西,就觉得第二件东西比实际更重;
3、 在房屋销售的时候,销售人员先给顾客看几套不甚合意的房子,而且价格还很高!其实,这是销售人员故意带顾客看了破烂货,再给他们看真正想买的房子,顾客总会“眼前一亮”。
4、 汽车销售中,汽车4s店他们经常是等到跟顾客谈妥了一辆车的价格,再一一报上备选服务或配件。几十万的生意马上成交了,再多花个几千元给车买保修延长服务,给车升级个智能电动踏板,客户总是不太敏感。
【学习者互动回答】基本上都碰到过。
现在,我们来想一想两个问题:
1、 您觉得您对事物看法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 造成这种原因的步骤是什么?
然后,我们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继续要拆解。
【what-概念提出】
关于“对比说服”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刚才说的吃了糖再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搬一件轻的东西,再搬一件重的东西,会觉得第二件比平时更沉;老师教惯了好学生,再教差学生会觉得特别差;喜欢看时装秀的老公会觉得自己老婆身材严重走样...
这其中原因是因为锚定效应。人们通常基于对未知量的第一印象对某一未知量做出价值判定。人的思维一旦锚定,人很容易被自己之前的结论束缚。通俗地说,就是两样事物如果展示顺序不一样时,会影响到我们对它们的评价。人们对第二个事物的判断会受第一件的影响,人们往往会认为两者的区别比实际大。比如你先提了重物再去提轻物,是不是觉得特别轻松?反之则效果相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直接吃一个橘子感觉甜,但先吃糖后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的原因所在。
在说服他人时,先降低人们的心理预期,然后再拿出正常的条件,人们这时候往往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个原本就正常的条件。
但是,有几个上的两种事物以上进行对比展示,就是“对比说服”吗?让我们来辨析一下。
【概念辨析】
案例1:
比如,你去饭店吃饭,服务员给你菜单。菜单上有200多道菜,光羊肉就有15种做法、面食有20多种做法。
这是“对比说服”吗?
不是。“对比说服”必须在有限的选项,让对方集中注意力。而不能让对方因选项太多而无从下手,甚至放弃决策。
比如,你去饭店吃饭,服务员给你菜单,同时介绍说羊肉相关菜品就羊肉串、烤羊腿、烤羊排三款菜品,价格分别是9元/串、199元、299元。
案例2:
比如,你是小米手机销售人员,你拿高端、中端、底端不同型号、不同性能的手机进行对比。
请问,这是“对比说服”吗?
不是。因为没有可比性。
因为高端、中端、底端不同型号的手几乎在所有指标都相差巨大,让对方无法进行比较。
我们来看看小米雷军的操作:
雷军把在处理器、内存、闪存、屏幕、相机、电池都相差不大或互有优劣的OPPO R15、vivo X21和小米6x三款手机进行对比。而这3款手机其中最大的差异就是价格,OPPO R15、vivo X21价格是3299元、2699元。
而这时如果小米6定价是1599元,“几乎相同的配置,几乎一半的价格”在这样广告词的引导下,你想想,会引发听众怎么样的震撼?
所以,“对比说服”要求其他指标都类似或接近,而核心指标具有巨大差异,对比明显。
【概念归纳】
综合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归纳出“对比说服”的概念要素:
第一、 必须在有限的选项,让对方集中注意力。而不能让对方因选项太多而无从下手,甚至放弃决策。
第二、 “对比说服”要求用来比较的事物其他指标都类似或接近,而核心指标具有巨大差异。
这些概念要素在如天猫双十一购物节这样的营销中展现很淋漓尽致。 天猫会非常有针对性、精准地推送你最感兴趣的商品。商品还是这个商品,商家是你熟悉的、信任的、你反复在消费的商家。然后通过原价和折后价的强烈对比,强烈刺激你在双十一这天购买打折扣的商品的欲望了。
why 为什么?
在这个信息更新速度加快的时代,消费者面临着更多的选择。虽然更多的选择很受欢迎,但是会让用户无法做决定,陷入。纠结中,到最后反而产生不想买的念头。
而这个时候,如果你的产品优势能更好的显现出来,消费者就会把目光放在你的产品上,和别的产品做对比,把竞品的劣势找出来,进行比较,告诉用户自己优在哪 ,让用户心动,进而产生购买的欲望。
其中的原因,前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提及,我们再总结一下:我们会很容易根据自己接触到的事物,自己在内心对它制定一个衡量的标准。一旦我们后续接触到的东西比第一件东西要好,那我们就会增强对后面东西的认可度。住这一点,就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增加人们的认可度。
那么,如何采取具体策略,合理使用“对比说服”呢?
