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好!我是杨晓静,小学副校长,语文教师。
我从教20年,有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力和PET资质。致力于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开展家庭教育和心理讲座40余场。
如果你想和孩子一起成长,我可以为你赋能。
今天,由我给大家带来一次拆书分享。
也许你会说,做到倾听和理解孩子真的好难啊!我们总是带着自己的情绪和预设,就好像内心的情绪垃圾堆得满满的,怎么能有空间再去容纳孩子呢?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进行倾听练习,倾倒自己的情绪垃圾,得到倾听伙伴的理解和接纳,就能做到更好地去理解孩子。
以下是倾听伙伴关系的基本设置,父母可以尝试按照这个方式,寻找自己的倾听伙伴,坚持每周进行倾听练习。
(1)两人结成倾听伙伴关系(最好是其他“同频”父母,不要有生活中的社交关系,更不要是密友或伴侣,以免诉说过程中涉及与他们相关的话题而起冲突)。
(2)用计时器计时,两个人轮流倾听,同等时长。一开始可以是每人5分钟,一段时间后可以逐渐增加时长。
(3)说者自由表达(不需要考虑对错和逻辑)。
(4)听者全身心倾听(不打断、不评价、不建议)。
(5)结束后只是表达感谢,不需要讨论。
在做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在生活中对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做无痕倾听。
What:在家长会上,很多妈妈表示,都不知道自己家的孩子在想什么,没办法理解孩子。小明的妈妈说:有一次,我的孩子说他不想上学。我一听就生气地说:“你不上学,能干啥呀!不行!”
Why:如果父母不懂倾听,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或者不被理解,这种感受可能导致孩子逐渐关闭心扉,不再愿意与父母分享内心的世界。不会倾听的父母无法及时发现孩子的需求和问题,错过了给予支持和指导的最佳时机,孩子可能会因为缺乏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而感到困惑、无助或者焦虑,这会影响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How:练习倾听并不难,请大家跟着我说的做你就有收获。
(1)找到倾听伙伴,可以加入学习群,从群里找伙伴。
(2)两人轮流倾听,每次固定时间,可以从五分钟到后来的十分钟。
(3)说着自由表达,不考虑对错。
(4)听者全身心倾听,不打断、不评价、不建议。
(5)结束后只是表达感谢,不需要讨论。
在做这个练习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在生活中对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做无痕倾听,也就是说不需要提前告诉对方,只是把自己调整到倾听状态。
Where: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父母不会倾听孩子造成的沟通问题的人群,也适用于自己对家人、朋友等需要倾听的人群。但不适用于对方需要你给出意见或者建议的时候。
【A1联系具体经验】
记得在我女儿五年级的时候,她借给同学一支笔。第二天她问同桌要回笔,可是对方说找不到了。
回到家她告诉我事情的原委,还不开心地说:“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根笔,我同桌给弄丢了。”
开始我很耐心的说:“你知道她是这样的人,干嘛要借给她,不是不让你帮助同学,而是得分情况。”
她说:“我怎么知道她会这样啊,你不安慰我,反而怪我。”
我气愤地说:“说的就是你,自己要把笔借给同学,如今要不回来了给我说干啥,我还能给人家要去啊,自己解决去!”
就这样我们都带着情绪不欢而散。
为什么我们不欢而散,无法沟通过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反思】
1.和孩子沟通时我没有倾听孩子,而是带着自己积攒的情绪直接给她建议指责她。
2.我没有觉察到孩子内心的委屈,她的情绪更没有被我接纳。
3.也许孩子对这件事有自己的处理办法,她需要的是被理解。
不会倾听的父母不但不能理解孩子更不能解决亲子之间的问题。
针对我对拆页的理解和反思,拟定了一下目标:
【A2具体应用】
目标:在这个星期结束前,运用倾听技巧,找两个伙伴练习倾听,每次练习十分钟的倾听,达到倾听效果,提升倾听能力。为了达到此目标我将采取以下行动:
1.今天找到沟通群并联系群主加入该群。
2.进群后,主动约倾听或者群里有人找倾听伙伴的时候积极回应。
3.约好倾听伙伴后,每次10分钟。
4.练习过程中,主动倾听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