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掌控: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所属活动: 常州龙城分舵练级2023第27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运动的分寸

开场:

一、 自我介绍

拆书帮的朋友们平安,我叫梁峰,梁山伯的梁,山峰的峰,出生那天因为刮大风,于是起谐音名峰,寓意勇攀高峰直冲蓝天吧。

目前我有三个标签:

1. 飞机工程师:向往蓝天做飞行员,却做了15年的航空行业科班工程师,大家可以叫我梁工;

2. 半专业装修工程师:为了美好生活品质,推开装修公司自己设计和打造美好的家居生活,我可以帮助大家装修避坑,轻松省下2万块那都不是事儿;

3. 成长中的拆书家:挤进拆书帮,让我这个工程师既靠经验,也要内化新知识,更要分享所学技能给身边的小伙伴们.

二、拆书和拆书帮介绍

很幸运,在一次"工程思维"的分享会上,结识了罗老师,他向我介绍了“拆书”和“拆书帮”,在上个月经历了两期的训练营后,目前已经加入常州龙城拆书帮分舵。

"拆书"是一种将书本中的知识转化为学习者个人实用能力的方法论,尤其适合成年人用来解决生活问题,或者提升职业技能。普通人读书后可能就忘记了,知识利用率不高,而拆书家能够将书本知识进行内化,通过反思激活自己的亲身经历,强化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最后进行有效的输出和并实际运用到将来的生活中,达成要学习这个知识的目的。"拆书"应用在个人身上,表现为RIA便签法,拆完一本书后可达到类似主题专业培训的效果。应用在团队中,就是一对多拆书,引导听众互动,将知识内化给更多人的作用。

"拆书帮"是拆书家们的社群,有严格的学习和评价体系, 非营利性的组织,特别是作为时间非常有限的成年人,每次线下活动愿意花费3个小时给其他人进行点评,促进学习,真的让我们初学者在这个社群很感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三、阅读原书拆页

《掌控》是专注精力管理的健身教练张展晖的著作,他也是得到罗胖, 天使投资人徐小平等人的私人教练,这本书从运动、饮食、恢复和心态4个维度讲述如何恢复旺盛精力。今天的拆页讲的是有关运动分寸95%-5%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 定制适合的运动计划, 让运动可以坚持下去并获得乐趣,下面我们花1分钟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请抬起手示意我一下,抬起2秒钟挥一挥手更是对我的的鼓励哈.

片段来源: 《掌控》电子书P58~P59

[R:阅读原文片段] 运动的分寸

运动的分寸:95%舒适度+5%挑战

我们平常也遇到过一些老年人,并没有接受过任何力量训练,但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状态很好。这说明他们的心肺功能一直处于不错的状态,这一点才是健康长寿的关键。

其实力量训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并不是说肌肉块头越大,身体状态就越好,寿命就更长,这两者之间绝对没有正相关的关系。

反而是心肺功能跟身体状态以及寿命之间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所以健身的首要目标就是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这里我要先说明两个常识:

首先,每个人的心血管系统的先天基础是不一样的。比如,我们给罗振宇老师做最大摄氧量测试的时候,虽然罗老师在那段时间每天坚持游泳,但是他的测试结果只有30多,这个数字属于有风险的范围。徐小平老师在那段时间没有做任何训练运动,但他的测试结果比罗老师好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后来问了两位老师才知道,徐老师的爸爸已经90多岁了,身体依然特别硬朗,所以徐老师天生就有一个强大的心肺基础,这就是遗传因素的影响。

其次,心血管系统不好的人,通过心肺功能锻炼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当然,怎么制订锻炼的方案很重要。很多人以为只要是高强度的运动肯定对心血管系统的改善有效,就去健身房跟教练说“请往死里虐我吧”,否则就觉得钱花得不值,其实这么做是完全错误的。

我们之前做过一个测试,测试内容是让一个平时不经常运动的人边跑步边测量血压。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平时不做运动,突然持续跑步15分钟,会出现什么情况?你可能会说,跑步时,血压肯定会越来越高,因为身体开始动了,心脏供血更多了。但事实是,这名测试者跑了15分钟以后,血压突然下降,于是我们立刻停止了测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当运动强度超出心脏负荷能力时,心脏不再回血,处于缺血的状态。如果心脏缺血状态没有得到有效恢复,心肌就会直接受损,心肌受损以后是不能自我修复的。更为可怕的是如果运动强度过高、心脏无法负荷的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就可能会直接导致心梗。

一本叫《刻意练习》的书告诉我们,刻意训练要离开舒适区,但也不能超越太多。我们在制定运动强度时也是如此,要找到属于你的舒适区。寻找舒适区的目的首先是保证运动安全,其次是享受运动过程,并能从运动中获得激素改善的快感,这样才能让运动持续下去。如果没有良好的氧体能与肌力做基础,高强度的训练就无法持久,变成了只为消脂而进行的训练,这种训练通常为10~20分钟,在脑内啡还没分泌出来就结束了,根本无法享受到运动的乐趣。

当你按照正确的运动强度开始训练时,身体会以各种方式来适应你现在的运动强度,原来那些感觉有些困难的运动,可能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得轻松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条件会逐渐发生变化,你也需要相应地调整运动强度,始终保持在舒适区往上一点儿的那个范围即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说起健身,恐怕和鸡娃一样,问10个人,9个人都曾半途而废,理由也很多: “健身好累”“很难坚持”“没时间”“跑步会不会腿粗”“怕受伤”,鲜有人会说“我运动我快乐”“一天不去运动就难受”。有人看了网红视频就开始练HIIT,第二天腰酸腿疼后抱怨强度太大不适合自己;有人找了健身教练,交了一两万会费被教练狂虐了一两节课后,就恐惧去健身房,最后毁在方法不对全都白费,有始而无终。也许这些坑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踩过,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片段就是用来解决健身不容易坚持的问题的,有关健身,我们有办法避坑.

