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通过本次学习,在就某个问题与人发生冲突时,学习者可以用”我-信息”表达事件对其感受,影响。
二:通过本次学习,在就某个问题与人发生冲突时,用“第三法”引导(行为)对方一起找出解决方案。
自我介绍
首先我用三个标签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的第一个标签是:拆书帮宁波幸福虚度分舵的组织长老,你们如果需要过级,活动组织可以与我链接
第二个标签是:跨境电商店主。
第三个标签是:过完这次,我就是三级拆书家了。
图书介绍:今天的片段来自于《PET父母效能训练》
事件场景:工作了一天,你非常疲劳,你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下,你想要用这段时间刷刷抖音,看看朋友圈,但是,你5岁的孩子缠着你跟她玩。她不断的拉着你的胳膊,爬到你的大腿上,挡住你的手机,而现在,陪她玩,是你最不想做的事。生活中发生了类似当你和孩子的需求有了冲突的情况。
提问:遇到这种情况,你们是怎么做的?是命令她走开,还是拖着疲惫的身体陪她玩?
影响:如果是命令她走开,会使孩子感到自己的需求没有背父母考虑到。如果拖着疲惫的身体,勉强陪孩子玩,自己的情绪无法的到疏解,变得又累心情又不好。,长此以往,要么会导致你们孩子不再与你交流,关系疏远,你在她心目中成了”坏爸爸(坏妈妈)“。要么就是你怨气越来越重,对孩子不耐烦,孩子其实很很灵敏的,当她觉得你不是真心陪她玩,渐渐的也会疏远你反而失去了未来了解孩子的机会。不管是迁就孩子还是迁就你,最终都是双输的局面。
解决:现在,有个两全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用我-信息,加上第三法,是一套高效的沟通组合拳,帮助我们解决困扰,帮助表达感受,真实信息,和孩子一起找到双方共赢的相处模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思考力。
片段来自《PET父母效能训练》-P-101-102页
“你一信息”和“我一信息”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父母们分别出面质方法有效还是无效,那就是“你一信息”或“我一信息”。当我们请父母们检查一下前面提到的无效信息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信息几乎都以“你”字开头,或者包含“你”字。所有这些信息都是指向“你”的:
你停止那样做。
你不应该那样做。
你难道不能……
你如果不住手的话,那么我就要……
你为什么不这样做?
你真淘气。
你的行为像个三岁小孩!
你想要关注。
你为什么不能乖乖的?
你应该懂事一点。
但是当一个父母仅仅只是告诉孩子,他那些不可接纳的行为带给自己感受时,这些信息通常会成为“我一信息”。
“累了的时候我不想玩。”
“我去接你,而你不在那儿,我会觉得很沮丧。”
“我刚收拾完厨房,就被你弄乱了,我肯定会觉得很不好受。”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更有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
行为+感受+影响
提问:
1大家发现了吗?当我们指责对方时主语一般用什么开头?
学习者:你
2:那么表达感受的时候呢?主语是什么?
学习者:我
3:你们觉得哪个更适合沟通?
学习者:我
概念辨析:
原文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信息。对方的行为+我的感受+对我的影响三部分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你都没打电话说一声。”这是我信息吗?——不是,虽然这里有描述对方的行为,但作为“我信息”最好能以“我”开始,比如:“我一直没接到你的电话”
“我真被你气死了。”这是我信息吗?——不是,虽然这里说自己的感受“气死了”,但“被你气”是含有指责的,可以把“被你”两字去掉,比如:“我好生气啊!”
