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家庭焦虑情绪手册》 所属活动: 拆书帮兰州金城关活动第199期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设立健康的界限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悦溪,我的标签是:喜悦三宝妈、早起实践者、新手拆书家。

曾被一句话吸引一一他要像一棵树站在溪水旁,按时候结果子……此景此意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心愿成为栽在溪水旁结出累累硕果的喜乐妈妈,再回首,事已这样成了!

坚守了14年教师岗位后,回家转换全职妈妈的滋味,可生活的一地鸡毛让我几乎失去了喜乐。就在这时遇见了早起营,在小伙伴的赋能陪伴下,坚持了将近两年6点前起床默想、读书……成为早起实践者让我逐渐找回一点自我。

幸福的是: 实践早起的路上又碰到了一位宝藏教练一一朱应涛。我好奇他“拆书家”的身份,于是主动加入他的早拆营学习写便签,过足了“隐“后,再近距离与拆书榜帮撞了满怀。这不,新手拆书家开始上路啦……

我来TF1-1的目标是:1.当众分享一个便签    2.会阐述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帮介绍】

让我来介绍一下啥是拆书?

“拆书”是一种适用成人的学习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将书中的知识(方法、观点)拆为己用,把书当医生,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药方”。“拆”不是“拆散”,而是转化和内化,将拆页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

个人学习用便签读书法

I便签: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A1便签:描述白己的相关经验

A2便签:我的应用(目标和行动)

RIA组织学习: 拆书家把书加工成一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R是reading 阅读拆页

I是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

A是Appropriation是拆为己用

即拆书家选择阅读原页,让学习者一起阅读,然后讲解引导,让学习者根据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过去的经验,对未来作出具体的行动计划。

(从学习效果衡量,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又是做啥的呢?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

拆书帮使命——致力于培养拆书家,释放拆书家的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己。

拆书帮愿景——帮助拆书家们升级学习力及促进他人学习的能力,

影响身边的人,让世界变的更好一点。

拆书帮价值观——陪伴赋能 拆为己用 反求诸己 持续精进 共同成长。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的一个客人是高二的学生,从小就被父母教导要听话、懂事,所以当我向他介绍“界限”这个概念时,他根本不觉得他有权利设立界限,因为他觉得这样做会伤害他的父母。然而,因为缺乏界限,他的父母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常常侵犯他的权利,或者让他做他不情愿去做的事,因此,他心里对父母充满了怨恨,却不能说出来。于是他患上很严重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无比痛苦~

要设立界限,首先,你要发现自己在身体、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限制。想一想,哪些事情是你可以接受和容忍的,哪些事情别人做了会让你觉得很生气或者很焦虑。这些答案会帮助你明白,哪些是匹配自己价值观、保护自己情绪的界限。

其次,注意你的情绪,特别留意那些让你觉得很不舒服,或者内心充满怨恨的情况。因为这两种感觉可能意味着你的界限被侵犯了。比如,你今天陪朋友去逛街,在整个过程当中,你并没有很开心,甚至可能对朋友心里还有一丝抱怨。那么你就要想一想,是不是其实你今天并不想出来逛街,而是为了讨好他才硬着头皮出去的。对自己的情绪越来越敏感,会帮助你在以后的情况里越来越有界限意识。

第三,你要允许自己设立界限。对于很多想要设立界限的人来说,害怕、内疚和自我怀疑是很常见的情绪。你有可能害怕当你设立界限时,别人对你的反应。你有可能为对别人说“不”而感到内疚。你也可能觉得自己应该顺应情况、配合别人,因为你想要做一个“懂事的人”,哪怕别人在占你的便宜。你甚至可能会怀疑自己到底应不应该设立这些界限。但事实是,界限不单单是为了健康的关系,更是自我尊重的一个表现。所以,你不但要允许自己设立界限,更要为自己能够设立界限感到骄傲。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我发现人与人的相处关系好难,经常玻璃心碎一地;我经常内心想对别人说“不”嘴上却说“好”;发现别人以错误的方式对待我的时候却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我没有为自己设立健康的界限所导致的。

界限,是指个人在人际关系中为自己设定的界限,以保护自己的情感和心理健康。这些界限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需求和限制,同时尊重他人的界限。

��自己没有建立防线,就会容易让别人来提醒我该如何行动、如何去感受、如何做决定。这就意味着我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别人希望我做的事,而不是我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事。

长此以往,心里也会挣扎,会感到愤怒、抑郁,因为所做的事并不能让自己满足。最糟糕的是,没有界限也就意味着我们是允许别人来伤害的。

��那要如何设立健康的界限呢?

