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优秀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首先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我是韩亚琴,我的三个标签是心理咨询师,终生学习者,感恩日记推广者。最近我在关注积极心理学。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应用三明治沟通法来给他人提建议或表达不同看法,让他人更容易接受。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想要给他人提建议,或者表达自己不同看法时,不是直接的说,而是能够用三明治沟通法说出让对方容易接受的表达方式。
【图书介绍】
F:《无行动不幸福》这本书由赵昱鲲所著,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丰富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行动来提升幸福感。本书不仅提供了45个可以帮助你获得幸福、实现自我的有效行动方法,还有7份权威的心理学测试,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
A:传统的幸福书,有的偏重讲理论,有的侧重谈感受。这本书,有了突破和超越。它是积极心理学的专业书籍,也是积极心理学的科普读物,通俗易懂;同时,还是倡导“行动出幸福”的行动指导手册,更侧重于实践指导。
B1:或许你把很多时间花在网络、游戏、电视等容易获得简单满足的“苍白的幸福”上,这本书会把你拉回到“知行合一”的真实幸福之路上来,对你长远的来说是有一个更优质,更加有价值的人生。
B2:或许你经常想要给他人提意见,但总是不好意思或者不知道怎么说,那么今天的拆页就能帮助你。或许你经常给人提意见,但经常提了无效,这个拆页能帮助你提出对方非常容易接受的话。
【R阅读原书拆页】
片段来源:《无行动,不幸福》P123-124
【过渡】下面就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一起阅读原文片段,看好的伙伴请示意我。
如何向对方提建议:三明治沟通法
细心的你可能发现了,上面我们提到的,都是支持对方话题的说法。那么,当我们想表达对对方的反对意见或者想给建议时,又该如何做到积极回应呢?
心理学上有个很好用的方法,叫作三明治沟通法。就像三明治,最好吃的是中间的肉,但是两边得用面包夹起来。人在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着的时候,更容易接受别人的否定意见。所以,虽然你的目的是给人提意见,但要注意用正面积极的语言把它们包起来。
怎么做呢?举个例子,假如你回家看见男朋友把家里重新布置了一下,可是你觉得那个窗帘的颜色非常碍眼,你可以用三明治沟通法:“你把家里布置得好漂亮,我很喜欢整体的风格。辛苦了!不过那个窗帘有点怪,我觉得颜色不太配,能不能换成蓝色,这样整个布置就更协调了,以后我们也住得更舒服。”
所以三明治沟通法的关键是:第一,先用主动建设型的积极回应,支持对方的情绪,并对他的努力和付出表示欣赏。第二,表达你的担心,并说说做出这个决定后可能的负面影响。第三,提出你的建议,并说说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好处。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介绍沟通方法,并不是让你通过这些方法去控制或者讨好对方,而是从本质上去理解,真正的爱,是我们通过沟通和互动,放下对胜利的渴望和对自己的保护,感受到对方、看到对方。也许我们在别的关系里暂时做不到这样,但我们应该在亲密关系里试试看。
【 I 讲解引导】
【概念重述】
WHAT:这个原文片段告诉我们在给别人提建议或表达反对意见的时候,用三明治沟通法更有效。
WHY:当他人给我们意见时,通常我们会本能的防御,因为我们感觉好像被否定了。同理,我们在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那其实对方也有一个这么的过程。而当我们把意见用爱和肯定来包裹的时候,对方就会更容易接受否定。
HOW: 那么如何做呢?
第一,肯定和欣赏对方的努力和付出
第二,表达你对潜在负面影响的担心
第三,提出你的建议及好处
例子:
上周得知我公公在家肩膀摔伤半个月了,还特意瞒着我们。我老公知道后就很担心,一再的追问还埋怨。事后我就和老公做了下沟通,
我先肯定了他对爸爸的关心:“我知道你听到爸爸受伤了,你感觉很着急,他瞒着你,你也很自责。所以你想要多关心多了解些情况,希望能帮上忙,所以一再追问。”
接着我表达了我的担心:你想为什么爸爸要瞒着我们呀?他是不是不想让我们担心呢?也不想被这么问长问短的,甚至还被责怪怎么这么不小心。你们刚刚的对话,你觉得他的感觉好吗?“
最后我提出了建议,讲了建议的好处:”爸爸是个成年人,相信他有自己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只是表达你的关心和支持,他以后有什么事可能就会更愿意和你说。
预防可能的异议:可能有伙伴会觉得这是在搞套路太麻烦了,人和人之间交往真诚一点不好吗?特别是和自己的家人沟通时用也太虚伪了。我说的对对方就应该会接受。大家可能忽略了一点,每个人都喜欢被肯定欣赏,既然你的建议是对他有帮助的,那么就要用爱的方法来让对方收到。爱他就越要肯定他欣赏他。
WHERE:这个方法适用范围很广,在给家人、朋友、同事提建议和不同意见时都可以用。当然在谈判、对抗时不适用。
【A2分步催化】
【A2分步催化1】
方法学完了,接下来,是实践环节。大家想一下未来什么情况下,你可能会跟其他人提建议或者不同看法,比如跟伴侣沟通生活习惯问题、跟孩子聊学习问题、和伙伴交流不同观点......等等等等,你想到了什么场景呢?
可以用(when)当时是什么时间?(where)在什么地点?(who)现场有谁?(what)是一个什么情境来阐述。
有没有哪位伙伴愿意跟我们分享一下你的场景呢~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1:在项目上和老板有不同意见需要沟通时
学习者2:事先商量好的500个跳绳计划,到点了孩子说很累,不愿意做
【A2分步催化2】
那我们来设想一下,刚才在小组内分享的那个场景发生了,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三明治沟通法来实践一下,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来处理?给大家2分钟时间思考。
我们再请一位伙伴分享一下他是怎么运用的。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2:
如果学了这个三明治沟通法,我就会先肯定他的情绪:确实你是有点累的,那你确实不想跳,觉得累,那先休息一会儿,我们一会儿想跳了我们再来跳一下。
表达担心:那你说你明年想参加运动会,那我们就要从每天的积累嘛。我担心如果说每天都不练哦,那你很难去参加这个运动会,因为跑不过人家。
提出建议:那如果确实想要做这个事情,那我建议就先每天练一点,那比如说你觉得500个有点多,那没关系,我今天从200个开始,先适应了再去加上去。
当你这么和孩子说的时候,他可能的感觉会是怎样的?
学习者2:他可能就会比较好接受一点。因为我现在是站在他的同一个角度,不是跟他对抗嘛。
【结束语】
所以你看哈,我们只是一个视角的切换,或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切换哈,那就在我们在提不同意见的时候,它的效果真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哈。
是的。他可能会更容易去行动起来,因为他能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你也能够理解他,你是希望他更好去达成他的目标的。所以这样你们的关系是更和谐,然后他也感觉是更幸福的哈。
所以当我们能够站在对方的感受上,以他能收到爱的方式去表达的时候。我们的建议,我们的不同意见,就会被对方接受。好,我今天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