WHY: 大家都知道健身有很多数不清的好处,降三高、减重、塑身、提升精力、改善心态,好处一大把,为什么一练就废呢?运动强度太大容易打击信心,让人痛苦疲乏无法长期坚持,强度不够又不能促成想要的结果。如果遵循拆页中的95%-5%原则矫正运动强度,就可以使普通人轻松运动超过半小时,又不会觉得太累,并且达到分泌脑内啡的程度,同时产生愉悦感。反之如果高强度运动10~20分钟后就没力量了,人会很痛苦,继而很难坚持运动。运用好这个法则可以让人很容易的启动健身运动并持续坚持下去,避免入坑就爬不起来的情况,坚持训练2/3个月后,会让人储备足够的体能,之后再进入增肌或者塑型的高级阶段就水到渠成了。

HOW: 俗话说,最好的健身计划就是"能够坚持的运动",现在大家应该已经明白了,可持续性是健身尤为重要的因素,那么我们如何制定分寸合适的运动计划呢:

a): 首先,我们先聊聊95%的舒适度:也就是95%的时间用来做适合自己强度的运动, 那么合适的运动强度是多少呢?就是在运动时刚好有一点气息急促的感觉。可以用卡氏公式[(220-年龄-晨脉)×(35%~55%)+晨脉],比如我自己晨间心率脉搏75ppm,控制运动心率在11~134ppm之间来跑步或者徒手健身操。切勿追求一定要达到多快跑步配速,每天跑多少公里,这些都是虚幻的指标。

b) 然后,用5%的时间做高强度挑战运动。例如慢速俯卧撑10~20个/2组(每个俯卧撑3秒钟),窄距或者单腿深蹲10~20个/2组,每组做到力竭。如果做不到10个,就降低为退阶难度,比如跪姿俯卧撑代替标准俯卧撑。

WHERE: 我们作为普通人可以用95/5%的原则来让运动可持续下去,提升心肺能力,达到提升精力和愉悦身心的目的,切勿盲目听信某某明星健身秘诀,一个月达到A4腰,速成往往以自损为代价。当自己突破了健身初级阶段健身,之后自然就知道如何开始下一阶段增肌/塑身/提升力量和速度等目标了,切勿轻易跳级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哦.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便签

3年前,我体重超出标准体重30斤,不到40岁的年龄,体检出了50岁的体质,三高不在话下. 健身决心下了n次,仍然没有行动,直到有一天比我胖的一个同事,坏笑的对我说"梁小胖、梁小胖",针针的刺激到我了,当天晚上真的开始做波比跳运动,第二天拖着沉重脚后跟划着去上班,然后一周内没再运动。秉着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办的原则,找健身教练,果断花了6000元报了一期1对1拳击,第一天上课跟教练打了30秒,就上气不接下气,抡不起胳膊了,这钱交的真冤枉。后来开动我那灵活的小脑筋,既然迈不开腿,就管住嘴吧,什么轻断食,什么国外的"fast",都试了试,终究挑战不了自己的胃。就这样,半年内很勤奋的更换健身方法,结果很稳定,一斤也没瘦下来。最后拼意志力吧,最苦最累的方式咬牙跑步跑到岔气,波比跳跳到腿抽筋,跳绳跳到两眼冒金星,终于减了20斤,完全是痛苦的回忆,再也不想再来一次。

反思健身血泪史:

1. 舒适运动时间少于95%,只有不到15分钟,心肺功能提升不明显,运动后也没有感受到健身带来的身心愉悦;

2. 挑战类运动比例远超过5%,每次高强度运动大约35分钟,严重超出自己体能状况,很累很痛苦。

A2 便签

虽然我也减肥成功过,收获了一些外在减重和外形指标,然而精力和心态并没有同等的收获,故此,改变一下我的健身计划,按照95-5%原则来制定接下来的训练目标和计划。

目标: 合理设置运动的分寸, 让自己形成坚持运动的习惯,最终通过接下来的一个月将体脂率由当前的19%降低至18%.

行动:

1. 连续三天起床后测量晨脉,并按照卡氏公式计算舒适心率区间;

2. 95%的舒适运动:用舒适心率进行36分钟的跑步或全身徒手训练,每周5次;

3. 5%的挑战运动:做4分钟的窄距俯卧撑或者窄距深蹲两组,每组做到力竭。

总结

最后回顾一下今天拆书,运动要讲究分寸,要把95%的时间用于中等舒适型运动,5%的时间用于高等强度突破性运动,该组合的作用是希望通过健身先达到身心愉悦的目的,让运动可持续进行下去,避免大家一开始健身就强度过大而丧失信心的情况,然后再减体重/降低体脂率/提升肌肉耐受力就顺理成章了.

我的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

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