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让孩子的优势被看见》 所属活动: 青岛五月风分舵线下拆书过级20240427 所在级别: TF3-2 学习主题: 认识消极机制:深入解析二元对立思维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煦风,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家庭教育促进者

第二个标签终身学习者

第三个标签未来的三级拆书家

今天是我的TF3-2过级,主题是《认识消极机制:深入解析二元对立思维》,时间大约25分钟。

【分组】

今天人数关系,我们不分组,直接分享。

【学习者场景法图书介绍】1分钟

【场景】

先给大家分享个故事

多年前的一个清晨,我第一次目睹我的先生和他父亲之间发生激烈的争执。原本只是简单的闲聊,后来父亲说了一句“这个事你怎么能这么办?你就是干啥都不行。”这句话瞬间点燃了我先生的怒火,两人开始激烈的争吵。

【提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我当时就奇怪

为什么一句话就能引发一场剧烈冲突?

这背后是否还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原因呢?

【影响】

想象一下,一次无心的言语冲突,可能让你与挚爱的家人长期冷战,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在职场上,一次激烈的争执,可能让你失去一个潜在的合作伙伴,甚至影响你的职业发展道路。

【解决】

今天这本书《让孩子的优势被看见》给了我们一个解释,书中介绍了人的4种负面机制,解释了人为什么善于发现他人的缺点容易忽视他人的优点,以及如何使用“优势开关”克服这些负面机制。今天的拆页就是介绍4种机制之一二元对立思维。虽然这是一本亲子的书,但是它介绍的心里学知识可以被我们广泛应用。

【学习目标】1分钟

目标: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学习者在对自己或他人做出负面评判的时候,(WHERE)能使用“二个是否法”(澄清)识别自己的二元对立思维(界定)

【A1量表自测】设计量表自测 3分钟

我们先来做个简单的测试,以下有5个题目,请按照1-6分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打分时不要思考哪个答案“应该”更好,用你的第一反应打分。最后统计一下总分数,时间1分钟。

题目

我相信事情非黑即白、非此即彼。

1 2 3 4 5 6

我会用“总是、从来、很、最、太”等表述来形容他人,例如你怎么总是这么邋遢、你从来不关心我、他太淘气了。

1 2 3 4 5 6

我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有好出路,上不了大学她的人生就完了

1 2 3 4 5 6

我认为孩子考试成绩好才有优势

1 2 3 4 5 6

我喜欢和好人打交道

1 2 3 4 5 6

总分合计

【I解释量表自测意义】

这个评估表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是否有二元对立思维,程度如何?10分以下表示程度低,11-20表示程度中等,21-30表示程度高。

我看到大家都测试完了,接下来统计一下大家的得分。

1、 总分在10分以下的请举手。恭喜大家,说明你是个能够辩证和多视角看待问题,思想更成熟的人。在本次课程中,你将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2、 总分在11-20分的也很棒!说明你已经有了辩证的多维度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可以进一步提高这种能力。

3、 在20分以上的伙伴,你也不必焦虑,今天我们这部分伙伴将是受益最大的。你有机会去认识自己的二元对立思维,更好的成为自己。

测试说明:在此也说明一下,这个量表仅作为大家在对自己或他人做出负面评判时初步了解自己二元思维程度的小测试,非权威测评。仅供大家了解自己当下的状态,不要因此来给自己定标签甚至自我否定。

下面请大家阅读原文片段,时间3分钟,阅读完的请抬手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TF3-2片段选自《让孩子的优势被看见》P43-45

【R原文片段】二元对立思维

这是二元对立思维(认为非此即彼)的经典例子。二元对立思维指的是,我们形容孩子时会这么说:“他淘气”,“她严肃”,或者“他班里最笨的那个”。当我们这样对孩子进行归类时,用的就是二元对立思维。

