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丹丹,欢迎大家来参加线下的拆书活动,我先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1. 人力资源从业者
2. 朗读爱好者
3.孩子的妈妈
期待在拆书学习的路上和大家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今天我的拆书主题是:避免主观评论,开启观察表达,这片段来自于《非暴力沟通》
【分组】
今天人数不多,我们就分为一大组。
【TF3-1新技能>>设定学习目标(part2)】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用沟通来说服对方或希望对方改变行为的时候,能够辨析沟通中的观察和评论,并写出使用“观察表达三要素”的便签。
【TF3-1新技能>>介绍图书(part2)】
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今天拆解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介绍这本书以前,我想先问一下大家。
〖事件场景〗
大家可以自己想象一下场景代入下,大家是否有遇到这样的情景,比如爱人周五回到家后,就开始躺在床上玩手机了,你脱口而出:“你怎么什么活也干啊!”,对方听到这话,一下子从床上坐起来,我怎么了,怎么就没干活呢,送孩子上课不是我吗,家里的衣服不是我洗的吗,水果不是我买的吗?
你说:“那你现在为什么躺在那,不能帮我收拾一下屋子呢,我都要忙死了”
他回复我说,我现在就是不想去!
〖提问〗各位小伙伴之前有遇到这类想让对方改变行为的事情吗?大家的处理效果是怎么样的啊?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还可以怎么去处理沟通呢?
〖影响〗当我们想要说服对方的时候,我们大多数人会忽视自己的需要,不自觉的开始评论对方,在对方听来就变成了一种批评和指责,对就会本能的抗拒、逃避,并引发更大的争吵,这会影响到我们的亲密关系,也会严重影响到我们人生的幸福程度。
〖解决〗 《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上述提到的沟通中的冲突的问题,运用区分沟通中的评论与观察,让我们用不带评论的观察与对方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需要,从而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原文的一段拆页内容,给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后示意我。 2分30秒
现在请大家开始阅读。
【图书】《非常暴力沟通——区分观察和评论》P.
R原文片段:
在为一个小学提供咨询服务时,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这个学校的教师和校长经常反映彼此很难沟通。于是,学区负责人请我协调双方的矛盾。我先和全体教师交谈,然后请校长来参加讨论。
会谈一开始,我就问:“校长的哪些行为不符合你们的需要?”“他是个大嘴巴。”有人马上回答。我的问题是想了解他们的观察——校长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大嘴巴”只是这位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在我指出这一点后,第二位教师补充说:“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仍是一个评论——评论校长话多还是话少。随后,第三位教师说:“他认为只有他的话有价值。”我解释说,推测别人想什么与观察他的行为幷不是一回事。最后,第四位教师也表明了看法:”他希望所有的人都一直听他讲话。“当我说这也是猜测时,有两位教师脱口而出:”你的问题真难回答啊!“
接着,我们注意区分观察和评论,一起列出了校长的具体行为。例如,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会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我问他们是否已向校长反映问题,他们说,他们试过,但从没有提及具体行为——例如校长在会议中回忆往事。最后,他们同意,在校长参加讨论时,指出这些行为。
与校长的会谈开始后,我很快就发现教师们一直在说的事情。不论讨论的主题是什么,校长总是插话:”这让我想到......“然后,他就开始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我等着教师们说出他们的不快。然而,他们运用的不是非暴力沟通,而是无声的抗议。一些人滴溜溜转着眼睛;另一些人故意打着哈欠;还有个人直盯着手表。
我忍耐着这痛苦的场面,过了 一会儿,我问道:”没有人有话要说吗?“接着是有些别扭的沉默。后来,在之前会谈中率先发言的那位教师鼓起勇气,冲着校长说:”你是个大嘴巴!”
