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金莲,非常高兴大家能来参加我的TF3-3的过级拆书活动。
首先用三个标签简单介绍下我自己:
1、水处理设计师2、日记践行者、3、正在冲刺三级的二级拆书家。
为了方便后面的讨论,从我左手边开始,大家现场两两一组。
今天的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拆页的RIA学习后,当有负面情绪时,学习者能从“做什么”“为什么”“影响”三方面运用元认知,摆脱负面情绪;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拆页的RIA学习后,学习者能运用“制定日计划四步法”去定制清晰的日常生活计划,促进行动力。
两个拆页是递进的关系,第一个拆页如何运用元认知。第二个拆页是用元认知去促动自己有写计划的意识,并制定清晰的计划,促进行动更容易。
事件:
首先和大家分享下我亲身经历的一个生活小插曲。在5月份中下旬的时候,工作比较忙,每天加班到八点。
另外业余时间还有
① 拆书帮日常运营,周四互动吧制作及宣传,周六拆书课互动吧和海报
② 成长大会宣传小组工作安排、协调及跟进
③ 成长大会报名互动吧、海报任务
④ RIA导师学习营作业
⑤ 7天便签启动营作业点评
⑥ 孩子思辨比赛稿协作
每天一想到有这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的时候的,而且有些事情对我来说是有困难的,我整个人都不好了,比较焦虑的,头皮都发麻。刚开始我也没有做计划,比较混乱。
提问: 请问大家有没有像我这样类似焦虑的负面情绪时刻?
请问大家有没有像我这样没有计划而一锅乱炖过的?
请问大家当时是怎么处理这些情况的?
请问大家有没有想过怎样更好的处理这类问题?
影响:如果我们一直处于类似这样的焦虑、纠结的负能量状态,小则影响自己的心情大则影响自己身心健康。如果我们一直没有计划而一锅乱炖法的过下去,轻则影响自己的工作、办事效率大则影响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长期以往,你对自己失去信心,会怀疑自己的能力,这样会大大影响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
解决:今天我带来的这本书《认知觉醒》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这本书从7大底层概念,20个成长关键词出发,能够帮助我们形成高级的底层逻辑,教你如何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做到摆脱焦虑,清晰的计划,清楚的目标和清爽的情绪。
如果你也有焦虑迷茫,如果你也想自我成长,强烈推荐你看看这本书,会让你有新的启发和帮助。
三、阅读拆页1-2分钟(一个拆页的RIA总共15-25分钟)
拆书家:现在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阅读手中的原文片段一。阅读完成的伙伴可以举手向我示意一下,现在开始。
原文:《认知觉醒》P51
“万物之灵”的根源
元,在汉语中有“头、首、始、大”的意思,即最高级别的,比如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会被称为国家元首。元认知,就是最高级别的认知,它能对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认知和理解(见图3-1)
听起来有些拗口,实际上,元认知能力就是我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反思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为我们人类所独有,也是我们成为万物之灵①的根源。其他动物是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与人类基因最接近的大猩猩也最多只能分辨镜子中的猩猩是自己,它们依旧无法从自我和当前的情境中脱离,假想出“另一个自己”-因为它们没有元认知这对“翅膀”,天生就不会飞!
而人类不同,人类的大脑进化出了新皮层,这使我们具备了极强的感知和思考能力,从而可以依靠理智生活,而其他动物则只能依靠本能和情绪来生存。更神奇的是,人类还可以观察自己的思维活动,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然后改进优化,不断做出更好的选择。人的思维就好比一把锤子,它不但能钉钉子,还能复制出另一把锤子来锤打自己。只要方法正确,时常修订,那么这把锤子就会进化成更高级的工具。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好,我看大家都已经阅读好了,接下来我会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片段。
What:这个片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叫“元认知”,即我们审视自身思考的能力。从图示告诉我们普通认知对事物的思考过程,元认知是对思考过程的再次思考。普通认知和元认知的区别就是:元认知比认知多了一个再次思考的过程,也可以说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
就简单举例说:周四我来合和圆缘,认知。周四我为什么要来合和圆缘?因为我要来和大家一起认知觉醒。这就是元认知。是我对“周四来合和圆缘”这件事的再次思考。
接下来我们辨析在以下2组个情景中,哪个是普通认知?哪个是元认知?
