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学习者、拆书家,大家晚上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在线上相聚共同学习,我是若水。
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
1.青春期男孩的妈妈。
2.TF1-1拆书家。
3.瑜伽爱好者。
有亲子教育、1-1过级、RIA便签法沟通需求,或者练习瑜伽修身、塑形需求的可以链接若水。
分组:
为了方便接下来学习过程中充分交流沟通,等一下我们会进行小组式讨论。
线上随机分组,希望互相启发,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图书介绍:
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这个拆页摘自亲子教育畅销书《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由两位美国女作家 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联合创作的,他们都是国际著名 亲子沟通 专家,也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战经验,同时她们还在各地进行过多次的亲子讲座,在此期间接触到的其他家庭中比较有共性的问题也被收录到本书当中,所以这本书 方法步骤明晰,有丰富的案例分析,以及实践练习方案,能够帮助家长学习更有效的亲子沟通,为家长提供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起一个快乐有效的亲子沟通机制。
当然,在其他方面的沟通需求也有贡献,比如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书中帮主几次提到这本书,其中还举了个应用实例:一家拥有2000多名员工的企业,对员工难管的培训选书千挑万选后选定也是这本书,通过培训形成了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手册,延用至今。
R阅读原文拆页:
好,那现在开始我们的R部分~阅读之旅吧:
请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拆页比较短,阅读的过程中也可展开回想、思考,阅读完成的小伙伴可以在聊天区回复2,
请开始您的阅读和思考吧
拆页来源《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P27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医生说孩子体质过敏,需要每周都打针,才能止住打喷嚏。打针的时候,有时候很疼,有时候几乎感觉不到。今天孩子觉得打针很疼。离开医院后,不管孩子怎样表达他的感受,都去倾听并接受。
“听起来还真疼”。“一定很疼”。“哦,这么糟糕啊!”。
“你是不是希望这疼痛发生在你最讨论的人身上”。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1. 安静专心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哦……嗯……原来是这样……”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好,阅读时间到,谢谢大家的静心阅读与思考。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进行I部分 拆解原文:
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对,主体是孩子,内容是:感受。目标:帮助面对感受。节点:是在解决问题前的那一小段“黎明前的黑暗”。
在拆解以前,我们先来探讨一下“感受”:高兴、欢喜、开心是感受;难过、失望、沮丧是感受;前面的三种感受,是正向的,可以参考若水1-1过级拆解的内容: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来进行亲子沟通以促进亲子关系,后面的几种感受,比较丧一点的感受,就是我们今天选择的拆页要帮助面对的感受。
回想一下有没有这样的场景,以及这种场景下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放学回到家,哭丧着跟你说“妈妈,我骑车摔倒了。”
我们的反应会这样的,“怎么摔了?”,或是这样的“怎么这么不小心?”,也不乏有这样调侃的:“车子摔坏了吗?”
结果发现孩子委屈着,扭头走向自己房间,关上了门。
反思一下:本来孩子因为摔倒受到惊吓,还有被路人目光围观的尴尬,和忍着疼痛费力把车子推回家。
到家后不但没有得到安慰、理解,却以妈妈抱怨或指责收场,这样反而又增添了一丝无言的委屈、无助。
亲子关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类似场景,孩子面对问题或出现困惑时,
如果我们进行“怎么会,为什么”的提问,会加重孩子现有的感受负担,增添一层思考为什么,
让原本就不清晰的思路,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我们直接给出建议,也会让孩子失去面对问题、理清思路、解决问题的锻炼成长的机会。
那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呢?
还是刚才的场景,用如下方法结果会如何呢? 前提是孩子没有什么大碍,不用就医的情况下。
1、专心听。当孩子说摔倒了,目测没什么大碍,我们可以俯下身静静地听:孩子会怎么样呢?
他会继续描述怎么摔的、有没受到惊吓、又如何艰难回来的、进而会理清以后要注意什么。
孩子会因为你的陪伴、倾听感受到安慰,进而会静下心来梳理思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2、有回应。怎么回应呢?语气平和的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孩子讲述过程,附和他的感受。
哦-吸引注意激发表达,嗯-表示在用心听,这样啊-表示听进去且理解了他。
孩子会感到你陪在他身边,心也跟他在一起。
3、说感受。听到孩子说摔倒了,直接说出孩子此时的感受:“有被吓到吧,一定很疼吧!”
