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大家好,我是小南,一位二级拆书家,今天过级3-2,为接下来的学习,现在现场的伙伴分为2组。
今天我带拆的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这本书
事件场景:有一天一个朋友非常伤心的跟我倾诉:“我想要离婚了,昨天我们吵架他竟然动手推了我,他现在都不在乎我了。”这时我非常气氛的说:“这种男人就活该被离婚,你不值得为这种人伤心。”我说完之后发现她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大哭起来。
提问: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明明自己说的话是为对方好啊!怎么还适得其反了呢?
影响:很明显我的朋友并不是要真的跟她老公离婚,她找我倾诉只是希望我能了解她的处境,让我理解她现在的感受。而不是需要我给出建议和看法。所以在我义愤填膺的给出看法后,她更伤心了。
解决:《非暴力沟通》的这本书中会教我们在他人向我们表达他的痛苦时,我们该如何倾听。
学习目标:学完后,学习者可以在面对他人表达痛苦时,通过全身心倾听的方法,同理他人,帮助他人缓解情绪。
在阅读原文片段前,先请大家来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看看你在他人表达痛苦时的倾听表现如何 。请大家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道题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
(1表示很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请用“√”方式,时间1分钟,然后统计总分)。
【I】解释自测题
30分以上(含30分)的请举手示意,恭喜你们已经是优秀的倾听者,相信通过今天也会有新的收获,从优秀到卓越;请总分15(含15分)-30分的小伙伴举手示意,你们已经有一定的倾听基础,但是还有精进的空间。15分以下的伙伴请示意,你们在倾听这件事情上做的话不够好,还有非常大的进步空间。
通过刚才简单的自测题,让我们更加清晰看到自己平常到底是如何倾听的。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及后续的刻意练习,我们的倾听能力会越来越好。
下面让我们先花2分钟时间,读一下原文,读完的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
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地体会对方。以色列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对此作出了描述:“尽管有种种相似之处,生活的每时每刻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张新的面孔,我们从未见过,也不可能再次见到。我们无法停留在过去,也无法预见我们的反应。我们需要不带成见地感受变化。我们需要用全身心去倾听。”
法国作家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写道:“倾听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不仅十分罕见,而且非常困难。那简直是奇迹;那就是奇迹。有些人认为他们可以做到,实际上,绝大部分的人还不具备这种能力。”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可是,倾听意味着全心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这为他人充分表达痛苦创造了条件。有一句佛教格言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这种能力:“不要急着做什么,站在那里。”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我和女儿的一次对话提醒我,在安慰他人或提建议前,先看看那是否是他们想要的。
有一天,我女儿在照镜子时说:“我丑得像一只猪”“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我大声宣布。女儿很不高兴地看了我眼,喊了声“爸呀”,然后摔上门出去了。我的安慰看来不合时宜。
也许,她只是希望我留意她的感受。也许当时我最好问她:“你对你今天的形象感到很失望吗?”
请问大家第一段中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简短互动)
倾听他人时,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
在第二段中印象比较深的关键词有哪些呢?
感受、建议、全心全意、创造条件、不要急
What:当他人在向我们倾诉痛苦时,我们不要急着给出安慰或建议,而是要全身心的倾听,理解对方的想法及感受,再给出合理的回应。
Why:大多数人在表达痛苦时,并不是想收获安慰或建议,而是想让他人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及感受。
不这样做的坏处:如果我们不清楚这一点,而是急于给出安慰或建议,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方情绪更加崩溃。
那我们在他人表达痛苦时该怎样做呢?给大家两个选项(简短互动)
A. 我们要及时给出自己的判断及建议
B. 我们目视对方保持沉默
通过学习原文,大家已经对倾听有了初步的认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如何到全身心倾听。
How:
首先要创造他人充分表达的条件
停下动作:停下当下正在做的事情
目视前倾:目视对方,身体前倾
其次不带评判的回应对方的表达
描述事实:提炼对方表达中你听到的客观事实
澄清想法:说出表达者对客观事实的想法
总结感受:点破对方的情绪感受
回顾下开头的案例运用这个方法我会怎样做呢?
首先我会放下手头正在倒茶的动作,看着我的朋友,并且身体前倾。
听她说完后,我会说:“昨天你们吵架他推了你,(这是她表述中的事实),这让你感觉他不在乎你了(这是她关于事实的想法),这样你非常伤心(这是她的情绪感受)。”相信通过我这样的回应,我的朋友能感受到我理解了她的感受。情绪也会有所缓和。
Where:这个方法在和朋友只是闲聊或辩论时不适用
预防异议:表达时要按讲事实、说想法、表感受的顺序,这样更符合人的感受习惯。
A3:案例场景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及记忆,我们用一个场景演练一下
你的朋友飞飞今天非常生气的跟你分享她在职场中发生的一幕:“气死我啦!我觉得我们领导就是故意针对我,我就是有一个客户投诉,他在开会时就点名批评我。”
针对这个场景,我们两两分组,一个扮演飞飞,一个作为飞飞的朋友负责倾听,注意动作的部分。5分钟时间,一会会邀请小组展示。
小样组分享:
背景:飞飞和朋友在咖啡店喝咖啡。
飞飞:气死我啦!我觉得我们领导就是故意针对我,就一个客户投诉,他在开会时就点名批评我。
飞飞朋友放下手中的咖啡,身体前倾,目视飞飞。
飞飞朋友:你们领导因为一个客诉投诉在开会时点名批评了你?
飞飞:是的,其他人也被投诉过,怎么不开会批评呢。
飞飞朋友:你觉得是你的领导是故意针对你,这让你非常生气。
飞飞:对啊!
飞飞朋友:嗯嗯,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
飞飞:还是你最懂我!
A2:布置任务
即使你在理智上认同了全身心倾听的方法,但是在实际场景中还是会忍不住急于给建议或安慰,所以,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地把这个拆页拆为己用,接下来的三周里,请你刻意地留心自己给别人建议的场景,把你们之间的对话和你的行为记录下来,然后试着用全身心倾听法演示一遍。我会每周跟进大家的使用进度,帮助大家更好的应用,在第三周会议时邀请大家展示。
感谢大家的聆听与参与,一句话送给大家:全身心倾听要做好,刻意练习少不了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大家的生活工作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