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掌控习惯》 所属活动: 【NO.230】北京城市之光分舵练级场活动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习惯养成

开场:

<*活动前,已发送《拆书预备表》给观察家,且内容填写准确、完整。*>

<*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米岚,三个标签:

二级拆书家

开启带娃新阶段的妈妈。我家娃9月步入小学生活。

习惯培养的践行者

<*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学习者场景法图书介绍】

【场景】

去年我跟风开了公众号,想学着人家养成写公众号的习惯,来记录自己的生活。还特别认真的给公众号想了很多名字,做了周更的计划,特别陶醉其中。

开始几周热情高涨,极度沉迷。后来因为每周都要考虑写什么内容,公众号文章字数又不能太少,所以每次都要留出时间写,大大的减缓了我行动的脚步,甚至是想要放弃,又觉得对不起我想了半天的名字。后面真的是咬着牙跺着脚皱着眉,使劲坚持,坚持了三个月,实在是坚持不下去了,最终还是放弃了。

【提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样的经历,就是你热情高涨信誓旦旦要养成一个习惯,发朋友圈立flag昭告天下,但最后不是偃旗息鼓就是偷偷放弃,以失败告终。

【影响】

如果你的生活经常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你会不会经常陷入悔恨中?严重怀疑自己的意志力,高度影响自信心,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解决】

这本《掌控习惯》就很好的帮助我们解决这方面问题。这本书提出了习惯养成与改变身份相连接的理念,先要确定我是谁,才会促使产生对应的行为。书中介绍了许多实用的养成习惯的技巧,帮助我们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两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是习惯养成的第一阶段心理层面,找到身份认同,把持信念推动一切;第二个片段是在习惯养成的第二阶段行动层面,找到适用方法,让习惯容易开始。

<*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第一个片段是习惯养成的第一阶段心理层面如何做好准备,接下来到了行动层面,那么第二个片段是习惯养成的第二阶段行动层面如何找到适合的小技巧,两个片段是递进关系。

总目标:在跟随我完成了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大家在现场可以制定出从心理层面到行动层面的一套完整的习惯养成计划。

一、在跟随我完成了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大家在现场可以运用【身份认同三步法】(澄清),找到(行为)目标习惯的身份认同(界定),找到习惯养成的内驱力。

二、在跟随我完成了今天的RIA现场学习后,大家在现场可以运用【引子习惯四步法】(澄清),制定(行为)出一个能够落地实行的引子习惯养成计划(界定)。

【分组】

我们今天有炳焱和勇哥两位伙伴,我们就不做分组了,一会邀请每位伙伴都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使用【A1】技能点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A1】在开始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个自测题。

【量表解释】

20分以上,说明你在养成习惯上,借助“基于身份培养习惯”的意识比较强,因此容易轻松养成一个习惯;

10-20分,说明你在养成习惯上,借助“基于身份培养习惯”的意识不够,因此你的习惯养成虽然能够坚持下来,但过程还是很痛苦的容易放弃;

10分以下,说明你在养成习惯上,借助“基于身份培养习惯”的意识欠缺较大,因此你的习惯养成可能会比较不顺利。

好,刚才我们通过分数了解了自己在习惯培养方面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同时又听到了“基于身份培养习惯”的说法,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下面就请大家阅读一下第一个原文片段。

<*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两个拆页是有逻辑关系的,比如递进关系。*>

【R1】P20-21 15-25分钟

我们犯的第一个错误是选错了试图改变的事情。为了更好地理解我的意思,你可以考虑把改变发生的进程分为三个层次,就像洋葱一样。

第一层是改变你的结果。这个层次事关改变你的结果:减肥、出版书籍、赢得冠军。你设定的大多数目标与这个层次的改变相关。

第二层是改变你的过程。这一层次涉及改变你的习惯和体系:定时去健身房锻炼、定期整理你的办公桌以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按时练习冥想。你养成的大多数习惯与这一层次有关。

第三层是改变你的身份。这一层有关改变你的信念:你的世界观、你的自我形象,以及你对自己和他人所做的判断。你持有的大多数信念、假设和偏见与这个层次相关。

结果意味着你得到了什么,过程意味着你做了什么,身份则关系到你的信念。当谈到培养持久习惯,以及创设改进1%的体系时,问题不在于这层比那层"更好"或"更差"。所有层级的变化都各有用处,关键是改变的方向。

