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在跟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进而让学习者心情愉悦的去做自己选择做的事情。
发原文段,分组,打招呼:
大家好,我是程兰沣,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带拆学习。首先我把今天带拆的原文片段先给到大家。我们每人一份。大家都拿到原文片段后我先先分两组进行今天的学习。
用FAB的方法介绍图书:
F:我今天带拆的书是《非暴力沟通》,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这是一本讲解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书。告诉我们如何用人性的方式,也就是用爱的语言,改变生活和世界,解决冲突,化解纠纷。
A:这本书被誉为沟通类的圣经,它是国际知名畅销书,被香港大学列为必读的50本书籍之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非暴力沟通》列为全球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领域非暴力解决冲突的最佳实践之一。
B: 那在生活中,您是否曾有过因与爱人争吵变得郁闷伤感?或者不堪忍受长辈的唠叨而委曲求全或自责不已?亦或者因孩子的言行而怒发冲冠、束手无策。。。。
我们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却不知向谁诉说、我们挣扎着想要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品质,
今天我带拆的是这本书的p50-51页,这个片段,主要讲述的是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借以明确哪些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这也是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接下来,请大家用一分半的时间读一下这个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
美 马歇尔.卢森堡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临床报告,然而, 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怪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个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 ,我已经确认,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我―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 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适合我 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 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找所看重的教真,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我很不愿意收拾房间,每次收拾房间的时候我都看到别人乱扔乱放的东西,然后就抱怨别人东西不归位,一边收拾房间一边生气,弄的家里乌烟瘴气的。我一直这样别扭的做着家务。直到我遇到了这个片段,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个片段里,首先它告诉我们
(What) 当我们把“不得不做的事”转化为“我选择做的事”时,是我们对内在需求的一次梳理,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需求后,我们做事的态度和方法都是截然不同的。
(why)当我们去不断的察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求时,其实也是在不断的和自己对话的过程,是做内心梳理的过程。当我们知道自己的内心需要时,我们就更能接纳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未满足的需要,从而去满足自己的需要。
(how)我们可以用“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来代替“不得不做。。。,
第一步:大家把自己每天都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列个清单。
如我每天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是:1.做家务;2.和学员的互动。
第二步:在清单的每件事情上加上“我选择做”,然后问问自己,这是我心甘情愿选择做的事情吗?还是我迫于某种压力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比如:做家务的前面加上“我选择做”就变成了“我选择做家务”。那这是我心甘情愿的选择吗?答案是否定的。
和学员的互动前面加上“我选择做”就变成了“我选择和学员的互动”。和学员的互动,是我心甘情愿选择做的事情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第三步:一旦承认某个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例如:我选择做家务是因为我想要我的家变得整整洁洁。我的目的是让家变得整洁,我发现,让家变得整洁有很多方法。一种是自己做,还有一种是花钱请别人去做。事实上,我宁愿把时间用在工作上也不愿意把时间用在琐碎的家务上。所以如果我不愿意去做,我可以花钱请别人。我可以把做家务的时间用来工作,然后用工作挣来的钱去请家务。一旦明白了我的需要,我决定每周请一次钟点工来帮我做家务。一想到我的家从此不用我耗费太多时间也能清爽宜人,我的开心就自动的跳跃到我的脸上。
我选择和学员互动是因为我想增加和学员的链接,从而让家长能在生活中使用正面管教,然后达到口碑相传的作用。我觉得这件事情虽然也比较浪费我的时间,但是在我的知识领域里,我知道维护老学员的价值,我也知道我需要学习和别人的深度链接能力,这正是极好的机会。我有些为难情绪源于我对这个知识领域的不足,我有无力感,我问我自己,我愿意用目的索引法去尝试学习和精进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还是心甘情愿的选择主动和学员的互动。每当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都问自己,我做些什么可以达到和学员的深度链接?我还时常告诉自己,错误是极好的机会!所以我再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就变得很坦然,很愉悦了!
