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精进》 所属活动: 【NO.232】北京城市之光分舵练级场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把爱好改造为产品

开场:

自我介绍】用时1分钟

大家好!我是于丹娜,三个标签:

1.二级拆书家,今天是拆书帮三级九拆的最后一个级别,有种毕业答辩的感觉;

2.主打陪伴的妈,娃平时写书法、玩篮球、拼乐高等等,我都得陪着,弥补了我缺失的童年;

3.一直在追求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希望能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刚刚自我介绍的时候大家都谈到了自己的爱好,都很开心,那种发光的样子。

图书介绍

【场景】我喜欢跟流程和数据打交道,甚至excel表处理数据都能让我产生成就感。但机缘巧合,我从审计这种高冷的岗位转到了人力这种知心大姐或是心眼王的岗位。

【提问】我要离开去做感兴趣的工作,还是为了养家糊口,放弃兴趣就这么混着?大家有过类似的纠结吗?刚才大家写下了自己爱好,请问有多少小伙伴的工作与自己的爱好有关?

【影响】如果被生存牵着鼻子走,每天干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少不了痛苦和内耗;没有为自己喜欢的事情全力以赴,心里也会一直有些遗憾。

【解决】直到我读了心理学博士采铜的《精进》,才发现原来成年人真的可以不做选择题。这本书从时间、选择、行动等七个方面规划路径,讲述如何把兴趣转化为技能,甚至是产品的方法,助力实现自我价值。如果你想工作起来也能发光,可以读读这本书。

采铜博士的《精进》已经出版了三本,都非常实用。我今天挑选了《精进1》中的两个片段,一个是关于选择,升级爱好,确定方向;另一个是关于行动,打造出可行的产品。这两个片段是递进的关系,让我们一起探索如何把爱好改造为产品吧。

【分组】除了观察家之外,咱们今天现场有四位小伙伴,咱们两人一组,方便之后的讨论。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1】希望通过本拆页学习后,学习者可以识别“消费型兴趣”和“生产型兴趣”的差异,可以使用“兴趣金字塔“(澄清),选择(行为)一个想要升级的(界定)爱好,明确可输出的方向。

【R阅读原文片段】请大家阅读片段一,只看第一页就好。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在一家公司做一名普通职员,而你的个人爱好是画画,那么你可以考虑在平时的工作中用画画来表达你的想法,不论是工作汇报演示还是会议时,你都可以流露出你的这些才能,引起同事和领导对你的重视和欣赏,甚至,你可以在公司或者部门内推广视觉思考的方法,使它成为更多人提升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的工具。

而“改造”爱好的一个常见方法,是把对一件事情的“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形成“生产型兴趣”可以让你的热爱更加可持续,也是你把热爱变成事业的前提。有“游戏禅师”美誉的著名游戏设计师陈星汉,就是因为14岁时玩《仙剑奇侠传》玩到感动落泪,而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游戏设计师。实际上,今天很多的游戏从业者,年轻时都对游戏很痴迷,但他们并不仅仅满足于赏玩游戏,而是还希望亲自创制出游戏作品。同样的,如果你对文学非常感兴趣,那么不妨提起笔来,自已尝试作,借用著名小说家斯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的劝告就是:“开始写吧,年轻人!”如果你对电影感兴趣,看过很多很多电影作品,那么你就不妨写几篇影评,通过写影评的过程来收获对电影更深入的思考。实际上,只有当你把“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时,你才会渐渐发现以前没有窥见的门径,发现之前未见的妙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看大部分小伙伴都读完了,没有读完也没有关系,一起听听我的拆解。

【互动】原文片段提到了两种兴趣类型,分别是什么?

答:消费型兴趣、生产型兴趣

【互动】是的。原文中还提到生产型兴趣有哪些好处?

答:让热爱更加可持续;把热爱变成事业的前提。

【互动】是的,生产型兴趣可以让我们持续热爱,并有可能把所热爱的变成事业。

【概念讲解】

什么是消费型兴趣呢?消费即支出,就是“花”。消费型兴趣就是花时间、精力、金钱等,获得知识、技能、体验,多为输入,重在自己享受过程,目的主要是“悦己”。

什么是生产型兴趣呢?生产即产出,就是“造”。生产型兴趣就是支出时间、精力、金钱等去获得知识、技能、体验,之后加入自己的的思考、加工、创造,关注结果,达到“利他”的目的,可以为他人产生价值。这个过程我们会参会互动、交流,有被需要的感觉,从而进一步激励我们持续所爱,也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兴趣,持续提升。

【举例】比如为了娱乐去看电影,这属于消费型兴趣;如果看电影后写影评发到小红书,给别人带来价值,这就是生产型兴趣了。一般来说,想到看完电影要写影评,我们看电影的过程会更加认真,通过写影评也会更加深入思考电影内容,相互促进,让我们看的更有兴趣。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区分这两个概念,我举一些例子:

1.我自己在家读这本《精进》。请问这是“消费型兴趣”还是“生产型兴趣”?