许多人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惯时,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上。这会导致他们养成基于最终结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是培养基于自己身份的习惯。借助于这种方式,我们的着眼点是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讲的是基于身份去养成习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的着眼点放在我们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上面。比如我想成为-个身强体健的人,比如我是一个自律读书提升自己的人。这些指的是我们是什么样的身份。你有什么样的身份意味着你有什么样的习惯。

【why】

通过身份的养成,也就是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来推动自己养成相应的习惯,而不是只看到行动和结果,只改变表面的状况。第一步不是是什么或者如何,而是我是谁。真正行为上的改变是身份的改变。行动的背后是信念,它就是隐藏在习惯背后的身份支撑。如果不改变行为背后的信念,那就很难长期坚持下去。所以要通过想要养成的习惯来找到自己认同的身份。

<*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how】

如何找到身份认同呢?给大家个方法,【身份认同三步法】

1、确定习惯。确定自己想要养成的习惯或是改变的习惯。

2、筛选区分。刚才从原文可以知道改变分为结果、过程和身份。我们要从确定的习惯中区分出改变后的结果是什么,比如到年底减重50斤;改变的过程是什么,比如定期锻炼;改变的身份是什么,比如我是一个会管理身材的人。

3、明确身份。从愿望中提炼出你想要强化的身份。

【举例】

22年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线上读书会。我是一个很不爱看书的人,当时看到这个读书会是一个月读完这本书。于是就想下定决心,尝试一个月读完一本书,让自己养成定期读书的习惯。为了能够有效养成习惯,我用这个方法先给自己找到身份认同。

第一步,确定习惯。一个月读完一本书。

第二步,筛选区分。从这个愿望中,区分出改变后的结果是一个月读一本书;改变的过程是定期阅读;改变的身份是自律读书提升自己。

第三步,明确身份。在这个愿望中,我其实想要强化的身份是我是一个自律读书提升自己的人。

【where】

这个方法对于自我成长的习惯培养有显著效果,对于生活的行为习惯,就没有必要用这么麻烦的心理建设了。比如随手关灯;进家换鞋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A2编剧本】

刚才我举了一个我的例子,下面请大家来做个小练习。请大家想一想,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你或者你身边的朋友有没有需要养成习惯的事。

请大家以这件事为背景来编写一个未来会发生的小故事。故事内容是应用【身份认同三步法】找到了习惯培养对应的身份认同。故事要有背景、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以对话的形式展开。

现在可以开始写你的未来小故事了。

好,时间到。我们邀请炳焱说一说你的小故事。

炳焱分享:

非常感谢小伙伴的分享,分享的很详细,我觉得这个习惯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希望这个方法能够真正帮到你。

【过渡】

刚才学习了身份认同三步法,第一确定习惯,第二筛选区分,第三明确身份。这是第一阶段心理层面,第二阶段就要进入到了行动阶段。那么在行动上我们如何快速的开始更有效呢?下面我们学习第二个原文片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每个拆页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两个拆页是有逻辑关系的,比如递进关系。*>

【R2】P138 35-55分钟

>"每晚睡前阅读"变成"读一页"。

>"做30分钟瑜伽"变成"拿出我的瑜伽垫"。

>"复习功课"变成"打开我的笔记"。

>"整理衣物"变成"叠一双袜子"。

>"跑3英里"变成"系好我的跑鞋鞋带"。

这样做的思路是让你的习惯尽可能容易开始。任何人都可以沉思分钟、读一页书,或者叠好一件衣服。正如我们刚刚讨论的,这是一个强大策略,因为一旦你开始做正确的事情,继续做下去会容易得多。一个新习惯不应该让人觉得是个挑战。接下来的行动可能具有挑战性,但是最初的两分钟应该不难。你想要的是一种"引子习惯",它自然会引导你走上更有成效的道路。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互动提问】

1、片段中开头的几个例子说明的思路是什么?

答:让习惯容易开始。

2、一个新习惯的行动,在最初的两分钟应该是难还是不难?

