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线上拆书——《人生只有一件事》&《可复制的领导力》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学习感同身受

开场:

大家好,我是保持7天1书的培训师Betty,2024年的目标之一成为三级拆书家!
欢迎大家来到《人生只有一件事》拆书小课堂。
分组方式:
--线下:每个人打出自己生日月份,月份相同(或最接近)的两个人为一组
--线上:腾讯会议随机分组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选自:《人生只有一件事》第6章 还在学活好 ,学“感同深受“

我以前也自认能感同身受,后来才发现,常常是用自己的“感”去投射别人的“受”,根本就是误会一场。
我如今的理解是,感同身受不能一厢情愿,必须是双向的,因此有三门功课要做。
其一,要学会“如实”表达。大多数人的惯性,都是压抑、批判或讨好地迂回表达。如实表达,需要一番修炼。
其二,要学会“放空”倾听。这件事不容易,尤其是在对方压抑或愤怒时,仍然要通过说话,听到他真正的感受和需要。
其三,要学会随时“不耻下问”。千万不要觉得理所应当,更不要自以为有特异功能,只要觉察自己和对方无法感同身受,立即就提问。
这三门功课,我虽学了很久,但到现在还没过关。但我知道,若能学好,受用无穷。因为感同身受,近乎觉悟,一旦觉悟,则可诸事圆满,万事无碍。这是人生的必修课!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如果遇到有人和你哭诉,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安慰,我们常常会说一句话“我能理解你。”这时候对方会说,“不,你不懂。”这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典的安慰场景。安慰没成可能还计划了矛盾。这种场景也常常发生在亲密关系里。
【why】
事实上,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没有一个人能完全感受另一个人的感受。因为你不是我。
【how】
而如何能做到真正的“感同深受”呢?正如片段里所说,这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听的人认真听需求,说的人如实表达想法和感受,遇到信息没有对齐的部分进行确认,“你说的是这个意思吗?”就像作者给我们提供的三个功课:
1 如实表达,真诚准确的表达;
2 放空倾听,放下自己的傲慢心,听到他人内容背后的感受和需求;
3 学会提问和确认信息,只要感觉彼此不在一个频道上就要主动确认,自己收到的信息是否是对方想表达的真正意思,避免猜测和曲解。

【where】
关于感同身受的应用,但凡想要通过人际关系获得幸福感的人都值得好好学习,它会提升我们与人沟通时观察人的敏感度;更懂得照顾对方感受和情绪,而不仅仅是关注对方的信息。尤其适用在职场或生活中(结合本场的学员背景)可聚焦使用场景。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我的举例:】
关于“感同身受”我真是太有体悟了,也是我为什么选取这段和大家分享的原因。我以前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很会感同深受的人,直到我和我对象的沟通,屡次碰壁,我才逐步意识到自己的感同深受做的有多糟糕。
前段时间,他在职场中遇到一位非常没有边界感的同事,他回家就和我吐槽他的种种不当行为。我说,“很正常啊,每个职场都有这种讨人厌的人。但是呢,同事一场嘛,你也不用太在意。不要因为对他有意见影响你们的合作。他肯定还有闪光的地方值得你学习的。”这话刚说完,好家伙,我对象不说话了。“不说了不说了。我只是跟你吐槽他,又不需要你给我上课。反正你也不懂,我也不说了。”我还纳闷他怎么了。跟吃了枪药一样。后来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并没有在听他说话,我沉浸在自己的理解里,并且还“好为人师”了。这哪儿是感同身受呢。

【互动讨论: 】
听了我的案例,大家不妨一起回顾下,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种“自己明明在开导对方,对方却不领情的情况”?觉察自己是否在真正的“感受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