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长沙麓山分舵第589期线下活动(宁乡分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将“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开场:

大家好,我是王乐辉。

王是三横一竖的王,乐是快乐的,辉的光辉的。因为姓王,所以从小也很想成为王,成为人上人。在想成为人上人的这个过程经历了坐过山车一样的体验,于是我开始思考老天赋予我的使命到底是什么?后来发现,天机就在名字里,一个乐字让我明白,我此生的使命不是为成功而来,而是为喜悦而来,不是去成为人上人,而是活出自己,成为自己的王,当能成为自己的王时,人生自然光辉灿烂。我叫王乐辉,祝愿大家都一样,喜悦地做自己的,成为自己的国王,相信王国也随之而来。

今天我将用拆书法的学习方式来和大家一起学习。

拆书法是什么呢,打个比方一个理论派学习者,他想学习游泳,于是看游泳教程,站在游泳池边各种观摩,学习了一堆的游泳理论,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是高手了,时不时还对着游泳池里的初学者理论指导一番,岸边的人就说,你这样说他不明白的,你不如下去手把手指导一下。于是理论家兴冲冲,计划下水指导,可谁知道一下水自己就呛水。这是现实生活中很多爱读书的人的真实写照,读了不少书,武装了头脑,建立了知识库,但是知识是知识,自己是自己,没有践行书中所学的知识,就同那句很流行的话一样“知道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而拆书法呢,是体验式学习,是下水学游泳,讲究学以致用,将书中的知识拆为已用,服务生活和工作。既可以用于个人成长,也可以用来组织团体学习。

基于拆书法的基础而有了拆书帮,是一个通过拆书法拆书帮呢是将学习爱好者联系在一起,用互助和传帮带的方式,学习,践行,运用拆书法的社群,它是一个非盈利性青年组织。成立已经有十年了,现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外都有分舵,各个分舵也在蓬勃发展。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非暴力沟通》p165-166

如何使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呢?有个练习曾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欣喜,使我从此很少感到沮丧、内疚和愧疚,这个方法就叫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希望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 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幵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重述概念

What: 大家都知道一句话叫“强扭的瓜不甜”,同时还产生出的一句话是“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然后这两句话呢口口相传,我们几乎把它当作真理在奉行。每天就像被上了磨架的驴,一天天地头顶着一片乌云被迫地拉着磨打着转转。今天片段中的内容,给了我们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强扭的瓜”,是不是有其它转换的可能性。当我们将“不得不”去做的事,转换成“我选择做”,化被动为主动。那么生活中那些“十之八九不如意的事”说不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外之喜。

Why: 比如说:一个学生将不得不完成作业,转换我选择做作业,他就有可能从拖拉磨蹭中解放出来,成为高效完成作业的学习者,带给他的变化是:学习结果直线上升,自信心提升,获得老师父母同学的认可,考入了理想的大学等等,反之有可能完不成学业,过早地在江湖闯荡。那具体怎么做呢?

How:我们用以下三个步骤来改善这种问题。

我们可以采取“一列二转三理解”的步骤

第一步:列清单:将“不得不”做的事写在A4纸上罗列出来。

第二步:转变态度:把“不得不”转换成“我选择做”

第三步:,在“我选择”后面加上“是因为我想要”找出选择做,背后的真正的需求和目的

通过这三种我们会发现,有些不得不做的事背后的需求,我们可以用别的方式来代替;其次也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得不做”的沮丧情绪中解脱出来,从头顶乌云的老驴拉磨,变成了春光明媚下的奔跑。大家可以畅想一下,这两种情境下,结果有什么不同

Where: 这种“一列二转三理解”的转变方式,适用于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做起来觉得没乐趣但又不得不高频率去做的事情,比如,学习,陪孩子写作业等等。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过往经验

【故事】事情:写坚持星球演讲稿

情绪:我写了一篇关于我家三代人的故事的演讲稿讲述国与家的关系,教练读过后给出了修改意见,要求只写一个关于自己的故事。我第一觉得自己的家国故事,没有太多内容可写,有点王婆卖瓜之感,心里烦躁,畏难,抗拒。

经过:颓废地过了一个上午,中午躺在沙发上闭上眼睛感受了一下内在的情绪,平和下来后运用片段中的方法, “一列二转三理解”进行调整:

1, 我“不得不”写演讲稿,

2, 转换成“我选择”写演讲稿,

3, 是因为我需要①我想坚持到底,圆满完成学习。②我希望获得展示自己的机会,克服镜头恐惧。③我可以选择换一个其它主题来写自己的故事。

结果:静下来,换了个主题,较为流畅地完成了演讲稿。

分享A2便签

2分钟

技能点:A2便签规划了对知识的具体运用,听起来够清晰,能执行。

A2

【目标】

目标:这周日我不得不接送孩子上下学。

步骤1:运用“不得不,我选择,是因为我需要”的方法将我在周日“不得不”接送孩子进行转换。

步骤2:我这周日我不得不接送孩子上下学,而只能放弃周日的学习机会。转换成:“我选择接送孩子上下学,而不去参加周日的学习”

步骤3:是因为孩子一周才回家一次,我希望孩子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可以安心地吃顿可口的饭菜,可以陪他聊聊天,释放一周来在学校的压力。我很享受陪伴孩子的过程,珍惜与他一周一次的见面机会,想让他们安全有序地度过周日的时光,带着美好的心情返校。如果我选择参加周日的活动。在孩子心里会觉得活动比他重要。而我想让孩子知道,他在我心里的重要感。

【总结】

总结:当我进行转换后,我发现“不得不“的背后是鱼和熊掌都想兼得的贪恋,由此而产生的被迫无奈的情绪,如果把陪伴孩子和参加活动放在天平上进行权衡的话,毫无疑问,天平会向陪伴孩子倾斜。所以我发现,所有的“不得不”,其实都是自己基于内心重要性排序而作出的主动选择。

期待大家在生活中试着将“不得不”转换成“我选择做,也许会发现瓜其实都是甜的。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