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父母的语言》 所属活动: 邢台市第二分舵1-1过级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共情关注“三步法”

开场:

各位好!我是云静,白云的云,安静的静。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无比热爱这个职业。我善于倾听,在倾听中帮助大家思维碰撞,涌现出各种新鲜点子,应对生活困难;在学习团队里是“技术、宣传担当”,做公众号,做PPT,做视频,做直播。就像我的名字,看似静的云朵,却一直在流动,在尝试新鲜事物。因此,我又和伙伴选择加入了拆书帮。

过渡语:什么是拆书帮?怎么拆书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接下来给大家带来的是书籍《父母的语言》120、121页片段,大家可以先观看文本片段。看完之后抬头示意我。

“共情关注”三步骤:

“共情关注”的核心目的,就是父母的回应,一个小孩未来的成长,比如认知力、情商、自控力、身体健康,等等,都跟母亲的回应紧密相连。父母的回应在孩子成长的头五年显得尤为重要。科学表明恰当的感情回应对于孩子的行为和大脑发育是很有必要的。 长久以来,尽管为人父母被认为是本能,人人都干得了。其实,这个过程并没有说的那般容易。相信这一点会得到身心疲惫的父母的认同。父母的回应,本质上就是“共情关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步骤:

1.观察;

2.理解;

3.行动。

婴儿和小孩会使用他们独有的信号让父母了解他们的需要。这些信号可能是语言或非语言的。比如有人问你,听过婴儿的哭声吗?或者,那个小孩啊,应该两岁吧?当我们关注得越多,我们的心就会随之揪起。

理解,通常来说并不那么容易。然而,只有充分理解,才能开展下一步:行动,就是如何去做。比如,孩子到底是累了?饿了?无聊了?还是尿床了?所有的父母都明白,理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是一项需要精心打磨的技能,并且它并不保证绝对的准确,因此,我们需要随时更正它,随时做好补救。

无论孩子的行为出于怎样的目的、是否恰当,父母都应该给予孩子温暖的回应。孩子只有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温暖,才能茁壮成长。科学研究也证实,所有的孩子都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怀。温暖的关怀最终能保证孩子平稳的成长。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育儿问题:孩子总是和父母作对,动不动就会用哭、争吵、不理你等方式进行对抗,作为父母打也打过,骂也骂过,道理都讲烂了,也不听话。真不知道怎么办。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尝试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当下行为表现上,集中注意力观察孩子行为,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产生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找到孩子现在感兴趣的是什么,最想做的是什么,继而采取,轻松化解矛盾冲突。

如果孩子的行为长期得不到关注和理解,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与性格养成,亲子关系也会随之破裂,因此想要避育儿悲剧的发生,可以选择共情关注三步法,让孩子开开心心的“听话”。

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做?可以尝试以下三个步骤:

1.观察行为;父母需要耐心观察孩子当下的行为表现,例如孩子回到家,不愿意先写作业,在书桌前发呆,玩手机游戏、看电视。

2.理解需求;观察完孩子的行为,就要试图去理解孩子此刻的注意力集中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想写作业,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行为,通过观察发现此刻孩子的关注点是想玩游戏,想先放松。

3.采取行动,这个行动是可以倾听孩子,做出反馈。还可以是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和孩子此刻想做的事情,满足孩子当下需求,继而让孩子安心写作业。

当然共情关注三步法不仅适用于对孩子的养育,也可以用于夫妻,同事之间的相处。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这周五孩子在幼儿园参加故事比赛,讲了一个《会变色的小花猫》的故事,周六晚上和姥姥视频,想让孩子在姥姥跟前表现一把,于是把正在看动画片的孩子喊了过来给姥姥讲故事,孩子坐在手机前,一句话不说,姥姥说鼓励了很多遍:“听说宝宝讲故事很厉害,快给姥姥讲讲。”孩子无动于衷,我很生气,对他说:“姥姥在和你说话,想听你讲故事,你在幼儿园讲那么好,快给姥姥讲讲。”孩子继续沉默,然后对姥姥说:“我累了,不想讲。”于是我告诉他:“如果你累了,电视也别看了,洗漱睡觉吧。”孩子瞪着我,很生气很使劲的把手机视频关掉,电视关掉,跑到了床上,无论我怎么吼他,都不出来洗漱,进屋看他的时候,他在床上自己哭,直到睡觉我们两个都没再说话。

反思:现在想想,孩子不愿意给姥姥讲故事的这一行为背后,其实是因为我打断了孩子正在看的动画片,我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一味地想满足自己的需求,于是孩子的情绪爆发,产生冲突。其实,我应该观察到孩子的行为,在视频前与孩子商量,是否可以暂停和姥姥视频,如果站到孩子的角度去共情他,就会避免后续我们的争吵。

我计划在下周一语文课上,用共情关注三步法让小梓将注意力集中在40分钟的课堂上。

行动:

1.课上,观察小梓接话茬,发出怪音等具体行为表现方式,以及出现这些行为都在课堂的哪一环节。

2.试图理解她的行为,是不是在讲到她会的问题时接老师话茬;还是她想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她现在想要表达什么样的需求。

3.接着,可以在课堂上这么说,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吗?老师知道你有想法,现在我们先上课,课下再一起聊一聊。

虽然不知道是否能成功,但在尝试之后会给大家做一个反馈,期待周一小梓在课堂上的改变。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尝试用观察、理解、行动共情关注三步法对待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让沟通更顺畅,关系更加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