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164北京紫禁之巅分舵】周六过级场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区分请求和命令

开场:

大家好,各位好!大家好,我是胡宇苑,古月胡,宇宙的宇,花苑的苑或者天通苑的苑。大家一般叫我福子。

我的三个标签是:

人力资源从业者】是负责薪酬板块,在公司缴纳社保基数与工资不符,有这方面的疑问或者困惑可以找我询问。

美食探索者】经常在北京吃各种美食,可以向大家推荐北京美食的店铺。

刮痧爱好者】了解刮痧可以咨询我,以及有关于养生方面的问题可以和我讨论。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TF3-1拆书过级“”,《非暴力沟通》第121-122页。

【技能点】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解决在需要对方支持的场合下,用请求的方式去跟对方沟通,避免让对方误解成命令。

【图书介绍】【技能点】场景法介绍图书:事件场景-提问-影响-解决

【事件场景】

1、家庭生活中

你们小时候有没有遇到过这个场景,自己吃饱了但是还剩点菜,父母会说在吃点,把菜吃完。

小时候我餐桌上只吃了四分之一的馒头,

我的爷爷奶奶就会对我妹说:“你吃的太少,在吃半拉!”

我低下头,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说的委屈。

我又掰了四分之一的馒头,我慢慢地咀嚼,每一口都像是在咀嚼着那份不被理解的委屈。我磨磨唧唧地吃完了,心里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样。

【提问】

现在可以感受到“我”受到命令式表达内心的状态是什么样?

当父母看到我这样时,思考过其他处理效果?

【影响】

在生活中,如果使用命令式的沟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当下

1、心理层面:对于弱势者,心理产生伤害。

2、沟通障碍:命令式的沟通可能导致对方关闭沟通渠道,不愿意分享真实想法或感受。

之后

3、降低合作意愿:命令可能会降低人们合作的意愿,因为他们可能感觉自己被迫参与而不是出于自愿。

【解决】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作者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方式。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这个拆页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区分请求与命令”。通过学习如何区分命令和请求,可以使用”非暴力”表达请求。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在一些情形中,对方也许需要一些时间来了解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

在提出请求前,如果我们有以下的想法,那么,我们的请求已经成了对他人的要求:

应该把房间整理干净。

必须照我说的去做。

老板应当给我升官加薪。

有权要求更长的假期。

如果我们有这样的想法,一旦别人没有满足我们的要求, 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们。有一段时间,当我的小儿子布莱特没有倒垃圾时,我就有类似的想法。我们对家务进行了分工,他负责倒垃圾。可是,他很不主动。为了让他去倒垃圾,每天我都会提醒他:「这是你的任务」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

后来,有一天晚上,我终于静下心来听他讲为什么他不愿倒垃圾。谈话后,我以「布莱特的心声」为题写下了一段话:「在印象中,如果我没照你说的去做,你就不会尊重我 如果我知道你并不想使唤我,在你叫我时,我会乐于回应你。 如果你高高在上,像个盛气凌人的老板,你将会发现,你一头撞在了墙上。当你反复提醒我,你为我做的各种事情,你最好准备再次碰壁!你可以大声抱怨,责骂,但我仍不会去倒垃圾。即使你现在改变方式,我也需要时间忘记不快

透过这次谈话,布莱特认为我已经理解并尊重他的立场。 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每天都主动倒垃圾。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如何使用”非暴力”表达请求,避免将请求变成命令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理解和合作。

我们会发现,如果请求被拒绝后,不能恰当回应,不仅得不到帮助,还会破坏原来的关系,让问题升级。

那么什么是请求,什么又是命令呢?

讲解概念:

根据对拆页的学习和理解,总结出

当对方拒绝你的请求时两种情况

1、尊重对方的自主权,给别人留有说不得权力。这属于请求。

2、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那就是命令;

互动;

这么说大家是否能够理解请求和命令之间的区别了吗?

学习者回应:理解了

为了便于大家更深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做几个练习,看下面几组对话哪个是请求还是命令,来进一步区分二者的不同。

拆书家: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例子是:

有一天姑姑与弟弟在早上时:

但是在早上起来弟弟在懒床时

姑姑叫弟弟:六一快起床拉

弟弟说:我不想起床,在睡10分钟吧

姑姑说:你这天天的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

拆书家回应:这就是命令中请求没有立刻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批评和指责

案例2

有一天姑姑和弟弟在家里专心看电视时:

姑姑与弟弟在看电视说:

姑姑说:你去厨房给我拿个苹果吧

弟弟:电视剧正看到关键剧情。一会再说吧

姑姑说:行,那你一会帮我拿。

那姑姑说的话属于

学习者:命令

拆书家回应:这就是命令中请求没有立刻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批评和指责

反例:

在上周六我堂弟过生日时,我姑想给我弟拍照片,靠近我弟位置的桌子上放了个袋子,我姑觉得拍照不好看。我姑就说“六一”你把袋子收拾一下,我弟:我不想收拾那个袋子。我弟就拒绝去收拾。我姑就说“你不收拾桌子就别吃蛋糕了”然后就开启了一场大战.