How :那么,应该怎么用呢?
第一步:确定顾客需求
首先通过观察、询问和调查筛选出对产品感兴趣的客户。
然后通过类似“先生,请问你需要些什么,你期望得到什么”这样的询问,来观察对方的注意力和表情,判断他对什么感兴趣,以及对方反馈出来的问题分析对方的需要。
第二步:参照物
这一步目的是选择参照物来作为客户的心理基准,就奠定了他们对其他事物的认可程度。
比如将西瓜分为左右两摊,左边的表面有干泥巴、瓜秧干枯感觉不是很新鲜,4.8元每斤;右边的个头大一圈,规整干净,瓜秧戴着绿叶,5元每斤。
第三步:作对比
把我们的价值与参照物的价值进行对比,从而突显出我们产品的价值。
按先后顺序展现两个事物,用于确保足够的差异性进行对比。这个差异要大到让人有感觉,比如最好有数据,有事实支撑,让对方看得见,马上感受得到不同。一般先展示不太好的,再展示比较好的。或先说明更糟糕的情况,再说明糟糕的情况。
通过作对比,细化我们的产品价值,罗列出我们的产品能够带给客户的收益与价值,让客户清晰地认知到价值。
比如:先将以上特价商品推荐给顾客,再将真正想吸引顾客购买的差别较大的外形好、配置高、款式新颖的正价产品推荐出来,使顾客自己形成知觉对比,促进成交。
【举例】
我来举一个例子,假如下个月我想换车,家里就买哪种车意见不一,特别是老婆对买新能源车持不同意见。于是,在家里就展开讨论了。
经过:
我:老婆你中意怎么样的车?
老婆:暑假可以带孩子出去自驾游,也能带爸爸妈妈一起去。(第一步:确定顾客需求)
我:那可以考虑问界的车吧,整个车子的技术和生产全部是华为在主导,安全性应该没问题,智能化特别好,也省油。
老婆:新能源车啊,自驾游开到一半没电了,怎么了办?(进一步确定顾客需求)
我:问界是增程式,纯电模式可以跑200公里,平时市区开开没问题的。还能加60升的油,所以理论上里程数是800-1000公里,不用怕没电。
老婆:那坐得舒服吗?
我:我们拿宝马车来比吧,(第二步:参照物)。你看差不多价位的车,看看宝马和问界,那车内空间不是差一点两点啊。你看,宝马后排腿部空间大概还有一个拳头。而问界后排腿部空间可以用奢华来形容,有3-4个拳头了。
还有问界整个后排座椅无论是对腿部的承托性,还是座椅对身体的支撑性,这都是宝马没有的。你再看看问界内饰都是真皮,宝马差太多了。
还有你看硬件配置、这零重力座椅、还有智能驾驶,这引些宝马的车根本就没有。这就像两仩时代的车嘛(第三步:作对比)
老婆:这车是不错,挺好的,我有点动心了。
[结果]
最终,我们家经过商量,一致同意买问界的车.乘坐下下,空间够宽敞,驾驶感觉好。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大家好!
经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有了一个“对比说服”大概的印象。但就像拆书法说的,学习要拆为己用。一个知识不和自己发生关联,终究不是自己的。
【指令】
所以,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可能会遇到需要用到今天学习的“对比说服”的场景,比如:
你去卖或出租自己闲置的房子;或
你去推广一个课程;或
你推销一个物品时。
上面的场景只是提示,不是让大家在里面选。当然人物关系反过来也是可以的,比如你去买或租入一套房子,等等。
好了,刚刚请大家展开想像,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可能会遇到需要用到今天学习的“对比说服”的场景。现在,请大家根据自已想像的场景,每人编一段小剧本,几百字即可,包括人物、背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作,对话只写关键词即可。具体可以参考刚才我说的买车的案例。
请大家注意,编故事一定要包含下面三点:
1. 时间是未来的一两个月内。
2. 故事里要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3. 对话中一定要使用今天学到的“对比说服”行动3个步骤,在剧本中能够体现出通过使用 “对比说服”提高自己或他人说服力的情形。
具体可以参考刚才我说的买车的案例。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随后会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凡尘(学习者):
我想换套租赁的房子,于是计划在下个月我想着带我妈去看一看样板房,并问问她对房子有什么样的要求。
我:妈,你觉得除了简单的房间之外,你觉得什么比较重要?
