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邢台筹备分舵线上过级活动(总第17期)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有效表达失望或不满的情绪

开场:

Hello,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参加我的过级评审活动。

首先,我先感谢一下文莉老师、高娜老师来做我们的观察家,也感谢所有朋友们来参加我的过级评审活动。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有效表达失望或不满的情绪——《非暴力沟通》P49

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有效表达失望或不满的情绪”,这个拆页来自《非暴力沟通》,我们来看一下原文。给大家2分钟时间,看完后,给我一个提示。

原文: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2)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3)指责他人。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

“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例如:

(1)“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今天这个拆页讲的是如何通过观察+感受+需要的方式,来实现有效表达失望或不满的情绪。

本文中列举了几种错误方式,让我们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比如,只提及事件,只提及行为,指责他人。

更有效的方式是,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之间的关系。

why:

我以前表达失望的方式,就会惯性地脱口而出,“你怎么这么自私?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样的话,一出口,对方一下子就感觉到了被指责,他就不愿意再配合我解决问题,我跟他的关系一下子就崩掉了。

但是“观察+感受+需要”这样的表达方式,既能贴切地说出我心里怎么想的,对方也不会感觉到被指责,不破坏我跟他之间的关系,就有利于解决问题。

how:

那么,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按照片段的内容,我们需要找到观察、感受和需要,把它们连成一句话。

1.观察。只提及相关的事、或他人的行为。

说出客观事实,但不是评价。所谓评价,比如说,你总是很晚才回家。首先,总是,很晚,这些词表达了你对这件事的评判标准。

而正确的观察是,这一周,你有三次都是11点以后才回家的,这就是合格的观察。观察,就是引发你失望或不满的情绪的具体行为是什么,用你的语言描述出来,比如通过列举数字、描述具体动作。

2.感受,但不是观点和想法。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之间的关系。这一周,你有三次都是11点以后才回家的,我就会感到很担心。

而观点和想法是,我觉得你不顾家,这就是观点。这里面充满了我对于这件事的评判,没有真实表达当下的我的感受。

3.需要。清晰表达你的需要。还拿上面的例子来说,背后的原因是因为我作为妻子,我特别希望你身体健健康康的。

where:

这个方法用于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比如孩子、老公、长辈,也可以用于工作关系中,比如同事、领导、客户,其实是适用于各种各样的关系的。

分享A1便签:

我们举个例子,一大清早,娃在床上躺了30分钟不起床,不着急去上学。

看到娃磨磨蹭蹭,我那个火直接上头,开始喊:“你怎么这么磨磨蹭蹭,上学都快迟到了?怎么就这么不让人省心?”

孩子一下子接到了我的指责,反而磨蹭的更慢了。而我,仅仅发泄了自己的怒气,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当时的我的情况糟糕透了。我们的亲子关系好久都没缓和起来。

反思:

我当时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其实是在指责孩子,我没有像这个片段一样,表达我的观察、感受和需要。

如果我学了这个片段,其实我应该这样表达:“我看到你今天早晨起来在床上躺了30分钟,这样你可能赶不上早读,我有点担心和有点着急。我希望能照顾好你,我很期待你能幸运地赶上上早读,这样老师不会批评你。我也有点着急,我因为要送你,我可能也会迟到,影响我上班。”

这样的表达,孩子会接收到我的需求,也许孩子会改变他的行为。即使现实情况是,孩子不改变,也会看到我的需要,自己会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需要。

分享A2便签:

目标:在一周之内,利用上述方式,在晚上辅导孩子作业时,尝试一次表达对孩子写作业拖拉事件的情绪。

行动步骤:

1.观察。我看到孩子昨天、今天开始写作业的时间比平常晚了40分钟。

2.感受。我感受到我有点担心和不安心。

3.需要。我有点担心,担心是因为孩子作业没有完成,他会不高兴,而且孩子作业完成时间晚,导致睡不够,引发情绪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等一系列情况发生。我有点不安心,因为我是妈妈,妈妈的责任就是照顾好孩子起居,但是我现在没有实现这个责任。

这句话可以这样表达:你昨天、今天开始写作业的时间比平常晚了40分钟。我觉得有点担心。我很担心作业完不成后你不高兴,担心因为睡眠不足导致明天上课没有精神。另外一方面,我有点不安心,因为我是你妈妈,我希望你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我希望能照顾好你。

这样的表达,孩子会看到我的需要,既不会破坏我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解决作业拖拉的问题。即使孩子不见得愿意配合我,我也会可能找到另外一条路来满足自己。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分享A2便签:

目标:在一周之内,利用上述方式,在晚上辅导孩子作业时,尝试一次表达对孩子写作业拖拉事件的情绪。

行动步骤:

1.观察。我看到孩子昨天、今天开始写作业的时间比平常晚了40分钟。

2.感受。我感受到我有点担心和不安心。

3.需要。我有点担心,担心是因为孩子作业没有完成,他会不高兴,而且孩子作业完成时间晚,导致睡不够,引发情绪不好,上课不认真听讲等一系列情况发生。我有点不安心,因为我是妈妈,妈妈的责任就是照顾好孩子起居,但是我现在没有实现这个责任。

这句话可以这样表达:你昨天、今天开始写作业的时间比平常晚了40分钟。我觉得有点担心。我很担心作业完不成后你不高兴,担心因为睡眠不足导致明天上课没有精神。另外一方面,我有点不安心,因为我是你妈妈,我希望你能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我希望能照顾好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