表达我信息时,不但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还要把感受与自己受到的影响关联起来,而不是跟对方关联。
“我发现你离开学校后,没有按时到家,也没有接到你说要晚点回来的电话,因为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我越来越心慌,担心发生不好的事情。”是我信息吗?——是的,这里有“我发现”的孩子行为,也说了对我的影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我的感受“很心慌”
这么说,孩子是不是不容易对抗反驳,容易意识到他的错误,也知道需要怎么改进
WHAT:文中出现你-信息,我-信息,通过对比,其中你-信息往往是从指责开始的,而我-信息包含:行为+感受+影响,有个好的开头,更利于沟通。
WHY:我-信息不仅可以影响孩子,使其改变对父母来说不可接纳的行为,同时也有助于使孩子以及亲子关系更加健康。我-信息也不太容易引起反抗和叛逆,当父母坦诚她的行为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比暗示孩子她的行为是不对的,更加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信息也传达了父母的界限。
HOW:
第一步: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
第二步:我的感受:
第三步:我受到的影响:
举个例子:
上个礼拜四,我跟孩子说这礼拜去杭州找弟弟妹妹玩,但是因为到底是周五去还是周六去起了冲突。导致她大哭,还把被子,枕头,娃娃都扔地上了。
看到这个场景,我心里其实蛮生气的。我想我得先去看见她的情绪,于是我把她抱起来,跟她说:你现在很伤心,因为你想多呆一天,只住一晚你觉得太少了是吗?她点点头,情绪也稳定下来了,大概两分钟时间,她就停了下来。
解决了她的情绪问题,我想起前几天看得PET父母效能训练里的我-信息部分。打算我的困扰也解决一下。
第一步: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我看到你把被子扔在地上,
第二步: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我有点生气,
第三:行为如何影响:因为被子弄脏了,我就得从新洗,会浪费很多时间。
当我用我-信息表达后,孩子没有再发脾气,而且还和我道歉了。
为了让大家能够实际应用
1:请运用今天学习的我-信息的三步骤的技巧,设计一段你和别人的对话,其中对话内容包含我-信息(行为+影响+感受)。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思考幷写下关键词。内容要包含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背景、经过,结果。
学习者分享:
NAP:
时间的话是在这周五晚上,然后地点是在家里的,周末我和妻子都是要出门吃饭的,但是就是决定吃饭去哪里吃饭会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而且我下周一都是一场活动的,而我老婆她可能就会在周五晚上就会问我:“老公,我们周末周六周日去哪里吃饭,”然后我就跟他老婆说,:“我说老婆我现在正在工作,我们要不晚点再讨论问题。”
可能我老婆会觉得在在今天决定明天后天去哪里吃饭,这个事情还是蛮重要的,然后他可能过了半小时又来说:“老公我们你现在忙得差不多了没有,我们思考一下明后天去哪里玩或者哪里去吃饭。”
这个时候我其实很不愿意被打断的,我就可能会跟老婆说:“老婆我现在正在备课,我当然能够理解你很想要去知道就是明后天怎么安排,但是我思路一直被你打断,其实我心情会很烦躁,而且的效率会更低,所以我希望你能让我先把这个事情做完,然后我做完之后我再去找你,然后给你看看我们去安排一下我们明后天去那里。”
所以需要明确的跟他讲,我是他的行为就是会影响到我,然后反而就妨碍了我们后面事情的推进。
两个片段的关系:
一般小问题,其实用我-信息就可以引导孩子主动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遇到更大的冲突,我们可以用接下来片段2 的方法解决。两个片段相辅相成,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解决问题,为递进关系。
A1量表自测】
在阅读拆页之前,先请大家花1~2分钟时间完成一个自测题。大家手上拿到的资料当中有一份是自测题。这份题测试结果没有好坏之分,也不是为了给大家贴标签,只是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的现状。,其中:1=完全不符;2=偶尔不符不符;3=基本不符;4=偶尔符合;5=基本符合;6=完全符合。
如果没有孩子或者伴侣可以代入其他关系,例如工作中亲密的伙伴,朋友等)
1、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总是和沟通的对象产生分歧。
2、遇到分歧时,我总是会直接给解决方法。
3、遇到分歧时,我总是希望对方采纳我的解决方法。
4、当看到对方不按照我的解决方法执行时,我总是会发火。
解释自测量表
1-8分 :说明这段关系中,你们能听取对方的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9-16分 :说明你们会时不时的陷入冲突中,双方进行权力争夺的状态。
17-24分:你们对这段关系产生一种无力感,没有想要沟通的欲望。
R原文片段 《PET父母效能训练》P175-176页
让我们来看“雨衣问题”的冲突案例里面,正如我们的当事人父母所描述的,他们是这样使用第三法解决的:
简妮:再见,我去学校了。
家长:宝贝,外面在下雨,你还没穿雨衣呢。
简妮:我不需要雨衣。
家长:我看雨下得很大,我担心你会感冒。
简妮:嗯,我不想穿我的雨衣。
家长:听起来你是一点都不想穿那件雨衣。
简妮:是的,我讨厌它。
家长:你真的很讨厌你的雨衣。
简妮:是的,它真的很难看。学校里没有人穿那样的雨衣。
家长:你不想穿得与众不同。
简妮:我当然不想。每个人都穿着很酷的雨衣。
家长:我明白了。嗯,我们遇到了一个矛盾。你不想穿你的雨衣,因
为它很难看,但是我肯定不想让你感冒,然后落下功课。你能
想出一个让我们两个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个
问题才能皆大欢喜?