Why:当孩子拒绝了家长请求时,家长用命令式的沟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意遵从家长的指示。当孩子拒绝请求时,没有尊重孩子的感受。长期采用命令式沟通可能导致家庭成员不愿意表达真实想法,形成沟通障碍

How:

我们学习了这个片段,我们如何”非暴力”表达请求呢?根据原文案例,我将步骤总结为以下二步骤

第一步:尊重表达请求:尊重对方自主权的态度,给对方以选择的机会。给别人留有说不得权力。

比如常用的请求语气包括:"可以请你...吗?""你能...吗?""希望你能..."等。

第二步:

1、当对方答应时,真诚地表达感谢,体现出善意和礼貌。

2、当对方拒绝时

(1)当对方拒绝时,询问对方拒绝背后的需求和感受。

(2)寻求满足双方需求的第三选择。

【预防异议】

有的小伙伴说,感觉请求的方式,没有命令更快达到我想要目的。如果我们只是想改变别人,以使他们的行动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非暴力沟通表达并不是适当的工具。

表达请求时是要看重彼此的感情,并能兼顾双方的需要。

【匹配自己的案例】

正例:

我的姑姑可以说:六一,我想给你拍照,你的桌子旁边有个塑料袋可以帮忙拿走吗?

答应时:

六一:行

姑姑:“好的,谢谢六一的帮忙”

第二情况:

我的姑姑可以说:六一,我想给你拍照,你的桌子旁边有个塑料袋可以帮忙拿走吗?

六一:我不想拿走这个袋子

姑姑:那是不想拿这个袋子原因是什么?

六一“我想着急吃蛋糕”不想因拍照,影响我吃蛋糕。

姑姑:行,我那让你爸爸帮忙拿走吧,这样也不影响你吃蛋糕也不影响我拍照。

完美的一举两得

【适用边界】

请求对方支持的场景下适用在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工作中与同事合作,不适用上级对下级。不适用在军队或者紧急情况。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刚才已经跟大家分享了如何使用”非暴力”表达请求,避免将请求变成命令的方法。

那接下来大家可以想一下,在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内,你会遇到哪些需要请求别人帮助的场景呢?

比如:比如你想让孩子帮忙洗碗。你之前会直接说:“过来,把碗洗了!”孩子表面上是答应了,但总感觉到他不高兴。为了不再让他觉得是命令他,你该如何表达呢?

或者:

比如你想约朋友参加活动,对方拒绝了,你之前会说:你最近真是冷落我们了,怎么都叫不出来了呢”。为了不再让他觉得是在命令他,你该如何表达呢?了不再让他觉得是在命令他,你该如何表达呢?

请各位自己编一段小故事,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人物需要向其他人请求帮助,为了避免将请求变成命令,根据“”非暴力”表达请求”的两个步骤。将故事写在便签上,给大家时间3分钟。

稍后会请1组伙伴来和我们分享一下。

小剧本

剧本要求:

主题

时间:

地点:

人物A: 人物B:

事情起因

经过

(人物对话)

步骤 1:

第一步:尊重表达请求:尊重对方自主权的态度,给对方以选择的机会。给别人留有说不得权力。

比如常用的请求语气包括:"可以请你...吗?""你能...吗?""希望你能..."等。

人物A:

人物B:

步骤 2: 如果愿意,表示感谢!流程结束。

人物A:

人物B:

(1)当对方拒绝时,询问对方拒绝背后的需求和感受。

(2)寻求满足双方需求的第三选择。

人物A:

人物B:

大家有没有想要分享案例的,

好有请蜗牛来分享一下他的案例。

蜗牛想要邀请她侄女参加他周五组织的“致青春”活动。

人物A: 蜗牛

人物B:TA侄女

人物A: 侄女我想邀请你来参加我组织的周五“致青春”活动

第一种情况

(1)人物B:行呀

人物A: 好的,谢谢参加

第二种情况

人物B:我不参加了。

人物A: 为啥呢,是你周五有其他事情吗?

人物B:我周五和朋友聚餐呀

人物A: 我很想邀请你参加,要不要看看你和朋友聚餐时间可以调整吗?这样既能参加我的活动还能聚餐呀

人物B:好的,我问问我的朋友在回复

感谢蜗牛的分享,步骤运用得非常好

结尾:通过今天的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可以拆为己用。

谢谢大家,我的拆书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