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三个标签)
大家好,我是燕子,我的三个标签是:追剧爱好者、终生学习爱好者、二级冲三级拆书家;
从事影视相关幕后工作从业人员。
终生学习让我不断思考、收获成长。
目前2-4,冲刺三级拆书家,希望在拆书帮收获知识、收获志同道合的朋友。
【分组】为了便于接下来的学习,我们先分组。
【图书介绍】(预计时间:2分钟)
【Feature特征】:
今天给大家带来《刻意练习》中两个片段的拆解:
《刻意练习》是由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教授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教授联合出版的一本书。书中向我们强调了通过刻意练习,人人都能从一位新手成为大师,从各个维度指导大家如何刻意练习,是真正可以帮助普通人从一位新手训练成某一领域专家的一本书。
【Advantage优势】:(主要写与同类书籍相比的时候,他的优点)
这本书自2016年出版以来,就横扫豆瓣和各大图书好评榜,被樊登老师、赵周老师等大咖都推荐与同类书籍相比,这本书不仅理论扎实,而且有大量的实验和案例,帮助大家深度理解。
【Benefit利益、好处】:B1【B1.学完本书可得利益】
本书详细剖析了人们在学习方法中常见盲点,并提供了许多立竿见影的方法、技巧、规律与准则,用大量的真实案例支撑,帮助读者以最迅速的方式掌握刻意练习技巧和方法。
【Benefit利益、好处】:B2
通过第一个片段的学习,能够帮助你在想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学会如何找到一位好老师。学习完第二个片段能够帮助你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自己设定合适的自我练习的方式方法。
两个片段之间是并列关系。
接下来,请大家先阅读原文拆页
【主题】刻意练习
【片段来源】:怎样找一位好导师
【R便签】P433-434见附件
怎样找一位好导师?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番反复,但你可以采用几个办法来增大成功找到好导师的概率。首先,尽管好导师并不一定是世界上最出色的人,但他应当在行业或领域之中有所成就。一般来讲,导师只是能够引导你达到他们或者他们的学生曾经达到过的水平。如果你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初学者,那么,只要导师具有足够熟练的技能,对你来说都可以,但如果你已经训练了好几年,那你需要找一位更能干的导师。
好导师还应当在他所在行业或领域的教育中具有一些技能和经验。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士并不能胜任导师的角色,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来教别人。他们本身能够做出杰出业绩,并不意味着就能教其他人怎样追求卓越。询问一下导师的经验如何,有可能的话,做一番调查,甚至和这位导师以前的或现在的学生交谈。这些学生有多么优秀?他们技能的提升,多大程度上归功于那位导师?他们对导师的评价是不是很高?最好是和那些刚刚开始接受导师指导的人交谈,因为他们的水平与你现在大致相当,他们对那位导师的体验,也与你自己从那位导师那里获得的体验最接近。理想的情况是找一些年龄和相关的经验与你相当的学生。有的导师可能非常适合教孩子和青少年,但对怎样帮助成人学生,经验相对不足,理解也不够透彻。
衡量导师的声誉时,要牢记主观判断的不足。在线评级网站尤其容易产生那些不足,因为这些网站上的评级,通常反映了导师有着多么迷人的外表,或者在他手下学习多么愉快,而不是反映了他们的教学和辅导多么高效。在了解对某位导师的评论时,要忽略那些关于他的课程多么有趣的评论,着力寻找那些对学生取得的进步以及已克服的障碍进行特定描述的评论。
特别重要的是查询意向中的导师在训练方面的情况。无论你每星期跟导师上多少堂课,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训练,完成导师布置给你的练习。你希望导师尽可能多地在上课期间指导你,不仅教你如何练习,而且告诉你应当注意哪些特定的方面、你犯了哪些错误、怎样识别卓越的表现。要记住:导师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帮你创建心理表征,以便你能监测和纠正你自己的表现。
好,我看到大家都已经看完拆页了,那么接下来我就来分享下我对这个拆页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目标】在拆解之前,先定一个学习目标,大家跟随我学习这个片段之后,能够学会运用“寻师三步法”,在需要导师指导的时候,找一位适合自己的好老师。
【What】
这个片段主要告诉我们如何结合自身技能水平找到匹配导师的方式方法。
因为主要步骤有三步,暂且称呼它为:寻师三步法。
【Why】
【一般常规无效做法】
我们一般怎么找导师呢?当我们提高技能时一般找师父都怎么找啊?找名师、广告推荐、熟人介绍,看着这人厉害就想让对方当自己老师?