【反馈】消费型兴趣。因为看书主要为输入,我时间精力读书享受过程,主要是“悦己”

2.我读完《精进》之后,来参加今天的拆书,跟大家分享我的学习体会,请问这是“消费型兴趣”还是“生产型兴趣”?

【反馈】生产型兴趣。因为我通过自己的读书学习,“造”出了逐字稿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够为大家产生价值。在准备拆书稿时,为了能讲好我明显的感觉到读书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同样读一本书,收获会更大;拆书时候,与大家的交流互动让我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因此我又会积极的去准备下一次拆书,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精进,持续提升。

3.我一个同事喜欢潜水,去看各种海洋生物,觉得特别解压,请问这是“消费型兴趣”还是“生产型兴趣”?

【反馈】消费型兴趣。因为同事时间精力,只是自己享受过程,主要是“悦己”

4.另外一个同学同样喜欢潜水,她参加了蓝天救援队进行水下救援,给应急救援队员进行潜水培训等,请问这是“消费型兴趣”还是“生产型兴趣”?

【反馈】生产型兴趣。因为同学参加救援,把自己的潜水技能用于救人或者教会别人,关注结果,产生了利他行为。这个同学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救援任务,不断精进研究潜水技能,比之前自己玩潜水的时候提升了不少,很多也是之前所不会考虑的技能;给应急救援队员进行培训时,她与队员们沟通交流、答疑解惑,促进了自己对很多动作的深入理解,这也给了她精进潜水技能的机会。她说,经历的多了,发现水下救援非常有意义,而潜水让她觉得自己更有价值,而不只是单纯为了追求自己的刺激那么简单了。我从她的眼睛里看到了对潜水的热爱与坚持。

【how】对比了两个概念之后,大家是不是都想把自己的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具体要如何做呢?下面就结合我自己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1、罗列爱好:盘点自己的兴趣爱好,全部罗列出来;我的爱好有:读书、学习考试、打乒乓球、旅游,这些目前都是消费型兴趣,主要是自己享受过程,“悦己”。

2、聚焦选择: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聚焦选择一个最感兴趣、想进一步提升,想升级的爱好;我觉得自己最感兴趣、最想提升的是读书这方面的技能,希望有朝一日从“悦己”走向“利他”。

3、明确方向:根据这一个爱好,尝试可以输出的方向。我将读书这个生产型兴趣,往什么方向输出呢?是自己写书评,还是讲书?为了能更直接的与大家交流,我选择了讲的方向,于是加入拆书帮,磨练拆书技能,组织拆书活动。

以上就是升级爱好的三步法。

【可能产生的异议】消费型兴趣都需要变为生产型兴趣吗?不需要的,我们要提升,要利他,当然也要悦己。当你想提升某个方面的能力时,或者想将自己的某个优势能力持续强化、深入提升,可以将这个消费型兴趣变为生产型兴趣。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接下来我们进入编写小剧本的环节,将这种方法在脑海中演练一遍,有利于学以致用。

未来的一周内,你与朋友聚会,聊到兴趣爱好,朋友发现自己的爱好很多,搞得自己很忙,但也没有什么获得感。于是朋友请你帮忙,指导他用“升级爱好三步法”(罗列爱好、聚焦选择、明确方向),改造自己的爱好,将消费型兴趣转为生产型兴趣,打造产品,以此来提升自己。

这个小剧本要包含: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的对话,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在第二页的表格中写写,可以只写写关键词。之后我会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下面欢迎郑勇大哥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小剧本。

时间:下周周末

地点:办公室

人物:我和我训练营里的一个学员,比较熟悉,现在成了好朋友了

起因:我的训练营里这个学员目前退休了,但是也闲不住,兴趣爱好特别广泛,还总向做点啥,也不知道自己往哪个方向走,有些迷茫,就来找我咨询。

经过(对话):