首先,要发现自己在身体、情绪和心理方面的限制。问问自己:哪些事情是我们可以接受和容忍的?哪些事情是别人做了会让我们觉得很生气或者很焦虑的?可以把这些答案写下来,从“答案”会找到哪些观点是匹配我们自己的价值观的,哪些理论是符合我们自己情绪的。

比如:有人提醒我“你不出去工作会增加你老公的负担”。这句话一下子否定了我好多的付出,让我好长时间陷在既自卑又内疚里……但后来转念一想“不对呀!我亲自带娃整理家务,不比好几个保姆强?我成为老公的贤内助是在为他助力呀!”所以,就赶紧请那个“善意的提醒”离开我的世界。

其次,注意你的情绪,特别留意那些让你觉得很不舒服或者内心充满怨恨的情况。如果有这两种感觉,可能意味着你的界限被侵犯了。

比如:闺蜜在一起吐槽自己老公的各种不是,而我认为这样不好,因为不管在哪里都应该尊重自己的丈夫……然后,我却被她们围攻一阵唏嘘嘲讽。

这种感觉让我心里特别不舒服,甚至心里气愤,但因为还想要维持关系就忍住没发火。但我知道了自己心里的感受,以后就不参加类似局。

第三,要允许自己设立界限。

很多人会害怕当自己设立界限时,别人对我们会有不好的评价,也有可能会会对别人说“不”而感到内疚。

比如:一个朋友热心接待,对身边的人几乎来者不拒,有时三更半夜还在陪聊,甚至带病也要坚持为朋友做吃的……

她说“其实真的挺累的,但是如果拒绝了某个人,让他伤心跌倒,我会更难过”。像她这样不为自己设立界限,人家当然也不知道。不发声,就没有发生!

��设立界限的方法适用于身边的朋友、同事及家人,只有健康的界限才能带来更自由和谐呢。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经验:

去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崩溃又震惊��

儿子中考结束后面临择校,因为我的犹豫错失了一个机会。我爸爸打电话过来劈头盖脸地指责:“这么大的事你都不重视吗?办不了就该让我出马呀!”,碰到面后又上演震怒之态,我积攒了一天的负面情绪在那一刻决堤了……

虽然逃离了父母家,心里的委屈、愤怒却越积越重,甚至转移到老公和孩子身上。那一晚,不管老公说什么,我都给怒怼回去,根本听不进他的任何建议。最后,老公也发飙了:“我是一家之主,儿子的事情我有参与决定权的。”这句话像针一样扎痛了我的心。

反思:

1.在电话里爸爸责骂我的时候,我的心里说是难过、郁闷的,碰面后还是不断责难,我就奔溃了!其实,心里的不舒服和愤怒的情绪已经提醒我:爸爸越界了!但我不认为爸爸会同理我的情绪就没有说出来。更不敢提醒他当着孩子的面骂我,是侵犯了我做母亲的界限。

2. 一直觉得爸爸对我的“掌管”是出于爱和责任,所以当他毫不顾忌地训斥了我,虽气愤却更害怕面对他不能接受“界限”的局面。但书中的内容大大的鼓励了我:要允许自己设计界限!对!要勇敢的面对才会有新事发生——不越界的爱才是自由的!

3. 老公的“发飙”提醒了我:我与父母之间、孩子之间需要需要设立界限,不然家里就会鸡犬不宁。

A2:

目标:这个周日,陪着妈妈做饭时跟她聊聊关于界限的话题,并尝试告诉妈妈我对于母女关系的界限。

计划:

1.先跟她分享我和儿子之间的一个摩擦:我没经过他的允许为他做了个决定,让儿子别扭了一天,原因是我越界了。(做铺垫)

2.温和地提醒:她有时当着孩子的面说我教养不好,会让我伤心。(说出让我不舒服的理由)

3.顺势跟妈妈沟通我和她之间界限。(我的界限是:妈妈跟我提建议可以,当着别人的面斥责,我不能接受)

4.不管妈妈能接受多少,我要做好被反驳的准备。最后仍然要表达对妈妈的感恩,厚着脸皮对她说:“妈妈,谢谢你,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