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Hello,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拆书帮宁波幸福虚度分舵的线上活动。
【自我介绍】
我先作下简单的自我介绍。
我是飛刀拿鐵,坐标浙江宁波,
我的三个标签是财务工作人员、读书会创立者、拆书家。
财务工作人员是我的专业和职业;读书会创立者是说我在浙江宁波创立了一家纯公益、无组织、无经费但运营快3年的读书会,叫静城不服书,成为我们当地董秘、财务总监圈内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关于拆书家是说我希望成为一名拆书家,希望成为一名学习促进者,我现在正在走向拆书家升级的路上。
上面的三个标签,其实就是代表了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未来我期待和大家共同走在成为学习促进者的路上。
今天的片段“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来自《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学习目标】
经过本次学习后,学习者与他人通过沟通寻找解决方案时,能按照开放式提问5步骤(澄清),把封闭式问题转化(行为)为开放式问题(界定)。
【图书介绍 】
今天分享的内容来自于《被赋能的高效对话》这本书,我用四个词对这本书作一个介绍。
1、 事件场景
你有没有遇到类似你问一句,对方答一句就可以终结聊天的场景。比如你提出或被问到这样的提问:
① 最近工作是不是不太顺利?
② 很烦吗?
③ 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④ 今天的考试难吗?
⑤ 你真的喜欢吗?
⑥ 你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啊?
⑦ 有没有和小朋友好好玩啊?
2、提问
当你面对这类封闭式问题,是不假思索地回答:哦,很好啊,有啊,这样简单应付一下?或答着答着可能就没声了、疲劳或者嫌烦了。甚至还会为自己的行为、想法下意识地解释、辩护?
还是因此开始思索并寻找答案了?
3、影响
如果在沟通交流中,一直采用这种封闭式提问的方法,我们是没法深入了解别人。想象下,和客户一起吃饭,聊了几句,突然冷场,和朋友聚会,聊着聊着,话题无法继续等场景,是不是感觉气氛会很压抑,尴尬?
另外,这些问题看似是在追问原因,实则是在隐含指责、否定,带有负面情绪。同时这些问题指向过去,不但让人看不到希望,还容易让人陷入焦虑、失落、伤心之中,难以自拔。
4、解决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这本书通过开放提问方式用好的设计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开始思索,从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答案;用尊重和理解对方姿态邀请人们放松下来,深入内在,聆听自己,清晰自己的看法;就像打开水龙头带人们离开限制性的、非此即彼的思维循环,离开评判和局限。
我们接下来看一段原文片段,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看完的同学在屏幕上打个111,提示一下我。也可以提前截个图或拍个照,方便等会查看。
片段来源——《被赋能的高效对话》的P57-58页
【R 阅读原书拆页】“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会激起好奇心、资源状态和深层思考,打开通往内在学习的大门。最重要的是,有效的开放式问题会给这个人一个机会,超越旧有的小鬼或恐惧(尤其是对梦想的恐惧),同时超越所有关于生命的、关于他们自己的限制性理论。这会让人们自己的完整洞见浮现出来,让有用的解决方案出现。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长期支持到他人。
封闭式问题只有是/不是,或非此即彼式的答案,倾向于关闭对话。开放式问题鼓励人们去深人思索。可以自由而开放地回应这些问题,因为回答开放式问题所需要的思考层次与是/不是,或非此即彼的回答截然不同。
开放式问题邀请人们放松下来,深入内在,聆听自己,清晰自己的看法。开放式问题带人们离开限制性的、非此即彼的思维循环,离开评判和局限。这样,人们就开始分享自己的深层次思考,发现创造性的想法,燃起学习和灵感之火。
开放式问题往往会温暖人心。它会唤起有灵感启发的精神状态,去发现、洞察、承诺和行动,而不是聚焦在过去的挑战之上。当人们习惯了聚焦于未来时,开放式问题就会激发出他们想要的有力量的画面,带人们进入鲜活的愿景之中。
【导语】我看有不少同学都打111,我想大家基本都看完了。没读完的也没有关系,下面请听我拆解。
【概念讲解】
从这个原书拆页中,我们了解了开放式问题的概念和重要性。也得知:封闭式提问带有预设的答案,对方可以用“是”或“否”等简单词汇来回答,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等选择性词汇,或是“什么时候”“谁”“哪里”“多少”等引向具体信息的词提问,目的在于明确问题、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
而开放式提问没有预设答案,更注重互动,它鼓励回答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同时也让提问者有机会进行追问,以获取更多的细节和背景信息。
【案例辨析:概念与案例之间的折返】
“马上就考试了,你怎么才能开始认认真真复习呢?”,这看上去也没有预设答案,也不是可以简单用“是”或“否”等词汇来回答的。那这是不是开放式提问呢?不是,因为这是一句质问句,里面隐含了指责、否定等负面情绪。
“马上就考试了,你能开始认认真真复习了吗?”,这句话负面情绪确实在消除(如果是以一种冷静或和善的语气表达的),那这是不是开放式提问呢?不是,因为它整体还是负面的,不鼓励互动,没有鼓励回答者提供更多的信息。
“那么你希望做什么呢,是刷题还是听网课?”