孩子会感受到来自你的发自内心的安慰,同时会觉得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有强大后盾的,会增强他的安全感。
4、用幻想。如果当下无法为孩子提供帮助,可以用幻想的方式来安慰孩子。比如说“真希望我有魔力,可以把你的疼痛减轻。”
孩子会跟着你的幻想展开想象,转移注意力,缓解当下的伤痛感受。
专心的听就是共情孩子的感受,能够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承认现状,面对感受
倾听孩子的表达,并给予孩子积极的回应,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接受现状,面对感受
说出孩子此时此刻内心的感受,让孩子感受有被接纳和尊重。---面对现状,接受感受
有了以上陪伴、倾听、感同身受,孩子才更加有安全感,进而接受自己的感受,也觉得自己是有被理解、尊重、接纳,
会更加有勇气去面对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成功走出“黎明前的黑暗”。
适用边界
1、场景:更多的适用于孩子当下处于负面情绪时;同时孩子身体条件也是允许的,如例子中摔了但未伤到时;因吃冷饮说不舒服但又马上要上厕所就不适用。
2、人群:这个方法更多的适用于亲子沟通,可以是你有参与的场景,也可以像例子中是孩子自已造成或与其他人形成的负面情绪场景。
A1拆为己用-激活经验:
好,听了以上的拆解,那让我们进行理论照进现实的A1环节,大家回想一下:在过去的一周或一月内,你有没有跟孩子遇到这样的场景:
比如,孩子天热吃冷饮身体感到不舒服时。
比如,当孩子被老师批评回到家时
比如,当孩子心爱的玩具损坏时。
现在邀请大家就你回忆到的场景,可以上面提示的类似场景,
或者和今天拆解的“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方法有关联的其他场景,进小组讨论分享
一定要结合今天拆解的内容,对过去发生的场景进行讨论,时长为2分钟,期待大家讨论后的分享,
我现在点击开始讨论,邀请大家进入小组进行讨论。
好,时间到了,感谢大家用心的讨论,非常精彩,也都涉及到了今天所拆解的内容,那哪位学习者愿意分享呢?只有一次分享机会,会是哪位幸运者呢?
分享时一定要结合今天拆解的内容,包含:最近的时间内、地点、人物、背景、结果,可以是正例,也可以是有机会点后期需再通过练习的场景。请直接开麦开始您的回忆讲述,分享时长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1分钟。
上个月,我的女儿米沫,她的班主任安排她和小豪一起主持班队课,因为如何设计,小豪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听不进去米沫的建议,后来干脆不管了直接跑去画黑板报,米沫指责了他,他当即嚎啕大哭,直接不干了,最后米沫自己主持了班队会。晚上回家,她跟我说:我今天太生气了,小豪真是个大傻子!啥事都干不成,遇见问题只会逃避只会哭!一个男生,娘们唧唧的,真让人看不起!我当下就感受到了她的情绪,立即启动了这个沟通技巧,去带领米沫面对她自己的感受。
1、我放下手机,坐直,眼睛很专注的看着她;
2、我在她表达停顿的时候,说“嗯”、“哦”、“这样啊……”
3、在她说完之后,我说,妈妈真的感受到了你的生气,你的搭档半路跑了留下你自己,真不容易还完成了班队会主持。
4、最后,我说,真希望你能变身公平和正义的化身,解决小豪的怯懦和逃避,帮助他成熟起来。说完,她大笑。说,如果可以,我想变蜘蛛侠,把他踹到外太空
A2:催化应用
感谢分享,让我们对“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方法更加深刻,
那接下来,我们进入到A2环节,让我们再用1分钟的时间,来简要规划一个在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以内,会使用这些方法的具体行动:
可以是刚才回忆的延续,或者小组内其他小伙伴给到你的灵感,也可以是你想要达成的对这些方法应用的场景,帮助自己或对方面对他们的感受,促进关系融洽。
一定是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要给自己规定在什么时间、地点,如何去做,最后要形成一个可跟踪的计划或可观测的结果。
所有的学习者们,请开始书写你的计划吧,时长1分钟。
学习者A2
时间:未来一周(暑假)
地点:家里
事件:再碰到孩子情绪低落时,比如:玩具坏了时,作业不会时
动作:用“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方法与孩子进行亲子交流,促进他面对他们的感受。
结果:
比如:孩子作业不会时,摔本或笔挠头抓狂时,不再用“你都没动脑子思考吧,这不就是上学期学过的吗?“来应对,使用今天学到的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的方法:先是静静的听:嗯,这道题怎么也想不出来,原来我是这样想的,可是解不出来。是呀,我把这个移到等式右边,然后……我将用”哦……嗯……这样啊“的语气让孩子继续表达过程,说感受:那你一定很努力的在思考了,再想想看。真希望我变成数学老师,告诉你需要用哪个公式。。
结束语:
好,大家已经写下了自己的计划,那我们全程参与了RIA便签学习法,并体验了如何拆为己用,以及有了A2的具体计划,那接下来就期待各位实施这个计划,真正拆为己用。
好的,再回顾一下:今天分享的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方法呢:专心听 有回应 说感受 用幻想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也期待大家都能通过RIA便签法,拆为己用,成就自己,再次感谢您的陪伴和聆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