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所属活动: 常州龙城分舵练级2023第56场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 对生气的孩子回应:方法最重要

开场:

一、自我介绍和分组、学习目标

【拆书技能】: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自我介绍】

各位伙伴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今夜的相聚陪伴赋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陈芳。

三个标签简单的介绍

1. 首先我是一名美业顾问(目前有一间自己小小的工作室)

2. 我是孩子的学习提升导师(未来会专注亲子育儿类的书籍)

3. 正在努力向三级精进的二级拆书家。

【分组】

那由于后面有讨论演练环节,我先来做个简单的分组,从我的左手边两个人两个人一组可以吧,最后张瑛老师那边三个人一组,OK。

【总学习目标】

我今天的讲解有两个拆页,第一个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第二个拆页是:如何回应生气的孩子的方法。

我们都知道只有父母学会正确的回应孩子的问题,不带无礼、侮辱的反应,孩子才会愿意听取,才不会反应、反击,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那我们做父母也不是万能的神,总归也有与孩子发生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那今天的第二个片段将教会我们如何回应孩子生气的方法。

这两个片段是一个并列关系。

学习目标1:首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个片段,在大家跟随我完成本次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正确回应的三步法,学会正确地回应问题,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就本能地产生反应。

二、图书介绍

【拆书技能】:选择图书是实用类或理论类图书。学习者场景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别出事件、提问、影响和解决4个步骤。

【场景】

开讲前,先来段故事。我家大宝呢,从小吃饭的习惯就没有培养好,每次吃饭,饭桌前都是糊的一塌糊涂,有时候衣服上,地上也弄得很脏,这令我经常的特别烦躁和无语。前几天在家的一次晚饭,她盛汤的时候,我提醒了她几次,注意袖子别蹭到菜碗里了,话音刚落,就蹭一袖子油了。我当时也是一通怒火:“我就知道你会蹭到袖子上,每次都是。你都12岁了,这事需要我再一次次提醒吗?”这时大宝也怒怼回来,“我要你提醒了吗?”那接下来的场景基本上不是她鸡飞狗跳,就是我鸡飞蛋打了。

【提问】

大家有过类似的经历吗?你们又是怎样解决的呢?是直接用反应过激的态度说教?还是用打骂的行为?最后的解决效果如何呢?那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影响】

类似这样的事情,相信很多父母与孩子都会多多少少的发生。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父母一遇到问题,首先就是运用父母的权威去无礼羞辱的反应去否定孩子,孩子再发怒反击回来,这样只会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越来越严重,而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解决】

那我今天带来的这个片段就是选自于这本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作者将教会我们,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如何正确有效地回应,而不是过激的反应。

【过渡语】

现在请大家花2分钟时间,阅读手中的原文片段一。阅读完成的伙伴可以举手向我示意一下,现在开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三、阅读拆页(一个拆页的RIA总共15-25分钟)

【拆书技能】: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两个拆页是有逻辑关系

出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激烈争吵有一个规律的、可预见的顺序。孩子做错了什么事,或者说错了什么话,父母对此作出无礼侮辱的反应。孩子则以更糟糕的言行来回答。父母再反击,高声恐吓,或者横暴地处罚。

一天早晨,早餐时间,七岁的纳撒尼尔在玩一个空杯子,他的父亲在看报纸。

父亲:你会打碎它的。你总是打碎东西。

纳撒尼尔:不会的,我不会打碎它的。

就在这时,杯子掉到地上摔碎了。

父亲:你就大声哭吧。你真是个笨蛋,屋里所有的东西都被你打碎了。

纳撒尼尔:你也是笨蛋,你打碎了妈妈最好的盘子。

父亲:你居然叫你父亲笨蛋?你太没礼貌了!

纳撒尼尔:你也没有礼貌,是你先叫我笨蛋的。

父亲:你不许再说话!马上站起来回你自己的房间去!

纳撒尼尔:来啊!逼我啊!

这种对其权威的直接挑战激怒了父亲,他一把抓住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通。在试图挣脱时,纳撒尼尔把父亲推到了一扇玻璃门上,玻璃碎了,割伤了父亲的手。看到血,纳撒尼尔慌了,他跑了出去,直到深夜才回来。全家人都心烦意乱,那天晚上没有人能睡好觉。

纳撒尼尔是否得到教训以后不再玩空杯子,跟他得到的关于自己和父亲的消极教训比,后者对他更重要一些。问题是,这场战争是必然发生的吗?可以避免吗?或者可以用一种更聪明的方法来处理这样的事件吗?

