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是小花匠,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
1.喜爱养花草,喜欢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叫小花匠。朋友们也叫我吴桐,“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很荣幸认识大家!
2.二胎宝妈,通过大量阅读沟通类、心理学类的书籍以及孩子们的绘本,相当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又把自己养一遍,目前感觉很不错。
3.未来想在财税领域深耕,目前正在备战注会,所以时间比较紧张。也想和有财税经验或需求的小伙伴们建立深度链接!
【拆书帮介绍】2分钟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拆书帮,为便于理解我分为三个关键词:
一是“拆书”,它不是对书籍拆解的具体动作,而是一个抽象概念--我们称之为“成人学习方法论”,不是以书为中心,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二是“拆书法”,即将书中节选的片段按照R、I、A三个便签进行深度解读,然后内化应用。
R便签就是阅读原书的拆页,可以是针对某具体方法的连续几个段落。
I便签是对拆页的重述讲解,加入自己的理解内容。
A便签是基于以上内容进行拆为己用,这里要有所区分,A1是个人相关案例和感悟,A2是应用目标和具体计划。
三是拆书帮,它是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习爱好者们组成的一个非营利组织,由总舵牵头各城市分舵积极配合,让更多人掌握拆书法成为拆书家,进而实现陪伴赋能、持续精进、释放更大能量的愿景。
当然,拆书帮的优势特点远不止这些,非常欢迎同频的小伙伴们加入和探索哦!
【过渡语】
下面分享我今天的拆书内容,片段来源于《非暴力沟通》144页-‘给自己时间’,请大家先阅读原文片段,看完后抬头示意我。
【R阅读原文拆页】2分钟
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也许是——慢下来。在社会的制约下,我们养成了许多习惯性反应。要从中跳脱出来,或许会让人感到别扭。然而,如果想要清醒地活出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就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
我的一位朋友山姆曾将非暴力沟通的基本要素写在了一张3英寸x5英寸的卡片上,当成他在上班时使用的“小妙招”。每当老板批评他时,山姆就会停下来,看看手中的卡片,并且花点时间想一下如何回应。我问他,这样时不时盯着自己的手心,慢慢组织语句,同事们会不会觉得奇怪。山姆回答说:“其实也没花太多时间,就算时间长了点,我认为也是值得的。因为,对我来说,重要的是,用我真正想要的方式回应他人。”在家里,他会更加开诚布公地使用卡片,并向太太和孩子们解释为什么要不嫌麻烦地花时间这样做。每当和家人发生争执,他就拿出卡片,认真考虑如何做出回应。1个月之后,他就不需要再用卡片来提醒自己了。有天晚上,为了看电视的事情他和4岁的儿子斯科特发生了争执,眼看争吵要升级了,孩子着急地说道:“爸爸,快拿卡片!”
如果你希望自己在诸如生气这样的艰难时刻也能运用非暴力沟通,不妨来做以下练习。诚如我们已经探讨过的,愤怒来自我们对他人持有的评判、标签、指责——认为他人“应该”怎样做、“活该”遭受什么等等。将你头脑中时常浮现的评判列出来,你可以参考“我不喜欢……的人”这样的句子。收集所有的负面评判,接着问己:“当我对他人有这番评判时,我有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训练自己从“我有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角度来思考,而非评判和责怪他人。
【I便签重述知识点】3分钟
what:本片段讲述人在诸如生气这样的艰难时刻,要摒弃立即评价指责等旧方式,给自己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分析个人感受、洞察自己的真实需求,从而更妥善的解决矛盾事件,养成非暴力沟通的良好习惯。
Why:很多父母发现孩子突然不再向他们敞开心扉甚至罹患抑郁症,一边百思不得其解一边还要指责孩子不懂事不体谅父母。其实,当一个人愿意跟你敞开心扉之初,并不是想听你“爹味十足”的批评。更想获得局部认同+合理建议,所以请给自己留足时间,想清楚再开口。包括在自己遇到一些让自己生气难过的事情时,更该花时间聆听自己的内心需求。
How:怎么使用这个方法呢?
