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上午好,我是阳智,向阳而生的“阳”,睿智的“智”。我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我是一名高中生妈妈,一名养花爱好者,还是二级拆书家。
【学习目标】我今天进行TF 2-3过级,带大家拆解学习“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借此来增进双方关系,进行深度沟通。
【分组】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后面环节要分组讨论,每个组3-4人,请大家就近分好组。(根据新手、已入帮搭配小组成员)
【FAB法介绍图书】
F特征,核心是书:
我拆解的片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这本书,这是一本解决孩子与父母之间冲突的实用指南。作者是两位杰出的美国家庭教育专家法伯与玛兹丽施。
A优势,重点是比较:
这是全球畅销家教书,销量超过700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出版,豆瓣评分8.3分。我特别推荐的一点就是,这本书不仅有理论、有方法,还有多个小工具给到我们实际应用。
B1:从这本书能获得利益:
这本书将引导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切身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掌握与他们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B2:从本片段能获得利益:回应对方感受,减少对方抵触情绪,促进沟通。
请大家先看原文片段,看完的伙伴举手示意我。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P38
一些家长认为,以接纳的态度和孩子沟通时,能产生意想不到的"镇静"效果。我们以前用的"安静下来!"或者"住口!"等表达方式,只能更激起孩子的怒火。而用简单的话回应他们,往往能起到安抚的效果,也能神奇地改变他们的情绪。下面是一个父亲的例子。
我女儿荷莉从厨房出来。
"季老师今天在体育课上对我大骂。"
"哦。"
"她冲着我大吼大叫。"
"看来她真的很生气。"
"她大叫:'你不应该那样打球,应该像我这样!'我怎么能知道?她从来没教过我们怎么打球。
"她冲你嚷嚷,让你生气了。"
"她让我很不开心。"
"无缘无故地冲你吼,是让人生气。"
"她根本没资格这么做!"
"你觉得她不应该对你大吼。"
"我简直让她气疯了。我真想把她做成玩具,狠狠地收拾她,让她也忍受痛苦。"
说着说着,荷莉笑了,我也笑了起来。她谈到季老师对他们大吼,实在是太愚蠢。然后又接着说:"不过我现在知道该怎么打球来让她满意了。"
如果是往常,我一定会说:"你一定做错什么了,她才对你大吼。下次老师纠正错误的时候,好好听着,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她也一定会把门一摔,在房间里生气:遇到这么一个不可理喻的爸爸,外加一个可恶的老师。
大家都看完了片段,接下来我带领大家拆解这个片段。
【What】这个片段讲述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Why】
一般做法:
面对对方情绪不佳或抱怨,我们往往会忽略对方的感受,会说“你肯定是做错了什么”“你能快点吗?”诸如此类指责、说教、批评、命令等方式的话语。
一般做法的坏处:
忽略对方的感受,会让对方很痛苦,不但不能帮到他,还会导致你们无法再继续沟通下去,长此以往,会引发很多矛盾,导致夫妻、亲子、同事关系紧张。这应该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能运用方法,面对感受,对方感觉他们的需要被接纳和尊重,这样能增进双方亲密度,甚至还能增进情感;而对方在得到你的正面回应后,他/她会觉得你把他/她放在心上,愿意向你倾诉,说不定他/她当时烦恼的事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how 意译案例步骤】
以上原文片段中,这位父亲的做法值得肯定,他没有指责,而是帮助孩子面对自己的感受,很好地解决了问题。那具体怎么做呢?分成以下几步:
①用心倾听。停下你正在做的事,用眼睛看着对方,专心听对方说。
②回应感受。可用一个词或声音回应对方感受,如“哦”“嗯”等简单的词。语气尽量轻柔。
③说出感受。描述你所看到的事实,如“这件事让你很灰心。”“你看上去很难过”“听上去你左右为难……”。引导对方将感受说出来。
我来说一个自己的例子:读高二的儿子提出寒假要去旅行,但他也答应我们期末考试一结束就要进行10天的文化培训,年后也没有时间能出去。他放学回来就跟我提及出去旅行这件事,我停下手里的事,听他说。(用心倾听)
儿子:寒假我要出去旅行,之前暑假也没出去,再不去就要等高三毕业了!
我:嗯。(回应感受)
儿子: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我要出去玩一玩。
我:听上去你很想出去玩,平时功课紧张,你想放松一下。(继续回应感受)如果我们能在假期里有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你如果还能约上一两个要好的同学,多好呀!
儿子:有几个同学太宅了都不愿意出去,还有的回乡下过年,约不到。
我:我听出来你太想出去旅行,可约不上人去不了,你很失望。而且你也答应要去补习想要提升成绩的。要不,我们再等等,暑假或是高三之后,放放心心约同学去玩,好吗?
【where】以上“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它的适用范围广,可以用于与父母、伴侣、亲子之间的沟通,也适用于与同事的交流,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但不适用于传达指令、政策等,对方有敌对情绪使用起来效果也不好。
【预防异议】也许你会说,这样操作起来太麻烦,我习惯于单刀直入。
可是,单刀直入的你会发现,对方觉得你不理解他的感受,他根本不想和你对话,带着情绪勉强和你对话几句,就再也无法沟通下去。是不是这样呢?
采用以上面对他们感受的方法,先耐心倾听和回应对方感受,再能将对方的感受说出来,对方愿意和你继续交流,而且还能解决问题。
A3【场景设计】
场景是这样的
【场景1】闺蜜最近心情不佳,她觉得老公不关心尊重她,因为琐事一直在闹矛盾,你约她出来,想开导开导她,让她心情变好。
【场景2】你昨天刚给孩子买了个新玩具,没想到今天带他/她逛超市,他/她又吵着要买新玩具,你不答应,他/她大吵大闹起来。你怎样和孩子说?
【小组演练】
现在请大家在两个场景中选择一个,小组内分配一下角色,场景1中一个人扮演闺蜜,一个人扮演“我”,场景2中一个人扮演孩子,一个人扮演“我”。然后你们编台词,把对话写下来。
写完后在小组内演练。
步骤 核心 “我”和闺蜜的对话设计 或 “我和孩子的对话设计”
(“我”用A代替, 闺蜜或孩子 用B代替)
① 用心倾听
② 回应感受
③ 说出感受
演练时间5分钟,结束后我会邀请小伙伴来给大家现场展示。
学习者案例记录:【角色扮演】
好的,5分钟时间到,我们先邀请一组小伙伴来给大家展示下。
选择场景一:欧阳老师扮演“我”,小雨扮演闺蜜。
欧阳:小雨,最近有时间吗?我们出去走走?
小雨:好呀好呀,最近一堆的事情,好烦!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自己学的东西感觉不管用,老公呢只带带孩子还不管家务活还数落我没耐心怎么这样对待男孩子喽。你快帮我纾解纾解。
欧阳:(耐心而专注地倾听)嗯。
小雨:我烦死了,要辞职不当妈啦!
欧阳:看来,你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了很多困难,有点失望和沮丧,老公也不理解你,你对孩子的付出不是很有效,你很委屈。
小雨:是的,有时我真想辞职不当妈了。
欧阳:有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我觉得男孩子的教育是要慢慢来的,老公也不应该指责你。
小雨:(心情变好,笑着说)老公改变不了,那只有改变自己。
结束语:
感谢所有小伙伴的分享,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如何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第一步用心倾听,第二步回应感受,第三步说出感受。
希望大家能把这个方法应用到生活中,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