看到儿子玩杯子,父亲可以拿走杯子,然后给他一个更适合玩的东西,例如一个球。或者当杯子打碎时,他可以帮助儿子处理玻璃碎片,顺带说一些像“杯子很容易打碎,有没有想过这么小一个杯子居然能弄得这么乱?”之类的话。

这种和气的话会让纳撒尼尔很惊讶,可能会为他闯的祸产生歉意和赎罪心理。在没有呵斥,没有巴掌的情况下,他甚至可能会在心里思考,并自己得出结论:杯子不是用来玩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四、【I】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技能】:【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或者【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打勾)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伙伴都已阅读完成,没有阅读完成的也没有关系,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

【What】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拆页。拆页中第一个案例,里面有一位父亲,用了一种过激反应的语言和行为去羞辱打骂了孩子是不是?最后问题也没有解决,反而弄得两败俱伤。这种做法,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用什么词?(反应)

第二个案例,是作者用了举例更好的回应方式,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战争。这种做法,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用什么词?(回应)

【Why】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如果父母总是做出无礼,羞辱过级的反应行为,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越来越不尊重父母。只有父母学会找到问题的根源,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的赢得孩子的尊重。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概念辨析】

那到底什么是“反应”,什么是“回应”呢?这两者看上去好像没有太大的区别是不是?接下来我们来细细的区分这两个概念。

“反应”是一种当外界发生刺激时,你的情绪的反应冲动,是不受控制的,根本不考虑后果的一种被动行为。这种情绪反应,有可能是正面积极的,比如知道孩子考试成绩非常好的时候,能让我们感觉到快乐。但负面的情绪反应,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困扰。接下来的讲解和练习,我们也重点处理负面的情绪反应。

而“回应”则是一种有意识的对应方式,你很清楚你会怎么去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即使面临的是负面情形,我们也能做出是一种赋予能量的反应。

所以当你反应的时候,就会被事情控制着你,会有什么结果,不得而知,当你回应的时候,整个局面是在你的掌控之中的,你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结果。所以我们要学会去有效的回应,而不是凭本能的反应。

那接下来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反应”与“回应”,我来列举几个案例,大家分辨一下什么是反应,什么是回应。

1. 孩子放学回来,你看到孩子衣服上都处是墨汁,瞬间大怒:你看看你天天回来都是脏兮兮的,你再把衣服弄这么脏,就不要回来了,我不想看到你这么脏的孩子。

请问这是“反应”还是“回应”

学习者:反应

拆书家:对的,这是我们在面临外界负面的刺激时,产生的负面的情绪冲动,所以,这属于反应。

2. 晚上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发现文具盒里买的新钢笔不见了,你和她一起寻找时,发现书包里乱得跟鸡窝似的,你没有怒诉他书包总是这么乱,而是有序的指引他先整理好书包,或许书包整理清楚了,钢笔就能找到了呢?

请问这是“反应”还是“回应”

学习者“回应”

拆书家:对的。虽然我们受到了负面的刺激,但我们是有意识地应对了这种情形,清楚怎么说、怎么做,所以,这是回应。

3. 答应孩子这个周末带她去恐龙园玩,可是临时有工作安排,跟孩子解释,爸爸妈妈临时有事,只能约到下次了去了,孩子一听去不了,又是哭又是闹,你见孩子这么不讲道理,生气的对他怒吼道,都跟你说了,工作忙,没有时间,你再闹下次也取消。

请问这是“反应”还是“回应”

学习者:“反应”

拆书家:对,这也是我们在面临外界负面的刺激时,产生的负面的情绪冲动,所以属于反应。

4. 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孩子跟你说今天她的同桌一直打扰她上课,导致今天的数学课都没有听懂。

你耐心的听她诉说事情的经过,并为她今天的遭遇表示同情,耐心地跟她沟通协商解决问题。

请问这是“反应”还是“回应”

学习者:回应

拆书家:对,这是有意识地应对孩子,所以属于回应。

【过渡语】

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在孩子出了问题的时候是正回应,而不是反应的态度呢?以下我总结了三步。

【拆书技能】:【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给出了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How】(反例变正例)

1. 改观点

(正如我前面的案例,一看到孩子去盛汤,我就知道袖子一定会在菜碗里糊上油。还没有发生的事,我首先就否认了孩子,这就是给后面不一定发生的事,埋下了情绪的种子,所以首先我们要有信相信孩子)

2. 说事实

(我们只需要说出我们看到的就行了,例如:妈妈看到你的袖子上粘到油了)

3. 正引导

(你看衣服上粘了油,不仅不好看了,而且还特别不好洗,我想你也不喜欢自己漂亮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是不是?那下次我们注意一下,好不好,我家姐姐已经是大姑娘了,这点小事一定能做到,妈妈相信你!)