可见,不受旧习惯束缚,学会区分观察和评论,幷不容易。最后,教师们终于告诉校长,他在做哪些事时,他们会感到不安。校长听后抱怨说:”为什么从没有人提醒我呢?“他承认他有讲故事的习惯。然而,他接着就开始说与这个习惯有关的故事!这时,我提醒了他。会谈结束后时,我们总结了几个办法。一旦教师们不想听校长回忆往事,就温和的提醒他。 4分30秒
好,我看到大家这个拆页都已经看完了。
I拆书家讲解引导(要求4-8分钟):
【TF3-1新技能>>拆书家讲解引导(part5)】
〖why〗人们常常会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但听到评论时,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批评,产生对抗的情绪,从而就会谈崩这事情,从而影响问题的解决。
〖what〗这个片段中,作者为我们详尽的展示了,如何区分观察和评论,要在沟通中表达观察,而不是进行评论。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这两个概念,我来和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观察和评论:
这里的观察:指的是沟通中的观察,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客观的说出观察的结果,比如具体哪些行为、频率等。
评论:是指带有主观色彩的推测、评价和评判,会根据评论人的不同而变化的。
为了更好的理解观察,我们来看一下书中给到的例子:
案例1:“他是个大嘴巴。”这是观察还是评论?
学习者:评论
对的, 这是教师主观认为校长是个大嘴巴,这是评论。
案例2:“我知道他是什么意思。校长的话太多了!”这个是观察还是评论?
学习者:评论,他学得太多了,什么是多的标准不清晰,所以是个评论
对的, 这是带有主观评价的。如果换一些人爱听故事的人,可能不会觉得他话太多。这句话也没有体现观察到的行为发生地点或场合,具体行为和行为的持续的时间或频率。比如,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没进一个球 ”这句话就体现了具体的行为,“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是行为发生的场合及持续的时间(加带行为加频率的内容。)
案例3:在全体教员会议中,校长会讲他的童年和战时经历,有时会导致会议超时20分钟。这个是观察还是评论?
学习者:是观察
对的, 这是体现了观察到的:在什么场合,谁,具体行为、行为的时长。这句话中给出了观察的具体行为和频率或行为的时间长,所以是观察。
案例4: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你有七天都迟到了10分钟以上。这个是观察还是评论?
学习者:这个是观察
对的, 这是体现了在某一时间,行为的具体频次和时长。
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更精准地理解“观察”的概念和要点了。评论就是主观推测。那观察呢,我们可以提炼出“观察表达三要素”
1,时间或场合:描述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场合,比如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这开会时,回到家后。
2,具体参与人:哪些人参与
3,具体的描述:描述具体行为或事件、以及它的频率、或者时长。避免用到,“总是”、“一直”、“经常”这样的主观词汇。
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句式的描述 :何时、何地,谁、做的具体的行为是 (包括行为的频率或时长)。
接下来想问一下大家,一开篇我分享的,周五下班回到家,我说我老公什么活都不做,这个案例大家还记得吧,如果之后还有同样的情况,之前我还没有学习观察表达的三要素,现在学习后,我要怎么做呢。
方便大家在下一部分自己编写剧本 ,我把它做成了小剧本的形式,大家来看一下
大家看,我使用了观察沟通三要素后,事情的结果也就大不一样了,没有争吵, 我先生是马上跳起来去做家务的是吧,这也是我拆书过级一直选择沟通类的一个原因。希望能和谐的家庭关系。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人生更加幸福
【适用边界】
观察表达三要素适用于亲人、朋友和同事间需要用沟通来说服对方或希望对方改变行为的时候。在紧级情况就不适用了。
【编写小剧本】
下面,请在座的各位小伙伴,要注意,自己独立完成一段小剧本。类似我给大家的这个模版
设计一个未来可能发生的故事,比如:亲人、朋友和同事间需要用沟通来说服对方或希望对方改变行为。
那么怎么写剧本呢?首先,剧本中要设计出了人物角色、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双方的对话、动作等,其中对话中要体现【观察表达三要素】,。可以按我下面的表格提示来设计小剧本。把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每步上可以写出一些关键词。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大家自己来编写,3分钟后请一位小伙伴起来分享。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也可以随时问我
时间到,下面请大家的分享自己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现场分享)】
分享者:小庄
非常好啊,这是一个不错的,运用观察表达三要素的亲子沟通案例。
我看还剩下一些时间,吴老师要再分享一下吗?
分享者:吴老师
下周六晚上,在家里
我和合作的小伙伴进行沟通
起因:是一起出了一个解决方案,之前出了三版,但他总是不满意
我:半个月的时间,我出了三版方案,我观察到之前的客户,选择前三版方案的比例占90%。
他:(纠结)我再考虑一下
拆书家,好的,会后也可以去练习一下如何把这个对话更好的完成哈。
【结束语】
好的各位,今天我们学习了 避免主观评论,开启观察表达的三要素。。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说过:用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形式。
希望大家都能拥有智慧和幸福的人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