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 大家好,下面进入我的带拆环节,先进行自我介绍,我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第一个标签:特别“牛”的姑娘(我属牛/金牛座/牛年结婚/职业生涯从蒙牛乳业开始);第二个标签:营销实践者,营销砖家,从事营销工作7年,目前服务于零售行业;第三个标签:学习爱好者:现阶段专注于拆书技能的过级,走在成为三级拆书家的路上。
习惯13:用30秒时间提出3个要点
当你用“可以占用您1分钟时间吗”成功的争取到上司的时间之后,接下来就必须简洁的完成“报、联、商”。
据说在美国的硅谷,有一位年轻的经营者在电梯前等待一位著名的投资人,趁着和他共同搭乘电梯的30秒时间介绍自己的事业,从而成功地获得巨额的资金援助,这就是著名的“电梯游说”。
先不管这个成功的创业故事是否真实,但这个方法确实是出自麦肯锡的“电梯测试”。
所谓“电梯测试”就是在搭乘电梯的30秒内,必须向顾客完美的说明现存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在麦肯锡工作的员工,用“可以占用您1分钟的时间吗”得到与上司交谈的许可之后,要用30秒的时间说明重点,然后给上司30秒的时间做出判断。
或许有人认为30秒的时间太短。但习惯之后你会发现30秒的时间已经绰绰有余。请思考一下,30秒的时间足够播放两段的电视广告。一段电视广告只有短短15秒,却足以使消费者产生购买的欲望,或者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需要广而告之的事情,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当然我们没有电视广告那样准备充足的素材和背景音乐,但却多出一倍的时间。
为了在30秒内简洁地向对方说明情况,麦肯锡的优秀经营顾问们经常使用被称为“3个要点”的技巧。从心理学上来说,2个给人的感觉太少,4个太多,所以3个数量刚刚好。
他们在平时思考的时候就养成了将要点分成3部分的习惯。所以,越是在短时间内,他们所传达的内容越清晰、简洁、接近本质。反之,如果是持续30秒以上的交流,那么最想传达的内容可能变得不那么明确了。
那么,应该如何总结出3个要点呢?
不管是说明还是“报、联、商”,首先都要将想要传达的内容分为以下3个要素。
1.现在掌握的情况
2.对现状的解释以及理由
3.结论以及解决办法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第一章中提到过的“空、雨、伞”、假设你要劝一个准备 出门的人带雨伞,那么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例1:建议对方带雨伞:
1.现状的掌握情况
“xx先生,请等一下,抬头看一看,满天都是乌云。”
2,对现状的解释以及理由。
“这说明一会儿很有可能突然下雨,可能会被淋湿。”
3.结论以及解决方法。
“请带上这把雨伞。”
在实际应用中,顺序应该变更为“结论—理由”。特别是在商业领域,一般情况下都应该首先告诉对方结论,然后再告诉理由。
“请带上这把雨伞,抬头看一看,满天都是乌云,这说明一会儿很有可能突然下雨。”像这样先说出结论,然后补充理由。
当然30秒只是一个标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限制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关键在于将传达的信息集中在真正重要的内容上,并且将内容分为3个要点,这样更容易使对方理解。
不如明天就找一个在电梯上碰到的让你做一下练习吧!
【导入:问题场景】1分钟
当你用第一个片段的技巧成功地争取到上司的时间之后,接下来就必须简洁的表达你要说的内容。麦肯锡给出一个“电梯测试”方法,教你如何用30秒的时间提出3个要点。
【图书介绍】:1-2分钟
今天我要拆解的片段选自《麦肯锡工作法—麦肯锡精英的39个工作习惯》,作者是大岛祥誉,曾在麦肯锡公司从事新事业开拓战略、公司战略以及经营战略的制定等咨询项目。2002年独立创业,从事高管培训、及领导力开发等咨询服务。书中的39个工作习惯是麦肯锡亲身实践的“立竿见影”的简单习惯。如果你读过麦肯锡的经典著作《金字塔原理》你会发现,这本书是根据原理的具体应用。
【FAB法介绍图书】
特点:1.整书将39个习惯进行了归类
2.每个章节很简短,但重点突出,并且每个习惯后有个小结提炼。
优势:方便学习者按照类别培养练习这些习惯,每章小结可以帮助学习者快速复习重点。
好处:通过学习本书并工作中不断练习这些的简单习惯,可以有效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作的品质与效率。
【R环节:用30秒时间提出3个要点】1-2分钟
【I环节:重述原文】3-5分钟
简明扼要的说明或汇报,首先要将想要传达的内容分为以下3个要素:
1.现在掌握的情况2.对现状的解释以及理由3.结论以及解决办法
其次,在实际表达时先说结论(要素3),再表达理由(要素1和2)
【预防异议】
原文中也有强调,30秒只是一个标准,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限制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关键在于将传达的信息集中在真正重要的内容上,并且将内容分为3个要点,这样更容易使对方理解。
【强调不那样做的坏处】
人们一般向别人说明一件事情时,会从头到尾描述一遍事情的经过,而且在表达的过程中还会重点强调自己比较关注的细节的点。
但这样的表达,很有可能让听的人抓不住重点,越听越糊涂。因为在我们讲述的过程中,听众会假定你说的每一句话之间存在着某种逻辑关系,如果你不预先告诉听众结论,以及这个结论和事情本身的逻辑关系,人们一般会按照自己的逻辑进行推理,就会出现和你想表达的有偏差。
所以,在简短的时间范围,先说结论再阐述理由,是职场人学会表达的一个重要技能。
【举例子】
事情背景:需要设计师加急设计门店装饰物。原因是原计划在13档开展微信招募活动,但由于和总部安排的活动冲突,要调整在12档开展,下周二就要下发执行手册。
我:“鹏哥,总部13档开展了支付宝派券活动,经过系统压力测试,这档期不能再开展其他优惠券的活动了。我们13档有安排微信招募的优惠券活动,所以需要调整到12档。下周二要下发执行手册,需要在今天完成微信会员招募的装饰设计。需求已经发邮件给你了。”
案例反思:用今天的片段的技巧重新沟通,我会这样说:鹏哥,需要你帮忙今天完成一个微信招募的门店装饰物设计,需求在已经发送的邮件里。这么着急是因为我们的计划与总部发起的支付宝活动有冲突,下周二就要下发执行手册。
【分小组】
【A1环节:激活学习者经验】5分钟(4分钟,1分钟分享)
显像提问法:向领导汇报进度时,领导有没有用“哦……然后呢?……”这样类似的句式引导你往下说,最近一次发生这样的情形,请描述一下你是怎么说的?每人1分钟,请在小组内分享一个失败案例。
参与者分享:人力部突然召集我们产品部人员开会,要求在下周完成一个线上的课程。海霞回来和领导说:今天人力部找我们开会,这个会议不是市场部发起的,现在人力部让我们下周完成一个网课的内容,时间太紧,我完不成。领导说:那怎么办?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在海霞和领导沟通时,没有结论以及解决办法,仅仅说明了时间太紧,自己完不成的现状。
【A1+环节:请学习者加工反思】5分钟(4分钟讨论,1分钟分享)
如果刚刚讲述的失败案例让你再说一遍,用今天片段给出的方法,你会怎么表达呢?每人参与者分享:如果重新沟通一次,我会和领导这样说:领导,今天人力资源部开会说需要我们在下周一提交一个关于XX产品的网课内容,根据我们部门这周的工作计划,无法按时完成,是否能请您与人力资源部协商一下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