“你认为对你来说最好的方法会是什么,是调整你的学习方法、多做题目,还是报个班?”
这看上去不负面,答案也有很多,那这是不是开放式提问呢?不是,这是封闭式问题伪装成开放式问题。是一种多选题式问句,它以开放式问题来开始,但是接着就通过限制选项逆转成为封闭式问题。
还有一种是反问句,这种问句连答案的方向都被限定了:
“你不觉得大量刷题对你来说会更好吗?”
“考试对你来说不是很重要吗?”
“你并不真的认为那会有效,是吗?”
【辨析概念】
我们通过以上几个案例,可以总结得出开放式提问的一些特点:积极的、正面的、鼓励回答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启发思考、探索解决之道。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其实各有各的特点和意义,本身没有什么好与坏,只是在不同情境中巧妙地使用,可以达到不同目的,促进交流的有效性。所以用什么提问方式,取决于我们的目的和情境。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开放式提问,以及如何运用开放式提问呢?
why 为什么?
一些封闭式问题,特别是放错位置的封闭式问题容易扼杀对话,并导致尴尬的沉默。
因为封闭式问题直接简单,就没有办法获得更多的信息,沟通可能也会戛然而止,同时限制了回答的范围,就无法做延展的沟通,而且缺少灵活性,对方只能在你给定的选项中做出选择,还会导致带来引导性的回答,而无法让对方表达真实的意思。
【反面例子】
我们来从一个反面例子来探讨开放式提问应该怎么用:
案例1:老公平时周末要么和朋友撸串聚会或者打麻将,要么在家刷手机、看电视。正在拆书帮定级的老婆对此深痛恶绝。
终于在一个周末,老婆对葛优躺式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的老公问道“你为什么不能在周末看点书?”
老公回答道:“不能。”
老婆气结。
“你为什么不能在周末看点书?”这类问题属于负面问题,其常见的提问模式就是“为什么-因为”。
老公面对这种负面的问题,有可能整个人就陷入自责、焦虑的情绪中。他为了避免这种负面情绪,同时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想法下意识地解释、辩护,他会下意识地做一个简单的、本能的否定性回答。
还有另外一种常见的负面的问题模式,我们会经常一个人问自己,比如案例2:“为什么我减肥总是失败?”
How :那么,应该怎么用呢?【细化原文行动步骤】
以上面反面例子为案例,我们在结合一张图(见下方)探讨如何使用开放式提问:
第一步:负面转正面
我们第一步将负面问题调整为正面的封闭式问题。通常把负面问题所用词语(为什么)换成含义相对的词语(有没有、可能、可以……),就可以完成转换。
比如上面反面例子,我们可以将提问方式修改为:“有没有方法可以让你周末抽出时间看书?”
通过问题转向进行赋能,让听的人情绪由埋怨变为积极寻找。
上面例子:比如“为什么我减肥总是失败?”可以转换为“有没有办法让我减肥成功?”
第二步:封闭转为开放
封闭式问题转为开放式问题,进了一个层次,将思路打开。
继续延续上述反面例子,可以修改为:“你如何才能让自己周末抽出时间看书?”
上面的“为什么我减肥总是失败?”例子,我们应该怎么修改呢?
参考答案: 我怎样才能减肥成功?
第三步:探索解决之道
在问题中加入表示“可能性”的词语,触发发散思考。看上去是个问题,内里其实是在探索解决之道。
比如上述提问可以修改为:“你有哪些方法,可以让你周末抽出时间看书?”
上面的“为什么我减肥总是失败?”例子,我们应该怎么修改呢?
参考答案:我有哪些办法可以减肥成功?、有哪些方法,可能让我减肥成功?
第四步:开始聚焦
可以在问题中加入最多、最好、最强、有效、理想、期望等词语,使问题进行收敛,开始聚焦。
比如上述反面例子提问可以修改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你周末抽出时间,有效的看书并达到期望的效果?”
上面的“为什么我减肥总是失败?”例子,我们应该怎么修改呢?
参考答案:哪种方法,可以让我最有效地减肥?