第一组:
情景1:打开抖音看到好多有趣的视频,然后就开始无限刷屏,结果过了三个小时都不知道。
情景2:打开抖音看到好多有趣的视频,然后就开始无限刷屏,结果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了。
突然你的大脑有一个声音响起来了:“你为什么会不停地刷视频?你还能做点其他什么呢?”你想起来还有锅碗瓢盆还没洗呢,赶紧关掉抖音开始做家务……
过渡语:大家觉得哪个是普通认知哪个是元认知?
对,情景2比情景1多了一个再思考的过程,思考自己为什么刷视频,刷视频的影响,然后作出了关掉视频的动作。
第二组:
情景3:发现旅游机票买贵了,你在抱怨自责:哎呀,怎么把机票买贵了,当时怎么不多看看
情景4:发现旅游机票买贵了,你在抱怨自责一会后,突然问自己:我在干嘛?我在抱怨。我现在能做些什么吗?然后你觉得现在做什么也改变不了,还不如多吃点肉,不要影响旅游的心情。
过渡语:大家觉得哪个是普通认知哪个是元认知?
对,情景4比情景3多了再思考的过程,对抱怨的过程有了一个再次思考的过程。
那么再问个问题:大家希望自己是哪个? 为什么?
2、4更明智一些。
非常好,大家都感受到元认知的好处了,他让我们会更清醒,更明智。
好,总结下:元认知是对我们自身的思考过程进行再次思考,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
经过以上讲解和辨析,相信大家对元认知的概念已经掌握了!
Why:不这样做的坏处:没有元认知的人可能无法反思和质疑自己的思维方式,自我调节能力差、效率低下,不会及时觉察自己的行动偏差。
(这样做的好处):元认知就像电脑系统里的杀毒软件,监控着你的每一次操作,一旦发现可疑文件就立即发出警报。这样可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从而让我们作出更明智的选择。
How:那我们怎么运用元认知呢?我总结了以下四步:
第一步:大声点名:原图片是建议我们复制一个自己。可是我们不能像孙悟空那样拔一根猴毛,就变出个孙悟空。但是我们可以大声点名这个动作,比如说:hi,伙计!hi,金莲!这样有利于你跳出当前的思维。
第二步:问做什么:问自己在做什么。
第三步:问为什么:问自己为什么处于这样的状态?
第四步:判断影响:这样做对不对?好不好?有什么影响?
(反例变正例)
回到开头我面对那么多任务而感到焦虑不安时,当时是怎么运用“启元认知三步法”呢。当时我先生看到我那焦虑不安的样子,和我说:金莲,你这样下去不行,来,我教你一个好方法!
我说:嗯!?说来看看
先生:首先,你现想象出另外一个自己,大声点自己名:hi,金莲!
我:hi,金莲!
先生:第二步主要是观察你现在的状态。问自己做什么:你在做什么?
我:在做什么呢?在焦虑不安呢
先生:第三步:问自己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态:为什么焦虑?
我:为什么焦虑?因为要做的事太多了
先生:最后一步判断影响:想想继续焦虑下去会怎样。
我:继续焦虑下去什么也完成不了,而且我的心里一点也不会轻松。
先生:那你可以做点什么呢?
我:我可以写个计划,权衡下各项事情重要性,然后去执行。
先生:那你现在还焦虑吗?
我:不,我得做焦虑的终结者,不能让焦虑淹没了我,我得积极面对。嗯,谢谢韩先生点拨我!
当我想通了这点后,我整个人都变得积极起来。这种积极的心态伴随着我五六月份,平衡了各项任务,并很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大家看到没,当我们运用元认知调整好心态后,这种积极的力量很强大,大家感受到没!