妈:我感觉总还是需要一个客厅的,这样的话,我们下班回家还可以坐在沙发上看会电视,偶尔客人来也可以在客厅接待一下。(确定妈妈需求)
我:妈妈,你觉得还有什么也比较重要呢?
妈:我觉得要是有一个客房就更好了,这样万一你朋友过来,或者是你外公外婆过来,那可以在我们这里住上一晚。(进一步确定妈妈需求)
我:妈妈你看,我们现在租的房子只有两个房间,也没有客厅和厨房(参照物)。然后你看,有一个小区那边有一套三室一厅的房间,装修也比较新,而且还不是我们现在租的房子这样商水商电,而且我也算了一下价格,我们现在的房子要1800,算上水电,几乎都要2200-2300了,那边的房租只要2500,而且还是民水民电,差的不是很多,我们可以考虑一下的。(作对比)
妈:那我感觉还是那不错的。
飛刀拿鐵(拆书家):
谢谢凡尘的分享!
凡尘的例子虽然是也是房屋租赁,但我举的出租方和承租方双方关系不一样的。其实是提议者和真正决策者关系。是高度概括了我们生活中、特别是职场上的场景。我们可以想像,我们在工作中有多少需要说服类似“妈妈”这样的上司的场景啊。
凡尘的例子很有借签意义。
另外,凡尘的分享完整地体现 了“对比说服”行动3个步骤。首先,对妈妈的需求进行了深入挖掘。然后,拿现在住的房子做参照物,给了妈妈一个很直观的对比感觉。最后对比了两套房子的水电费、房租等关键要素。
再次谢谢凡尘的分享!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最初的两个测试。大家还记得不?就是杂志订阅方式和先让客户看毛衣还是西服的测试。
第一个杂志订阅方式的测试。
相信各位已经看明白了,这就是认知对比原理在作怪。虽然B选项没有人选,基本算一个无用的选项,但实际上却起到了对比的作用,悄无声息的影响着你的选择。
第二个先让客户看毛衣还是西服的测试。
我们可以参考对比原理来设计这个服装销售的策略。先把最贵的西服进行推销,因为顾客接下来买毛衣的时候,哪怕毛衣再贵,跟西服一比,也显得不是那么高了。
如果先拿出便宜的东西,再拿出昂贵的东西,会让贵的东西显得更贵。
【过渡语】
有些时候我们只运用“对比说服”可能还不足以让对方作出行动,现在我们来看第二个拆页:“稀缺成交”,以及如何利用该原理来让对方更愿意做我们期待的事情,以实现我们的目标,从而提升我们的影响力。
【学习目标】
经过本次学习后,学习者在说服他人接受自己产品时,能够使用 “稀缺成交”的3个步骤(澄清),制造(行为)出购买产品机会的稀缺性(界定)。
我们接下来看一段原文片段,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看完的同学在屏幕上打个111,提示一下我。也可以提前截个图或拍个照,方便等会查看。
【R 阅读原书拆页】“稀缺成交”
片段来源——《影响力》的P281页
参与竞争制造稀缺资源的感觉,有着强大的刺激性。对情人的态度本来不咸不淡,可听说有对手出现,那便会立刻热情四射。因此,恋爱中的男女常用的一个小手段,就是透露或编造自己有了新的爱慕者。销售员也会对举棋不定的客户采用同样的手法。比方说,要是房地产经纪人想把房子卖给一个犹豫不决的潜在客户,他可能会告诉客户说,有新的买家来看了房子,很是喜欢,还打算第二天来商谈细节条款。这个新买家当然是完全捏造出来的,销售员一般会说他们是很有钱的外地人,为了避税的外州投资客,或者刚搬到镇上的一位医生和他妻子。有些圈子把这一手法叫作“赶鸭子上架”,效果好到出奇。因为不想败给对手,好些迟迟不出手的买家立刻就会果断地签约。
What 是什么?