简妮:(停顿)或许我今天可以借一下妈妈的旧雨衣。
家长:那件旧雨衣?
简妮:是的,它很酷。
家长:你认为妈妈会让你今天穿它吗?
简妮:我会问问妈妈。(几分钟后穿着妈妈的旧雨衣回来了,袖子太
长,但是简妮把它卷了起来。)妈妈说可以。
家长:你喜欢它?
简妮:当然,它很好。
家长:好吧,我确信它能使你淋不到雨。所以,如果你对这个解决方
案感到满意,那么我也就满意了。
这个片段是以为家长用第三法解决了她和孩子关于穿不穿雨衣的一个冲突。
WHAT:说到第三法:与之相应的是第一法和第二法,第一法指的是在冲突中父母赢,第二法指的是孩子赢。那么第三方法则是没有输家的解决办法,通过第三法能让双方都达到满意共赢的状态。
WHY:用第三法解决问题,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帮助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互相尊重,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HOW:
第一:确认并界定冲突。原文(简妮:我不需要雨衣。
家长:我看雨下得很大,我担心你会感冒。)这段对话,简妮和家长的冲突是:简妮不知道淋雨会感冒,而家长怕她感冒。
第二:头脑风暴找出备选方案。我可以考验这样说:“我们来看看我们能做的事情有那些?过程中不评判,不贬低,双方说出自己能接受的方案。
第三:评估备选解决方案。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个方案是我们想要的。排除父母或者孩子无法接受的方案,这期间可以用我-信息来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第四:确定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我们来看原文片段
家长:你喜欢它?
简妮:当然,它很好。
家长:好吧,我确信它能使你淋不到雨。所以,如果你对这个解决方
案感到满意,那么我也就满意了。这里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然后还可以说:这是我们彼此的约定,我们说好了都要去做约定其中自己该做的。
适用边界:虽然今天讲的内容是关于家长和孩子之间解决冲突方法,但是这个沟通技巧同样适用于配偶,同事,父母和朋友的关系中。但凡是都有例外,部分紧急情况,比如孩子跑到马路中间,比如孩子突然得了阑尾炎,这个时候不适合用第三法。
预防性异议:有的人会说,太浪费时间了,确实是会耗费一些时间,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摆脱惯性思维(第一法,第二法)是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但是长期来看,父母反而可以节省时间,因为不需要花费数不清的时间去提醒,强迫,检查和督促孩子了。
微型动五个步骤:
1: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提出,并确定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拆书家:听完了我的讲解,你有类似的经历吗?可以举个你生活想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者轮流分享:
波儿:
我把孩子送到学校给他送到学校的时候每次都在打瞌睡,我就会情不自禁的说上两句,我说孩子你昨天是不是熬夜了?我们从坐上车以后到从家里面到学校一直都在打瞌睡,他说没有,我就是想睡觉,然后我就话很不知道是怎么接了,我说按如果你的睡眠程度的话,这个时间应该是可以的。他还觉得他说我没有熬夜,他说我真的想睡觉,然后往往这些事情我就不知道怎么说下去了。
拆书家:
我可以这样理解吗?(更好的反馈)你其实是担心他前一天晚上熬夜,而不是在车上睡觉的问题,对吗?其实是担心他熬夜影响他睡眠不足,然后上课的时候没办法专心学习这个点,对身体不好对不对?
波儿:是的
好的,感谢分享,然后谁还有谁想分享吗?
型号:
像我的孩子吧?因为现在爱玩,都东跑西跑,跑的话热的话,就会把衣服脱掉。天气还有点凉的,但就怕他会的感冒,我妈会催促他一定要穿衣服,但他不想穿,我有时候会说你穿这件衣服很酷很好看?他还可以勉强会穿一下,但是穿的时候可能时间会很短,后来就脱掉了?
拆书家:
其实你是担心他出汗太多,他会感冒。
型号:
是的
李柯:
我这边也是因为小孩子现在上四年级了,他也比较喜欢听小度,就是那个故事机,每天至少听一个半个小时,然后现在看着他成绩了,哗哗哗往下掉,然后我们就也会找他商量说你这个小度这样听下去,因为他都到着迷的程度了,说你这个故事不能再听了,再听的话影响成绩,对。就是他听的听得非常的就是从一倍速度听到三倍速度,然后就是为了别人说说一一天给他听一个小时,后面缩减到半小时,半小时之后就提速了,对,然后有点痴迷,然后我们也就是说你小度不能这么听下去,然后要缩减他的时间,后面跟他讲了,要么就是周一到周五不能听把它全部放到周末,但是这个事情其实现在也还是在没解决的状态,因为因为他会想着就一直会惦记着了,因为你说说不动,因为他已经有点很感兴趣了,注意力在上面。这个问题还没解决。
拆书家:感谢分享,我们来选一个最典型的问题,投票选择一个当案主。
李柯4票,波尔一票,那么今天的案主是李柯
拆书家:那么请问:在你这个事件中,联系我们拆页的四个步骤,你觉得哪一步最难?