Where:这个方法适合想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人。特别适合当你处于焦虑、怠懈、懒散、唠叨等情绪中,运用主动元认知终结这些干扰你前行的情绪。
预防异议: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反思么,我们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会用到,也没啥稀奇的。
其实不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用到的反思,通常都是在遇到挫折或困难时被迫去反思,只是为了应对眼前的问题,一旦困难暂时结束,反思也就停下来了。而在顺境时仍然是该吃吃该喝喝,这其实是元认知的低层次水平。我们平时用到的反思主要指的就是被动元认知能力。而从被动到主动这是一个转折点,是一个人真正觉醒的开始。主动元认知更利于我们个人成长。
五、【A2】催化应用
现在请大家编个故事。首先大家想象未来一周,把你今天所学元认知四步法教给身边朋友家人的场景。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小故事是剧本形式,也就是说写下当时具体情况、有哪些人物、发生了什么,对方是为什么有负面情绪,你会怎么教他运用元认知,他会有什么样的反馈。大家把想到的,关键词都写在一张纸上。5分钟后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故事。
大家写在我发给大家的材料中第二页,在这页也有案例示范供大家参考。
示范:
过渡语:(5分钟后)有哪位老师愿意分享下自己的小剧本?那我们有请陈老师分享一下。
陈老师:时间:未来一周,也就是离神兽们开学大约还有一周的时间。
地点:我的美业店
人物:我和我的顾客(微微)
事情的起因: 看到顾客一进门就愁眉不展,还没等我问怎么了,她就说她儿子一个暑假,暑假作业只写了几个字。她平时没少和我抱怨孩子作业的问题,每次假期最后就要赶烂尾楼。估计这次来大概率又要来抱怨了。
事情的大概经过:
顾客: 我差点快被我儿子气死了,一个暑假,天天盯天天吼,眼看马上要开学了,正好我今天不上班,检查一下他的暑假作业,结果他只写了几个字,我气的恨不得揍死他,这马上开学老师又要在群里@了,哎……
我:嗯,想想也是的,一个暑假才写几个字确实挺让人生气了,你看这样行吗?我们来做个小小的改善,先平复一下我们的情绪好不好?我们先大声的点名提醒一下自己好吧
顾客:“嗨!微微,你在做什么?”(大声点名,问在做什么?)
我继续问顾客:你看到当时自己在做什么?
顾客回答:我当时特别生气,只想往死里揍他一顿
我继续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问为什么)
顾客回答:我能不生气吗?一个暑假2个月啊,就写几个字,三天不打,他就上房揭瓦了。
我问:那你看,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你觉得再继续发火生气,会有什么后果和影响呢?
顾客愣了一下,好像情绪也平复一点,说:也是的,再生气,只会把自己身体气出毛病,跟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更糟糕(第四步,判断影响)
我问到:那回去以后,你打算怎么做呢?
顾客:是的,我觉得还是要好好说话,多抽点时间陪伴监督他赶作业。
我:恭喜你!太了不起了,一瞬间就让自己变成了温柔的妈妈,你看上去更美丽了。
结果:最后顾客平复了情绪,美美的做了个护理,决定回去跟儿子好好说话!
感谢陈老师老师的精彩分享,我提议大家此时把热烈掌送给陈老师。陈老师现学现用,运用了“运用认知四步法”,不但自己学会了启元认知,还把这个方法交给了身边朋友,非常精彩,再次感谢。以上是我们今晚分享的第一个拆页。
六、总结过渡+学习目标2
学了第一个片段,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元认知四步法”。启动元认知,相当于思想已经在线。只要思想不滑坡,行动就容易跟上。
在跟随我完成第二个拆页的RIA学习后,学习者能运用“制定日计划四步法”去定制清晰的日常生活计划,促进行动力。
七、【A1】量表自测1分钟
【过渡语】
现在大家手中都有一张自测表的纸,在进入下一个环节之前呢,我们先来做个小小的测试。请大家现在仔细阅读表格内容,回忆一下自己以前制定日计划时,你是怎么做的呢?思考后,大家可以圈出对应的分数,然后统计一下分数,看看自己的得分情况,时间是1分钟,现在开始。如果大家没有做日计划的,也可以把表格中的日计划当成计划。
八、【I】解释自测题
拆书家:这个自测题的目的是帮助大家了解过去你是否清晰自己的计划。得分越高,说明你越清晰日计划。
一共5道题,总分是30分,请问有没有20分以上的伙伴?
哇!有两位老师,非常赞!这2个位老师对自己的计划比较清晰,说明这两位老师做事计划性强,有条理。
请问有10-20分之间的伙伴吗?
哦,有三位老师。说明这三位老师还是对自己的计划还是比较清晰的,但是呢,还有需要提升的地方。
那10分以下的伙伴,咱们也没有关系哈,相信今天的拆页讲解一定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收获。
现在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中的原文片段二,阅读完成的伙伴可以举手向我示意一下,现在开始。
九、阅读拆页
原文片段P156
知道和做到相差十万八千里,这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
答案正是前文所说的“模糊”。
如果没有猜错,你脑中所谓的“重要事情”,也许就是关于锻炼、读书或是做某项重要工作的一个大致想法,你并没有想清楚明天起床后是去跑步还是阅读,即使想清楚自己要干什么了,也不确定要去哪里跑,跑几公里,跑多长时间,穿哪套衣服,万一天气不好怎么办;不知道到底要读哪本书,从哪里开始,读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具体要做重要工作的哪个部分,需要准备什么工具,需要什么素材,等等。一切都只知道个大概,这对提升行动力来说,是很致命的。
所以,仅仅知道要事第一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拥有另外一种能力: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
十、【I】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语】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伙伴都已经阅读完成了,没有读完的也没有关系,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
(简单互动)
根据原文片段,简单问大家三个问题;
1、知道和做到之间差距到底在哪里?
