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一:通过本次学习,在就某个问题与人发生冲突时,学习者可以用”我-信息“表达事件对其感受,影响。
二:通过本次学习,在就某个问题与人发生冲突时,用“第三法”引导(行为)对方一起找出解决方案。
自我介绍:
首先我用三个标签简单的介绍一下我自己:
我的第一个标签是:拆书帮宁波幸福虚度分舵的组织长老,你们如果需要过级,活动组织可以与我链接
第二个标签是:跨境电商店主。
第三个标签是:过完这次,我就是三级拆书家了。
图书介绍:今天的片段来自于《PET父母效能训练》
事件场景:工作了一天,你非常疲劳,你需要坐下来休息一下,你想要用这段时间刷刷抖音,看看朋友圈,但是,你5岁的孩子缠着你跟她玩。她不断的拉着你的胳膊,爬到你的大腿上,挡住你的手机,而现在,陪她玩,是你最不想做的事。生活中发生了类似当你和孩子的需求有了冲突的情况。
提问:遇到这种情况,你们是怎么做的?是命令她走开,还是拖着疲惫的身体陪她玩?
影响:如果是命令她走开,会使孩子感到自己的需求没有背父母考虑到。如果拖着疲惫的身体,勉强陪孩子玩,自己的情绪无法的到疏解,变得又累心情又不好。,长此以往,要么会导致你们孩子不再与你交流,关系疏远,你在她心目中成了”坏爸爸(坏妈妈)“。要么就是你怨气越来越重,对孩子不耐烦,孩子其实很很灵敏的,当她觉得你不是真心陪她玩,渐渐的也会疏远你反而失去了未来了解孩子的机会。不管是迁就孩子还是迁就你,最终都是双输的局面。
解决:现在,有个两全的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用我-信息,加上第三法,是一套高效的沟通组合拳,帮助我们解决困扰,帮助表达感受,真实信息,和孩子一起找到双方共赢的相处模式,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孩子提升思考力。
R阅读原文拆页 片段来自于《PET父母效能训练》
“你一信息”和“我一信息”
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可以让父母们分别出面质方法有效还是无效,那就是“你一信息”或“我一信息”。当我们请父母们检查一下前面提到的无效信息时,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些信息几乎都以“你”字开头,或者包含“你”字。所有这些信息都是指向“你”的:
你停止那样做。
你不应该那样做。
你难道不能……
你如果不住手的话,那么我就要……
你为什么不这样做?
你真淘气。
你的行为像个三岁小孩!
你想要关注。
你为什么不能乖乖的?
你应该懂事一点。
但是当一个父母仅仅只是告诉孩子,他那些不可接纳的行为带给自己感受时,这些信息通常会成为“我一信息”。
“累了的时候我不想玩。”
“我去接你,而你不在那儿,我会觉得很沮丧。”
“我刚收拾完厨房,就被你弄乱了,我肯定会觉得很不好受。”
如果父母传递出包含以下三部分的“我—信息”,孩子就更有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不被接纳的行为:(1)对不可接纳行为的一个描述;(2)父母的感受;(3)这个行为对父母造成的实际而具体的影响。即:
行为+感受+影响
提问:
1大家发现了吗?当我们指责对方时主语一般用什么开头?
2:那么表达感受的时候呢?主语是什么?
3:你们觉得哪个更适合沟通?
概念辨析:
原文有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信息。对方的行为+我的感受+对我的影响三部分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你都没打电话说一声。”这是我信息吗?——不是,虽然这里有描述对方的行为,但作为“我信息”最好能以“我”开始,比如:“我一直没接到你的电话”
“我真被你气死了。”这是我信息吗?——不是,虽然这里说自己的感受“气死了”,但“被你气”是含有指责的,可以把“被你”两字去掉,比如:“我好生气啊!”
