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Wendy。我的三个标签是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者和种植爱好者。
图书介绍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拆页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这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本书被《福布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图书之一“,在美国的低位仅次于《圣经》。
这本书与其他习惯类书籍相比,既有理论,又有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做到知行合一。
如果你想要自我提升,改善困境,解决当下工作或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只需践行书中的七个习惯,问题都将得以改善和解决。
今天所选的拆页来自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下面就请大家阅读手中的拆页,时间是1分钟。
主题:有效的沟通之同理心倾听 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30周年纪念版)p264
有效的沟通
这个例子充分显示有效的沟通多么不易,了解他人又是多么重要。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同理心倾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倾听。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完全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维去理解。
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掺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这四个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达。
好的,我看到大家都读完了。下面就由我来讲一下我对这个片段的理解,然后大家再分组讨论:
<what>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如何才能有效进行沟通,方法就是采用同理心倾听,也就是左右脑并用,做出既有理性又有感性的反馈,如此才能真正通过沟通理解对方的意图。
<why>
在日常沟通中,我们常常会依据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揣测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然后提出我们的建议,由此造成了很多无效沟通,甚至影响了彼此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更好地了解对方,同时帮助对方更好地了解自己。
<how>
同理心倾听包括四个阶段,我们只需要按照这个方法多加练习,假以时日,就能在倾听时做出有同理心的反应:
1.重复对方的话
2.重新组织语言表达对方的想法
3.体会并表达对方的情绪情感
4.结合2和3,既说出想法,又说出情感。
例子:
上初中的女儿回家后闷闷不乐,对妈妈说:“我不想上学了。“
妈妈要怎么回应呢?如果妈妈学过同理心倾听,她可以先重复女儿的话:“嗯,你不想上学了。“
女儿:“对,学校一点意思都没有,老师整天叨叨个没完,太烦了。“
妈妈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女儿的话:“你觉得很无聊,也受不了老师太唠叨。“
女儿:“嗯,每天都度日如年,到了学校就盼着放学。“
妈妈体会女儿的情感,试着说:“你觉得很厌烦,毫无乐趣?“
女儿:“是啊,烦透了。“
妈妈总结到:“上学让你感到很厌烦,难怪你不想上学了。“
<where>
同理心倾听虽然好,但也不是哪里都适用。总的来说,同理心倾听适用于时间充裕,话题非常重要或者涉及隐私的情况,这时候诉说的一方一般会有比较明显的情绪。同理心倾听不适用于日常闲聊等比较随意的社交场合。
【A1】激活经验
现在,我们就沿用之前的分组进行讨论吧。
我们读过这个拆页,了解到有效沟通该如何做,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相关的经验,请在小组内分享一下自己想到的有效沟通或无效沟通的事例。
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吧。
时间到了,我们现在就请一个人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学习者案例记录:
蜗牛:小伙伴说周一不想上班了,只想躺平。
复述:你不想上班了。
理解(感性):你是不是很辛苦,想休息一下?
理解(理性):刚过了一个周末,礼拜一去上班,确实会感觉差异太大。
结合感性和理性:刚过完周末去上班让你觉得很辛苦。
【A2】催化应用
请每个人写下自己的A2,规划一下你打算如何应用今天所学的同理心倾听方法进行有效沟通。注意,你的规划要符合SMART原则,必须是具体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时限,结果要可以衡量,不能只是表决心。
(现场没有分享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