我们讨论的稀缺,并不是仅仅是真金白银这种稀缺矿产资源。真金白银这种稀缺矿产资源属于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中的稀。
而我们讨论的稀缺,除了这种“稀”,还有“缺”。所谓“缺”,是相对需求来说的,当一个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就会出现稀缺。这种“缺”可能是某个空间上局部稀缺但是别的地方却很多的,比如石油、水;也可能有时候稀缺有时候很多,比如阳光;也可能人为让它稀缺的,比如1992年的股票认购证。
why 为什么?
你是不是越是得不到就越觉得香!这是为啥?背后有两个心理学原理:
一、 对失去的恐惧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
【案例】(根据时间情况简化讲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可口可乐一直是美国饮料市场的霸主,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80%。然而,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百事可乐迅速崛起,导致1980年代初期的可乐战争里,可口可乐在输给百事可乐的边缘徘徊。过去的15年中,百事可乐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而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不断缩减,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 60%,跌落至1983年的不足24%。
对手的步步紧逼让可口可乐感到了极大的威胁,它试图尽快摆脱这种尴尬的境地。当公司为1982年推出的健怡可乐(Diet Coca)开发独特配方时,在绝密的味觉测试中发现,甜味版本的可乐受欢迎的程度击败了可口可乐的经典版本,甚至还击败了百事。1985年,可口可乐宣称改变了经典的配方,推出“新可乐”。
新配方的受欢迎程度不仅比旧可乐要高,甚至一举打败了百事。研究结果显示,在盲眼测试的前提下,新配方的受欢迎程度超过原配方10到15个百分点,超过百事8个百分点,在露出品牌的前提下,新可乐和百事的受欢迎比例甚至达到了61%比39%。
但是新可口可乐上架后,可口可乐公司每天开始接到1,500个愤怒的投诉电话,而且愈演愈烈。有些人的反应简直如丧考妣,以至于可口可乐公司不得不雇佣精神和心理方面的专业人士来处理。
随着时间流逝,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发严重。
消费者们囤积旧可乐,导致价格飞涨。在西雅图,愤怒的人们成立了“美国旧可乐爱好者联盟”,将新可乐倒入下水道。联盟发起人Gay Mullins甚至向可口可乐公司提起诉讼,打算以法律的手段逼迫其提供经典的旧式饮料。有趣的是,Gay Mullins本人在盲味测试中,也表现出对新可乐的偏爱。
仅仅3个月的时间,可口可乐的“新可乐计划”就以失败告终。尽管公司前期花费了2年时间、数百万美元进行市场调研,但可口可乐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当人们知道不能拥有某种东西后,对它的欲望便会直线上升。
二、 逆反心理
人们有逆反心理,越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
【案例】:像早恋的中学生,如果师长强迫他们分开,反而会加深他们的感情,加强他们在一起的决心。如果师长不怎么打压,可能他们热烈的感情会慢慢冷却下来。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得知:首先,稀缺原理触发了人们的自动反应模式,钻了思维捷径上的漏洞,让人觉得:难以得到的东西,一般要比轻松得到的东西好。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迅速、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
其次,机会越来越少,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消失,而我们又痛恨失去已经拥有的自由。
那么,“稀缺成交”应该怎么操作呢?
How :那么,“稀缺成交”应该怎么用呢?