答:对一切只知道个大概,也就是文中说的模糊。
2.除了知道要事第一,作者提倡我们还需要拥有另外一种什么能力?
答:清晰力。
3、那什么是清晰力?
答: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
好的,大家阅读的很认真,接下来我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What: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想到和做到之间需要我们有清晰力。清晰力,也就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的能力——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重构。文中说清晰力是把目标细化,具体化。这里说明一下:原文片段后面举了案例是日计划,所以我们今天学习就聚焦于“怎么制定日计划” ,如果有伙伴想发散思维,说想把这个片段或者今天学习的方法用于“一些重要的事情”的计划,欢迎今天学习结束后找我一起探讨学习。
Why:“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这句歌词为了表现艺术的朦胧美、模糊美。但若我们的日计划也变得“模糊”,可能每天就是浑浑噩噩的过着,一天到晚要么无所事事要么也不知道自己忙的什么,一锅乱炖的感觉。只有定制清晰的日计划,才能促进你的行动更容易,加强你的执行力。如果你说参加龙城分舵8月会员日活动,你只是想不行动,就很容易错过我们的活动报名。只要你想清楚你去的,那么接下的行动就简单了,直接扫码报名,安排一个黄金时间:立刻马上!执行力是不是立刻体现出来了!?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定制清楚的日计划呢?我总结了以下四步:
(HOW:)
1. 启元认知:用去启动”写日计划“的元认知意识。主要作用是让大脑正视自己内心的念头,做出主动的改变。
① 大声点名:hi,**
② 问做什么:我在想今天要做哪些事
③ 问为什么:每天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得捋一捋
④ 判断影响:继续这样想下去也不够清晰,有句话不是说嘛: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当我想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需要做点什么。怎么做才能更清晰自己的日计划呢?!我可以把这么事情都写下来!
2.排序待办:①写下你一天中要主要待办事项②按照轻重缓急综合排序
3.写下时间:为这些待办事项写下什么时候做,做多久
4.及时复盘: 记录完成情况,并及时总结加调整计划。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定制日计划四步法”,举个我说个自己真实案例帮大家强化一下。
我是不喜欢做计划的人,总觉得做计划麻烦也束缚了我。尤其是周末,结束五天的工作,一下子放松下来,还让我做计划,真的觉得心累。所以我的周末就是随心所欲的浑浑噩噩的过,睡睡懒觉、看看手机、烧烧饭。到了周日下午才不得不做一些事。
学习了这个片段后,上周六我想给自己过一个高效轻松的周末;
一、启动“写下各事项的”的元认知
① 启元认知:大声点名:hi,金莲
② 最近怎样:最近每个周末都懒懒散散,
③ 问为什么:周末想彻底放松,可是还是有些事情需要处理,感觉时间太快了
④ 判断影响:继续这样下去周末效率不高,也影响周末心情。怎么做更好呢?——我可以把这些事情先写下来。
二、排序待办:
一天中重要的事:
① 修改3-3稿子
② 824-825会员日活动互动吧
③ 烧一顿可口的午饭(烧饭也是周末一项重要的事)
④ 星球作业
⑤ TF3-3 ppt修改
⑥ 周四活动互动吧
⑦ 打扫卫生
三、写下时间:把难得工作放在你精力比较好的时间段。比如我上午效率比较高,下午吃了饭我就想先睡会,晚上我的效率也会比较高,周末嘛晚上不想安排事情。所以我会把重要的事情集中在上午时间。(看ppt)
四、及时复盘:记录下实际情况并总结。
最终呈现的表格是这样的:请看ppt
Where:这个方法适合追求高效和有序的人、容易分心和拖延症的人群。适合事情比较多的场景,事情比较少的就不合适了。比如说今天你只想吃好喝好睡好,那就不需要费劲写什么日计划了。
预防异议:
有朋友会说需要这么麻烦吗?制定计划反而浪费时间。其实制作计划可能花费你10分钟,但是帮你省下的时间是N个10分钟。
也有朋友会说把计划做的这样僵硬,会不会让自己变得很死板?事实上不会,因为做计划的目的并不是让自己仅仅一味地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是要让自己心中有数。如果当天计划有变也没有关系,有了这份计划,你处理好临时事情后,可以把自己迅速拉回正轨。
十一、【A3】
过渡语:好的,那第二个片段的制定日计划四步骤先到这里。大家听了我的讲解,此时此刻有没有想起过去某个自己特别混乱的一天。别着急,接下来进入我们今天重点——微行动学习环节,会让你更深刻的理解及学会应用这四个步骤。
【重新分组】
为了讨论效果更好,我们要用大组讨论的方式,分为两组。前面四位老师一组,后面四位老师一组,为了保证每组的学习效果,我现在先需要选出每组的组长。
这样吧,大家伸出自己的左手的食指,听我的指令,我说1.2.3大家就指向你觉得合适的人选,
听指令123~
好,我们一组组长确认好了没?是哪位老师?二组组长确认好了没?是哪位老师?
