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牛少凤.我的三个标签:1.图书管理员,日常工作就是和阅读者以及图书打交道,能够接触各种各样的书籍,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这种体验是非常丰富和有趣的。2.坚定的终身学习的实践者,这也是我快乐的最大源泉。3.拆书帮的新成员。接下来会开启自己努力学习拆书技能的历程。希望自己能够在拆书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拆书家。
·我是2023年底,接触到“拆书”这个学习方法。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适用于成人学习。拆书法强调我们在读书时,让知识激活自己的经验,使自己的行为发生改变。拆书法的三个步骤是RIA,R(Reading)指的是阅读原书拆页,I(Interpretation)是拆书家讲解引导,对原文片段进行理解、阐述。A(Appropriation)联系自己的实际经验(A1指向过去,A2指向未来)。
"拆书帮",倒过来看“帮拆书”。它是一个训练拆书家不断精进拆书法,帮助学习者了解和应用拆书法的公益性组织。有着自己的远景、使命、价值观。在拆书帮学习,你将不断提升自己,收获个人成长和发展。
今天我分享的片段是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这个片段来自于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所著的一本畅销书,《非暴力沟通》。这是一部关于人际沟通和冲突解决的经典著作。该书提出了一种名为“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模式,旨在帮助人们建立更加和谐、尊重和理解的人际关系。
R-阅读原文,《非暴力沟通》P126-128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 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幵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冬天早上天寒地冻,北风呼呼的吹,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但是却不得不做早饭,不得不去上班,小朋友不得不去上学。这种情景让人很痛苦,并且每天都有可能发生。在《非暴力沟通中》提供一种方法,从“不得不”到“选择做”,进而发现“选择做”行为后面的价值取向,来识别自己行动的动机。通过改变语言表达方式,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让我们自己心理思维模式实现转换,从消极到积极的面对可以更好促进自我积极思维以及个人成长。
“选择做”,“不得不”都是我们内心的思维模式,但是当我们尝试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时,奇迹出现了,原来不愉快,让我们产生负面情绪的事情,开始发生了转化,一切开始好转起来,我们的行为变得有选择性,积极起来。“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可以更好的识别我们选择行动的动机,帮助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负责,促进自我意识和个人成长。例如,孩子生病了,我不得不在家里陪伴他,不能去上班工作,但是我用“选择陪伴”代替“不得不陪伴”,是因为我想要更好的照顾孩子,希望孩子早点康复。我的心情变得没有那么糟糕,我和孩子特别珍惜两个人相处的时间,有妈妈的陪伴,生病的孩子也没有那么难过。
我们如何在生活中实施“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呢?
第一步:列清单,列出日常生活中你感觉“不得不”做但必须要做的事情。
第二步:我选择。用“我选择做”来标记它们,代替“不得不”。
第三步:我想要。诚实地思考你为什么要参与这些活动。填写以下声明:“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第四步:确认选择。承认并接受这些行动确实是你的选择。
“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这一思维行为适用于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场景。当我们面临“不得不”去做的某个任务,我们可以转换思维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有压力的工作和任务,思考这种行为背后的价值感,把责任承担起来,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图书馆管理系统升级,我不得不学习新系统,内心充满了抱怨与牢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这一方法,我选择认真学习新的管理系统,因为我想要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业务竞争力,更好的为读者服务。
A1-激活经验
分享一个我个人的一段经历,我34岁,正是事业的关键期,但是在孩子出生后,我不得不成为全职妈妈。那段时间,我感到非常焦虑和失落,觉得自己的职业生涯被迫中断,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充满活力和成就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慢慢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意识到,成为一名全职妈妈并不是一种束缚,而是一种选择。我发现,孩子的笑容和成长是一种无法用工作成就来替代的收获,这让我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义和快乐。”选择做一名全职妈妈”代替“不得不做一名全职妈妈”,是因为我想陪伴孩子一起快乐成长,这一思维的改变让我开启人生的开关,开始了我和孩子快乐成长之旅。
反思:思维方式的转变,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用”选择做一名全职妈妈”代替“不得不做一名全职妈妈”彻底打开了我的心结,让我开始思考这一行为背后的价值,是因为我想给孩子更好的陪伴和养育,这种经历让我在心灵上得到了成长和升华,并且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生活。
目标:2024年的3月份,利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这一方法来提升我的学习效率。
行动:1.列出清单,比如不得不学习python,不得不阅读文献资料。
2.我选择。用我选择做来标记学习python,我选择阅读文献资料。
3.我需要。诚实地思考我的选择。我选择学习python,是因为我想要可以更好了解机器语言,提升自己编程思维。我选择阅读文献资料是因为我想要提升个人学术能力和素质。
4.承认并接受学习python,阅读文献资料这些行动确实是我的选择。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我的分享会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大家再遇到“不得不”这种情景时,我们能够说出"我选择",因为我想,找到行为后面的价值,让我们自己拥有更多的主动性,选择权,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生活和职业方向,实现自我的梦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