第一步:确定或营造顾客需求
同“对比说服”一样,首先通过观察、询问和调查筛选出对产品感兴趣的客户。
然后通过类似“先生,请问你需要些什么,你期望得到什么”这样的询问,来观察对方的注意力和表情,判断他对什么感兴趣,以及对方反馈出来的问题分析对方的需要。
第二步:突出特质,激起欲望
我们可以抓住一个特质(好处、优势、受欢迎程度等),特别是可以解决对方的痛点的特质进行介绍。比如茅台酒的品牌背景、酿造工艺粮食处理、口感特点等特点。
如果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我们可以针对性的强调能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痛点的特性进行介绍,如果能跟其它对比就更好了,从而激发用户想要购买这个产品的意愿。
第三步:制造稀缺,催促行动
1. 制造限时条件:比如过几天店铺就要搬走了,商品打折只有这三天;
2. 制造限量条件:比如说该商品的折扣数量只有100件;
3. 制造竞争环境:比如说这个房源也有其他人在看,等着下单。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推荐东西的时候掌握到主动权,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达成目的。
很多商家也正是利用潜在顾客的这种心理,经常打出“XX商品特价销售,最后5天,数量有限,售完为止”,这种时间有限、数量有限的宣传手段就是制造购买产品机会的稀缺性,通过制造这种稀缺性,加快销售产品(其实有时产品并不稀缺)。
【案例】制造稀缺性最大的案例就是钻石。
有一句经典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相信不少朋友们都听过,毕竟该广告语曾被提名为20世纪最佳广告语。
其实在20世纪30年代欧洲钻石价格并不贵,甚至美国都没有带钻戒的习惯。于是商家戴比尔斯进行了策划,赋予钻石爱情的内涵,宣称坚硬的钻石象征的正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只有钻石永恒了,婚姻和爱情才能长久。(第一步确定或营造顾客需求)
为了进一步巩固钻石行业的老大地位,戴比尔斯还制定了行业的4C标准(克拉、色泽、净度、切割),让其他的参与者都按照它制定的规则运行。戴比尔斯从勘探、采集、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控制市场,不仅自己掌握着大量的钻石矿,而且还制定了行业的标准。如果冒出了其他生产商,也能轻松整合到它的渠道进行销售。(第二步:突出产品的优点及独特性)
垄断行业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始大规模削减钻石产量,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各钻矿钻石年产量已高达2000-3000万克拉,大幅超过前些年几十万克拉的年产量,如果不利用垄断地位控制供给,人为制造稀缺,钻石肯定会贬值。为了维持垄断地位控制钻石价格,只要哪里发现了大型钻矿,戴比尔斯公司基本都会收入囊中,稳稳地攫取巨额利润。
当发现钻石这么暴利时,全世界各地都在寻找钻石,想要分这份蛋糕。戴比尔斯见招拆招,只要哪里发现了钻石矿,就和对方启动谈判,愿意让渡部分市场份额,合谋降低产量,联手赚钱。对于不愿意合作的非洲军阀们,就想法办孤立他们。于是,戴比尔斯在国际上大肆宣传非洲钻石是“血钻”,是残暴军阀们压迫百姓挖出来的,这种钻石沾了很多无辜民众的血,买它是不道德。为此还重金请小李子拍了部《血钻》电影,轰动全球,联合了很多国家拒绝非洲的钻石上市流通。(第三步制造稀缺)
【A3促动参与】
【微行动学习】
【1.明确问题】
【互动提问】
我想问一下大家,在生活或工作中,在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方案、产品时,大家觉得会有哪些难点或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促动】时间到,大家觉得在说服他人时,哪一步比较难?请分别说一下吧。
【学习者逐一分享】
刘虎(学习者):客户他需要的东西,和我们提供的产品可能会存在偏差。这时如何引导客户,实现我们的目的?
飛刀拿鐵(拆书家):确实是。我们很大部分的产品可能是批量化生产的,确实做不到个性化定制的情形。这个时候,如何让我们的产品/方案趋同接近,是一个大学问。
其他同学还有吗?
凡尘(学习者):我觉得难点是如何挖明确或掘客户真正的需求?特别是这个客户可能比较资深、或年长这样子。
飛刀拿鐵(拆书家):嗯,在工作中,很多客户其实是业内的大咖、前辈,他可能并不会很主动的说出他的需求,特别是如果这还涉及到对方 的敏感或私密的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个难点。
天外来客(学习者):说服对方的沟通技巧是我遇到最大的问题,特别是在家庭沟通中。
飛刀拿鐵(拆书家):哈,有时候家庭沟通比职场沟通、商务沟通还要难。沟通技巧确实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投票确认问题】
飛刀拿鐵(拆书家):大家还有其他问题吗?
如果没有,大家觉得上面在三个问题在说服他人时最重要,或大家最感兴趣?
我们举手来投票吧。
觉得对刘虎老师说的“如何引导客户,实现我们的目的?”最重要的或最感兴趣同学,举一下手。(1人举手)
觉得对凡尘老师说的“如何挖明确或掘客户真正的需求?”最重要或最感兴趣的同学,举一下手。(9人举手)
觉得对天外来客老师说的“沟通技巧确”最重要或最感兴趣的同学,举一下手。(0人举手)
【确认问题】
飛刀拿鐵(拆书家):好的,根据大家的选择,接下来我们确定来解决“如何挖明确或掘客户真正的需求?”。
【确定案主】
飛刀拿鐵(拆书家):具体的问题才能确定具体的解决方案,下面我们邀请凡尘老师来做这个案主,我们来具体的事件具体分析。
大家有不同意见不?