我们还需要选一个时间官和记录官。请组长选下每组的时间官(计时)和记录官(记录内容)。
看到大家每组都欢快地选好官员了。现在请大家回到我这里,现在需要大家紧紧跟着我的节奏走,我们才能碰触思维的火花,讨论出我们最想要的答案。
微行动学习步骤1: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提出,并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问题、确认案主】
拆书家:根据我刚才的讲解,请大家回忆一下场景,,有没有百无聊赖的一个周末,想做一些事最后什么也没做;有没有比较混乱的一个工作日,一天从早忙到晚,也不知道自己忙的什么,还有什么重要的事没有做。先请大家1分钟思考一下,只需要回忆一下这几场景即可,可以把时间,经过,结果都写下了,稍后在小组内分享。1分钟,现在开始!
拆书家:现在给大家6分钟时间在小组内分享,请组长确保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分享到。
拆书家:好,时间到,现在请大家小组内选出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案例。
拆书家:那我们有请第二组的伙伴先分享下.
张老师:我们组是我的案例比较有代表性。暑假里,天天和孩子在家里。其实我也安排了很多的课,有一个重要的课需要8月份研发出来。最终的结果的是,现在到8月15日了,这件事还没开始。核心的原因是被孩子的事打乱了节奏。因为8月份要盯着孩子考级的进度,还要盯下个学期预习的进度。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有些计划没有开始。
拆书家:我们张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因为没有计划,八月份时间过了一半,一些重要的事比如课程开发还没有开启。对吧?
张老师:对对!
拆书家:接下来,请我们一组分享案例。
陈老师:我们组分享丁舵的案例。他本来就是一个很有计划的人。但有的时候呢,计划也会突然被打乱,突然来了一下这个事那个事,打乱了计划之后,后面的事情没有办法再进行了,就浑浑噩噩了。
拆书家:好,我们第一组跟我们今天其实是有点偏离了,我们今天是说要做计划,第一组分享案例丁舵他其实是做了计划,只是因为一些突发的一些事情是破坏了这个计划。那么我们今天不投票了,直接就选更符合我们今天主题的第二组,大家没有意见吧?
大家:没有
拆书家:好,接下来我们来一分钟的时间各小组里面就思考一下:针对张老师这个现象,我们归结一下一个问题,以如何开头,事实上我们要解决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樊老师:啥意思?
拆书家:根据张老师分享的这一事情,确定我们是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以如何开头。
拆书家:好,1分钟时间到。有请第一组分享。
陈老师:如何制定日计划,让张老师明天开启课程开发
拆书家:好,有请第二组。
张老师:如何制定日计划,在暑假平衡陪伴孩子和自己的工作时间.
