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整理出自己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会出现的不情愿,不乐意,却还是会去做的事情。变换视角,化被动痛苦不堪为主动,积极进取;改写成“我选择做---,因为我想----”的语句。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魏立,用三个标签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第一个标签是曾经是一名工程师。有需要的话,可以教你们用电脑画图,做三维设计,做分析等工作。
第二个标签是一名阅读者,看心理,传记类,致用类,文学类书籍较多。最近在读余华老师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本书。也希望可以遇到喜欢阅读的人,一起打卡,互相分享。
我还是一名开启了拆书家之旅的终生学习者。
图书介绍:
今天选取的拆书片段来自于《非暴力沟通(修订版)》,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
Feature:
《非暴力沟通(修订版)》这本书在沟通界有着神圣的地位,有着沟通界的圣经之称;在香港大学等很多大学,樊登读书,古典读书会都被列入必读书籍。
Advantage:
这是一本非常畅销的沟通类书籍,又和一般的沟通类书籍不同,他不是某个成功人士的经验总结,不是几个万能金句,更不是一些心灵鸡汤。
它涵盖了沟通领域的方方面面,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人到人与人之间,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完整的沟通地图。
Benefit:
B1: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学会先看见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再看见别人的需要和情绪。做到“先悦己,后悦人”,每一天都可以更加的幸福。
B2:
今天的拆书主题为“爱自己-----寻找不得不背后,不被看见的需要”;变换视角,看见需要;有动力,有盼头,就更加快乐。
R原文阅读《非暴力沟通(修订版)》P145-P146
“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第一步: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你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请将这些事情列在一张纸上。当我第一次审视我的清单时,发现上面的事情可真不少,我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常常无法享受生活。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糊弄自己去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痛恨撰写这些报告,但却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在上面,这让我苦不堪言。清单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们上学。
第二步:写完清单后,清楚地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出的每一件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我记得当时我对这一步有些抗拒。我一直信誓旦旦地认为:“写临床报告不是我选择要做的事情,而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当然必须要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一旦你认同了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认定这些报告对我的咨询病人来说用处不大,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投入那么多精力在这上面呢?最终我发现,我选择写这些报告,仅仅是因为想要获得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意识到这点,我再也没有写过任何临床报告了。想到这35年来,自己少写了无数的报告,我就开心得不得了!当意识到金钱是我的首要驱动力时,我立刻就想到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事实上,我宁愿在垃圾桶里觅食,也不愿再多写一份临床报告!
What,这个片段介绍了一个方法,通过三个步骤将无趣,不愿意,却做了的事情转换为“我选择做---,因为我想----”的语句。
帮助我们转变视角,将被动,痛苦不堪转变为主动,积极进取。
Why,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个方法呢?
伙伴们,是不是每天都有事情无趣不想做又不得不去做?每周都要加班,冬天很冷却要早起送孩子上学。
虽然不愿意,你还是去做了。
语言是有魔力的,做着无趣,不愿意做的事情;同时内心也在说“我不得不---”暗含着你别无选择,你会抗拒,你是被动的;这样你的效率,准确性以及心情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多对自己说“我选择---,因为我想----”,实际上在讲,你是自己的主人,你是生活的主人,你可以去选择,你有能力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样,你的效率,准确性,心情状态都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周末强制要求加班。结果是平时半天能够完成的工作硬是花了一天才马马虎虎交了差,效率低,质量也差,不情不愿,不开心。
而有次晚上有了一个灵想,想去完成它。第二天早早的赶去公司。正常半天的工作量,两个小时就高质量完成了不说,还有巨大的成就感,收获感,非常的开心。
How,那怎么样才能将无趣,不愿意做却做了的事情转换视角,修改为“我选择---。因为我想要---”,化被动为主动呢?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个步骤来完成:
第一个步骤:列清单,写出自己那些无趣,不愿意做,却做了的事情。
第二个步骤:加上我选择做,将清单上面的事情前面加上“我选择做---”。
第三个步骤:找动机,觉察选择做背后的动机,用“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这个句式写出来。
初学者可能难以发现背后的动机,那么你可以在以下方面思考:
1,为了钱。
2,为了得到某人的认可,或者想让某人开心。
3,为了免受惩罚。
4,为了避免羞愧。
5,为了免于内疚。
6,为了履行职责。
为了大家可以更好掌握这个方法,这里举一个例子。
这里还是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第一步:
吃爸爸做的饭。(列清单)
第二步:
我选择吃爸爸做的饭。(加上我选择做)
第三步:
我选择吃爸爸做的饭,因为我想要爸爸开心,家庭和睦。(找动机)
Where,那这个方法能够用在哪些地方呢?
在生活中,工作中,家庭中经常出现的不乐意,不愿意去做,每次又还是做了,就可以用这个方法。
比如周末常常不愿意加班却还是加了。
不想做饭,却每天要给一家人做晚餐。
【预防异议】
你可能会说,我就是不得不去做,都是为了别人。都是成年人了,这件事背后肯定是有你自己的动机的,真的无任何好处,你肯定不会去做的。
我之前常常加班也是不太愿意,也是对自己说“不得不”;同样也是因为加班,才获得的一个好的绩效,年终奖也要多一点,这就是我的动机了。
你还会说,就算我用了我选择,因为我需要。真的就可以更加开心,愉悦吗?
刚开始不能保证一定开心愉悦,但是用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转变视角,主动去做,就不会那么痛苦。久而久之,你一定会有收获。
拆书家激活学习者经验:(分布催化法)
分布催化一:
生活总有坎坷,人生总有不如意。
设想一下,你在家庭中,职场上,生活中会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每个周末,都不情不愿的打扫屋子。
经常是快下班了,领导通知去开会。
打麻将四缺一,硬是要拉上你。
请在小组内分享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你的身上会发生的事情。
只需要分享场景,事情,不需要转换为“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
会莲同学的分享:
1,做饭。
2,住陪读房。
3,写材料汇报。
拆书家提问设计:(分布催化法)
分布催化二:
针对刚才xx同学分享的事情,请大家根据刚才学习的方法,转换为“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的句式。
第一步:列清单;
1,做饭。
2,住陪读房。
3,写材料汇报。
第二步:加上我选择;
1,我选择做饭。
2,我选择住陪读房。
3,我选择写材料汇报。
第三步:找动机,用“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这个句式写出来。
1,我选择做饭,因为我想要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家人吃上健康的食物。
2,我选择住陪读房,因为我想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3,我选择写材料汇报,因为我想要充分体现我的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