表达我信息时,不但要说出自己的感受,还要把感受与自己受到的影响关联起来,而不是跟对方关联。
“我发现你离开学校后,没有按时到家,也没有接到你说要晚点回来的电话,因为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所以我越来越心慌,担心发生不好的事情。”是我信息吗?——是的,这里有“我发现”的孩子行为,也说了对我的影响“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我的感受“很心慌”
这么说,孩子是不是不容易对抗反驳,容易意识到他的错误,也知道需要怎么改进
WHAT:文中出现你-信息,我-信息,通过对比,其中你-信息往往是从指责开始的,而我-信息包含:行为+感受+影响,有个好的开头,更利于沟通。
WHY:我-信息不仅可以影响孩子,使其改变对父母来说不可接纳的行为,同时也有助于使孩子以及亲子关系更加健康。我-信息也不太容易引起反抗和叛逆,当父母坦诚她的行为对自己造成的影响,比暗示孩子她的行为是不对的,更加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信息也传达了父母的界限。
HOW:
第一步: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
第二步:我的感受:
第三步:我受到的影响:
举个例子:
上个礼拜四,我跟孩子说周六下午去杭州找弟弟妹妹玩,我以为她会很开心。结果他说:啊,才玩一天啊,为什么不明天就去(周五)放学就去。
我说:周六早上你有舞蹈课,上完再去,我们已经请了两次假了,不能再请了。
然后她就开始哭了,边哭边重复的问我为什么不明天放学就去。
我有点火上来,我已经回答了两次,就不想再回答了。她还是继续哭着。我说嫌少就不去了吧。
她也犟得很,说不去就不去,我肯定不去,我死也不去。
我想到过一会她肯定要反悔,我想想有点好笑,结果不小心被她看到我笑了,她以为我在嘲笑她,结果跑到房间里,关上门哇哇大哭。
过来一会,我进房间一看。把被子,枕头,娃娃都扔地上了。
看到这个场景,我心里其实蛮生气的。我想我得先去看见她的情绪,于是我把她抱起来,跟她说:你现在很伤心,因为你想多呆一天,只住一晚你觉得太少了是吗?她点点头,情绪也稳定下来了,大概两分钟时间,她就停了下来。
解决了她的情绪问题,我想起前几天看得PET父母效能训练里的我-信息部分。打算我的困扰也解决一下。
第一步: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我看到你把被子扔在地上,
第二步: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我有点生气,
第三:行为如何影响:因为被子弄脏了,我就得从新洗,会浪费很多时间。
当我用我-信息表达后,孩子没有再发脾气,而且还和我道歉了。
A2
为了让大家能够实际应用,请大家设想一下,再未来的一周内与遇到的场景。
1:请运用今天学习的我-信息的三步骤的技巧,设计一段你和别人的对话,其中对话内容包含我-信息(行为+影响+感受)。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思考幷写下关键词。内容要包含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背景、经过、,结果。准备时间5分钟。
学习者分享:
NAP:我想一下,未来发生的事情。我在这周末早上会去备下周的课,因为我们周一有一个日常活动,周日就是因为我老婆不上班,所以他会要求我跟他比较远的地方吃饭。在备课的时候,我老会来问我们中午吃什么,这个时候其实我脑子完全没有办法去思考中午去吃什么这个问题。
通过这个我-信息其实就很简单的解决问题,我是想到如果我老婆在我备课的时候打扰到我,我就可能会更直接跟他说,老婆我现在正在备课,如果被打断,再跟你再讨论中午吃什么的问题,我无法专注,我脑子会转不过来,我备课思路就被打乱了。你等我5分钟把这个情节写完了,我就跟你讨论我们中午去哪里吃饭,如果这么讲的话,可能我老婆就会比较容易接受。就把这个问题解决掉了。然后结果就是这种表达不太容易发生矛盾。