【预防异议】

那有些伙伴可能会说,不管说多少次都一样,当耳边风,不说吧又看不下去,说多了吧,她还跟你顶嘴,把你气得个半死。那为什么怎么说孩子都一样故犯呢?那到底是我们在用反应的态度在说教,还是在用正确引导的方式在回应孩子呢?想必,这才是问题的所在。

【Where】

回应三步法,不仅适用于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也适用于成年人之间的沟通,但对于比较小的幼儿就不适合,太小还没有形成习惯的模式,但是可以慢慢培养。对于正处在好习惯养成阶段的5到12岁小学生就非常的适用了。

【拆书技能】: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五、【A2】催化应用

【拆书技能】:使用【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A2 编剧本】

那通过我前面的讲解,相信大家已经对正确的回应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及学会去如何运用这三个方法(1.改观点2. 说事实3. 正引导)现在请大家自己编写一个未来一周可能会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故事需要有: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这里特别提醒一下小伙伴,要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以对话的方式分享出来)。

5分钟时间,现在开始。

【过渡语】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伙伴都已完成,那有请哪位伙伴来分享一下他设计的故事呢?

【邀请分享】

下面请樊老师分享一下。

樊老师:

时间:未来一周的周日晚上, 吃完晚饭7点。

地点:家里,

人物:我和女儿(果果)

起因:周一她要上学,周日晚上我检查她的作业。

樊老师:我说果果把你的作业拿出来我看看,写完了没?

果果:写完了。

樊老师:你把作业拿出来我看看,你确定你写完了。

果果:我确定。

樊老师:那我们来一项一项核对,最后发现英语网上打卡作业没有做,当时我的心啊,我那个火蹭一下就起来了,我的天哪,当时我就想拍桌子。但是呢?回想起学习了陈老师正确回应三步骤,我试着去运用:

第一步:改观点,我应该先平复自己的情绪去信任孩子。

第二步:说事实,我会说,果果咱们今天这个作业,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就剩这一项英语网上打卡没有完成,爸爸呢是希望你九点半之前能够完成,我相信你一定有能力完成这个作业。

最后结果,她在九点出头一点完成了这项作业。

【拆书家回应】好的,非常感谢樊老师的分享,让我们掌声给到樊老师。樊老师跟我们分享了她女儿写作业这样一个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运用了今天所学的三步骤,避免了与孩子发生一场亲子大战,而是游刃有余解决了这个问题。

【拆书技能】: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六、总结过渡+学习目标2(1分钟)(另一个拆页的总时间是35-55分钟)

【拆书技能】:学习目标中包含学习者要完成行为的具体内容和完成程度,现场学习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2】

好的,听完第一个拆页的讲解,有伙伴可能会想,那如果我们已经正确的回应引导孩子,可孩子有时候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还会嫌弃我们啰嗦,偶尔也会发生一些情绪怎么办?那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第二个片段“对生气孩子的回应:方法最重要”四个步骤。

在大家跟随我完成第二个拆页学习后,学习者能够运用(行为)回应生气孩子的四步骤(澄清),去接纳孩子生气的情绪,最后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界定)

【过渡语】

现在大家手中都有一页标有自测表的纸,在进入下一个环节之前呢,我们先来做个小小的测试。请大家现在仔细阅读表格内容,回忆一下自己在遇到孩子生气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呢?思考后,大家可以圈出对应的分数,然后统计一下分数,看看自己的得分情况,时间是1分钟,现在开始。

七、【A1】量表自测1分钟

【拆书技能】:【A1】技能环节的量表题清晰设置了多个选项,学习者通过自测可以了解在某一种情况下自己的而表现。

八、【I】解释自测题1分钟

【解释自测题】

这个自测题的目的是帮助大家了解关于孩子在生气时,大人的一个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得分越高,说明你平时在处理孩子情绪的时候做的很全面。

一共5道题,总分是30分,请问有没有25分以上的伙伴?

哇!29分有三位老师,说明这三位老师平时在处理孩子情绪的时候,做得非常的全面。

请问有16-25分之间的伙伴吗?