【这样做的坏处】不论是广告推荐还是熟人推荐,最终用不用,用哪个老师还是得自己分辨,如果盲目的跟随导师,很可能因为不适合自己而影响教学质量,搞不好还会责怪推荐人或者是广告纠纷,这样做不仅很难保证学习成效,还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纠纷。
【反例】给大家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去年,因为升职,增加了很多需要公众表达的场景,这是我的弱项。因此我迫切的想要在找到一个导师能够快速教会我公众表达。
网上好多教授演讲的老师,随便找了一个看着有眼缘的,去听了很多课,做了很多笔记,也听完了整个线上系列课。但是时间也花了、课也听了,半年过去,但职场里的公众表达依然没提升。
【How】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一位好老师呢。依据片段我们可以看到。
接下来我先讲解下拆页里的“寻师三步法”,讲解后用“寻师三步法”来重新拆解我的案例。
1. 定需求,定方向(明确自我目的和需求)
思考你希望在哪个领域得到指导,以及你希望导师具备哪些特质和技能,这样更容易有助于你的定位和筛选。
如果你是初学者,找一位有熟练技能的老师即可。
你是进阶者,那要找到一位更加厉害的老师,所谓更厉害就是“你做不到的老师做得到”。
但不论是哪个方向的老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老师除了“懂”是否还会“教”
2. 多交流,重经验
①直接与目标老师交流:
教授对象:是儿童还是成人,或者其他年龄层
专业技能:擅长领域在哪里,过往经验如何
教学能力:表达能力、过往学生水平、是否有反馈、能否给出指导建议,老师除了自己会,能不能教
②与目标老师的学生交流
尽可能直接的和目标老师的学生交谈,了解清楚学生的成就多大程度是这位老师的教授带来的。
3.排偏见、重客观
①排除偏见和主观因素
排除偏见和主观的因素,比如老师的颜值、声音、性别、年龄,或者是官网的评分、级别等。
②客观评价:用客观的东西来衡量这位老师,比如这位老师帮助学生克服过哪些困难等,要看真实数据和评价。
【反例变正例】因此,我在学习了“寻师三步法”之后是怎样做的呢。
1、定需求,定方向
我是初学者,希望在公众表达领域能招到找一位有熟练技能的老师,能够教会我一些职场通用模板,然后又练习场景并且可以给予我反馈,引领我提高。
2、多交流,重经验
锁定好目标老师后,去试听一节课,然后
①直接与目标老师交流:通过和老师交流,了解这位老师的教授对象、专业技能、教学能力,比如这位老师是否能提供演讲模板并教会我运用并给予我反馈或者有效指导。
②与目标老师的学生交流
课后,与跟我差不多经历的同学交流,搞清楚老师是否帮助他们克服了困难,克服了哪些困难以及教授对象、专业技能、教学能力这三个方面的评价。
3、排偏见、重客观
在观察老师的过程中,我其实还蛮不喜欢老师穿花衬衫,是不是冒出一些不雅词汇,但是这些可以忽略不计。用客观的东西来衡量这位老师,经过了解。通过直播讲授、课后留作业、完成作业及时奖励、次日直播二次应用实战,是否实打实的教会同学把理论变成行动了。
【Where】
这个方法适合想要深入学习某一项技能的学习并且需要导师引领的情况,那么选择一位好的老师将会对您的学习成效产生重大影响。不适用于特别是只想学学又不在意学习效果的情况,那些只是想掌握大概情况而不需深度掌握的技能的学习。就不需要使用此方法。
【预防异议的讲解】还有些朋友可能会想,这样找老师好麻烦呀,凭直觉就好了。其实不然,你前期多花些时间找到好老师,恰恰是可以帮你省很多事情的,选择合适匹配的导师,找到匹配的导师,能让你的学习效果更高效,磨刀不误砍柴工,选导师环节还是不容小瞧哦。
【显像提问法】(不需要解决方案)
请大家回想下,你自己最近一次找导师/教练的情景。是因为什么要找导师啊?例如:最近一次学习某项技,比如想学演讲或者想学英语、学拆书、学瑜伽、学健身等等,当时你是怎么选择导师的?成功失败都可以哦,你最想分享那一段经历?