片段之间的关系:
一般小问题,其实用我-信息就可以引导孩子主动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遇到更大的冲突,我们可以用接下来片段2 的方法解决。两个片段相辅相成,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解决问题,为递进关系。
A1量表自测】
在阅读拆页之前,先请大家花1~2分钟时间完成一个自测题。大家手上拿到的资料当中有一份是自测题。这份题测试结果没有好坏之分,也不是为了给大家贴标签,只是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自己的现状。,其中:1=完全不符;2=基本不符;3=偶尔不符;4=偶尔符合;5=基本符合;6=完全符合。
如果没有孩子或者伴侣可以代入其他关系,例如工作中亲密的伙伴,朋友等)
1.当我和孩子意见不一样的时候,我总是会直接给他一个解决办法
2.遇到难以解决的矛盾时,我就放着不处理了
3.在亲子(亲密)关系当中,我和对方总是有一方会选择妥协。
4.我的孩子(伴侣)不愿和我分享他在学校(工作)里遇到的事
解释自测题:
1-8分 :说明这段关系中,你们能听取对方的建议,共同解决问题。
9-16分 :说明你们会时不时的陷入冲突中,双方进行权力争夺的状态。
17-24分:你们的关系会有一方比较强势,另一方总是服从的状态。
R原文片段
让我们来看“雨衣问题”的冲突案例里面,正如我们的当事人父母所描述的,他们是这样使用第三法解决的:
简妮:再见,我去学校了。
家长:宝贝,外面在下雨,你还没穿雨衣呢。
简妮:我不需要雨衣。
家长:我看雨下得很大,我担心你会感冒。
简妮:嗯,我不想穿我的雨衣。
家长:听起来你是一点都不想穿那件雨衣。
简妮:是的,我讨厌它。
家长:你真的很讨厌你的雨衣。
简妮:是的,它真的很难看。学校里没有人穿那样的雨衣。
家长:你不想穿得与众不同。
简妮:我当然不想。每个人都穿着很酷的雨衣。
家长:我明白了。嗯,我们遇到了一个矛盾。你不想穿你的雨衣,因
为它很难看,但是我肯定不想让你感冒,然后落下功课。你能
想出一个让我们两个都接受的解决方案吗?我们怎么解决这个
问题才能皆大欢喜?
简妮:(停顿)或许我今天可以借一下妈妈的旧雨衣。
家长:那件旧雨衣?
简妮:是的,它很酷。
家长:你认为妈妈会让你今天穿它吗?
简妮:我会问问妈妈。(几分钟后穿着妈妈的旧雨衣回来了,袖子太
长,但是简妮把它卷了起来。)妈妈说可以。
家长:你喜欢它?
简妮:当然,它很好。
家长:好吧,我确信它能使你淋不到雨。所以,如果你对这个解决方
案感到满意,那么我也就满意了。
这个片段是以为家长用第三法解决了她和孩子关于穿不穿雨衣的一个冲突。
WHAT:说到第三法:与之相应的是第一法和第二法,第一法指的是在冲突中父母赢,第二法指的是孩子赢。那么第三方法则是没有输家的解决办法,通过第三法能让双方都达到满意共赢的状态。
WHY:用第三法解决问题,是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帮助锻炼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互相尊重,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
HOW:
第一:确认并界定冲突。原文(简妮:我不需要雨衣。
家长:我看雨下得很大,我担心你会感冒。)这段对话,简妮和家长的冲突是:简妮不想穿雨衣,而家长怕她感冒。
第二:头脑风暴找出备选方案。我可以考验这样说:“我们来看看我们能做的事情有那些?过程中不评判,不贬低,双方说出自己能接受的方案。
第三:评估备选解决方案。现在,我们来看看哪个方案是我们想要的。排除父母或者孩子无法接受的方案,这期间可以用我-信息来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第四:确定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我们来看原文片段
家长:你喜欢它?