【学习者回应】同意。
【案主分享】
飛刀拿鐵(拆书家):好的,请我们的案主凡尘老师详细描述下这个问题的具体情况,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等等,如果涉及隐私,可以高度概括一下。
需要和大家提前说一下,我们今天是类似闭门私董会这种学习方式。凡尘老师可能会谈到一些个人事项,大家未经凡尘老师同意,不要外面谈及和引用今天接下来的内容。
大家同意不?
学习者回应:同意。
飛刀拿鐵(拆书家):那么,我们请凡尘老师分享一下,他这个问题的具体情况。
【案主分享】
凡尘(学习者):我先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是证券从业人员,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在日常工作中,我需要沟通多是上市公司或优质企业的财务总监或董秘这样的人。相比较而言,他们在经验上、从业资质上,比我肯定是更资深、更丰富的;从年龄上讲,都会比我大很多。
我在前几天拜访一家上市公司的董秘,沟通一个信托产品上的事项。在沟通中我就感觉,客户不太愿意和我多讲他们的需求。这样,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他真实、详细的需求,那我就更不用说我接下来用什么产品,或者说我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了。
【重述并确认问题】
飛刀拿鐵(拆书家):这个时候,你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挖明确或掘客户真正的需求?”就凸显出来了。
【案主确认】
凡尘(学习者):是的,我感觉非常想明确或掘类似这样客户真正的需求?
【2.引导讨论问题本质】
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个问题的本质。也就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真正原因,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们分两桌来坐,那就按桌来分为两组。我们讨论一下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凡尘老师的“如何才能挖明确或掘客户真正的需求?”这个问题的?
大家可以结合过往经验,向凡尘老师询问一个问题,并由凡尘老师进行答复。
为了可以相互启发,相互了解各自的问题,我们按顺序分别向凡尘老师询问一个问题,每人仅限提一个问题。
刘虎(学习者):因为这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嘛,在这事情上,你做了那些改善的动作?
凡尘(学习者):首先,我做了一个借力,我自已专业上是不够的。我一个是邀请了我的领导;第二我的领导邀请了一个新加坡的专家一起去拜访客户。客户在面对我,和面对我的领导和新加坡的专家上态度是明显不同的。他明确表达了他的需求:他们的资金不能出境。
飛刀拿鐵(拆书家):我们按顺序,请潘琴提一个问题。
潘琴(学习者):你在见客户前,做了什么准备工作?
凡尘(学习者):我首先对这家公司上市的公告和年报进行了解。
娟子(学习者):你是否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类?
凡尘(学习者):我就是不了解客户的需求,他也不告诉我。
宁宁(学习者):通过上面的了解,其实是客户对你没有信任度。当客户看到一个专家,一个资深人士,他会敞开他的需求,和你建立良性的沟通。
其实,你的这个问题已经得解决了。那么,我确认一下,你现在的问题是:现在你是需要能独挡一面的去解决这种问题吗?
你可以再明确一下你的问题吗?
凡尘(学习者):成长也是需要过程,真得有那个专业度,也是要和不断和类似这样的客户进行沟通、学习才能成长的。第二呢,我也需要把良好的沟通最终变成订单上的成果。
飛刀拿鐵(拆书家):我这里稍稍作一下补充。我和凡尘老师在实际场景中刚好处于相向的位置,我是在企业里的。我从我的角度探究一下来凡尘的需求。
就这个信托产品事项的沟通,这位董秘是说出他的需求。但在类似这样的场景中,董秘也好、财务总监也好,他们是不会随意的地、向很多人主动地说出他们的需求。特别是涉及到企业内部敏感信息、机密信息时,如果对方还是一个他不能真正信任的人时候,尤其如此。
今天说的信托产品上的沟通,是解决了明确客户需求。但在凡尘老师类似这样实际场景他还是会经常遇到,无法明确客户需求的情形。所以,他的问题是一个类型化的问题,不是一个具体事项的问题。所以,他的问题其实依然存在的。
但是,宁宁老师点出一个很好的点,凡尘老师的问题“如何才能挖明确或掘客户真正的需求?”,很大一部分的底层原因是在于,他和这位客户没有建立一个信任度。这帮我们探究了这个问题一个可能上的本质。
凡尘(学习者):是的,和这位客户没有建立一个信任度可能是问题的本质。但是如何解决信任度可能是最难解决的。因为,你需要时间的积淀,而我们业务上有时限的,这是有个冲突的。
宁宁(学习者):你相信这个问题能够解决吗?
