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刻意练习》 所属活动: 青岛五月风分舵线下拆书过级20240427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善用有目的的练习,持续精进自己

开场:

【开场】1分钟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熊瑛。首先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我是8岁女孩和3岁男孩的妈妈 。
第二个标签我是一名未来的三级拆书家。
第三个标签我是一名crossfit运动爱好者。
今天是我的TF3-1过级,主题是《善用有目的的练习,持续精进自己》,时间大约16分钟。
【分组】
我们今天的学习是每人自成一组。


【学习者场景法图书介绍】2分钟
【场景】
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故事。我从19年开始接触crossfit综合体能运动,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练了一年多,发现这项运动让人上瘾,因为我慢慢发现我自身有无限的可能。为了解锁双摇跳绳、脚触杠、倒立等新技能,我开始坚持一周5次的训练,以为只要每天练上1个小时,我就能达成目标。结果坚持半年后,事与愿违,我天真地以为这样的练习会有效。
【提问】
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在某件事情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非常努力却收效甚微?大家觉得这种无效努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
【影响】
长期用这种方式,天真的练习,看似很努力,但是如果方法不对,实际上对自我提升毫无益处。
【解决】
怎么解决呢?今天学习的《刻意练习》这本书,通过刻意练习,让你从新手成为大师。
而本次学习的片段,就是聚焦刻意练习中很重要的一环,如何进行有目的的练习。


【学习目标】1分钟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辨别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现场运用有目的的练习四步法,制定⼀套有效的练习计划。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下面请大家阅读拆页1,时间1分钟,阅读完毕的伙伴请示意我。


【R阅读原文片段】1分钟
拆页来自《刻意练习》P31~32
如果对这种自动化的表现并不满意,你要做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工作了10年之久的老师,你想做一些事情,让学生对你上的课更感兴趣,并让你在课堂上更加高效,你该做什么?你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打高尔夫球,想再提高一些,该怎么办?你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打字员,想让别人对你的打字速度感到惊叹,又该怎么办?
这便是史蒂夫·法隆在经过几次练习之后发现他自己所处的情形。在那一刻,他对自己能够听到一串数字、把它们记下来,然后再念给我听等,感到很满意,而且,由于大家知道,短时记忆存在局限,所以,他的表现也和人们期望的差不多,中规中矩。他原本可以不停地这样记下去,在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之后,最多能记住8个或9个数字。但他并没这样做。他参加了我设计的这个实验,而我设计这个实验的初衷,就是使他持续不断地接受挑战,以便每次都能比上次多记住一位数字,同时,也因为他是那种天生就喜欢挑战的人,所以,他在逼迫自己变得更优秀。
他采用的这种方法,我们称为“有目的的练习”,事实证明,这种方法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成功。正如我们接下来将看到的那样,这种方法并非总是如此成功,但它比通常的方法更有效一些,而且,这是通向刻意练习的第一步,而我们的最终目标便是刻意练习。
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几个特征,使得它与我们所说的“天真的练习”区分开来。所谓“天真的练习”,基本上只是反复地做某件事情,并指望只靠那种反复,就能提高表现和水平。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大家都举手示意了,阅读完毕。


