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技能点:拆书活动前,已发送《拆书预备表》给观察家,且内容填写准确、完整。*>
一、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是嘟噜。我是一名一级拆书家,也是一名科学教育从业者。
二、书籍介绍(2分钟)
<事件场景>我现在在做的工作是去年加入的,一年前刚从事这份工作时我特别兴奋,每天都希望把它当做一份事业在做,干劲满满。但是最近我越来越感到被琐碎的事情绑架,每天加班坐最后一班地铁到家后只想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空空的脑袋里只有一句话在回荡:“我图啥呢?我到底想要什么?”
<提问>不知道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没有一刻和我一样?对下一步方向感到有些迷茫,又好像没办法停下来思考自己想做什么。
<影响>据统计,一个人一生中要花费9万~12万个小时在工作上。如果你感到工作疲惫、痛苦,那么你的生活和整个人的状态也会随之受到负面影响。
<解决>那么如何解决对未来人生道路不清晰的问题呢?《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这本书能够让我们运用设计思维,更加自信和明确地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今天分享的片段“美好时光日志”,能够帮助我们在记录和反思中认识自己,找到方向发展自己。
<*选择图书是实用类图书。*>
<*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后,现场有至少1位学习者,能够分享自己的“美好时光日志”,运用美好时光日志3步法中的至少1个步骤去反思和记录自己的状态,如能量状态。
<*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A1】激活经验(1分钟)
接下来请大家花1分钟时间做一个小测试,了解自己在记录和反思上的表现。请仔细阅读表中的每句话,按照1~6分的标准打出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分数,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完成后核算总分。
<*【A1】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一种情况下自己的表现。*>
一起看看自测结果,满分是30分。
今天后续会有小组讨论环节,根据咱们现场人数,我将给大家分2组,左手边两位一组,右手边两位一组。
三、拆页RIA
那接下来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拆解一下今天的片段:“美好时光日志”练习,来自《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这本书。请大家阅读原文片段,读完后请抬头示意我。
【R】阅读原文拆页
请你也做一下“美好时光日志”练习,如何做由你自己来决定——你可以选择写在一本精装笔记本上;也可以用活页纸记录,然后收集在活页夹中;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在电脑上做(我们强烈建议你手写,这样你还可以画一些简图)。怎么做不重要,关键是要付诸行动,经常做一些记录。不管你喜欢什么形式,也不管你经常使用什么形式,这都没有问题。
“美好时光日志”中要包含两个元素:
活动记录(记录能让你全身心投入并感到能量充沛的活动)
反思(哪些活动让你有收获?收获是什么?)
活动记录只需要列举关键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有关投入和精力的情况。我们希望你每天都能够填写活动记录,一定要注意采集快乐的信息。如果隔几天记录一次也没有问题,但一周最好不要少于两次。如果你使用的是活页夹,在本章结束的时候,你可以用这些活页纸做一个记录表,并对你在活动中的投入和能量情况稍作评论你可以通过简图画出你对活动的评论。通过这些书面记录,你可以了解很多信息。
我们总会被各种各样的工作或活动所激励。你的任务就是找出能够激励你的活动,并且尽可能地具体一些。没错,通常当我们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我们会说“今天不错”,或者“糟透了”,但是我们几乎从不注意具体是哪件事让我们感觉不错、哪件事让我们感觉糟糕。一天当中,你有时感觉很棒,有时又感觉很糟,更多时候处于两者之间,不好不坏。你的任务是深入了解你一天中发生的每一个具体事件,捕捉一天中的快乐时光。
“美好时光日志”的第二个元素是反思。仔细查看你的活动日志,注意事项的发展趋向,从中得到的深刻见解和惊喜——任何事都可能是一条线索,让你清楚哪些事对你有益,哪些事无益。你可以对“活动日志”一周反思三次,或者在任何你对各种活动有了一定理解的时候反思。对于“美好时光日志”,我们建议你一周反思一次,这样你的反思就不会只局限于对某项活动的单一体验了。
<*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
<*原书拆页【R】为why或者what的内容,或原书一个完整的案例。*>
【I】重述知识点(7分钟)
原文给我们一个概念叫做“美好时光日志”,大家回顾一下,它由几个元素组成呢?