拆书家:确定下问题:如何制定日计划,促动张老师研发课程和平衡陪伴孩子时间
微行动学习步骤2: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本质;
拆书家:我们有请案主重述一下事情,详细的重述,因为刚才我们的张老师只是在小组内说嘛,现在我们张老师详细的案述一下。
张老师:因为这个暑假已经过了一大半了,然后实际上我八月份的工作计划也是排的挺挺满的。原定呢是八月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课,一定要把它给开发好的。因为这个课开发好了以后,后面还有一系列的一些步骤要去操作的。可是现在因为八月已经过半了,回头看一看呢,这个课还没有开始。今天刚刚才有这个想法,觉得要去触碰这件事情。所以等于说半个月过去了,就这个事情还没有启动。那么考虑一下这个原因,主要就是近期因为女儿8月20号,她要钢琴考级。还有这个也觉得他马上要上初中了呃,初中的这个功课也要去进行预习。所以呢,更多的时候就是把这个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这块儿去了。每天会用大量时间去监督他这个练钢琴,然后这个监督他去预习。还要监督他去运动,一天下来花在孩子身上占大半的。所以呢,就会导致说哎,自己的这个事情就是。到现在还没有去正式的启动吧。所以我现在也很焦虑,那我是想就是说八月份这个事情必然要去给它启动,即使完成不了。也要这个完成一半是准备要去完成。
拆书家:谢谢我们张老师。然后接下来就是我们想要帮助张老师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同样就需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细节和背景。现在我邀请在场的每一个小伙伴,然后来对案主提问。由案主来回答,注意我们所提问的问题,必须是开放性的问题,比如说是怎么样,
为什么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不可以是封闭性和建设性的问题。好,现在有舵主这边开始。
丁舵:为什么这个课程要非得一定要在八月份完成呢?
张老师:因为自己有年度目标嘛,那年度目标里边的话,这个这个八月份这个课它是年度目标里边很重要的一环。完不成的话,可能会导致年度目标也受影响。
丁舵:后果严重吗?
张老师:严重倒严重不到哪去,就是收入变少了。
拆书家:好,请樊老师
樊老师:有没有计划这个课程什么时候开课?
张老师:计划是九月份开课
韩老师:除了刚刚说的陪伴小孩考级初中啊,初中的预习运动。还有其他的陪伴小孩的项目吗?
张老师:陪玩
丁舵:陪玩陪学陪练陪运动,四陪。
韩老师:因为钢琴肯定是要陪的,这个我知道,没办法,肯定要大人督促的。那个初中预习时候(需不需陪)?
张老师:过程不精准,关注一下这个结果就可以。
拆书家:请吴老师提问
吴老师:过
拆书家:有请史老师
史老师:有没有计算过陪伴小孩的时间?
张老师:没有,很严格的计算过,估算一下总归五六个小时。
拆书家:有请王驰驰老师
王老师:开发课程原计划需要多久
张老师:计划八月一个月
王老师:按小时计算需要多久
张老师:小时没有计算过
王老师:那你一天计划花多久在课程开发上
张老师:最起码两个小时
拆书家:请陈老师
陈老师:过
青颖老师:请问张老师五六小时陪伴孩子外,其他时间在干嘛
张老师:做做饭啊,干干家务啊。然后还有一些其他的工作的事情,工作不光是这个课程开发。
拆书家:我来问一下张老师,就是你有没有想过把你一天的事情都给写下来吗?
张老师:有想过。但是没有写过。
樊老师:我问一个问题啊,就是每天有多少时间就是非常专注的在工作,这个专注是代表不吃不喝。然后全神贯注的工作体力大概有多少?
张老师:一个小时
拆书家:请问丁舵还有问题吗?
丁舵:就是8月份15天,这15天应该都没有完成嘛,对不对?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哪个周末的时候你想到这个周末没有完成,
,怎么时候还没搞定嘛?比如说你上个星期有没有想过,你当时有做出反馈吗?
张老师:想过。,哎呦,就想哎呀,怎么还没开始?有点焦虑,要开始了,然后这一星期又过去了,发现还没开始呢。
丁舵:天天在想着阶段,对吧?
张老师:对!
拆书家:好,我们这个环节就到这里。来,收!然后我就是从刚才想张老师提问的过程中,其实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制定日计划,平衡张老师研发开课时间和陪伴孩子的时间,大家同意吗?
大家:同意!
微行动学习步骤3: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明确本质
拆书家:接下来我们就是进入我们讨论问题原因的环节,就请大家回到小组内继续讨论,针对这个问题,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并结合我们今天的所学,看看问题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给大家三分钟时间,然后小组内分享。
拆书家:好,时间到,有请第一组分享下。
丁舵:第一个没有写下那个具体要做的事情,每天只是在脑子里过一过,没有具体的想要做些什么,没有写下来就模糊,
不够清晰。第二个就是对所做的事情没有这个时间的预估。比方说陪小孩,大概多久对吧?烧一个饭,烧多久?没有预估,对吧?那么陪着陪着就陪了很长时间了,对不对?然后陪完了,自己也完了(课程还没开始)
拆书家:第一组总结的原因一没有写下自己要做的事情不够清晰,第二个原因没有预估各项事情的时长。好,请第二组。
王老师:大脑都知道行动更不上
拆书家:这还是模糊
王老师:没有鉴定事情的重要性
拆书家:请问张老师,你觉得出现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是黑板上的哪些呢?