【I拆书家讲解引导】5分钟
【WHAT】
拆页讲了两个概念:有目的的练习和天真的练习。有目的的练习是一个有效的练习方法,有明确的目标,持续的专注力,有效的反馈和勇于走出舒适区这四个特点。天真的练习是只靠反复单一的练习,重复做容易的事情。
【辨析概念】有目的的练习有明确目标、需要专注、有反馈,并且不断地迎接新挑战,所以才能有效地提高练习水平。而天真的练习目标模糊、缺乏专注、无反馈,靠反复单一的练习停留在舒适区,所以很难有提高。
【强化概念讲解——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组案例来对比感受一下两者之间的区别。
(案例1)
1.我要背《长恨歌》,请问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
不是,两周背完还是两年背完,没有可衡量的标准,很难实现。
我定了一个2周背诵《长恨歌》的目标,每天下午5点让女儿辅助我背一张小卡片。定下目标后,我每天完成一小部分背诵内容,请问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
是的,目标清晰,符合SMART原则,目标明确、可衡量、可实现、有相关性、时限性。
所以,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有明确的具体目标,可以有效地引导你的练习。
(案例2)
2.女儿写作业,写几笔玩一会儿,一边写一边玩,请问这是有目的练习吗?
不是,这样三心二意,不专注做事情,不仅错误率高而且效率低。
那女儿每次设番茄钟,蕃茄钟内只专注写作业,不开其他小差,请问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
是的,这样写作业可以有效提升专注力,正确率高效率高。
所以,有目的的练习需要专注,一次一个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任务上更促进取得进步。
(案例3)
3.女儿在家练习小提琴,一首曲子反复练习十几遍,还是会在几个地方卡壳。请问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
不是,只是埋头练,没有反馈,很难纠错和提高。
女儿去上小提琴课时,老师会给她很多指导和反馈,教导她卡壳怎么纠正,单练卡壳的部分,请问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
是的,这样有了反馈,孩子明白怎么拉好小提琴,对自己也更有信心。
所以,有目的的练习需要指导与反馈,这样才更清楚努力的方向,缩短练习时间。
(案例4)
4.女儿练习跳绳,一分钟又跳100下,为了跳的更好,连续两周每天跳100下,请问这个有目的的练习吗?
不是,单⼀重复的练习,不进则退,处在舒适区没有提高。
那女儿一分钟跳100次下,她想挑战120次,120次挑战成功想挑战150次,请问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
是的,女儿不断地接受新的挑战,一直处在自己的学习区,不断成长,是有目的的练习。
所以,有目的的练习要走出舒适区。


【HOW】
结合以上案例,有目的的练习需满足以下四步:
1.明确具体目标。制定一个可达成的具体目标,指导自己规划学习提升计划。
2.专注练习任务。把注意力集中在根据目标规划的任务上,才能取得进步。如果无法专注,可以尝试番茄钟,从短时间如10分钟专注练习开始,慢慢延长。
3.得到指导反馈。反馈就像明灯,帮助你准确辨别你的长处和不足。这样,做的好继续保持,做的不好提高改进。
4.走出舒适区。走出熟悉和舒适的区间,让自己始终在学习区。可以这样做,无法完成的降低难度;容易完成的提高难度,这样动态的去调整。


【WHY】
这样做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不足的地方,让技能更加精进。在练习的过程中,随时调整难度,提升效果,高效地练习。


【WHERE】
这里要注意,”有目的的练习“也不是万能的。在学习一项技能之初,我们还是需要“天真的练习”,当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有目的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从会到精通。


【案例】
那回到开头我的这段经历。我在运动之前尝试了大量“天真的练习”,当我想要继续精进,解锁高难度动作时,我就可以用到今天有目的的练习四步法,帮助自己解锁新动作。
我可以这么做:
1.明确具体目标。目标是我要在一个月内,通过练习,解锁双摇跳绳的动作。
2.专注练习任务。我每天在训练馆运动结束后,专注双摇跳绳50-100个。
3.得到指导反馈。在运动馆,让教练帮我看看双摇跳绳动作,给我一些指导和反馈。
4.走出舒适区。先从熟练跳一个双摇跳绳开始练习,然后再学习连续跳多个双摇。在练习的过程中,随时调整难度。

【预防异议】
有没有一些情况,你发现自己就算努力了却还是做不到?如果遇到瓶颈期了怎么办呢?
首先,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不是更难的事情。其次,请专业老师或教练指导。最后,问问自己练习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达成这个目标。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学习者拆为己用】8分钟
【A2编剧本】(拆书家提问设计)
通过刚刚的学习,大家对有目的的练习四步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在未来的一周或半个月可能发生一次对话,把这次对话编写出来,对话中部分用到”有目的的练习四步法“,即明确具体目标、专注练习任务、得到指导反馈、走出舒适区。可以是你建议他人,也可以是传授给他人,写出这段对话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对话经过建议选择写关键词,每个人独立地写,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伙伴分享你的剧本。

好,下面我们邀请煦风老师给我们分享下她编写的小剧本。

【拆书家回应或反馈】

谢谢煦风老师的分享,用到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目的的练习四步法,即明确具体目标、专注练习任务、得到指导反馈、走出舒适区,分享的剧本详细完整。

【结语】1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辨别有目的的练习以及有目的的练习四步法,希望大家可以在生活中用起来。

感谢伙伴们的参与,我的分享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