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 所属活动: 提问的奥秘、倾听的智慧,精进版卷土重来!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遇到问题,怎样放下评判,启动学习者思维 学习目标: 遇到问题,怎样放下评判,启动学习者思维

开场: 大家好,我是Jessica【学习目标】拆页一:认识到评判者思维和学习者思维的区别,并识别自己的评判者思维。拆页二:遇到问题,学会用ABCC选择法,从评判者思维切换到学习者思维
【F】 请问大家,是不是觉得能够解答各种问题的人特别厉害?那么有没有想过,答案是从哪来的?对,提问。提问引发思考,正确的问题才能带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今天要拆的《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就是一本告诉你怎样提出正确的问题的书,作者梅若李博士提出的提问式思维,获得各行业佼佼者的肯定,其中有美国国会议员、世界500强企业高管等
【A】与其他同类型的书相比,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大概三个小时可以读完。它以讲故事的形式展开,主人公的遭遇的困境大家都会碰到,大家会更容易体会提问式思维给生活带来的转变。
【B】也许大家会觉得提问没什么难的,看了这本书,会发现提出一个好问题是不容易的。比如问自己:要怎么做才能让用户满意,和要怎么做才能应付好领导,这两个问题带出的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本书还提供了一张容易参考的“选择地图”,和10个改善生活和工作的工具,他们可以帮你运用提问式思维提出正确的问题,找到更多的切入点,更好的解决问题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拆页一:选择地图.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拆页叫“选择地图”是这本书的精髓。请大家想象一下自己就是那个站在起点位置的人,因为某件事的影响产生了一些想法、感受。这个时候,向自己提出不同的问题,会引导自己走上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学习者思维模式的路和评判者思维模式的路。接下来我们具体说明一下。

如果问自己“该责怪谁?”——这时候,我们走上了评判者思维这条路。大家想象一下,“为了一个项目,辛辛苦苦几个星期,早出晚归的,结果没有获得肯定,你会不会在心里想,这都是谁的错?”。这个时候,有没有觉得呼吸急促,肩膀发硬,充满了不满和怨气?感受一下,这个时候,我们的关注点在哪?是不是停留在之前犯的这个错误上?这样会有什么后果呢?有两种情况:

1.如果责怪的对象是自己

【举例】比如:觉得自己糟糕、不够好

【后果】久而久之会影响自信,碰到机会不敢尝试,容易放弃

2.如果责怪的对象是别人

【举例】比如:“他们怎么那么笨?”

【后果】久而久之会别人会觉得你“自负、不好沟通”,会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积极性。

这些都是评判者思维这条路的终点——“评判者泥潭”。

再来看学习者思维,“选择地图”上提出了更多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跟刚才相比,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有没有感觉到呼吸平和了、浑身放松了许多?再想想看,这个时候,你的关注点在哪?是不是转移到了以后怎么去解决问题?怎样去发现更多的可能性?怎样达成双赢。

我把学习者思维和评判者思维的区别归纳到了一张表上(看对比表格)。

d19c4e007aa14f59cca259ca1d135bd2.jpg

【不这么做的坏处】

相比之下,我相信大家一定发现了“学习者思维”的优势,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如果是评判者思维的话,就像之前分析的那样,不是责怪自己,就是责怪别人。后果是无论造成自己自卑,还是别人觉得你自负,都会影响到沟通、影响人际交往,最终影响到生活和工作。

【预防异议】

也许有的小伙伴会觉得,并不是所有的评判都不好啊,比如,工作中我需要判断一家公司靠不靠谱,或者判断这个方案可行不可行,如果没有判断力,那还怎么工作?这里的评判者思维的“评判”不是判断,而是批评、责怪,是有攻击性的。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how】

相信大家已经get到了评判者思维的坏处和学习者思维的好处。我们该怎么识别出评判者思维在捣乱呢?可以参照下面的格式思考:

【事情】

【情绪】

【我在责怪谁】

【事情的结果/影响】


【举例说明】

下面我将用这个格式来进行案例分析:

背景:公司在华尔街英语买了培训课程,目的是提高员工口语,我上了一个月

【事情】下班后累成狗,但还要去华尔街英语进修口语

【情绪】坑爹!!

