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 所属活动: 【郑州轩辕NO.359期】高质量谈话+四步法赢得孩子+用“诱惑绑定”克服拖延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用“四步法则“赢得孩子合作

开场:

拆书技能点观察: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自我介绍】

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我是拆书家闪闪,分享的主题是:用“四步法则”赢得孩子合作。

【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今天的RIA学习后,能够区分(行为)“赢了孩子”和“赢得孩子”,用“四步法则”(澄清)让孩子心甘情愿的跟我们合作(界定)

拆书技能点观察: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集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事件场景】40秒处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上了一天班刚回到家就接到领导电话说:有一项工作很紧急,需要抓紧时间完成。你听完之后也没来得及和孩子们打招呼就钻进房间、打开电脑开始工作,没一会儿,孩子就跑过来缠着你,非要你陪他玩,怎么也不愿意出去,一会拍拍你,一会儿抢鼠标、键盘……

【提问】

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是会耐心的跟他解释,让他等你完成工作再陪他?还是会一顿吼叫,命令他出去?如果还不愿意出去,就威胁他、惩罚他?

【影响】

如果你通过吼叫、威胁的方式让他走开,表面上看我们是把问题解决了,但实际上呢?我们并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反而伤害了亲子关系,让孩子与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解决】

《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这本书深入浅出地解读了52个正面管教的工具,将每个工具贯穿于真实的案例中,帮助家长更加有效地管教孩子。今天我分享的主题——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四步法则”,帮助我们在面对和孩子的冲突时,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和我们合作。

<过渡语>

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原文片段,阅读完后在评论区回复1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在没有了解孩子的错误目的之前,家长的很多行为都是为了“赢了孩子”——让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自己多待会儿,让挑战权力的孩子放弃他的权力之争,让报复的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让自暴自弃的孩子理解父母的无能为力。

知道了孩子的错误目的之后,我们发现,原来赢了孩子并不代表赢得孩子。因为所有的解决办法还是停留在行为的表面,并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或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所以,孩子的行为会变本加厉,与家长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如果家长与孩子陷入“谁对谁错,是否公平”的争论里,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一个本来很小的问题,可能会扩大成很大的问题。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技能点观察:【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拆书技能点观察:【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或通过【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

【what】3分30秒处

大部分小伙伴都已经看完了,接下来请跟着我的思路一起来学习。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赢了孩子,并不代表赢得孩子。

【辨析概念】

这两个概念代表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

赢了孩子,指的是父母凭借自己的权威和权力,在与孩子的冲突或较量中,强行让孩子服从自己,表面上看是父母取得了胜利。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后,因为沉迷于玩游戏而不写作业,你看到后命令孩子立即关掉游戏并开始做作业。孩子表示抗议,说还想再玩一会儿。你提高声音严厉地说:“如果不马上做作业,今天晚上就不能看电视,也不能玩游戏!“孩子听到你的威胁后,不情愿地关闭了游戏,开始做作业。在这个例子中,父母”赢了孩子“,但这种方式导致孩子内心不满,甚至怨恨,亲子关系也受到损害。

同样的问题,父母不是命令和威胁,而是温和地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游戏呢?”孩子解释说,这个游戏很有趣,能够放松一下。你表示理解,并说:“我知道你学习一天很辛苦,但是作业也很重要,你觉得我们怎么安排时间才能让你既享受游戏又不会耽误学习呢?”然后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一个合理的游戏时间安排,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保证学习和休息。这样,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关爱,更愿意配合父母的安排,父母也就“赢得孩子。”

由此可见,赢得孩子是指父母理解、尊重和信任孩子,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自愿接受父母的观点和引导,从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赢了孩子和赢得孩子的细微差异在于:

(1)出发点不同:赢了孩子是以父母的权威为出发点,强调父母的权利和控制;赢得孩子是以理解和尊重孩子为出发点,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2)方式不同:赢了孩子多采用强制、命令的方式,赢得孩子多采用沟通、协调、引导的方式。

(3)结果不同:赢了孩子可能短期内让孩子服从,但长期会破坏亲子关系;赢得孩子则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why】7分处

当我们通过控制、惩罚的方式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行事时,会不断的削弱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时间久了,孩子要么会反叛,要么就是盲目顺从,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

如果我们真正看到孩子的需求,追求赢得孩子时,不仅可以与孩子拉近距离、取得信任,孩子也会更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主动合作,而且可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想办法“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how】8分处

怎样做,才能够实现从“”赢了孩子“到“赢得孩子”的转变,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和我们合作呢?