张老师:模糊,不够清晰
拆书家:还有呢
张老师:没有预估各项时长
拆书家:我们张老师总结一现象的重要原因第一个是没有写下要做的事情,比较模糊,第二个是预估各项事情时长。
微行动学习步骤4: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
拆书家:接下来我们进入一个共创解决方案的阶段。再此之前,我先问下张老师,请问今天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您比较满意?
张老师:我觉得能够清楚明天我怎么做就比较满意好
拆书家:接下来我们小组内开始讨论解决方案。结合我们今天所学的制定日计划,四步法共创出一个解决方案,帮助我们的张老师解决这个问题。时间3分钟。
微行动学习步骤5:请每组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拆书家:时间到,然后我们有请第一组来分享一下解决方案。
丁舵:第一步:启动源认知:hi,瑛,你在干什么?你的目标完成了吗?想一想,这个到底是什么目标?哦,要启动
课程开发;为什么我们要开放这个课程?
第二步明确目标。开发课程准备哪些内容,需要多久。要把它就是拆拆掉。因为一个课程开发可能需要50个小时,那我首先把这50个小时分成十个小时,十个小时就拆成五个十个小时,然后这五个小时十个小时还要再拆成每一个小时一个单元。对吧,要把它拆大拆掉嘛,不然的话一想一想到哎呀,这个事情好大,我只能想用一整块时间做,但是不可能。那你要把它拆掉。
第三步:写下事情和安排时间。把自己所有今天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方说这50件事情放在一边,把它写下来,排一排,哪些事情是第一个要做,第二个事情。比方说要陪女儿练钢琴,要陪女儿游玩,或者说送女儿去辅导班,或者说陪女儿做运动,那么这个里面就是要把时间写下来。考虑下哪些时间是必须我参与的,比方说小孩送他去这个练钢琴,那这个时间是必须参与,把它写下来。还有哪些我的时间不需要用。如果说比方说学小孩这一段时间八点钟到九点钟小孩预习,那我不需要全程干等着,我只要给他一个指令后就可以了,那这个八点钟到九点钟我就可以把我那个50件事情里面的某一件事情拉过来,
我也可以用一个小时来做自己的事情。对吧,那如果说送小孩去游泳,比方说这一个小时,那可能我人也要去,
但是这个时候我可能就不方便用电脑,这个时候我可以把这个找这个50个时间里面拿你这些事情是不需要电脑的时间也能完成的。
最后一个就是复盘。写下时间之后就开始实施嘛,那实施过程中间我觉得这个至少每天或者说每个星期嘛,
也要复盘一下。我现在这50个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了。复盘一下这个进度。
拆书家:好,请问第二组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张老师:觉得丁老师讲的挺全的了。
拆书家:总结下我们共创出来的方案:
第一步、启动元认知:意识要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第二步、明确目标:明确课程开发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长,分配到每天需要多久,陪孩子每天分配到多少时间
第三步、写下事情:把每天要做哪些事情写下来,排一下序
第四步、写下时间:把每件时间的时间合理安排下
第五步、及时复盘:及时去整理复盘每天完成情况
那我们现在请问一下,我们的张老师,今天这个解决方案你满意吗?
张老师:我觉得可以。
拆书家:好,谢谢我们的张老师呃,把掌声送给我们的张老师!
十二、【A2】催化应用
为了巩固今天的学习成果,让大家更好学以致用,下面我来给大家布置作业了:
运用今天所学定制轻松且高效的一天计划。提醒大家运用今天微型动所讨论出来的方法定制日计划,大家一周内把具体的方案发给我,我期待你的反馈!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了运用元认知四步法和清晰目标四步法的方法,我们一起学习下:
运用元认知四步法:1. 大声点名 2.问做什么3.问为什么4.判断影响
定制日计划四步法:1.启元认知2.排序待办 3.写下时间4.及时复盘
提升元认知,定制日计划,增强行动力!相信美好定属于知行合一的你!以上是我今日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