郑勇:老大哥,你的爱好如果有生产型爱好的话,通过输出倒逼输入,你会在这方面有持续的热爱,也有可能变成事业。咱们用升级爱好三步法梳理梳理。第一步,就是罗列爱好。您想想您都有哪些兴趣爱好呢,平时都喜欢做什么,把喜欢的都可以先罗列出来。

朋友:我想想啊,平时我比较喜欢给孩子读读绘本故事,喜欢给孩子讲故事,也喜欢在舞台上去展现;我对心理学也特别感兴趣;还有我还比较喜欢研究研究中医。

郑勇:太好了,罗列出来这三个爱好之后,可以进行聚焦选择,毕竟精力有限,您想在哪方面有进一步的提升?

朋友:这个年龄了么,比较关注健康,我觉得中医吧,想在这方面持续深入学习研究。

郑勇:那我们再来想想,关于中医,可以有哪些输出的方向呢?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一下

朋友:组织线下沙龙,讲讲养生常识,教大家这个足体反射这个疗,带着大家调理身体。

郑勇:那就延着这个方向去做好,先尝试再起步,就这样就挺好的,非常好。

结果:经过升级爱好三步法的梳理,朋友明确了方向,非常开心。

【反馈】好的,感谢勇哥的分享。勇哥用升级爱好三步法帮助自己的退休了的学员朋友进行了梳理,先是罗列了讲绘本、心理学和中医养生的三个消费型兴趣,之后结合自己当前情况聚焦选择想要提升的中医养生这个爱好,最终明确了组织线下沙龙讲述养生常识的方向。相信朋友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这方面也会不断的精进。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2】希望通过本拆页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以自己的生产型兴趣为抓手,使用“个人产品4要素”(澄清),去打造(行为)出自己的最小化个人产品(界定),形成生产型兴趣方向的最小化个人产品。

过渡刚刚我们学习了“升级爱好三步法”,选定爱好、明确方向。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如何打造自己的产品呢?先选择后行动,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个片段,这两个片段之间是递进关系。

自测量表在开始学习之前,请大家翻到第三页,做一下量表自测题,凭第一印象圈出适合你的得分,再算一下总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

讲解自测量表好的,我看大家都做完了。量表总分25分,测试我们打造个人产品方面大家的意识、当前积累如何?

有超过20分的小伙伴有吗?请超过20分的小伙伴举一下手。太棒了,恭喜文娟。说明文娟在打造产品方面能力比较强,并且有了一定的积累。的确,文娟已经打磨并输出了近百个读书视频;

有15-20分的小伙伴吗?也请举一下手。说明勇哥和树怀在打造产品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想法,但可能还没有行动起来,或缺少方法,接下来我们的拆页可能可以帮助你找到适合的方法。

不够15分的小伙伴,说明我们对打造产品方面还需要多一些思考和行动,没关系,正好我们来一起学习下面的拆页,一起探讨如何打造自己的产品。

R原文片段】请大家翻到第四页,读一下片段二。

“产品”这个概念的内涵:
“产品”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产品”不是对原料、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它们结构性的整合和组织
“产品”不是创制者锁在自己保险箱里的东西,而要能被其他人使用和检验
“产品”能独立对世界产生影响,它应该能创造出正向的价值,使人受益
“产品”也是一种媒介。

按照这个框架去理解个体的产品是什么,就不难了。比如,在某家公司的实习经历不是产品,但基于实习经历写成的系统性总结报告可以算作产品;阅读一本书的经历不是产品,但对这本书深入、透彻分析的文章可以算作产品;拥有绘画的技能不是产品,但是使用这项技能创造的绘画作品可以算作产品。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些东西都太“小”、太简单了,不能算作产品。确实,它们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产品,可把它们当作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是没有什么疑问的。这些小产品,可以作为你才华展示的载体,让你的才能搭载着这些载体,传播出去,供其他人品评,并获得反馈,然后你可以继续做出更完整、更优秀的产品。比如,从一篇短文到一篇长文,从一篇长文到一本书;从单幅的漫画到多格漫画,再从多格漫画到长篇漫画连载。如些一来,你的才能、声誉、影响力和成就感都会慢慢培育出来。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已经读完了,没有读完也没关系,可以听听我的拆解。

【What】这个拆页提出个人可以打造最小化产品。打造最小化产品包含:价值、传播、整合、结果四个要素,即“个人产品4要素”。其实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也比较常见,比如:看完一本书,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录短视频,通过视频号等渠道发出去,这就是最小化产品的打造。