1.倾听对方描述事件,或复盘引发个人负面情绪的事件;
2.静下心思考,将头脑中冒出的负面评判收集整理,之后自问:“当我对他人有这番评判时,我有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
3.清晰的表达个人需求,杜绝评判和责怪他人,避免矛盾升级,进而达成更好的沟通结果。
Where:此方法适用于与他人对话,特别是面对亲朋好友、关系较近的同事之间的沟通。以及个人产生烦躁、生气、内耗等负面情绪时与自己对话。
【A1联系具体经验】4分钟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与孩子沟通的案例:
有一次接孩子放学她情绪很低落,还因为小事冲我发脾气,细问才知道,她白天当小班长时孩子们特别吵闹,老师随口批评她能力不行。
我强忍住“多大点事儿啊?!那你冲我嚷嚷啥”没说,静静思索了几分钟,然后问她“那你是怎么管的?”
她说“我就大声的喊‘你们别吵啦’,可是没人听我的。”之后眼眶通红。
我其实很想说“看你这个犟巴头,我早就说过你这种方法不合适,让你不听我的!”
但是我又静静思考几分钟问她“那你是因为没有管住孩子们这个事难过?还是因为老师的批评而难过?害怕老师以后不再信任你?”
她不假思索的说“害怕老师不再信任我让我当小班长。”哦,原来她更在意在老师心目中的形象。
后来我总结说“首先,维持班级秩序是老师的义务,她不该把责任转嫁给你们中班的小朋友,这本来就不是你的本职工作,你没有经验和好方法是很正常的;第二,老师选择小班长,是想让自己轻松一点,像你这样积极热心并且能够清晰表达的小朋友其实很少,所以你仔细想想不选你还能选谁?最后,或许我们可以尝试改善一下管理方式呀,比如直接对某个小朋友说‘王X请你坐回去,不要来回跑动注意安全’、‘李X你这样大声说话会影响小组成员看书’、‘张x如果你能把XX事做完我会奖励你一个小贴纸’,这样非常具体到人、恩威并施的指令更有效果,你可以试试看。”
之后她如卸重负多云转晴,晚上睡觉中途没有大哭惊醒。
后一周回来跟我反馈又当了小班长并且秩序维持的很好,老师额外奖励了她大贴纸。
我后来仔细复盘这半小时的心路历程,我内心一开始的负面评判基于一个伪需求“培养一个有领导力、善思考、省事儿的孩子”,经过思考后真需求浮现“她还小,有的是时间成长,此刻还是让她快乐吧。”所以才能冷静下来思索回应话术。而且,掌握这个方法自己受益的同时也让孩子受益。
我没有第一时间给与她批判性答复,特意放缓节奏静静地听事情详细经过,以及主动询问她的感受和真实需求,让她敞开心扉的同时,也明白了自己的顾虑和想法,随后很愉快的接受了我的提议,再次发生同类事件可以从容应对。这是一个非常正向的案例。也时刻提醒我不要急于求成,免得让对方产生敌对情绪导致事情失控。
【A2具体应用】1分钟
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要把这个方法应用到亲子沟通中去,更好的改善亲子关系。今晚睡前故事后增加谈心环节,针对昨天孩子跟小朋友发生的矛盾事件进行复盘分析。
步骤:1.倾听孩子完整描述事件
2.引导孩子探究内心“当你对他大声指责时,你有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是更想玩玩具?还是更想与他交朋友?或是觉得他的大声嚷嚷让你烦躁?”
3.针对其真实需求给与更好的建议,释放他心中的负面情绪,更好的与小朋友交往。
4.买个漂亮的便签纸,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求、请求 ”以及“给自己时间”写在两张纸上,分别贴在家里书桌前、单位办公电脑下方。时刻提醒自己在与人沟通时刻意放缓节奏,练习此法。
【结束语】1分钟
非常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无论面对自我还是与他人沟通时,有意识的给自己留足时间,探究内心真实需求,然后达成更好的沟通效果,妥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