请小A同学分享下
【伙伴分享】(不需要解决方案)
学习者 A:我想提高演讲能力,当时2021年花了2万块去学习,从头到尾都在听老师讲,一点效果么有,钱也花了。
【A1+指令】(反思加工指令,强调加工过去的例子)
请思考一下,如果时光倒流,当时学过“寻师三步法”你可以怎样应用刚才学习的方法去找导师?针对刚才各自最想分享的经历,你会怎么寻找自己的导师?那么请你们按我发给你们的“寻师三步法”表,两两分组进行分享。
【组内分享】时间是3分种。
【小伙伴分享】(预计时间:2分钟)
A小伙伴吧,请你讲一讲。
拆书家:如果当时学了“寻师三步法”,你会怎么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找导师?
学习者 A:之前学习瑜伽,是听别人介绍的,如果用这个方法:
1、定需求、定方向:先考虑自己的需求,是产后瑜伽的方向。希望老师是专业的、有能力的;
2、多交流,重经验:交流层面,去跟老师交流是什么层级的,擅长的领域,能给我什么建议。再跟目标学生交流
3、排偏见、重客观:排除偏见,排除老师的外貌,从专业的层面去衡量,技术很好的老师不一定身材非常好。
【总结】感谢A的分享,做的特别好的是第三点,排除了老师的外貌这个偏见。每个人都有提升自己、改变自己让自己变的更好的愿望,通过“寻师三步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掌声送给她谢谢!
【过渡】(点出两个片段之间的关系/逻辑)(预计时间:1分钟)
通过上面的拆页我们学会了“寻师三步法”,导师在某个领域内有健全的体系和认知、可以帮你规划每个阶段需要达到的标准,还能及时反馈存在问题,能快速提高学习效果。可因为时间、精力甚至经济等因素,没有导师指导学习时,该如何设计练习方案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下一个拆页“自习4步法”,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我们如何继续学习。
【学习目标】在拆解之前,我们先定一个学习目标,大家跟随我学习这个片段之后,能够学会运用“自习4步法”,在没有专业导师指导和反馈的情况下,输出自我练习整体行动方案。
【主题】刻意练习
【片段来源】:自我设计练习方法
【R便签】P459见附件
我最喜欢的一个关于这种自我设计练习方法的例子,是里约热内卢一所马戏学校的一位学生讲给我听的。他参与了马戏团演出指挥的训练,发现自己存在一个问题:不知道怎么在表演期间让观众保持兴趣。除了介绍各种各样的马戏节目,演出指挥还必须做好准备,随时填补各个马戏节目演出间隙的准备,防止冷场,尤其是假如下一个节目的准备工作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导致演出推迟的话。但是,这位学生找不到现场观众来练习他的方法,因此,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来到里约热内卢市中心,开始和那些在下班高峰期间回家的人们攀谈起来。大多数人都急着回家,因此,他必须努力使他们既有足够的兴趣停下脚步,来倾听他说些什么。在此过程中,他运用自己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来吸引人们的关注,并且利用一些足够长但又不至于太长的停顿来制造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
不过,这个例子最让我感到震惊的是他如何进行刻意练习;他用手表准确记下每次与路人的对话可以持续多长时间。每天,他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这样练习,并且围绕哪些方法最管用、哪些方法根本不管用,做好了笔记。
好,我看到大家都已经看完拆页了,那么接下来我就来分享下我对这个拆页的理解和体会。
【学习目标】在拆解之前,我们先定一个学习目标,我们完成第一个拆页的学习之后,大家跟随我学习这个片段之后,能够学会运用“自习4步法”,在没有专业导师指导和反馈的情况下,输出自我练习整体行动方案。
【What】这是一个关于马戏团学生在在没有专业的导师指导反馈下,自己设计了一套练习方案,最终提高自己的技能案例。
【Why】
【一般常规做法】大部分的人们在设计自我练习的时候是列个计划,然后就开始练习。
【这样做的坏处】这样没有以结果导向和及时反馈的去设计目标练习方法,容易偏离正确轨道。这样的自我练习往往会导致效率低下,或者是重复练习,因为没有反馈自然学习没有什么进步,长期没有进步的学习最终只会导致你的学习热情下降,放弃学习。
【How】
【拆页行动步骤】那么具体要怎么做呢?