二元对立思维并没有完全反映现实,人并不是只有一面。二元对立思维有一点特别影响优势教养:它让你认为优势和劣势是两个对立的极端。这对我们如何养育孩子有极大影响。

积极心理学对教养所做的突出贡献就是,让我们理解了优势和劣势并非两个对立的极端。举个例子:和善和冷漠。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时候:从早忙到晚,感到身心俱疲。这种时候我们往往不想那么和善了,而换作别的时候,我们肯定是和善的。在疲惫的情况下,我们可能只会跟柜员点头致意,不再说“谢谢”,但没有人会说我们无情,只是注意力不集中、疲惫或压力让我们在和善和冷漠的中间地带选择了一处不同于以往的位置。如果和善是你特有的优势,你可能会发现,即便在你精神涣散,不那么兴致高涨时,你还是要比其他人更和善。这么看的话,和善和冷漠并不是两个极端,不和善并不代表冷漠,两者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对父母来说,二元对立思维的影响之一就是,它让我们觉得孩子要么有优势,要么没有。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有的优势很明显,有的则不然,所以即使你没有看到太明显的表征,优势也有可能存在,只是尚待发现和培养,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会讨论成长型优势。

优势的表现方式可能是你始料未及的,孩子的画作也许还不到能在博物馆展出的水平,但他可能把自己的创造力都倾注在了时尚品位或者如何装饰卧室上。一些父母误以为如果孩子在学校成绩不好,那就说明他水平不够,达不到学校要求的传统意义上的智力水平。但我敢说,总有一个主题是孩子非常了解的,可能是网络游戏、音乐、电影、车、工具、时尚,或者社交媒体。一个对网络游戏着迷的孩子可能会对这个游戏是怎么构思、编码和推广的发生兴趣;一个总是在打电话或者使用社交媒体的孩子可能很会交朋友,可能会成为了解如何建立网络社区以汇聚志同道合之人或者组织全球性活动的大人物。短期来看,孩子可能是家里一个比较有技巧的和事佬,或者是当你组织家庭社交活动时可以与之商量的伙伴。一个热衷于追求时尚的孩子可能会是一个品牌创造者、一个引领新潮流的人、一个变革推动者,他能对新事物保持高度的适应性和开放心态,即便在父母看来他只是赶时髦而已。

如果孩子感兴趣的东西不能改变世界或成为他的事业,那又怎样呢?我们成人也有这样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业余爱好或娱乐的事,可以是修车、做手工、猜字游戏或者卡拉OK。你可能觉得这种知识没什么价值,但它们的确表明了孩子有掌握知识的能力。

总之,那些带负面偏见、有投射倾向的二元对立教养法未能让我们看到孩子真实的一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什么是二元对立思维?

二元对立思维是把复杂现象绝对化、简单化的一种思维方式,通常表现为非此即彼的逻辑判断。例如非对即错、非好即坏,非输即赢,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对观点同意或者反对等等,只有两种选择。通常会使用一些绝对化的词汇,比如他是个坏人,他很淘气,你从来没有关心过我等等。

【和学习者简短互动】

讲到这里问一个问题,大家认为二元对立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绝对化和简单化。

这听起来还是有些抽象,我们通过2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它

案例1:

还用我先生和父亲的这件事来说,父亲是否陷入了二元对立思维?

答案:是

概念与案例折返:

绝对化:干啥也不行,难道他一点行的地方也没有吗?

简单化:认为做事结果就是行和不行。如果行和不行分别是0和100,他会不会是80呢?

案例2:

他是个杀人犯。

概念与案例折返:

这是否是二元对立思维?

答案:否

为什么呢

事实只有是或不是2种选择,没有第三种。

通过对以上二个案例的分析,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二元对立思维。

【WHY】

二元对立思维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做出决策,但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这种思维模式会让自己固执、偏激,缺乏对他人全面、深度的理解,从而破坏人际关系。因此,识别自己的二元对立思维并有意识的克服它,对于理解和应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至关重要。

【HOW】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二元思维呢?我们可以问二个问题:

1、是否使用了绝对化词汇常见的绝对化词汇有是、很、总、从来、太、最、绝对、肯定、必须、所有、全部、等等

2、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

这两个是否缺一不可

【举例】

我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历。

有一天我在家里和父亲聊天,说到现在中考的现状,有50%的孩子上不了普通高中,我父亲就说:“孩子无论如何也要上普通高中,上不了普通高中就彻底完了,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些坏孩子,好孩子去了也被带坏了。”我当时就问了句:“光熙现在变成坏孩子了吗?”(光熙是我外甥,上了职业学校)