凡尘(学习者):我当然相信能够解决。
飛刀拿鐵(拆书家):我们今天这么多专家在,我相信我们所有的建议是可以给凡尘一些启发的。
冯莹(学习者):你在沟通前,有没有推测客户的需求?
凡尘(学习者):我们肯定会,我们还会做客户的画像。
冯莹(学习者):那你每次回来,会做复盘吗?
凡尘(学习者):会做,也会继续更新客户的画像。但可能没那么快的明确客户的需求。
飛刀拿鐵(拆书家):他的问题可能是,他仍然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做这个复盘。
凡尘(学习者):是的。可能我所有的动作都做了,所有的方法也尝试了,但是……
小倩(学习者):你会看一些营销相关的书、课程吗?这种事情可能会有很多技巧。
凡尘(学习者):也会。
张静(学习者):你在怎么样的场景,会放弃这个事情。客户给了你的理由,你才会放弃。
凡尘(学习者):其实,不管客户给了怎么样的理由,我都不会放弃。即使这个事情最终由我们的竞争对手拿到这个订单,我仍然会持续关注,资本市场上的变化是无法预测的。再说,和这样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就是我的工作。
飛刀拿鐵(拆书家):好的,谢谢大家!现在让我们来看这个问题依然是“如何才能挖明确或掘客户真正的需求?”吗?还是说我们已经挖掘出一些这个问题的底层本质了。
凡尘(学习者):我感觉如何和客户建立一个信任度是关键。
飛刀拿鐵(拆书家):大家还觉得有其他问题本质吗?
刘虎(拆书家):和客户建立一个信任度之外,自已价值。
飛刀拿鐵(拆书家):对,怎么样提升自已的价值也是一个关键的本质。
那我们看看那个问题本质影响更大,或者说我们希望选那个问题本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学习者:“如何才能挖明确或掘客户真正的需求?”这个问题很关键了。
飛刀拿鐵(拆书家):好。那我们就继续沿着:“如何才能挖明确或掘客户真正的需求?”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飛刀拿鐵(拆书家):那么,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如何和客户建立一个信任度”的问题呢?
现在我们给这个问题找解决方案。我们还是按刚才自然的分组,请大家分别讨论该问题的解决方案,5分钟后请大家说出你的解决方案。
时间到,下面我们有请愿意分享的来主动代表分享一下。
刘虎(学习者):找到客户的兴趣爱好、动态。
凡尘(学习者):投其所好。
飛刀拿鐵(拆书家):了解客户的兴趣爱好、动态,找到共同点,以此为契机加强和客户的交流,这个点非常赞。
我见过不少社群,机车爱好者社群、跑步好者社群、户外好者社群,等等。这里面其实有很多企业家,董秘、财务总监这样的人群。在这样的社群里,大家相对比较单纯一点,双方的感情更多容易建立。
潘琴(学习者):在找到共同点后,平时过年过节要和客户保持好联系,不能有业务了再去联系。
宁宁(学习者):第一点,展示自已;第二点,承认自已的差距;然后,也说出自已的能体现价值的地方;最后,提升自已的提问力,通过自已的提问题,了解到对方的需求。
飛刀拿鐵(拆书家):说到这里,我建议大家加入我们的拆书帮,我们帮主赵周老师有一本《提问力》非常好,可以解决提升自已的提问力这个问题。
娟子(学习者):要做好前期工作,从各个方面收集情报。
林波(学习者):让客户多说。
飛刀拿鐵(拆书家):那还是提升自已的提问力这个问题。
林波(学习者):在工作之外,找到交流的机会。比如可以了解客户的家人,小孩了、老人这样情况,以此做为突破点。
飛刀拿鐵(拆书家):是的。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现代人有两大主要需求。一个是健康,这个主要是家里老人和自已。第二是教育培训,这个主要孩子和自已。如果有一些医疗和教育的资源,相信可以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5、拆书家引导总结解决方案】
飛刀拿鐵(拆书家):我们来总结下大家讨论的结果,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集思广益,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我们一起来回顾下这个过程:
我们觉得这过程中遇到最多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挖明确或掘客户真正的需求?”。
我们一起讨论出这个问题最本质的原因是:“如何和客户建立一个信任度”。
我们的解决办法有:
一、 了解客户。
从客户爱好、以及工作外的需求做为切入点,和客户建立私人的感情联络。
二、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尽可能从各个渠道了解客户,让客户感受到你是花了心思的。
三、 提升提问力。
沟通过程用一个好的提问力,引导客户敞开心怀,当中也要适当的展现自已。