预防异议: 可能你会说,那些我不愿意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在前边加了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后发现还是不行啊,我还是不愿意做啊!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自己内心真正需要导致的。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这是一个不断自我觉察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慢慢体会。因为现场时间有效,可能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没有找到自己内心的需求。不过没有关系,大家课后可以继续问自己,你真正看重的是什么?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的内在需求到底是什么?你的最后选择是什么?当你不断的去问自己,觉察自己的时候,最后你花费很多时间显像出来的理由会更接近你真正内心的需求。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也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A2】分步催化法:
想想,明天的是周日,暖暖的太阳照在你的床上,你很愉悦,可是一想到今天不得不做的一些事情,你就很烦躁,甚至没开始做,就想着怎么能躲过去,想想,这些事具体都是什么?然后在我给大家发的白纸上列个清单,我们有一分钟的时间来列清单。
大家的清单已经列完,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步,在每件事情的前面加上“我选择做”,然后承认这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接下来进行第三步,一旦承认后在我选择后加上是因为我想要。。。。,也就是“我选择,是因为我想要。。。”的句式。
大家有五分钟的时间写这些内容,写完后大家可以在组内分享,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和大家分享。
小结:
大家发现了吗?当我们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晰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进而达到心情愉悦的去做。期待大家在生活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梳理自己内在的真正需求。
《非暴力沟通》
美 马歇尔.卢森堡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临床报告,然而, 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怪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个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 ,我已经确认,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我―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 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适合我 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 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开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找所看重的教真,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我很不愿意收拾房间,每次收拾房间的时候我都看到别人乱扔乱放的东西,然后就抱怨别人东西不归位,一边收拾房间一边生气,弄的家里乌烟瘴气的。我一直这样别扭的做着家务。直到我遇到了这个片段,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这个片段里,首先它告诉我们
(What) 当我们把“不得不做的事”转化为“我选择做的事”时,是我们对内在需求的一次梳理,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的需求后,我们做事的态度和方法都是截然不同的。
(why)当我们去不断的察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求时,其实也是在不断的和自己对话的过程,是做内心梳理的过程。当我们知道自己的内心需要时,我们就更能接纳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未满足的需要,从而去满足自己的需要。
(how)我们可以用“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来代替“不得不做。。。,
第一步:大家把自己每天都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列个清单。
如我每天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是:1.做家务;2.和学员的互动。
第二步:在清单的每件事情上加上“我选择做”,然后问问自己,这是我心甘情愿选择做的事情吗?还是我迫于某种压力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
比如:做家务的前面加上“我选择做”就变成了“我选择做家务”。那这是我心甘情愿的选择吗?答案是否定的。
和学员的互动前面加上“我选择做”就变成了“我选择和学员的互动”。和学员的互动,是我心甘情愿选择做的事情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第三步:一旦承认某个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例如:我选择做家务是因为我想要我的家变得整整洁洁。我的目的是让家变得整洁,我发现,让家变得整洁有很多方法。一种是自己做,还有一种是花钱请别人去做。事实上,我宁愿把时间用在工作上也不愿意把时间用在琐碎的家务上。所以如果我不愿意去做,我可以花钱请别人。我可以把做家务的时间用来工作,然后用工作挣来的钱去请家务。一旦明白了我的需要,我决定每周请一次钟点工来帮我做家务。一想到我的家从此不用我耗费太多时间也能清爽宜人,我的开心就自动的跳跃到我的脸上。
我选择和学员互动是因为我想增加和学员的链接,从而让家长能在生活中使用正面管教,然后达到口碑相传的作用。我觉得这件事情虽然也比较浪费我的时间,但是在我的知识领域里,我知道维护老学员的价值,我也知道我需要学习和别人的深度链接能力,这正是极好的机会。我有些为难情绪源于我对这个知识领域的不足,我有无力感,我问我自己,我愿意用目的索引法去尝试学习和精进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还是心甘情愿的选择主动和学员的互动。每当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都问自己,我做些什么可以达到和学员的深度链接?我还时常告诉自己,错误是极好的机会!所以我再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就变得很坦然,很愉悦了!
预防异议: 可能你会说,那些我不愿意做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在前边加了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后发现还是不行啊,我还是不愿意做啊!这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找到自己内心真正需要导致的。清楚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这是一个不断自我觉察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慢慢体会。因为现场时间有效,可能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没有找到自己内心的需求。不过没有关系,大家课后可以继续问自己,你真正看重的是什么?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你的内在需求到底是什么?你的最后选择是什么?当你不断的去问自己,觉察自己的时候,最后你花费很多时间显像出来的理由会更接近你真正内心的需求。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也很有价值的一件事情。
分步催化法: 想想,明天的是周日,暖暖的太阳照在你的床上,你很愉悦,可是一想到今天不得不做的一些事情,你就很烦躁,甚至没开始做,就想着怎么能躲过去,想想,这些事具体都是什么?然后在我给大家发的白纸上列个清单,我们有一分钟的时间来列清单。
大家的清单已经列完,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步,在每件事情的前面加上“我选择做”,然后承认这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接下来进行第三步,一旦承认后在我选择后加上是因为我想要。。。。,也就是“我选择,是因为我想要。。。”的句式。
大家有五分钟的时间写这些内容,写完后大家可以在组内分享,然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和大家分享。
大家发现了吗?当我们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做”的时候,可以让我们更加明晰哪些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进而达到心情愉悦的去做。期待大家在生活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梳理自己内在的真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