答:不难。

3、这个片段提到了一个名称是?

答:引子习惯。

【what】

没错,这个片段讲的是通过“引子习惯”来让习惯更容易开始。

<*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或者【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打勾)*>

【概念辨析】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引子习惯”。

见演示文件1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按照“非常容易”到“非常困难”的级别划分目标,从而找出引导你实现最终结果的那个级别,它就是“引子习惯”。有两个特点:1、它属于同一个行为由易到难逐渐升级过程中的某一等级,这个等级的划分是因人而异的,就个人而言的;2、你可以轻松做到,不会失败。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大家来告诉我它是不是“引子习惯”

1、小A想要养成每天出去跑步的习惯,后来觉得跑步可能难以坚持,于是改成在家做瑜伽。

做瑜伽是不是引子习惯?

答:不是,它不符合第一个特点。因为小A本来是想通过跑步养成锻炼的习惯,现在换成了瑜伽,已经改变了习惯的行为了,而不是跑步的其中一个困难等级。

2、小B本身的阅读习惯是一个月读一本书,他想养成一周读一本书的习惯。于是他给自己规划了3天读半本书。

3天读半本书是不是引子习惯?

答:不是,因为根据他现在的阅读水平,3天读半本书不是轻松做到的。

3、小C想养成6点起床的习惯,他以现在的起床时间为基准,每2天提早起床10分钟。这是不是引子习惯?

答:是。因为提早起床10分钟可以是一个等级,也是他可以轻松完成的。

【why】

引子习惯是为了让习惯能够尽快开始,有了一个好的开始,继续做下去就会容易的多,让我们更有成效。

<*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how】那么要如何养成引子习惯呢?我给大家总结了【引子习惯四步法】

1、确定目标。明确目标是什么。

2、划分等级。将终极目标分为由易到难逐渐升级的不同等级。至于等级怎么划分,每等级对应的是什么样的行动,因人而异。

见演示文件2

3、找到引子。引子是引导我们完成最终目标的,是为了让习惯开始的,所以一般来说它是等级的开端。

4、实施养成。当找到了自己的引子习惯是什么了,剩下的就是培养它了,让它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需要任何监督提醒。

这个方法的意义在于先养成引子习惯,然后呵护它。也就是保护好习惯的幼苗,再让它发展壮大。

【where】

对于不能划分难度级别的习惯培养不适用。

【反例】

我有一个毛病,就是特别不爱擦地,不知道为什么我擦一次地就觉得累得不得了,我现在能一礼拜都不擦地。我有一个朋友每天都擦地,我其实也想保证每天都擦地。为此我也想过很多办法让自己养成勤擦地的习惯,我曾经坚持每4天擦一次地,都没有最后坚持成功。

【转正】

我尝试用这个方法制定了一个计划。

第一步,确定习惯。养成每天擦地的习惯。

第二步,划分等级。把这个终极习惯划分不同困难级别。

见演示文件3

第三步,找到引子。根据这个表,我的引子习惯是每天擦厨房。

第四步,实施养成。当我找到了我的引子习惯后,我就去践行它,每天都去做这个动作。现在我正处于养成引子习惯的阶段。目前非常容易的级别我一直在坚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

(参与微行动的学习者有两位:炳焱、勇哥)

请大家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培养习惯失败的案例?当时你是怎么做计划的?请大家小组内分享一下你的失败。一会我们邀请一位伙伴来分享一下。

我们邀请小伙伴分享一下。

炳焱:当时我定每天跑步,每天跑1小时。很快就失败了。

拆书家:勇哥有没有失败的案例呢?

勇哥:有,我没有他那么狠,刚开始运动的时候,我就是每天跑3公里,一周跑5天,就这样的我也失败了。其实我从学校出来就没怎么运动了,但是大家都整马拉松,所以我也开始跑步。我还给自己留了2天空的时间,一周跑5天,那也没搞成。

拆书家:还有没有其他案例,这个也是跑步的,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呢?

