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蔚蓝,三个标签是企业效能管理咨询师、自我导向学习者、准拆书家。今天拆书的级别是TF1-2,带来的内容是<关注圈与影响圈>,拆书时间大约15分钟。
后面的学习有讨论的环节,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先分下组:这边三位为一组,这边两位为一组。邀请熊瑛老师和煦风老师分别担任组长。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大家参与一次分享、写一次自己的行动计划。
今天拆书内容来自美国史蒂芬·柯维博士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提供了七个高效能习惯,从心态到行为再到行为习惯,让人们聚焦在目标上,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如果你想提高个人做事效能,培养成功的好习惯,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现在请伙伴们花2分钟时间阅读拆页,进入我们今天的学习。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格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 Circle of Concern,图3-3),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愿理会的事物。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成一个较小的“影响圈”( Circle of Influence,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只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是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前面提到我有一个儿子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我和桑德拉都很担心,怕他因为那些弱点而被别人轻视。但这些都属于关注圈范围,结果错误的焦点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我们自己倍感忧虑和无助,同时也加重了孩子的依赖性。后来我们聚焦于影响圈,着眼于自己的思维定式,结果真的有效。结论是我们不必担忧外界条件,只要先从自己做起,就可以化阻力为助力。
只有当我们在影响圈上下功夫,关注自己的思维模式时,我们才能获得改变自己的正能量,并最终也影响儿子。努力改变自己(做),而不是一味地担忧(想),我们就能改变现状。
What
建立“关注圈”和“影响圈”概念,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写出关注圈-找出影响圈-在影响圈里开启行动”,通过这样3个步骤,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能施加影响的范围,不断扩大,进而对所关注的事物产生实质的影响,收获结果。
Why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当我们对一件事报以极大关注却无能为力时,让人萌发深深的无力感。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举例】
2023年7月,齐齐哈尔中学体育馆发生屋顶坍塌事故,伤亡者众。我看过这个新闻之后,因为逝者和我同样爱打排球的女儿年龄相仿,而感到悲伤不已,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后来还因为告诫女儿注意安全,甚至焦虑到不准她在学校室内馆里打球,还和她发生过争执。
后来回头想想,新闻中放大的是个别事件,作为职场人员和家长两个身份,我无法控制屋顶坍塌,但是我可以把安全急救逃生的知识教给孩子,还可以,影响我的建筑业客户,让他们使用BIM系统对建筑物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检修与维护,避免类似的事故发生。在知道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可以做哪些事情之后,我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逐渐展开了规划。
以上就是我自己从关注圈到找到影响圈的经过和自己的反思。
How
那么具体怎么用“关注圈”和“影响圈”促进自己行动呢?分为三个步骤:
第1步、写出关注圈。涵盖所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看到自己时间和精力花在哪里。
第2步、找出影响圈。看看哪些是个人能力范围内,可掌控的。
第3步、在影响圈里开启行动。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再进行可观测、可衡量的计划安排。来以此帮助自己扩大影响圈,逐步对自己重视的事情,有更大把握。
Where
当我们过多关注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无法专心做事时,适用本方法。用“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方法,让自己及时在情绪的漩涡里止步,回到现实,行动起来,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专心做力所能及的事,逐步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A1激活经验-拆书家提问设计】
通过刚才的拆页,大家先回忆一下,在生活中,说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儿,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说出关注圈,找出影响圈。
我们用 2分钟的时间进行组内分享,请组长带领每位组员来说一说。分享时,回忆出具体的经过,包括时间、事件、过程;以及自己的反思。2分钟后,我们邀请一位代表进行分享。 现在请大家开始组内分享。
【A1激活经验-学习者案例】
学员钟老师发言:我爱好跑步,今年加入了跑者群,会比较关注群里的大神们,动不动就跑了半马、全马(全程马拉松),而且配速都特别厉害。然后就觉得自己的差距太远了,会比较焦虑。这是我的关注圈。其实从这个关注圈里,我如果一味关注别人,自己不会有什么提升。情绪还会格外低落。如果找到我的影响圈的话,我能影响的只要我自己,所以我可以从一些训练计划去提升,每周跑几次、每次多少公里。慢慢去提升,这是我的影响圈。
【A2催化应用-拆书家提问设计】
是的,感谢钟老师分享。通过刚才的分享,我们已经明确了“关注圈”和“影响圈”的概念,下一步,就要看如何在影响圈里开启行动。
结合刚才组内分享的内容,让我们来为扩大影响圈制订一份具体的目标计划吧!现在,请拿出纸笔,让我们在便签纸上写下“为了扩大影响圈而开启行动的步骤”,包括制定出目标,并写下具体的行动计划。
做计划的时候要有具体的时限、步骤、做法,重点不在于表决心,而在于可量化、可观测、可执行、结果导向。推荐伙伴参照SMART格式写下行动目标和行动步骤。今天时间关系就不分享了,活动结束后我会收集大家的便签。
学员刘燕老师的便签:【目标】7月底之前完成拆解教练基础55个工具的学习【 计划】 1.每天晨起7:00-8:00学习2个工具 2.在一天的生活中运用工具 3.下班后和国萃姐分享学习践行感悟 4.每周和国萃姐复盘本周学习情况,改进不足,制定下周计划。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今天我们学习了“关注圈”和“影响圈”。我们通过三个步骤让自己聚焦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逐步扩大影响力,取得期望的结果。希望大家运用今天所学,展开具体的目标行动,帮助自己实现愿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