【我在责怪谁】华尔街英语,外教课太少(1个月最多2次,每次1小时),英语角人暴多(20-30个人VS一个外教)

【事情的结果/影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好好培训,口语还是烂

--------------妥妥的评判者思维----------------------

如果以后再碰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从学习者思维的角度看:

我的目标是锻炼口语,但是外教课的确少,要迅速提高口语不可能。不过,口语的提升需要多积累、多用,在华尔街英语的英语环境可以帮我多积累多用。

这么想我就可以积极的面对这件事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学习者经验

刚才大家看到了评判者思维是怎么影响到我的。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评判者思维有没有影响过你呢?比如:领导布置的任务没完成啊,或者你参加某个比赛,因为某猪队友而输了,等等。。然后你产生了消极的情绪,比如烦躁、灰心、生气、焦虑等等,假设我是你的好闺蜜/好基友,我坐在你面前问你怎么啦,你会马上开始吐槽,比如:我怎么那么失败?那个谁谁谁有毛病?等等

想想看你会想跟我吐槽的是什么事情,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你当时在怪谁?这件事情的后续发展怎样?大家可以参考我前面给出的格式来思考。(请用1分钟写便签,3分钟讨论,我请1-2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分享:

@徐钦层:

【事情】领导安排我去上一门课程,课程内容我觉得没前途

【情绪】烦,没用心做(课程内容没前途,而且上课次数从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三次,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围)

【我在责怪谁】责怪自己。觉得自己虚度光阴

【事情的结果】离开了公司


【A1+】请学习者反思加工

大家刚才回忆了之前评判者思维是怎么影响你的。那么,要是以后再碰到同样的情况,你准备怎样采取学习者思维来应对?

(大家可以想想你的目标是什么?)

(请用1分钟写便签,3分钟讨论,我请1-2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分享:

@徐钦层

以后如果再有这样的情况,我可以以更积极的方式应对,我可以尝试把课程往研究的方向去发展,有可能可以带动整个专业有新的方向。我可以以一个布道者的角色,好好努力。


@果莉

去参加一个培训,后来发现内容自己都懂,觉得没收获,浪费了时间,特别不高兴。要是以后再碰到这样的情况,可以把它当作一次复习,巩固一下自己的知识。然后这次培训也并非一无是处,最后环节的小游戏还是触动到我的。可以以欣赏者的角度去看待,而不是之前的评判者的角度。


【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了解了评判者思维和学习者思维,并且知道怎样去识别评判者思维。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个很好用的转换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迅速觉察评判者思维在捣乱,然后切换到学习者思维上去。

请大家看第二个拆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拆页二:ABCC选择法.jpg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这个拆页介绍了ABCC选择法,还提供了一个案例,这个人成功的通过ABCC选择法评估自己的投资决策,做出了更好的选择。这个选择法就是“选择地图”上的“转换通道“。主要通过改变提问,转换思维,使自己从评判者转换到学习者。

【细化原文建议的行动步骤】

这个转换方法有四个步骤:

A 觉察

也许你会觉得一开始很难觉察到,我建议可以把选择地图贴在你看得到的地方,比如写字台上,或者冰箱上等等。然后,把那个在想着“该责怪谁”的小人圈出来。

每当你感到呼吸急促、肩膀僵硬、负能量满满的时候,就看看它,然后问自己“我在怪谁吗?我现在是个评判者吗?”

B 深呼吸

平复一下情绪。你可以想象你在看自己演绎的电影,然后手边有个“暂停键”,你按一下它,画面静止,然后,你就可以开始更客观的看这件事。

C 好奇

保持好奇心,尝试从多角度了解给你造成困扰的人和事。

可以问自己以下三个转换问题:

①发生了什么?

② 我想要的是什么?(我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③还能从其他角度看这件事吗?