说明我们平时还是有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呢,还不够全面,还有需要提升的地方。

那15分以下的伙伴,咱们也没有关系哈,相信今天的拆页讲解一定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和收获。

【过渡语】

现在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手中的原文片段二,阅读完成的伙伴可以举手向我示意一下,现在开始。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伙伴都已经阅读完成了,没有读完的也没有关系,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九、阅读拆页

【拆书技能】: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图书内页,至少有一个拆页不包括how的内容

一对兄妹在地下室玩,突然传来什么东西被毁坏的声音,随后就是喊叫声和指责声。六岁的比利从楼梯上来,气得满脸通红,他一上来就脱口叫道:“贝特西把我的堡垒撞翻了。”他的妈妈同情地说:“哦——,那你一定非常生气了。”“我是很生气。”他转过身继续回去玩了。

这是比利的妈妈第一次试着没有卷入孩子们的日常争吵中。她没有问那个最具破坏性的问题:“谁先引起的?”这样就避免了儿子讲述冤情和要求报仇。通过真实地反应儿子内心的情绪,她避免了成为孩子们的法官、检察官、执法人这些不讨好的角色。


在下面的事例中,一位母亲同情的评论使得和平与战争成为一线之隔。九岁的大卫不想去看牙医,他很生气,激怒了他的姐姐蒂娜,她对他说:“噢,大卫,长大点!”大卫更生气了,行为变得更加令人讨厌。

她的妈妈对蒂娜说:“大卫今天很烦,他担心去看牙医。现在他需要我们所有人的体谅。”就好像变魔法一样,大卫马上安静下来,他去看了牙医,没有再抱怨。妈妈的回应是针对大卫烦躁的心情,而不是他让人讨厌的行为,这使得大卫感到放松多了,因此也就不再那么讨厌了。

在这个小事件里,帮助孩子平息怒气和遭受挫折的两种方法正好形成对照,一种是使怒火更盛,一种是消除怒气。

汤姆和他的朋友吉姆,两个人都才三岁,他们在玩玩具木琴。吉姆的音捶卡住了,生气地哭了起来。他的妈妈警告他说:“你没有理由大哭大闹的,我不会给你修音锤,除非你停止尖叫。”吉姆继续哭闹,于是他的妈妈拿走了玩具。这一下,吉姆大发脾气,场面颇为壮观。

与吉姆的例子形成对照的是,汤姆的音锤也卡住了,他也哭了起来,他的妈妈对他说:“你哭是因为音锤卡住了,我们需要修好它。”哭声停止了。现在,无论什么时候音锤被卡住,汤姆都不会再哭,而是拿过去让妈妈修理。

吉姆的妈妈用的方法是谩骂、威胁、责备和惩罚,而汤姆的妈妈则是指出问题所在,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十、【I】拆书家讲解引导

【拆书技能】: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拆书家举出了案例,并通过概念与匹配例子之间的对比,引出知识点逻辑、步骤等。或者【I】讲解引导时,拆书家主动给出貌似相近或相反的概念,并辨析了易混淆概念之间细微差异,从而让学习者更清晰知识点的适用边界。(达到其一即可打勾)

【What】

这个片段里,作者通过几个案例,向我们进行了一个明显的对比是不是?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会得到两种不一样的结果是不是?所以我们在面对情绪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去接纳情绪,表达感受,然后弄清楚问题的根源。

【Why】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孩子,家人朋友等有情绪的时候,那我们通常是怎么处理的呢?那有些人自己本身就是个暴脾气,性格也比较直的人,遇到不好好说话的,肯定会跟随他的情绪一起爆发,你不好好说话,我也懒得跟你好好说,那这种以暴制暴无疑就是火上浇油是不是?所以我们还是要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的本质。大家认同吗?OK!

【How】

那面对生气的孩子,我们该怎样去回应呢?我总结了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接纳情绪

(真诚地去接纳他的感受,“你很生气,这确实让人很生气”)

第二步:移情表达

(我非常理解你现在的感受,难怪你会这么生气。或者列举一二自己曾经和他一样的经历与孩子产生共情,让孩子知道,你能理解他的感受

第三步:发现问题

(耐心地询问一下孩子发生了什么事啊?引导他把事情的经过讲述一下)

第四步:给出建议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自己的成长中积累了经验。所以,如果孩子愿意,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想办法,给他提供建议,征求他是否愿意接纳)

【过渡语】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并应用,下面我结合我生活中与孩子的案例运用这四个步骤来进行分享。