【Why】打造最小化产品一是可以及时获得反馈,给自己更多坚持的动力;二是船小好掉头,及时调整方向;三是更容易实现价值变现,提升个人影响力。

【How】我们如何打造个人的产品呢?同样结合我自己的案例来说说:

1、明确价值:考虑自己的产品能够给他人带来什么价值,比如知识、技能、正能量等。我之前有过十来年的考证经历,那时候发现很多朋友缺少学习方法。

2、结构整合:将知识、技能、经验等素材进行结构性整合、分类梳理。我决定回顾梳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与时间管理、复盘方法、考试经验相结合。

3、输出结果:最小的实现价值的产品,比如:视频、文章、课程等。我从学习方法、心理建设、时间管理、总结复盘等方面,提炼了一个小时的课程。

4、传播方式:用什么方式让别人看到,比如: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我在朋友的考试群(动力消防)进行线上分享。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为了更好的掌握刚才的内容,接下来我们运用微行动学习的方法,来共创解决打造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首先,刚刚我们学习了打造个人产品的四个步骤(明确价值、结构整合、输出结果、传播方式),现在请大家想一下,未来如果你想要打造自己的产品,进行价值变现,你会如何运用打造个人产品的四步骤呢?

请大家思考一下,在第五页的模板上写一写,只写一些关键字就好。时间3分钟。

步骤一:明确问题

好的,请问小伙伴们刚刚在运用打造个人产品四步骤,刚才大家在写的过程中,哪一步是你迟迟不能下笔的,真是写不出来啊?请大家结合刚才的自己写的案例来分析一下,小组内讨论一下。时间3分钟。

好的,时间到了,我们请两组分别来分享一下。我们这一组暂且为第一组,另外这组为第二组。下面先请第一组的小伙伴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认为哪个步骤最难呢?

【第一小组】我们过往都是为了养家糊口等原因投入了一份工作,其实我们对自己的爱好的投入时间精力不足,我觉得我们自身到底哪些是真的拿得出手的爱好,我们不够自信。但是我们认为第二部结构整合最重要,我们毕竟不是在传授和把我们的本职工作来包装的产品给到大家,更多是基于我们的爱好,而我们爱好更多还是碎片化的积累,而不是成体系性积累出来的一些技能,所以就需要我们再去学习,去了解怎么去从理论到实战,怎么去体系化的去呈现。所以说我们小组认为第二步结构整合最难。

【反馈】好的,感谢第一小组。树怀提到因为时代背景等原因导致我们的爱好投入时间不足,所以虽然觉得第一步有困难,但是最难的还是第二步。接下来我们来听听第二小组讨论的结果。

【第二小组】我们组讨论之后觉得第二步结构整合可能会更难一点。刚开始我们觉得明确价值也会比较难,但是说要是把那个价值给真正的凸显出来的话,相对来说结构整合会比较重要,而且比较难。因为同样的一个产品,比如说同样的一个时间管理主题,同样的一个培训课,同样的一个训练营,不同人做出来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我们小组也认为第二步结构整合最难。

【反馈】好的,感谢第二小组。第二小组认为整合的结果对产品效果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觉得第二步最难。好的,经过讨论,我们都认为第二步结构整合最难。

两个小组的意见非常统一,都觉得第二步结构整合是刚刚最让我们难以下笔,不知道如何进行的,我们就继续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步骤二:讨论问题本质

明确了问题之后,我们来讨论一下结构整合这个步骤难的本质,也就是这个步骤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在小组内接着讨论讨论。大家一边讨论一边尽可能的列出可能原因,写在白纸上,之后我们请每个小组分享一下讨论结果。时间5分钟。

好的,时间到了,大家都讨论的怎么样了?看来这步骤的确是比较难,大家都列出来了好几条原因了。

【第一小组】我们总结了六条。

1. 材料碎片化,不成体系。

2. 缺乏专业度。

3. 不了解用户需求,不了解市场,闭门造车。

4. 完美主义,不够自信。

5. 隐形经验不够强。

6. 时间上拖延,难以投入时间和精力。

【反馈】的确,这些都是导致了结构整合比较难的一些原因。第一小组的小伙伴从素材材料、自身专业度、经验时间以及心理层面等角度梳理了结构整合难的原因,感谢第一小组。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第二小组讨论的结果。请文娟给大家分享一下。