勇哥:我还有一个失败的例子,就是读书的。最早我就想一周读一本,一年52本。因为在我们圈子里有人一年度1000多本呢,2小时读一本。我们圈子一年度三四百本的也不少,一天一本。

拆书家:所以你给自己定了一周一本,失败了。

勇哥:对。哈哈。

拆书家:非常感谢二位勇于分享自己的失败。相信你们也是对事情有了自我察觉,非常好,非常感谢。

下面请大家运用【引子习惯四步法】重新给你刚才分享的这件事重新制定一个养成计划。我们一会还是来分享一下。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来写一下。

拆书家:看到大家都写完了,那请问大家觉得新的计划和老计划比,会不会更容易实现一些?可行性更高一些?

勇哥:更容易上手。

拆书家:恭喜大家离自己想拥有的习惯不远了。

1、明确问题:

拆书家:现在请问一下大家,在刚刚运用这四步的时候有没有有疑问的地方?遇到这一步有卡点不知道该怎么进行?大家可以讨论,选出一个有疑问的步骤。

勇哥:我感觉第四步,实施养成。明确目标很容易,划分等级倒也可以,找到引子也好找,干的时候就怕一干就不支声了。我比较倾向于第四步,我觉得这一步会面临挑战。

炳焱:我觉得找到引子可能也是一个卡点。这个引子还是要根据个人的特点,每个人的引子可能是不大一样的。

拆书家:对,刚才我们说了,引子是因人而异的。刚才我们提到,它是可以轻松做到不会失败的。对于你可以轻松做到不会失败的这件事,你觉得自己有些模糊找不到,是这样吗?

勇哥:找自己应该是没问题,不能给别人找。找别人的肯定是不行。

拆书家:对。这个就是就个人而言的。计划是自己给自己做的,就是你自己找到你自己的那件不会失败的事情。

炳焱:找自己的能够找到,这个没有问题了。

拆书家:那还有其他的吗?还是我们就统一讨论第四步实施养成?

炳焱:讨论第四步。

勇哥:第四步实施养成。

拆书家:好,那我们就确定下来明确的问题就是第四步实施养成。(写板书)

2、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下面就请大家再来思考一下,产生这个问题的本质会是什么?你认为这一步有问题的原因都有什么?也就是说,是什么原因产生了你觉得这一步会有疑问,我们罗列一下原因。给大家几分钟罗列一下原因。

拆书家:看大家都写完了,我们来说说吧,谁来先说一下?

勇哥:我感觉问题会出现在老原地踏步,虽然在引子状态,但是处在这时间太长,原地踏步,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就是可能会面临一些干扰,有一些突发事件,要照顾家人等等,也会让习惯泡汤。第三个,疲惫期吧。因为一开始都有热情,但到了中期是挑战最大的。

拆书家:好,还有吗?

勇哥:没有了。

拆书家:好,那我们请炳焱说一说。

炳焱:我觉得第一个动力不足。还有一个,我感觉一旦有没完成的情况内心就会有焦虑。自己承诺了又没做到,就会有焦虑,这种焦虑也会导致自己放弃,或者不能实施完成。

拆书家: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动力不足没完成然后会产生焦虑,焦虑是产生了情绪。同时大家有没有觉得原地踏步和动力不足是类似的?

勇哥:对。

拆书家:那么我们就把第1条原地踏步删掉。(写板书)

勇哥:划了。

拆书家:然后第2条的干扰。大家有没有觉得它是?

勇哥:外因。

拆书家:3和5,疲惫和焦虑,我觉得它是自身情绪,相对外因来说,它属于内因,大家觉得呢?

勇哥:对,内因。

拆书家:我们列了5条,我们把它合并成了4条。345是内因,2是外因。(写板书)

3、明确问题的本质:

大家觉得,在这些原因当中,哪一个是核心问题,也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也会得到相应的解决。我们就集中注意力解决这个最核心的问题。

勇哥:第4个。

炳焱:对,我也这么认为。

拆书家:大家都一致认为是第4个,动力不足。这是那个最本质最核心的。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下面我们针对动力不足来探讨一下解决方案。为了更好的思考出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解决目标,就是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样子就满意了。然后根据解决目标讨论解决方案。还是请大家讨论几分钟。

勇哥:能够推进。解决目标是能够推进。

炳焱:到那个时间点就得干这个事,天大的事都没有这个事大。

勇哥:那就是按计划能够推进,解决到这个程度那应该是ok的。

炳焱:对,如果是这样,那肯定就是动了。

拆书家:那目标就是按计划推进(写板书)。那大家就可以想一下解决方案了。

勇哥:怎么提升动力,或者保持这个动力呢?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一个是从自身方面,一个是借助外力。

炳焱:我觉得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能够让你的动力增加一点点,这个事情就值得你去做的。

拆书家:其实我们回到今天的第一个原文片段

炳焱:啊对,那个是解决动力不足很重要的点。

拆书家:我们刚才总结了最核心的动力不足问题属于内因,是不是内因也指的是人们的心理层面,那么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我可以边说边写吧?