【案例】

上周末,在家晚饭后的闲暇时光,大家各干各的。平时我家小宝特别喜欢收集纸盒子,搞一些自己的小创意,每次家里只要有各种快递盒子,她都想宝贝一样收集着。那天晚饭后,她也像往常一样,一个人在那据啊剪啊贴啊粘啊,当时可能是有个东西不好粘,老是倒,她就急了“怎么回事啊,怎么就粘不住呢?我要撕了你,不要了”一边自己把自己搞了半天的作品推到,一边瘫坐在一堆她的纸堆里哭。

那当时呢,我是这样做的。

我:妹妹,妈妈刚刚看到你把做的很长时间的创作推毁了,我看出来了,你很生气。

女儿:它太讨厌了,总是倒(接纳情绪)

我:也是哦,你辛辛苦苦做了这么久,它粘不上,老是倒下来,是我我也会很生气。(移情表达

我:那你需要妈妈来跟你一起看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好不好?

女儿:你看这个那个……它老是粘不上去,我一松手它就倒了。

我:原来是这样的,那我问你上面那个盒子大不大?

女儿:嗯,很大

我:那下面这个盒子小不小?

女儿:太小了

我:所以啊,你看下面那个纸盒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蜗牛,上面那个呢,就像一个大大的房子,那小蜗牛肯定没有那么大力气背起这座房子是不是?(发现问题)

女儿:好像是的

我:那妈妈建议把上面那个大的换成一个小一点的纸盒,妈妈帮你扶着,你来粘好不好?

这时女儿突然:妈妈我有个好主意……然后就开始自告奋勇……

我:这个主意太棒了!(给出建议

那就这样问题解决了,而且还激发了她新的灵感。

【预防异议】

那有些伙伴可能会说,听到孩子发火生气,哭哭啼啼的就来气,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呢,本来很好解决的问题,非得把大人激怒。确实是啊,有什么不能好好说呢?当我们自问这句话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那我们有在好好说话吗?所以啊,想要与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大人不仅要先学会平稳自己的情绪,还要学会合适的方法,才能平息孩子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Where】

对生气孩子回应的四步骤,不仅适用于跟孩子,也适用于跟关系比较熟悉的家人、朋友、同事。前提是我们自己要先学会平稳自己的情绪,才能帮助到他人,否则就是推波助澜,点火加油。

【拆书技能】:在未包含how拆页的【I】环节,拆书家给出了与学习目标相关的具体行动建议或具体步骤。

【拆书技能】:有体现出【I】环节的互动、且拆书家能精准掌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十一、【A3】促动参与

【拆书技能】:在未包含 how 拆页的【A3】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在拆书家主持的微行动学习环节,讨论出了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其中,微行动学习环节包含了 5 个步骤:1)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提出,并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2)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本质;3)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本质;4)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5)请每组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过渡语】

好的,那第二个片段的讲解解决孩子生气四步骤就到这里,为了让大家更深刻的理解及学会应用这四个步骤,那接下来我们要进行一个微行动学习。

【重新分组】

我们要用大组讨论的方式,分为两组。前面五个人一组,后面四个人一组,为了保证每组的学习效果,我现在需要选出每组的组长和记录员以及发言官。

这样吧,大家伸出自己的左手的食指,听我的指令,我说1.2.3大家就指向你觉得合适的人选,

拆书家:好,1.2.3,哈哈哈,现在大家能确定下来了吗?

第一组:丁舵组长,丹丹老师记录员,驰驰老师发言官。

第二组:樊老师组织,冯老师记录员,李老师发言官。

微行动学习步骤1: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提出,并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拆书家提问】

好的,在一片欢乐祥和的笑声中,我看到大家都非常开心的选出各组的组长和记录员、发言官,那现在,请大家先回到我这里。

那通过我刚才的讲解,大家学习了“回应生气孩子的四个步骤”(1.接纳情绪 2.移情表达 3.发现问题 4.给出建议)接下来结合我们以往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家觉得这四个步骤中,哪一个步骤最难实施?

现在给到大家5分钟时间在小组内讨论,一会儿请每组的记录员进行一个汇报分享。大家现在可以开始。

【小组分享】

好的,时间到,我看到大家都讨论的差不多了哈。

有请第一组的记录员分享一下,你们觉得哪一步最难?

第一组:驰驰老师:我们觉得第一步“接纳情绪”最难。

拆书家:那第二组你们觉得哪一步最难呢?