第一步:定目标。
明确本次练习的可衡量的练习目标。切记是本次场景下练习的目标,不是终极目标。拆页里马戏团学生的目标是:让观众停留,保持观看兴趣。
第二步:找场景。
找到练习场景。为了解决问题马戏学生寻找的练习环境就是去里约热内卢的市中心,和下班高峰期回家的人们攀谈,为什么这个环境是合适的呢,因为下班高峰期的人们着急回家,马戏学生必须想尽办法才能跟他们聊上几句。
第三步:记反馈
坚持练习、记录反馈。案例里,马戏学生每天练习好几个小时,并用手表记录下了精确的对话时间,并且围绕哪些方法管用,哪些不管用做好了笔记。
第四步:勤改进。
有反馈就得要改进。拆页里,小哥回家后,他还会“围绕哪些方法最管用、哪些方法根本不管用,做好了笔记”。这样通过:“定目标-找场景-记反馈-勤改进”的闭环模式,实现自我练习。
【意译案例】
我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之前因为换工作,我需要去更高要求的单位面试,但是发现自己存在一个问题:回答问题时,一直胆怯发抖,答题抓不住重点,没有亮点,让人听得昏昏入睡。为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提前把相对应的面试模板的答案背下来,但是依然没有效果,因为上场就紧张,然后忘词。而且还会有很多临场发挥的地方。当务之急,要想在面试中获胜,我必须要达到说话有亮点、有重点、表达有逻辑,吸引面试官注意【定目标】。于是我去到各种可以有自我介绍的场景去练习,比如行业交流会、读书会、交友会等等【找场景】。于是,我持续一个月,每周固定参加3场活动。从参与者关注度和沟通时长获得练习反馈,判断哪种方法有吸引力【记反馈】。回到家后,“围绕哪些方法最管用、哪些方法根本不管用,做好了笔记”【勤改进】。最终能力提升飞快,如愿以偿进入国企单位。
【Where】
【适用范围】“自习四步法”本方法适用于这种方法适合于有一定自学基础并且想通过自学、自己练习不打算找导师或者短时间内没有导师的人。不适用于O基础或者还没有自学能力的人,比如学龄前儿童、毫无基础的入门学徒等等。
【预防异议的讲解】何必这么麻烦,要学习就反复练习,一直练习就对了。没必要这么麻烦。反复练习可能会成功,但是我们要明白,反复做一件事情的目的,是找出我们在某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要聚焦在这个方面取得进步,所以,我们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有反馈,清楚的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针对不足不断优化改进,这样才能取得进步。
【场景设计】请大家通过下面提供的场景,运用今天学到的“自习四步法”,进行角色扮演。
【故事背景】:小A想要锻炼自己的公众表达能力,因为小A面对公众讲话时容易紧张,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的情况,想突破这点,可是平时都在公司上班,也不好用自己的同事来演练。而你刚好学习了“自习四步法”。
【目标】:引导小A用“自习四步法”来设计自己的练习自己的公众表达达到不紧张的效果
如果你是小A的朋友,请结合案例场景,运用“自习四步法”步骤,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帮助小A进行分析,引导他输出自我练习的行动方案。请花5分钟准备,等一下,请1组给大家分享一下。(分组演练,预计时间:5分钟)
【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组演练,预计时间:5分钟)
学习者A:听说你想提高你自己沟通表达的能力对吗?