我们用识别二元对立思维“两个是否”来看看,我父亲在这儿是否启动了二元对了思维。在言语中他使用了“无论如何”“彻底完了”“都是”这些绝对性的词汇(是否使用绝对性词汇),当我问光熙的情况时,这证明了还有其他可能,孩子不一定会变坏啊,孩子没有彻底完了,在国外读书很努力的(是否还有第三种可能),由此可见父亲在这件事上是陷入了二元对立思维。

【WHERE】

二元对立思维非常常见,常常造成对立和冲突,所以在生活或工作中与他人沟通、发表自己某种观点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2个是否法来自我反思,但是当处于危险的情况下它会帮我们果断的做出判断和选择,相信它就好。比如孩子对一个人莫名其妙的恐惧感,我会告诉她这个人很危险,远离他,孩子的直觉比意识更敏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现场演练】场景设计、拆书家提问设计

一次的行动大于100次的心动,接下来我们现场演练一下。

有这样一个场景:

这次期末考试,初中二年级的妮妮考的成绩很不理想,自己心里很难受,回家后,妈妈一看成绩,就有些恼火,她的一番话让妮妮更是火冒三丈,于是两人发生了争吵,妈妈冷静之后反思自己,觉得自己不该那样说,于是主动给女儿道歉,妮妮也跟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两人和好如初。

【A3现场演练】学习者案例

下面请两人结对,一人扮演妮妮一人扮演妈妈在小组内进行演练,要求:

1、 演练中要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二元对立思维的知识,

2、 使用“二个是否法”来解决问题

3、 时间7分钟,结束后我会邀请大家做公开分享。

下面请熊英和核桃公开演练。

学习者演练

妈妈(熊英):妮妮,今天妈妈对于其中考试成绩这件事,说你一点也不好好学习,将来考不上大学,也没有个好好未来,希望你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上个好大学,这样说很不合适,

第一,说你一点也不好好学习太绝对了,你平时挺努力的,妈妈都看在眼里。第二、我考虑问题太简单了,认为学习不好就考不上好高中,上不来好大学,也就没有好的人生,其实成绩和上大学并不能决定人的一生,它只代表某一段人生经历,妈妈和爸爸都上了大学也只是很普通的人生,有些人没有上过大学可是人生也很精彩。所以这一次考试也不能决定你今后的人生,我们不要去在乎考了多少分,但是我们要对这次考试做个复盘,看看我们的失误在什么地方,重点注意的地方在哪里。妈妈对于今天的不恰当言语跟你道歉。

妮妮(核桃):好的,我原谅你了。

【回应与反馈】

感谢两位老师的分享。

妈妈刚才一上来就说你不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将来,体现妈妈的绝对化;认为现在学习不好将来就一定没有出路,体现了简单化,现实生活中有人没有上个好大学,后来经过努力和学习也很成功,还有人在学习上确实是弱项,但是他还有其他的优势,也可以获得成功。最终妈妈使用了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进行了自我反思,并诚挚的道歉,也修复了和女儿的关系。

【A2】布置任务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二元对立思维造成的不良后果并且也掌握了如何识别的技能,但是由于思维惯性,你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依然会陷入二元对立思维,事后复盘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更有效的把这个拆页拆为己用,下面布置个作业。

要求如下:

接下来一周内,请你刻意的留心自己对他人做出负向评判时刻,试着使用两个是否来分析自己是否陷入二元对立思维。

大家可以把自己的作业发在讨论群里,互相学习。

学习这案例:

案例分享人:熊英

昨天(4月29日)我老公下班后和朋友喝酒了,回家晚上11点了,我很生气,他回家后,

我:“天天出去喝酒,你就一点也不用顾家。”

老公:“今天这个朋友好久没见了,人家约我我也不好意思推呀。再说我哪儿天天喝了。

我:你没天天喝,一周也好几次。

然后我不再和他说话。今天自己想了想昨天晚上的话,确实绝对和简单化了,首先没有天天喝,自己夸大其辞,二是认为老公不顾家,其实老公很爱我和孩子,也很顾家,但是有些社交应酬也再所难免。

【结束语】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二元对立思维是一种把复杂事物绝对化、简单化的思维,它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我们可以使用“两个是否法”来反思自己的言行,不断提升自我认知。

没有最好的自己,只有更好的自己,愿我们每个人都在奔向更好自己的征途上!

谢谢大家,我今天的过级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