第五部:加入系统思考
通过系统思考,把提问的主题和时间、空间以及身边的人结合起来。以一种全景视图,加入愿景的力量。
比如上述反面例子提问可以修改为:“你现在可以持续开展哪些行动,周末既能陪伴家人,又能抽出时间看书学习,持续提升自己?”
上面的“为什么我减肥总是失败?”例子,我们应该怎么修改呢?
参考答案: “我可以持续开展哪些最有效的活动帮助自己减肥,提升自己在爱人眼中的形象?”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大接下来请大家每人编写一个小故事,用对话的形式把今天所学的“开放式问题”5步骤应用出来。
场景是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可能会遇到需要用到今天学习的开放式提问的场景,比如:
一、你和他人需要沟通的场景
你和拆书帮小伙伴讨论过级的感悟;或
你和朋友讨论最近看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或
你和孩子沟通学习情况;
你和工作伙伴聊聊工作上的情况。
……
二、或者只是你自己向自己提问的场景:
反思自己最近一次的拆书帮定级活动;
想起了工作上的一件烦心事;
……
上面的场景只是提示,不是让大家在里面选。
大家展开想像,在未来一两个月内,可能会遇到需要用到今天学习的开放式提问的场景,根据想像到的场景之一每人编一段小剧本,几百字即可,包括人物、背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人物之间的对话和动作,对话只写关键词即可。
请大家注意,编故事一定要包含下面三点:
1. 时间是未来的一两个月内。
2. 故事里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如有)、起因、经过和结果。
3. 对话中一定要使用今天学到的开放式提问进行有效沟通。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随后会邀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波尔(学习者):
我说说我一位朋友考一个专业资格证书的事吧。
这位朋友近期在准备一项专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这个证书的考试具有相当大的难,朋友也在当中耗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他有时也会感到一些迷茫。
在未来的一周里,他和我说了我的迷茫。
我朋友说:我为什么不给自己留下一点喘息的时间,非要又工作又考证呢?而且我一旦集中注意力在一考证上就没有办法在工作上多费心思。
我:有没有办法可以兼顾考证和工作呢?
我朋友说:有应该是有的,但我还是没有办法同时在两件事上分配同样的精力,我感觉我的精力非常有限,有时候事情堆在一起我都要崩溃了。
我:那你怎样可以兼顾工作和考证呢?
我朋友说:有时候说起来,其实考证和工作是不冲突的,考证有益于工作上的理论学习,工作有益于考证的需求,是相辅相成的,但主要还是因为精力有限,有时候考试的压力也会压得我喘不过起来
我:你之前有哪些好方法兼顾了考证和工作吗?
我朋友说:那也不是全然没有办法的,有一段时间我就全力以赴工作,甚至完成下一个阶段的业绩,然后把所有的心力投注到考证之上;要么有时候白天工作,晚上考证。
我:你看,你其实也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哪种方法你认为最为有效呢?
我朋友说:考证其实也不可能一整天都去准备,效果其实也不好,而且工作毕竟是主线,考证应该要服务于工作,所以我觉得考虑了考试压力因素,在考前这段时间多花时间在考证上还是没问题的
我:那你可以持续做哪些事情,既不耽误工作,又不影响考证呢?
我朋友说:提前计划,在准备考试的宽裕时期,多做基础题,这段时间主要还是花时间在工作上,在考前一个月,多花时间在考试准备上,这样或许可以兼顾。
我:那你可以持续运用一下,到时候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稍稍调整一下。
飛刀拿鐵(拆书家):
谢谢波尔的分享!时间、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都相当完整,“开放式问题”5步骤也基本上应用出来了。这种话题,应该是在你家或在你朋友家里聊的吧?
波尔(学习者):
是的,在我家。一边喝咖啡,一边聊。
飛刀拿鐵(拆书家):
其实最后可以和朋友聊聊,如果拿到这个证书对朋友的职业生涯、甚至人生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波尔(学习者):
是的。事实上,在其他场合我们也聊到过。这个证书虽然对朋友的工作不是必备的资格,但是有这个证书,会让他能把握更多的机会。
飛刀拿鐵(拆书家):
除了职业生涯上的影响外,以我自己的经历来看,经历一场非常有含金量和难度的考试,对个人的成长的收获很大很大。比如知体系的完善、对自己毅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自信、学习总结归纳的能力,这些都是很大和收获。
波尔(学习者):
没错。这就是一种以一种全景视图,而且也加入愿景的力量。这一点,我有空再和朋友聊聊。
【结语】
今天学习完开放式问题,期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在与他人通过沟通寻找解决方案时,能按照开放式提问5步骤(澄清),把封闭式问题转化为开放式问题。
我今天拆解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认真聆听和积极参与分享,大家的热情,让我特别感动,你们的参与让我的拆书课更丰富了,再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