通过这几个办法、步骤解决了“如何和客户建立一个信任度”这个问题,也提升了我们的说服力。
这次讨论就到这里,感谢小伙伴们积极参与,相信经过这次讨论学习,大家已经对“稀缺成交”及其使用或防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积极使用该方法提升我们的影响力。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接下来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大家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把“稀缺成交”3步骤和至少一位亲友/同事分享。
请思考一下,自己会与谁分享?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分享呢?请小伙伴们在便签上写下来。
完成后,在活动结束时交给我;也可以在活动结束后一周内发给我。
学习者案例记录:
娟子(学习者):
我计划在下个星期,在家里,用闲聊的方式,给女儿分享一下“稀缺成交”3步骤。让她了解其中原理,防止被套路,特别是在各种营销信息中。
苏杭(学习者):
我有一个同事,总是很苦恼,明明是客户主动约他,却发现自己辛辛苦苦坐在营业部等了很久,但是客户一直都没有来。
我在听完飛刀拿鐵老师拆书定级分享后,在一次客户约他的时候,趁他在等客户的空档时间,跟他分享一下我在拆书帮学到的“稀缺成交”技能。
分享过程记录如下:
我:我最后听了一个分享,是《影响力》这本书中的“稀缺成交”,我结合客户这事顺便分享一下这个知识点。
既然客户约你,说明还是比较认可你的专业性的,肯定是他的需求的,你应该是了解这一点的。不然,客户也不然浪费他的时间嘛。
同事:那当然。
我:那你觉得为什么客户总是不太尊重你的时间?
同事:一般客户给我打电话,我都会说我都在营业部,你随时来就可以。其实我也有其他比较重要的安排的,但是那个客户也比较重要。
我:其实你还是比较希望你给予客户服务的同时,你的客户也是愿意尊重你的时间,并且你也能够在这一段时间里更好地服务客户的对吧?(确定同事的真实需求)
同事:是的。
我:那你有没有细致地分别挖掘客户的各自需求?这个需求可能是客户说出来的,也可能是没说来的。(确定客户的需求)
同事:我一般会提前了解客户的诉说。但一般我认为需求客户会说出来的。你提醒我了,可能也有些没说出来。
我:另外,其实你可以让你的时间变得稀缺,你完全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你的客户,你在哪个时间段要去处理什么事情或者服务什么客户,你有哪几个时间段是没有安排的,这样子一来,你也展示出了你的价值,你的客户也会觉得你不是一直待在营业部无所事事,也会更加珍惜你的时间。(突出时间的稀缺)
同事:这我下次倒是可以尝试一下。
我:其实你本来不是约好下午有客户要拜访吗?你可以大大方方地告诉客户,你早上一直到中午12点半是有时间的,但是下午要去拜访一个比较重要的客户,看看他怎么回复?(制造稀缺、催促行动)
同事:这样倒也不错,那就不用和下午拜访客户的时间冲突了。我这就给他发一条信息。
等了一会儿。
同事:他回我了,说他十分钟后就到。不得不说,这样还是蛮有效果的,重要的是,我不用一直被动等待着,似乎有一种时间上的掌控感了。
【结语】
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学习了两个并列关系的片段“对比说服”和“稀缺成交”。当“对比说服”和“稀缺成交”联合使用,影响力的武器就更有威力了。
通过这两种方法来实现我们的目标,从而提升我们的影响力。当我们的影响力越来越高后,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也会越来越高,我们生活的也会感觉到越来越有意义。
我们要提示一下,这两种方法要合理、正确地使用,比如前面说过的利用子虚乌有或捏造的事物造成对方判断,不是我们这次学习的目的。
最后再唠叨几句: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有很多我们依赖的认知习惯,它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的做出决定,但同时如果被人们利用了这一点,那我们就可能听从别人的安排了。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认清这些固定的思维模式,尽量刨除对比的偏见,看清事物本身的状况,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今天的学习,知悉其原理,预防这种不恰当的手段。
好的,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愿我们每个人活出生命的意义,谢谢大家。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带给大家有所启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