<*【I】环节拆书家有进行简短互动,并能精确控场。*>
是的,活动记录和反思两个元素。太好了,大家已经抓住今天学习的重点了。
“美好时光日志”是一个记录你的能量来源和专注力去处的工具。当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做什么更感到兴奋、过得愉快、更能全身心投入时,我们就会看到更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前行的脚步也会更加坚定。
<how>具体如何来记录呢?以下是“美好时光日志”3步法:
1.制作活动日志:使用活页纸或笔记本记录你何时感到投入或者充满活力,注意写出具体细节,在那些时间段你都在做什么。最好每天都记录一份,或是每两到三天记录一份。
2.每周细节反思:在每个周末记录下自己的能量水平和专注情况,标记在仪表盘上,如果达到全身心投入的心流状态,可以在心流的小框里打勾。推荐使用AEIOU记录法进行详细精准的观察:
A-活动:你在活动中做什么?担任什么角色?
E-环境:注意活动时所处的环境,以及环境对你造成的影响。
I-互动:你与他人或物品有着怎样的互动?这些互动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O-物体:活动中出现了什么物品或者设备吗?他们会带给你投入感吗?
U-他人:活动中还有哪些人?他们在活动中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怎样影响着活动?
3.调整活动安排:增加带来能量的活动,减少无法投入的活动。如果短期必须要完成一些带给自己“负能量”的活动,需要确保自己能充分休息,有足够的能量储备,完成后,给自己一些小奖励。
注意记录时不要进行自我评判,因为我们的体验没有对错之分。
<*【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这个方法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可以使用,比如说,我最近的工作非常疲惫,上周一写周报前,我这样记录自己的美好时光日志:1.制作活动日志,我记录的是①在讲台上上课时——感到充满活力,②需要和客户沟通时——让我感到紧张、想拖拉。2.每周细节反思,我分析了①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让我有好的感受,投入为高,能量为正,②和客户沟通,如何措辞让我很有压力和负担,投入为中,能量为负。3.调整活动安排:一方面在备课时多做互动设计,另一方面,把和客户沟通放在早上精力最充足的时间,把沟通内容落成较固定的文档,略微修改后即可发出,减少能量消耗。
【A3】现场演练(10分钟)
接下来,我们现场来做一个小练习:
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场景:小科是一名高中生,他参加了一个学校组织的为期两个月的科学研究相关活动,围绕一个科学问题展开学习知识、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制作海报、撰写论文、汇报答辩等环节,小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初步做出职业规划,但不清楚该怎么做。老师使用“美好时光日志3步法”,帮助小科记录和反思,找到自己能量来源,初步想象未来更适合的专业和职业方向。接下来,小科和老师开始对话。
小科:
老师:
下面请大家进入到组内,针对当前场景进行一次两人角色扮演的对话,一位扮演小科,一位扮演老师,老师用“美好时光日志”3步法,帮助小科找到自己能量来源,初步想象未来更适合的专业和职业方向。接下来给大家5分钟的小组讨论时间,5分钟后,我会邀请几组小伙伴来现场展示一下。
时间到,谁愿意来分享一下呢?
<*【A3】环节,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确定的场景,学习者可在此场景中演练或讨论或应用新学技能。*>
<*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应用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学习者练习:
小科:老师,我希望通过科学研究活动中加深对自己的了解,初步做职业规划。
老师:在活动中你做了哪些事情呢?会对自己做的事情做简单的记录吗?可以记录一下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在何时感到投入或者充满活力。
小科:有设计实验、制作海报、分析数据、操作实验等等,我喜欢做设计实验、制作海报,分析和动手操作对我很有难度。
老师:设计海报或者设计实验时,你觉得有哪些细节会让你比较有能量?
小科:设计实验可以运用发散思维,加入我很多创意,设计海报时可以加入美的元素,发挥我的审美,让我很有成就感。
老师:未来可以调整你的活动方向和安排,多去承担创意、设计的工作,像不擅长的操作和分析的部分,可以选择协调小组其他成员完成。这个方法就是美好时光日志的方法,未来你可以继续制作日志、反思,调整,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向。
小科:好的,谢谢老师。
【A2】布置任务(1分钟)
接下来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今天结束活动以后,在未来一周的时间里,给自己或身边的亲友使用“美好时光日志”来做一周的记录和反思,找到自己的能量来源,梳理下一步的行动方向。
一周后,我会和大家收集完成的结果,也欢迎大家将实践过程发在群里,我们一起探讨学习。
<*【A2】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学习者应用:
五、结束语(1分钟)
<强调核心要点>最后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美好时光日志”3步法,包括1.制作活动日志,2.每周细节反思,3.调整活动安排。人生没有一个必须到达的目的地,希望通过今天我们一起的学习,大家可以在未来运用这个记录和反思的方法来观察了解自己,更好地发展自己,让未来方向越来越清晰,脚步越来越坚定。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总时长:25分钟
<*总时长没有少于20分钟,没有超过25分钟。*>
<*每个环节的时长分配符合本级训练概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