第二组;李老师:我们这组也觉得“接纳情绪“最难。

【明确问题】

那现在两组的伙伴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都觉得第一步接纳情绪最难。

那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

微行动学习步骤2: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讨论问题的本质】

让大家觉得难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我们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那找到解决的方法,现在请大家在小组继续讨论,现在给到大家8分钟左右时间,请每组的组长负责一下尽量给到每位伙伴2分钟左右的分享,辛苦记录员记录到白纸上。

好的,时间到,哪一组愿意来分享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那我们有请第一组先来分享一下吧,有请驰驰老师:

1. 不考虑后果。

2. 理性脑的速度比感性脑的速度慢。

3. 经验族(觉得自己吃的盐比孩子吃的饭都多)。

第二组,你们觉得接纳情绪最难的原因有哪些?有请发言官李老师给大家分享:

1. 权力族(我是你爹,你必须得听我的)。

2. 自我情绪认知(对自己的情绪掌控不好)。

3. 自我修养(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

微行动学习步骤3:拆书家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本质;

【拆书家回应】

通过两组的讨论,得出的结果,接纳情绪的几个难点,我概括一下,也写在白板上了。

大家觉得这几点,哪一个是引起这个问题的最本质的原因?只有找到问题最本质的原因,才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下面请大家回到小组里继续讨论一下,引起这个问题最本质的原因是什么?讨论时间 8 分钟,现在开始。

【一组分享】

驰驰老师:我们组认为最本质的原因是理性脑的速度比感性脑的速度慢。

【二组分享】

李金莲老师:我们认为最本质的原因是爸爸妈妈的自我修养不足。

【明确问题本质】

我们两组意见不一,在这两个原因中,哪一个是问题真正的本质?最后只能得出一个本质原因。

张瑛:我来补充一下。理性比感性反应慢,这个是先天的,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如果我们接下来讨论这个问题的话,是没有答案的,或者会非常难。对我们学习者来说,家长的自我修养和认知是可以提升的。所以,我们认为最本质的原因是家长的自我修养不足。

【拆书家】请问第一组的伙伴,你们认同张瑛老师最后的陈述吗?(一组表示认同)好的,那我们就本质原因达成了一致,也就是家长的自我修养不足

微行动学习步骤4:拆书家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解决方案;

【讨论解决方案】

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接纳孩子的情绪,其中最本质的原因是家长的自我修养不足。那接下来我们还是在小组继续讨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给到大家6分钟时间,辛苦记录员把解决的方案记录下来。

微行动学习步骤5:请每组学习者代表讲解自己组的讨论成果。

【分享讨论方案】

好的,时间有限,我们请第二组的记录员李老师来分享一下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吧:

李金莲老师:

1. 学习更多的育儿知识。

2. 修身养性,提升自己的兴趣爱好。

【拆书家反馈】

我们最终讨论出来了接纳情绪的方法,通过大家的分析,讨论出问题的六个原因,并且总结出一个最根本的原因,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对今天讨论出来的结果是大家想要的吗?

学习者:是的,是的。

十二、【A2】催化应用

【拆书技能】:【A2】技能点环节指令清晰,涵盖了三级催化应用的技巧:1}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设计出一个包含人物角色、有起因经过结果、有对话的故事,2)学习者可以根据指令,写出自己未来的一个具体的要做的应用。(比如:某个特定任务、和人分享、事后复盘或找人陪练)

那我们拆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拆为己用,现在给大家步骤个作业,未来一周,你的孩子可能会发生一些闹心的事情,发生情绪问题,需要运用到今天所学的,回应生气孩子的四个步骤(1. 接纳情绪、2. 表移情表达、3. 发现问题、4. 给出建议)把你是怎么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微信发给我,再次谢谢大家!

【拆书技能】:对学习者的分享和提问,有体现通过向学习者提问来进行回应式反馈。

十三、总结语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首先学习的是当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三步法:1.改观点2.说事实3.正引导。教会我们当孩子出现问题时,需要我们正确有效的良好回应,而不是过激的反应。第二个当孩子生气时回应四步骤:1.接纳情绪2.移情表达3.发现问题4.给出建议

希望大家回去以后能多多运用,正确的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在成长的人生道路上体验到被尊重理解的价值感。

每次拆解育儿类书籍,结束的时候,我都会特别的感慨这样一句话“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你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我们就要做怎样的父母”。

好的,我今天的讲解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积极配合与聆听!

【拆书技能】:总时长没有少于50分钟,没有超过80分钟。一个拆页15-25分钟,另一个拆页35-5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