简妮:当然,它很好。
家长:好吧,我确信它能使你淋不到雨。所以,如果你对这个解决方
案感到满意,那么我也就满意了。这里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然后还可以说:这是我们彼此的约定,我们说好了都要去做约定其中自己该做的。
适用边界:虽然今天讲的内容是关于家长和孩子之间解决冲突方法,但是这个沟通技巧同样适用于配偶,同事,父母和朋友的关系中。但凡是都有例外,部分紧急情况,比如孩子跑到马路中间,比如孩子突然得了阑尾炎,这个时候不适合用第三法。
预防性异议:有的人会说,太浪费时间了,确实是会耗费一些时间,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要摆脱惯性思维(第一法,第二法)是需要一个适应的时间。但是长期来看,父母反而可以节省时间,因为不需要花费数不清的时间去提醒,强迫,检查和督促孩子了。
A3微行动:
微型动五个步骤:
1: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提出,并确定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指令:在你想到的事例基础上,请反思一下,对你和孩子(如果没有孩子可以带入到工作伙伴,朋友或者家人)来说,想要用这四步改善”要么你赢,要么我赢“的状况。哪一步你觉得最难?请说说你的原因,可以举个你生活未解决的问题。投票选择一个当案主。)
NAP:我觉得的话第一步比较难,因为实际上第三款它的前提是要打造一个双赢的状态,但是如果你不建立问题的话,首先我没有办法去往上面的目标去走的。很多时候我们解决的问题就是往你不透明可能还是保证你也可以找到生命关系,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会往外面的方向去发展,如果不界定清楚问题的话,就没办法说明我觉得做双模前提的界定问题是实现这个条件,不然第三版就没有了。
拆书家:你觉得界定问题难的原因或者说本质是:界定问题很难达到双赢的状态
NAP:是的
金:我觉得在冲突的时候很难会想到要用这些方法,就是把自己从一个情绪化的状态拉出来,你不情我不愿的状态下,我觉得你在针对我,他你觉得我在针对你。
之前我和我女朋友有一次冲突,我女朋友牙疼,我让他去看医生,然后她因为女生快到特殊时期我也不能看,然后我就一直跟她说医生会考虑进去的,你现在不去,上班也上不好是吧?半夜也睡不好,是吧?而且你那个时间还没到,还有一两天医生对考察的,她就觉得医生没有那么仔细,最终痛苦的还是她自己,我说你牙也痛都是痛苦。反正一直在这个问题上,我说要去,她说不要去。两个人都有情绪,没办法开始界定问题。
拆书家:你觉得在情绪状态下很难进入确认界定问题。
琪琪
出先冲突大多数开始就是在抱怨,大部分都是这样,对这第一步就进不来了。因为之所以我觉得好多了,大家就各自考虑各自的利益点,要把角度他首先要统一角度这个问题。
拆书家:你觉得发生冲突时一般都带有情绪,大家很难统一角度去解决问题?
琪琪:是的
拆书家:那么现在请大家来举手投个票,你们觉得哪个 步骤最难
拆书家:经过投票,觉得第一步最难的有三票,第四步一票。那么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是,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很难去确认并界定冲突。那么今天他的案主是金。
2: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那么我请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第一步最难,最难的原因或者本质是什么?
NAP:我问一下大家,老金,你觉得你们是在一个输赢模式还是个双赢模式?
案主金:问题没解决,双方都不高兴,肯定是输赢模式。
琪琪:你给的建议是从你的角度觉得是有必要的,但是从她的角度,你觉得你给的建议说到她心坎里了吗?
案主金:没有吧,不然她就不会生气了。
张三亿:你跟他沟通的时候,有用刚才我们说的所谓的我信息吗?