5、汇总解决方案:

勇哥:可以。首先是意义感,或者说好处也行。

拆书家:解决方案,第一是思考清楚好处(写板书)。

勇哥:还有一个就是借助集体的力量,相当于外力吧。就是自己搞不动了,加入了集体,比如共读群,外力环境赋能。

拆书家:(写板书)还有吗?

勇哥:阶段性的给自己奖励。我感觉也可以提升动力,别到最后,最后那个目标有点远。

拆书家:我想问问大家,我们来参加读书会,还有就是第一个片段提到的,大家觉得这些能够帮助到自己吗?

炳焱:哦对对,学习。

拆书家:那通过学习的途径就有很多了,比如参加读书会,参加各种活动。那今天大家有没有学习到一种方法?

炳焱:身份认同。

拆书家:(写板书)对。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比如现在网络这么发达, 现在APP这么多

勇哥:对,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来帮助自己,这个也是可以。

勇哥:思考好处也是和奖励有点接近吗?

拆书家:奖励一般情况是通过外界的,更重要的是奖励可能更多有物质上的东西。

勇哥:好处是自己想的。

拆书家:其实思考好处同不同意它也是心理层面的?

勇哥:有点像身份认同。

拆书家:对,通过一些方法,让你思考出来这件事意义好处。所以,学习是一种方法,奖励和集体是一类,就是借助外力。如果我说思考好处也是通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考虑出来价值,这样说大家认同吗?

勇哥:但是参加活动好像这里面又有外力了。就是那个学习里面的参加活动。

拆书家:这是一种途径,学习的一种途径。

勇哥:明白了明白了,那其实还是提升自己,学习来提升自己。

拆书家:那我们来看,我们总结出来两点,一个是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一个是借助外力,思考好处是自我意识的提升。

勇哥:并到身份认同里面吗?还是说把它独立出来?

<*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拆书家: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勇哥:我感觉,身份认同如果能强化出来,能给自己自信,但是思考好处呢,可能更直接来自于这件事,比如阅读,我做了这件事有可能提供我输出能力的,因为我肚子里不缺货了吗,所以这个思考好处更多的是在事本身上。和身份那个,多少有点区别。

拆书家:对。这个身份它是一种方法。通过学习而得到的一种方法,思考好处呢更多的是你在做这件事之前,意识到做这件事有多重要。一个是做事之前,一个是开始做事了以后我要通过学习,采用各种途径,不同的方式学习,最后一步,借助外力。大家觉得这三个步骤可不可以解决动力不足的本质问题?大家都认可吗?

勇哥:可以。

炳焱:可以。

拆书家:那么我们刚才就共创出了自己有卡点地方的解决方案。智慧的掌声送给大家。

好,我们刚才产生了一个卡点,讨论了卡点的本质,又探讨出了解决方案,相信大家在日后运用【引子习惯四步法】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

【特定任务的A2】

今天回去也给大家留个作业。在今天课程结束之后的一周内,请大家对自己想培养的一个习惯,用【引子习惯四步法】制定出一个引子习惯养成计划。微信发给我。这个方法非常实用,希望能够和大家有更深入的交流。

【结语】

最后用一句话结束今天的分享:万事开头难,我们只有保护好习惯的幼苗,才会让他发展壮大。你的习惯塑造你的身份,你的身份塑造你的习惯。希望大家能够成功养成自己想要的习惯,成为想要成为的人。

我今天的分享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聆听!

总时长:63分33秒

<*总时长没有少于50分钟,没有超过80分钟。*>

<*每个环节的时长分配符合本级训练概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