【第二小组】我们讨论认为难点有四点。

1. 自身掌握的知识碎片化,不够专业。

2. 自己掌握的经验是自己的,但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所以如何把个人经验转化为普适性的经验。

3. 如何将掌握的内容有体系,有条理的输入出去。

4. 面对不同层次的客户,如何针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内容的整合,比如分别针对教零基础的以及有一定经验的如何客户如何进行整合。

【反馈】感谢第二小组,他们从自身专业度、经验的普适性、整合逻辑性以及差异化方面梳理了四条难点。感谢两个小组的分享,通过讨论,大家一共找到了10个原因。

步骤三:明确问题本质

接下来我们一起对这些原因进行分类、归纳和梳理。

首先,我们看看这些问题有没有相同的,或者相近的?

【回答】第二组“自身掌握的知识碎片化,不够专业”分别与第一组第一条、第二条重复,“材料碎片化不成体系,缺乏专业度”。

【反馈】好的,我们删除重复的,保留其中一个。

然后,其余9条有没有本质上属于同一类问题的?

【回答】第一组的3和第二组的4本质上都属于对客户需求不够了解。

【反馈】好的,这两条本质上相同的内容,我们保留一项“对客户需求不够了解”。

【回答】第一组的5和第二组的3有些类似。

【反馈】第五项本质上属于输出表达方面的,与第二组的3类似,保留第二组的3“如何将掌握的内容有体系,有条理的输入出去”

再来,我们看看有没有要解决了其中某个问题之后另外一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呢?

【回答】第一组的4和6有些关联,完美主义不够自信会导致拖延,这两个都是心理层面的。

【反馈】好的,那我们将第一组的4和6进行合并,总结为:“我们自己心理层面的,完美主义导致难以迈出这一步”,很多时候过于追求完美会导致我们拖延。

好的,经过以上的几个步骤,接下来我们总结梳理保留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专业知识层面的,知识材料碎片化,缺乏专业度;

第二个是:心理层面的,完美主义导致难以迈出这一步;

第三个是:不了解用户需求,也就是对目标客户不够了解;

第四个是:个人能力方面的,包括个人经验转化为普适经验的方法、如何有体系有条例的输出、如何针对不同客户去输出等,这些可以归类于我们缺乏个人整合输出能力。

好的,经过以上三个步骤,我们归纳总结了问题产生的这四个原因:自己的知识专业度;自己的心理建设;不了解用户需求;个人能力不足,大家思考一下,觉得根本原因是哪一个?时间关系,一起来讨论确定一个最本质的原因,之后我们就围绕这个大家认为最本质的原因来讨论解决方案。哪个是大家最想讨论的,如果大家想好了,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

【郑勇】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文娟】有些人就是天生缺乏逻辑,我觉得第四个是根本原因。

【树怀】我觉得第四个整合输出能力是最关键的,因为虽然我不称职,但是我觉得在座的都是拆书帮的会员,你们应该很好的解决了拖延、意愿度这个问题,已经迈出来了。

【郑勇】能力也是做的过程中培养的,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完善。

好的,感谢大家的踊跃发言,听了大家的意见之后,结合自己的思考,我们举手表决一下:同意讨论心理层面的举手,郑勇、吴超举手;同意讨论整合输出能力的举手,树怀、文娟、cherry举手。看来大家是分小组表达意见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者之间有没有逻辑关系,比如我们迟迟不行动,拖延是不是因为觉得自己整合输出能力不足?或者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达到完美主义的标准?我们要不先尝试解决一下整合输出能力的问题,看看能力一旦提升了,是否有助于我们迈出这一步,克服心理的、拖延的障碍?大家觉得呢。

【回答】我们觉得可以,那就一起讨论整合输出能力的问题。

步骤四:讨论解决方案

好的,经过大家讨论,我们目前一致认为个人整合输出的能力不足这个原因最关键。那么接下来我们讨论针对本质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其中有两个步骤:其一明确目标,我们必须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也就是说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标准),我们可以定义为解决这个问题了?之后就是讨论我们采取什么步骤、方法,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呢?