案主金:没有,我只是给她建议,所以,其实在情绪的状态下,我们没办法一起解决问题。
3: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的本质。
拆书家:那么现在请大家来举手投个票,你们觉得哪个原因或者说本质最难。
拆书家:最终金两票,琪琪和NAP各一票。
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很难去确认并界定冲突,本质原因是情绪化的状态下很难进入这个问题的状态。,很难理性的去确认并界定冲突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拆书家:针对这个本质,学习者请花三分钟时间讨论一下,拿到什么样的结果就算是满意的。(明确目标)
NAP:心平气和的时候,再坐下来界定问题
琪琪:情绪稳定了,再去解决问题。
张三亿:两个人目标一致吧,都理性的想要去解决问题,然后才能坐下来界定冲突
拆书家:请大家把你想到的,为了达到这个满意的结果,有什么解决办法写在便签上,然后请学习者轮流分享你的解决方案,请案主做记录。)(解决方案)
NAP:我的建议是课题分离,然后确认谁在问题区。
琪琪:可以先去看见她的情绪,和她共情,安抚情绪后再解决问题。
张三亿:我跟他们俩其实差不多,先看下谁再问题区,然后解决情绪,然后再解决问题。
5:请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拆书家:
我们来总结一下解决方案。
第一:课题分离,然后确认谁在问题区。
第二:先去看见她的情绪,和她共情,安抚情绪后再解决问题。
第三:,先看下谁再问题区,然后解决情绪,然后再解决问题。
请案主确认,这些方法能否帮助到你,案主请说出未来的行动计划。
案主金:帮助蛮大的,未来的行动计划是:今天晚上把手机设置一个屏保:上面写先解决情绪,在解决问题。有情绪的时候就拿来看一下。
感谢案主的分享,也感谢各位学习者集思广益,提供了很多不同的视角。
A2催化应用:
最后给各位伙伴布置一个作业(特定任务),
请你回去后,用今天所学:在接下来的一周,找孩子(或者伴侣或者工作伙伴,朋友),把困扰你的问题用我——信息描述,用第三法的四个步骤,引导对方和你一起,找出解决方案。
一周内,请大家与我分享你的沟通过程。(微信,电话,线下约都可)
学习者分享:
NAP:
一、应用场景
在本周内,我注意到孩子对游戏的热爱已经到了无法自我控制时间的地步,并且当被要求停止游戏时,会采用耍赖的方式来逃避。这个行为让我非常困扰,因此我决定运用今天所学的“我-信息”描述和“第三法”的四个步骤来引导孩子共同找出解决方案。
二、我-信息描述
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我注意到你最近每天花费大量时间在游戏上,甚至超过了我们约定的时间,而且当要求你停止时,你会耍赖。
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我对此感到担忧,因为过度沉迷于游戏可能会影响你的学习和健康。
行为如何影响父母:你的行为让我很担忧,因为我担心你的学业和健康会因此受到影响,同时也让我感到我们的约定没有得到尊重。
三、第三法应用
确认并界定冲突:我们之间的冲突在于你过度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我控制时间,并且不愿意遵守我们之间的约定。
头脑风暴找出备选方案:我们可以一起制定一个更合理的游戏时间表,或者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来激励你更好地管理时间。
评估备选解决方案:我们讨论了这些方案,并认为制定一个明确的游戏时间表,并设置一些小的奖励,比如完成学习任务后可以玩一会游戏,这样既能满足你的游戏需求,又能确保你的学业和健康。
确定最适合的解决方案:经过讨论,我们决定采取这个方案,并会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起执行和监督。
四、总结
通过运用“我-信息”描述和“第三法”的四个步骤,我与孩子共同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案,旨在帮助他更好地管理游戏时间,同时确保他的学习和健康。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孩子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
我-信息包含:
第一步:描述不可接纳的行为
第二步:父母对这种行为的感受
第三:行为如何影响父母
第三法的四个步骤:
第一:确认并界定冲突。
第二:头脑风暴找出备选方案。
第三:评估备选解决方案。
第四:确定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作为父母,我们经常想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怕她们犯错,走弯路,但父母的过分介入,有时候却不知不觉的剥夺了孩子去经历自己人生的可能。现在,我们有了更好的办法,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客观表达自己,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你会发发现,和孩子一起长大,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