学习者李柯:
我觉得是一第一步。确认并界定冲突,这个很难去界定。
2: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因为今天人比较少,我们今天就分一组,大家结合自己的经验,讨论一下,同时也可以向案主提问,也同时启发自己。
注意,这里只是提问,不给意见。
学习者提问:
NAP:你觉得再这个事件中,是听故事导致成绩下降吗?
李柯:占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感激孩子入迷无心学习了。
型号:你觉得是听故事这个内容问题吗?如果换个正向的内容会好些吗?
李柯:或许有帮助
波儿:孩子知道听故事会影响成绩吗?
李柯:他大概不清楚。我觉得是。
3: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我们刚才讨论过,也用提问的方式启发案主。
那么请案主确认,针对你的经验(例子),你们觉得哪个原因或者说本质最难。
案主:我觉得花太多时间在听故事上,会影响成绩,而孩子不知道。而孩子或许觉得听故事不是影响学习的原因。双方理解不同,很难界定。
拆书家:我们来假设如果这个本质原因解决了,那你的问题是不是就被消灭了。
案主:是的,孩子意识到这个影响了成绩,以及对未来的影响,大概率会自己做出改变。
4: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针对这个确认冲突时,双方因理解不同导致很难界定冲突这个本质,学习者请花三分钟时间讨论一下,拿到什么样的结果就算是满意的。(第一步,确认目标)
波尔:其实并不排斥说一定不能让听故事,只要保证成绩稳定。
李柯:我觉得最简单的一个结果就是简单的希望就是他成绩变好了,达到我们大家都希望的一个水平就可以了,其实我们要求不高,就是一个中等的水平。
NAP:其实本质不是说不让他去听这个,希望是在保证学习成绩稳定甚至更好的情况下,可以给他自由的一个时间。家长放心,孩子也开心。
拆书家:请大家确认一下,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样子就算满意了?
李柯:希望是在保证学习成绩稳定甚至更好的情况下,可以给他自由的一个时间,无论是玩也好,听故事也好。家长安心,孩子也开心。
拆书家:请大家把你想到的,为了达到这个满意的结果,有什么解决办法写在便签上,然后请学习者轮流分享你的解决方案,请案主做记录。)(第二步:解决方案)
波尔:
其实我觉得是不是每个家长特别碰到小孩子喜欢一个东西,甚至入迷,这其实都比较难办。
李柯:
其实我在这个中间我还有有这样一个动作,我感觉他听了之后好像把自己会带到那个角色里面去,我说平常中跟我们沟通的时候,你明显地感觉到他还有点俯视你的感觉。
NAP:
我会跟他讲这只是你的兴趣,是你众多兴趣中的一个,你不要把它当成一个全部,有跟他再去做这样的一个灌输跟引导。
拆书家:
好,请花两分钟作业的时间把解决方案写在便签上。。
5:请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拆书家:请大家轮流分享一下解决方案。
学习者分享解决方案:
NAP:
第一个就是用故事是正向引导。
第二个是你要让他先去完成完善学习的情况,再去给他以故事作为奖励去引导他,这样他其实能够意识到我我的美好都是通过我的努力得来的,他反而会更积极的去学习,而不是去想着你控制我,不让我去想要我要的东西,而只是让我去做我不愿意做的事情。
波尔:
我就抓住你们非暴力沟通的这种方法,用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4个要素分别讲了一下,我认为我是跟孩子沟通,把我的我看到一直在听这个故事,把这个事情要说一下,然后再说我现在的感受,就比方说我非常的担心你的学习成绩,然后再说出我们自己的感受,最后问一问孩子可不可以这样子做,因为我有尝试不断的在尝试这个方法,感觉它效果还是蛮好的。好,谢谢。
拆书家:
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跟孩子沟通,让孩子知道你真正的担心。
波尔:
对,而且这个语言要多重复几次,反正一天我们肯定说一次,这样长期他会有感受的。
型号:我是合理安排时间,其实我不知道这个事效果好不好,就把听小度的时间比做作业时间要长,安排长一点,但是只要是他在我们规定时间内你把作业做完,如果做不完的话,惩罚他,减少听小度的时间,这样的话可能会他会马上去做,而且要把作业认真的去认真去做完,我就操作这方法。
拆书家:(请案主确认,这些方法能否帮助到你,案主请说出未来的行动计划。)
目标行动需要符合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的,有截至时间)
案主;有帮助
李柯:
我是觉得这几个方法是可以用到日常的沟通中去尝试一下的。因为这些东西的话我是没有去试过,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的话,他就是从故事本身,从他的兴趣本身来说,就是给他一个正向引导,是对从他的认识上去改变。你可以是听故事,但是听故事不是一种轻而易举获得什么,而是说你要去通过故事里面的一些人物原型去学习。
拆书家:
是否可以和孩子先表达一下我们的感受和担心。
李柯