其实很多问题如果目标明确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了,所以我们一会要首先明确目标。比如如果我们讨论如何提升执行力的解决方案,要是我连续三个月内完成50次就可以认为这个问题解决了,就达成目标了。那么接下来就以如何三个月内完成50次为目标讨论解决方案。请大家把目标和解决方案写在白纸上,一会我们请每个小组来分享一下讨论结果。时间5分钟。

步骤五:方案呈现

好的,时间差不多了,关于我们如何提升整合过程中的输出能力,我们先请第一小组分享一下。

【第一小组】目标/标准:确定自己的目标,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个维度来看,纵向比较是自己跟自己比有进步,横向比较是与同行比质量或数量。目标的制定还要分短期、中期和长期。

方法/行动步骤:

1.通过两个维度进行持续学习,跟着专家等进行系统学习、向同行进行比较学习。

2.执行和实践,每周或者每天都坚持去做这一项任务。

3.定期复盘,定期回顾自己的动作对不对,短期看同行反馈,长期看市场的反馈,我们做的如何。

【反馈】感谢第一小组的小伙伴,给我们分享了一个非常全面的方案,涉及了长中短期和两个维度。下面一起听听第二组的分享。

【第二小组】目标/标准:综合讨论之后,我们认为不断练习,练习的过程中能提升我们的整合输出能力,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今年年底前成为拆书帮的三级拆书家。

方法/行动步骤:

1. 做到每月一拆,持续去做,不断去练。

2. 不断学习,包括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

3. 多参加我们的拆书活动,看看别人是怎么拆书的,学习别人的拆书经验。

【反馈】好的,感谢两个小组的分享。第一小组全面宏观,第二小组具体明确,谢谢大家。刚才小伙伴一起共创的方案目标明确、行动步骤清晰,操作落地性强,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非常好。感谢大家,这是我们共同的收获,我们一起来为自己鼓鼓掌。

【布置作业A2】下面给大家留个小作业,请大家一周之内,根据今天两个拆页的内容,请大家用“升级爱好三步法”筛选想要升级的生产型兴趣,之后请根据“个人产品4要素”写出打造个人产品的具体行动步骤,完成后大家可以微信发给我。

树怀作业

一、升级爱好三步法:

1、罗列爱好:喜欢各种球类运动,打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还有武术,跑步等运动以及看电影和听书。

2、聚焦选择:我觉得自己最感兴趣、最想提升的是网球,结合了趣味性和运动性。

3、明确方向:结合最近奥运会掀起的网球热,我可以去做网球陪练,陪着网球爱好者一起练球。

二、根据“个人产品4要素”写出打造个人产品

1、 明确价值:我网球打的还可以,现在打网球的人还是比较少,不像羽毛球和乒乓球普及程度高,打网球的小伙伴可能会因为约不到球友,尤其打得还不错的球友而不得不放弃打球,所以我可以作为网球陪练陪着打球。

2、 结构整合:我计划系统梳理网球陪练所需要掌握的一些技能,并针对性的进行练习,提高自己的对打能力,同时可以回顾总结一下自己的练习过程,陪练的过程中给小伙伴讲述如何更好的练球。

3、 输出结果:我平时晚上、周末等空闲的时间都发布陪练信息,并剪辑自己陪练的视频以及小伙伴的反馈。

4、 传播方式:在小红书平台定期发布自己的陪练视频,球友的反馈信息,吸引流量并组建自己的球友微信群。

【反馈】作业已收到,非常感谢。你的作业完成度很高,很好地应用了我们两个拆页中的方法,看到你能通过自己的网球爱好为自己创收非常开心,相信你在陪练的过程中也能不断精进自己的球技,享受到爱好带给你的快乐和实惠。

总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精进》这本书中的关于选择和行动的两个片段:

第一个片段,使用“升级爱好三步法”,将自己想要提升的消费型兴趣升级为生产型兴趣,具体步骤:罗列爱好、聚焦选择、明确方向

第二个片段,运用“个人产品4要素”打造个人产品:明确价值、结构整合、输出结果、传播方式。

现场通过微行动学习,我们共创了关于打造“个人产品4要素”四个步骤最难的一个步骤结构整合,找到了难的本质原因是整合输出的能力不足,接下来我们共创了对应的解决方案。第一小组通过持续学习、执行实践和总结复盘三个步骤实现我们短中长期的跟自己比有提升,跟对手比有竞争力的目标;第二小组通过坚持每月一拆、线上线下学习、观摩别人拆书等方法实现今年内通过三级拆书家的目标。感谢大家。

相信我们按以上这些方法去践行,一定会有所收获。希望大家都能把爱好变为产品,学以致用,不断精进。成年人不做选择题,工作起来我们也可以发光。我今天的拆书就到此结束,感谢大家今天的积极参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