上述三个转换问题是我经常用来问自己的,大家还可以参考“选择地图”上标出的其他转换问题,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当然,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自己适合的转换问题。

C 选择

走上学习者思维之路,做出选择

【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贴近实际的例子】

为了让大家印象更深刻,我再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事件】我记得刚开始升级打怪的时候,我在拆书前通常会问自己的问题是:“我会不会忘词呢?”,本来就紧张,结果搞得自己更紧张,肯定忘词。

【情绪】觉得自己怎么那么糟糕。。

【我在责怪谁】在怪自己,这是评判者思维。

-------------------深呼吸,停下来客观的看这件事---------------------------

【转换问题】

①“发生了什么”

在拆书现场,除了拆书家,还有学习者。之前我把注意力全放在自己身上了。

②“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是拆书家,我希望参加线下学习的小伙伴能有收获。所以我的目标就是:”我要怎样去完成一次好的拆书分享?“

所以我把关注点放在“拆书分享”这件事上,我研究了怎么做视觉化演示、怎样讲得更口语化点,怎样改善语音语调,等等。

后来小伙伴说我有进步,我想应该是我的思维改变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现场演练】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现场演练,现学现用。

场景是这样的:你在市场部工作,最近忙得焦头烂额,但是呢,领导给你布置了个额外的任务,做一个活动的宣传海报,这方面你是个新手。做好之后,领导不太满意这个效果,提出很多改进意见。这个时候,也许你会觉得非常烦躁:该死的,领导,你以为我很空啊,我没空搞这个,再说搞这个我也没经验,我快要忙shi啦。。。

请大家想想看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在评判者思维模式?这么想对你有利吗?请大家用刚才学的ABCC选择法设计出解决方案,目标是通过“转换通道”从评判者思维切换到学习者模式来应对眼前的局面(3分钟写便签,5分钟讨论,请1-2位小伙伴分享)


学习者分享:

@Jacky Chen:我觉得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整个过程中你只要知道这是工作,想到自己的目标,就好了。

Jessica:明白。从ABCC选择法来说,你的转换问题就是:我的目标是什么?记住自己的目标。

Jacky Chen:对。工作中获得报酬、学习到经验就是目标,而且领导给了机会。


【A2(分布催化)】

请大家想想看,接下来的1-2个星期里面,你会不会要面对一些不太好办的事情,你觉得有压力、困扰、烦躁等等。比如,快年底了,要做年度汇报或者明年的工作计划,或者在明年想要鼓起勇气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学点新技能等等。

请大家通过刚才学习的ABCC选择法来制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放下评判者思维带来的消极情绪,成为积极的学习者。

(3分钟写便签,5分钟讨论,请1-2位小伙伴分享)


@Nancy

关于我拆书的时候,本来想每周都拆,慢慢的就变成压力了,因为挺忙碌的,就开始责怪自己为什么定这样的计划 ,情绪是烦躁、纠结。

深呼吸后,问自己转换问题

  1. 当初为什么拆书?(初心是什么?)

  2. 拆书对我意味着什么?

  3. 每周一拆又对我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每周一拆)

最后的选择:可以慢,不局限于时间。但拆书不能停。这样自己就可以enjoy拆书。


@果莉

我是财务,目前最忙的事情就是年底的汇算清缴。这是财务年底最大的一个工作任务,我觉得压力非常大。然后就开始责怪自己,当初为什么接那么多兼职的财务工作。

深呼吸后,问自己转换问题

当初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物质回报、为了获得更多锻炼的机会。

这么想就可以过渡到学习者思维,做了一个计划

1月3日前可以做完一家的账目。1月15日前完成所有的报税事宜。2月15日前完成所有的汇算清缴。

Jessica:果莉的行动计划非常具体,有时限,有可衡量的预期结果。很棒!


【结语】

我们今天学习了“选择地图”,和转换思维方式的ABCC选择法。

大家可以这么来记:1+4。1个转换地图+4个转换思维的步骤

这个组合可以帮助大家迅速觉察到评判者思维在捣乱,切换到学习者思维,用积极开放的心态。

谢谢大家的参与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