对告诉孩子自己的担心,让他真正意识到并理解这个事情,如果按他原来兴趣那个点那样发展的话,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结果,同时告诉我们是真的是在替他着想,而不是说通过强制性的措施去要求他什么逼迫他什么。
另外的话就是说在时间安排上面,我觉得这个方法也是再可以再重新考虑一下,不要去做那种一刀切的事情。直接说你按你的想法,我按我的想法,周一到周五我就啥都不干,然后周六周日那完全是一个理想型的情况。可以适当的做一下调整,比如说就算要减的话也是慢慢减,隔一天比如说现在是135,然后慢慢在13,然后再慢慢这样子减,而不是我觉得第一次去处理这个事情,如果你一刀切的情况下面可能理论上面是好的,但实际效果其实并不好,然后可能小孩内心本身也没有说完全接受。
拆书家:
是否可以在或许是今天晚上就做个计划,然后孩子讨论一下。
01:12:04 说话者8:
对,我今天晚上会把几个老师给的这几个建议的话再整理一下,然后整理出一个沟通的方案来,然后今天晚上跟孩子把这个事情都去沟通一下解决一下,谢谢。
拆书家:
感谢案主的分享,也感谢各位学习者集思广益,提供了很多不同的视角。
A2特定任务
2:最后给各位伙伴布置一个作业(特定任务),
请你回去后,用今天所学:在接下来的一周,找孩子(或者伴侣或者工作伙伴,朋友),把困扰你的问题用我——信息描述,用第三法的四个步骤,引导对方和你一起,找出解决方案。
一周内,请大家与我分享你的沟通过程。(微信,电话,线下约都可)
学习者分享:
NAP:
一、应用场景
在本周内,我注意到孩子对游戏的热爱已经到了无法自我控制时间的地步,并且当被要求停止游戏时,会采用耍赖的方式来逃避。这个行为让我非常困扰,因此我决定运用今天所学的“我-信息”描述和“第三法”的四个步骤来引导孩子共同找出解决方案。
二、我-信息描述
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我注意到你最近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游戏上,甚至超过了我们约定的时间,而且当要求你停止时,你会耍赖。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我对此感到担忧,因为过度沉迷于游戏可能会影响你的学习和健康。
行为如何影响父母:你的行为让我很担忧,因为我担心你的学业和健康会因此受到影响,同时也让我感到我们的约定没有得到尊重。
三、第三法应用
确认并界定冲突:我们之间的冲突在于你过度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我控制时间,并且不愿意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
头脑风暴找出备选方案:我们可以一起制定一个更合理的游戏时间表,或者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来激励你更好地管理时间。
评估备选解决方案:我们讨论了这些方案,并认为制定一个明确的游戏时间表,并设置一些小的奖励,比如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玩一会游戏,这样既能满足你的游戏需求,又能确保你的学业和健康。
确定最适合的解决方案:经过讨论,我们决定采取这个方案,并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起执行和监督。
四、总结
通过运用“我-信息”描述和“第三法”的四个步骤,我与孩子共同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他更好地管理游戏时间,同时确保他的学习和健康。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孩子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结语:
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我-信息包含:
第一步: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
第二步: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第三:行为如何影响父母
第三法的四个步骤:
第一:确认并界定冲突。
第二:头脑风暴找出备选方案。
第三:评估备选解决方案。
第四:确定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怕她们犯错,走弯路,但父母的过分介入,有时候却不知不觉的剥夺了孩子去经历自己人生的可能。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办法,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客观表达自己,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你会发发现,和孩子一起长大,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