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事件:8月20日,咱们分舵的长老桃子在群里发出了这个信息( 把微信群截屏提前发到群里),推荐大家在每次拆书练习后做一个拆书田字格复盘
提问:几个月下来,大家实际做得怎么样呢?做与不做到底会有什么区别呢?
影响:我搜到了Jessica、小鹿等几个人的拆书复盘,他们总结了这些点:1.拆页的选择是重中之重;2.准备表的认真仔细填写;3.拆书前自己脱稿练习;4.更加聚焦在一个小点拆书等等。这些在我一个马上要成为三级拆书家的拆书家看来,的确是宝贵的通关秘诀啊!所以大家看到这些拆书家的成长是非常快的。而没有做拆书复盘的伙伴有可能没有及时总结和发现这些通关秘诀,成长的速度就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解决:我们怎样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复盘?我们究竟应该以怎样的姿势打开复盘?今天我们学习的《复盘+:如何将经验转化为能力》将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复盘,什么是复盘,如何做复盘(出示Why/What/How图纸)。通过复盘,我们会获得一种快速学习的能力,不但帮助我们更快地拆书晋级,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快地成长。
所谓复盘,就是一件事情做完了以后,成功或者没成功,都回顾一下预先怎么定的,结过如何,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在联想有一个著名的“把式论”,即:能说会干,是真把式;能说不会干,是假把式;能干不会说,是傻把式。按照我的理解,所谓“会说”,是指能把一件事情该怎么做事先清晰地描述出来,这样干成了就是“瞄着打”的;相反,如果没有事先的分析和筹划,即使干成了,要么可能是“蒙着打”的,靠的是运气,要么是糊里糊涂,搞不清楚“为什么”。这样的干部,下次做事情的时候,若情况稍有变化,很可能还是会出错。
因此,联想认为,除了看结果的好坏,也要看做事的人能否从中学习,也就是区分“有意义的失败”与“无意义的成功”,如图2-1所示。
所谓“有意义的失败”,是指虽然事情做错了,或者绩效表现不好,但做事的人能够从中学到经验教训,搞清楚了失败的真正原因并找到了改善的措施,这样,他下次再做类似工作时,很可能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这种犯错是有意义的,这种失败是值得宽容的。因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人类就是不停地通过试错来学习的。
同时,如果不允许别人犯错误,不宽容失败,组织中就没有人会愿意尝试新的做法或新行为,只会按部就班,听从上级的命令,或者刻板地按照规章制度、既定程序来行事—这样的话,整个组织就不会有创新,没有人愿意变革,组织就没有生命力和适应力。
相反,“无意义的成功”是指,虽然事情成功了,但不知道为什么会成功,搞不清楚这里面的关键因素和机理,也可能是偶然的,不可复制或重现,意义并不大。
因此,联想认为,无论成败,通过复盘,搞清楚成败的原因,从中学习到经验教训,才是真正重要的。
联想有个把式论,考考大家理解得怎样(互动),能说会干叫什么把式?(真把式),能说不会干叫什么?(假把式),会干不能说叫什么?(傻把式),既不会说又不会干叫什么(无把式,哈哈)。真把式和假把式我们比较熟悉,这里说的傻把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糊里糊涂成功了,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成功的关键因素和机理,那下次再做的时候,若情况稍有变化,就很可能出错了,就是成功不能复制,书里称为“无意义的成功”。比如说,我女儿某次数学考试考了100分,皆大欢喜,我连题目都没看一眼。但没过多久,又一次数学考试,我女儿考了个不及格。前一次的100分就叫无意义的成功。
反过来,有一种失败叫做“有意义的失败”。意思是指虽然事情做错了,或者绩效表现不好,但做事的人能够从中学到经验教训,搞清楚了失败的真正原因并找到了改善的措施,这样,他下次再做类似工作时,很可能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女儿考不及格的那次,我心急如焚,立马严肃对待,帮助我女儿分析每一道错题。每道错题,我让她把原题抄下来,把错误做法抄下来,再把正确做法写下来,再分析错误的原因,再找原因背后的根本原因。所有错题分析完后,她自己总结出了几个主要原因:1.计算能力弱;2.考试草稿纸准备不足;3.粗心操作题;4.知识点没有掌握。针对每种原因,我们又制定了改善方案。比如通过多做练习来提升计算能力,考试前按照清单准备文具等。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她的成绩从不及格到及格,从及格到良,从良到了优。表面是成绩的提升,背后体现的是能力的提升、习惯的养成。所以,考不及格是一次“有意义的失败”。
所以当我们在评价一件事情时,要有两个维度。一个是绩效维度,一个是学习效果的维度。(拿出矩阵图,每一个象限请学员先说然后贴上预先准备好的贴纸)绩效好学习效果好这里叫期望的成功,绩效好学习效果差这里叫无意义的成功;绩效差学习效果差这里叫彻底的失败,绩效差学习效果好这里叫有意义的成功。