第一,理解孩子感受并核实。当看到孩子有不良行为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他为什么这样?看到孩子的需求和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核实我们的理解是否正确。

第二,表达对孩子的同情。告诉孩子他的感觉没有错,和孩子分享自己类似的感受或经历,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第三,告诉孩子我们的感受。完成前面两个步骤之后,孩子通常会愿意听我们说话,此时,真诚而友善的表达感受,让孩子了解我们的立场和想法。

第四,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将焦点转移到需要解决的问题上,鼓励孩子思考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并与孩子一起讨论,直到双方达成共识。

【举例子】9分30秒处

昨天晚上,两个孩子因为玩具的事情闹的很不开心。起因是哥哥买了两个玩具,原本是打算和弟弟一起玩的,但是弟弟非要让哥哥送给他,两人就一直争吵,我没有强制命令弟弟不许无理取闹,而是用这个“四步法则”,引导他解决问题。我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我站在弟弟的角度思考:他为什么非要让哥哥把玩具送给他呢?然后跟他核实:你是不是看到哥哥有两个玩具,也想有一个,这样的话,什么时候想玩就可以直接玩,不用再征求哥哥的意见,对吗?弟弟说:是的。(理解孩子感受并核实)

接着,我说:“妈妈理解你想自己拥有这个玩具的想法。妈妈小时候,你舅舅有一本漫画书,我特别喜欢看,每次想看都得征得他同意才能看,我就特别想自己也有一本。(表达对孩子的同情并分享经历)

儿子听完之后,情绪已经有所缓和。然后,我又说:妈妈看到你和哥哥为了一个玩具争执,特别伤心,我更希望看到你们兄弟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告诉孩子我的感受)

最后,我问:你想要哥哥的玩具,哥哥又不愿意送给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弟弟听完之后,就开始思考,并且和我讨论起来,最后顺利的把问题解决,兄弟俩开心的玩耍起来。(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

【where】11分15秒处

“四步法则”不仅适合用于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冲突或者想让孩子配合做事情,同时也适用于在工作或生活中说服同事、朋友、亲人等和我们合作。

但是,“四步法则”不适合用于处理和年龄特别小或认知能力限或情绪特别激烈的孩子之间的冲突。

【异议处理】11分45秒处

(1)你可能会问:使用这个办法,一定可以赢得孩子的合作吗?我们使用“四步法则”的目的是尽可能的去理解、尊重孩子,找到和孩子之间的平衡点,孩子会愿意合作,但不一定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合作。

(2)在使用“四步法则”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共同的经历怎么办?这一步,我们重在表达同情,关键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他的理解,不一定非要分享经历,大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简化。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技能点观察:【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 、结果、有对话的故事。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12分40秒处

刚才咱们学习了用“四步法则”赢得合作的方法,在大脑中过一遍,就相当于在实际生活中用一遍。

现在,请大家设想一下,未来一个月内,在生活、工作中,你和孩子会发生什么样的冲突或较量?比如:孩子想做一件事情,你不同意或者你想让孩子做一件事情,他不同意。有什么事情是需要说服同事、朋友、或亲人去配合的?

【A2教学习者编剧本】13分20秒处

现在请每个人独立编写一个运用“四步法则”赢得他人合作的小剧本。

大家编写的剧本要有时间、地点、两个人物角色、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对话中要运用“四步法则”的四个步骤,大家可以参考我提供的小剧本模板来编写。

分组讨论】17分处

现在我通过屏幕分组,大家点同意就可以开始讨论了,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分组讨论,之后邀请一位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剧本故事。

我看大部分小伙伴都写好了自己的剧本,现在请多加来分享一下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23分处

谢谢多加老师的分享,写的非常好哈!

时间:周五下午2点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小雨

起因:孩子看手机,我不让她看,把手机给关了,因为医生不让她看了,散光很严重。孩子不高兴。

经过:

妈妈:小雨,妈妈刚刚把手机拿走,我看到你不开心了,你是不是还想继续看啊?

小雨:我想看

妈妈:妈妈特别理解你,妈妈小时候跟你一样,妈妈是喜欢看电视,每次妈妈看,我妈妈就把电视给关了,我心里跟你一样,特别不开心。

小雨:我想看手机学习。

妈妈:嗯嗯,妈妈非常支持你学习。妈妈很担心你,医生不让你看手机了,以后会近视。妈妈希望你有个好的视力。你是个爱学习的孩子,你想想看,除了我们看手机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学习呢?

小雨:看着我,在思考。

妈妈:想想看,比如读绘本学习,或是听音频学习。

小雨:读绘本吧。

妈妈:小雨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那我们一起读书吧“。

结果:我和小雨选了一本书,开心的读起来。

【结束语】24分40秒处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步法则”帮助我们赢得和他人合作的方法,希望大家以后在面对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区分自己是赢了孩子,还是赢得孩子,做一名智慧的父母,尊重、理解、信任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和我们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