学习者B:是的。
学习者A:你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呢?
学习者B:希望面对很多人讲话时候能够不紧张、不脸红。
学习者A:那么你认为应该去什么样的场景下练习呢?
学习者B:比如读书会啊、家长会、会议啊。
学习者A:具体做什么去练习呢?
学习者B:去公众场合讲话,除了刻意练习以外,还要把练习时候的情况做记录,用于练习思考和反思。
学习者A:那做了记录和反思之后要做什么呢?
学习者B:根据记录的点,针对性的改进,看看改进后是否可以有所提升。
拆书家反馈:好,谢谢两位分享。
【分步催化1】(预计时间:2分钟)
【拆书家提问】(指向未来的、具体场景的提问,不用解决方案)
刚才,大家对我给出的具体场景,对“自习四步法”进行了演练。
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在接下来一个月内,你是否要学习某项技能,比如想学演讲或者想学英语、学拆书、学瑜伽、学健身等等,但是你在找不到导师,那么你会如何设计自己的练习呢?要包括具体事件、时间、地点、人物。请简要进行描述。
【拆书家】:学习者A你想练习的是什么内容
【学习者分享】(预计时间:1分钟)
学习者A:我想练习拆书
学习者B:我也想练习拆书
学习者C:我想练习私董会主持
【分步催化2】(预计时间:7分钟)
【拆书家提问】(学习者加工未来场景中的应用)
刚才大家都讨论了自己接下来想要练习的事件了,你在练习过程中,你会怎样运用今天学到的“自习四步法”给自己做一个行动方案呢?请先在小组内分享然后在纸上写下你“自习四步法”分析过程。5分钟后请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分享】(预计时间:5分钟)
学习者A:
定目标:我想练习的是作婚礼主持。
找场景:我目前能找到的场景是工作中可以练习,因为工作内容本身就设计培训和控场。虽然文案和话术不一样,但是情况是一样的。另外生活中,也可以寻找合适沟通场景。
记反馈:然后去记录和分析,通过场景的学习我能获得的价值以及效果,去拆解、去练习、去反馈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式。
勤改进:通过两种不同的场景去练习,聚焦自己想要的节奏,然后去精进自己的技能去改善。
学习者B:
定目标:我的目标是:让孩子在快乐地写出自己有灵性的诗句。
找场景:有适龄的孩子在场的情况下,都可以去调整和练习。
记反馈:练习时候记录反馈。
勤改进:通过不断的练习去增进自己的技能。
学习者C:
定目标:未来一个月拆书1本。
找场景:自我练习,周末来参加拆书帮。
记反馈:自我练习分享给大家,记录反馈。
勤改进:学习大家给到的方法,总结经验,不断练习。
学习者D:
定目标:未来一个月,目标是提升视频课成交率。
找场景:工作室、创造来访人员,有家长和孩子的场合都可以去练习。
记反馈:根据跟家长孩子的沟通反馈的问题和沟通过程记录哪些好、哪些需要优化和提升、哪些是需要做的准备,同步记录。
勤改进:根据反馈优化视听流程,通过搜集到的问题和意见来了解家长和孩子的需求,然后针对性的改进,比如有的孩子需要的是沟通和链接、有的可能需要的是家长、有的可能是情绪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提升我的视听技巧。如此形成闭环练习,通过多次的可以练习让自己游刃有余。
【拆书家反馈】感谢四位小伙伴的分享,给几个小建议:提高视频成交率这个终极目标前,具体需要具体什么样的指标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其次是需要把目标可以量化下,在定目标时候可以再明确下,这样对后面的步骤会有更好的帮助。最后,改进的部分是需要不断的改进-再调整-再改进-再调整,循环往复的过程。
感谢大家的分享,今天我们一共学了两个片段,一是“寻师三步法”,让你在茫茫人海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二是“自习四步法”,希望大家运用学到的知识,帮你在没有导师的情况下也能做到有效的学习。希望这两个方法能解决大家生活工作中大部分的学习问题,成为有效学习的高手。
谢谢大家的陪伴。让我们有一个更精彩,更值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