复盘的意义就在于让我们不光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成功变成期望的成功,让失败变成有意义的失败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后天内把这个绩效与学习矩阵画出来,并回顾这两个星期内发生的一件事情,可能是做了一个新的项目,可能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可能是开展了一个活动,可能是做了一次重要的对话,把它在这个矩阵表的位置标出来。(示范,我标的女儿考不及格的事件在有意义的失败象限)
(布置一个特定的任务)
A1:请大家自测
这个小测试会帮助我们了解我们反思总结的方式有多接近科学的复盘。请仔细阅读下面表格中的每句话,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打分(1表示很不符合,6表示非常符合)
我在做工作/项目反思时会回顾目标。 | 1 | 2 | 3 | 4 | 5 | 6 |
我在做工作/项目反思时会评估结果。 | 1 | 2 | 3 | 4 | 5 | 6 |
我在做工作/项目反思时会分析原因。 | 1 | 2 | 3 | 4 | 5 | 6 |
我在做工作/项目反思时会总结经验。 | 1 | 2 | 3 | 4 | 5 | 6 |
对一个大的项目或事件,我会尽量请相关的人一起来反思总结。 | 1 | 2 | 3 | 4 | 5 | 6 |
I:解释测评结果
25-30 | 就是复盘,学习效果很好。 |
20-25 | 接近复盘,学习效果较好。 |
15-20 | 跟复盘有一定差异,学习效果一般。 |
15分以下 | 跟复盘的差异很大,学习效果不好。 |
(请大家举手表示分数段)小伙伴,你们知道自己的反思总结水平后,想不想知道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复盘?复盘应该怎么做?让我们来阅读这一个片段。
复盘,而非总结
许多人都有写工作总结的习惯。那么,这是不是复盘呢?
我的看法是:虽然复盘也是一种形式的总结,但严格讲起来,工作总结并不必然等同于复盘。在我看来,复盘与总结的区别有以下三点。
1.复盘是结构化的总结方法
我们都知道,总结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或某个事件的梳理、汇报,每个人依自己的习惯和悟性,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行为及结果进行回顾、描述,通常并没有固定的模板和结构,并不必然包括对目标与事实差异原因的分析,以及经验总结等要素。但复盘具有明确的结构与要素,必须遵从特定的步骤进行操作,不仅回顾目标与事实,也要对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经验与教训,才能算是一次完整的复盘。
2.复盘是以学习为导向的
复盘的目的是让个人和团队能够从刚刚过去的经历中进行学习,因此必须有适宜学习的氛围和机制,包括不追究哪个人的功过得失、不批评、不表扬,只是忠实地还原事实、分析差异、反思自我,学到经验或教训,找到未来可以改进的地方。而一般的工作总结往往会以陈述自己的成绩为主,不提或少提缺陷与不足。
特别要指出的是,我在这里所讲的“学习”不只是获得一些知识或经验,更重要的是提高人们未来行动的效能。因此,也可以说复盘是以行动为导向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未来绩效的提升和改善,促进个人、团队和组织达成目标。
3.复盘通常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
虽然个人也可以进行复盘,但更多情况下,由于现代组织中许多活动都是多人、多部门协同完成的,因此复盘通常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
事实上,复盘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团队学习与组织学习机制,通过集体深度会谈,团队成员不仅可以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以及相互关系,而且可以超出个人的局限性,让人们看到整体,并激发出新的观点。而工作总结往往只是个人的观点,不可避免地是片面、局部和主观的描述。
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仑苏,不是所有的总结都叫复盘。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复盘有三个重要的特征。
首先,复盘是结构化的总结方法。什么叫结构化?大家听说过结构化面试吗?就是面试时的问题以及问问题的顺序等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不是随面试官随意发挥。复盘也是结构化的。通常是这四个步骤(出示复盘四步骤流程图)1.回顾目标(当初行动的意图或目的是什么?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事先设想要发生的事情是什么?);2.评估结果(是否实现目标达到目的?亮点和不足?实际上发生了什么?);3.分析原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总结经验(我们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东西呢?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给出清晰的how)。
举一个我们公司产品开发的例子。老师开发出来的课程跟产品定位不符合,失败,团队做了复盘。(照片分享到群里,显示复盘的流程和结果)
复盘的第二个特征是以学习为导向的,而不是评公论过、追究责任。还是我们产品开发的例子。刚开始邀请老师参加复盘时,老师比较迟疑,因为一般对于失败的项目做回顾时,难免会评论谁的过失,甚至会批评相关人。这样的话,参会人就会处于防御状态,不能忠实地还原事实,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但好在我们复盘的主持人在开场时做了非常好的说明,咱们做这次复盘的目的是学习,从这次的产品开发中总结经验、教训,使以后的产品开发更有成效。并且建设了参会人的心态(开放、自省、尊重)。最后复盘结束时,大家都很满意,因为达到了我们的目的。(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和边界)
复盘的第三个特征是通常是以团队的形式而不是个人开展。我想请问一下大家以团队形式开展复盘有哪些好处?(局部Vs整体,片面Vs全面,主观Vs 客观)在我们产品开发复盘中,我们有一些发现,对于产品开发的目标,表面上共识了,但实际上老师的理解和我作为产品经理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另外,老师认为我们的沟通方式让他觉得有些对人不对事,实际上,我们团队的文化比较开放,说话的方式比较直接有时甚至比较挑战,真的没有针对人。通过大家在一起的交流,发现了目标没有真正共识这个问题的症结,同时消除了不必要的误解。(通过对比概念和匹配例子引出知识点逻辑和边界)
以上,是复盘的三个重要特点。
A3:促动参与(微行动学习)
我们现在理解了为什么要做复盘以及什么是复盘,复盘的步骤。那究竟如何在我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应用?我会发现一个问题,做一次复盘是容易做到的,比如说我今天回去把这次拆书的复盘做了,但是比较难的是每次都要去做。但是如果我们真的把复盘成为一个习惯,就像我们每天晚上刷牙一样,不需要纠结要不要去做了。接下来,我们要研讨的话题就是“如何将复盘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并且成为自己的一个习惯”。
三人一小组讨论,请每个小组一个小伙伴记录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后面做分享。
学习者案例
学员讨论结果:
1. 在小团队内固定一个时间做复盘,形成一种仪式感。可以从很小的事情复盘做起,不需要很长时间。
2. 先让大家对复盘有个概念,做一次尝试,让大家体会到好处,然后慢慢形成一种规范去做
3. 结成搭档、小组,约定时间,每周、每月提交复盘结果,并有监督机制,比如罚红包
4. 师父要看到上一次的拆书练习复盘才看这一次的准备表
5. 把复盘结果写出来,跟别人分享
6. 早晚在地铁上自己做当天的复盘
......
A2:催化应用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可以运用到复盘?请设计一个剧本,是关于对某个事情的复盘,可以是你自己在做复盘,也可以是你引导别人做复盘。设计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动作等。设计这个剧本的目的是促进大家去运用复盘。
时间三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来讲讲他的剧本。
(让学习者设计出一个故事剧本)
学习者案例:
1.安仔:周六下午有一个产品分享,我会去参加现场活动,感受现场气氛,看看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活动结束后会跟负责人去沟通一下,按照复盘的四个步骤,“你最开始的目标是什么?预期是什么?现在的结果如何?有没有达到开始的目标?没有达到的话,苹果在哪里,洋葱在哪里?改善的措施什么?”,结果是把线下活动的流程SOP更完善优化。
2.公司年会结束后,跟老板去复盘,“我们年会的目标是什么?(达成成交、推广品牌、锻炼能力)我们的结果达到了吗?(后两个达到了,成交部分完成)为什么?下一次年会将如何做?”
(强有力的结语) 今天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起学习了复盘的why、what、How。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激起大家复盘行动的动力。送给大家几句寄语: 做十次复盘,有点难; 但如果我们让复盘成为习惯 我们将获得快速腾飞的翅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