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长沙麓山分舵第587期(汇金国际)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将“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万桃红,出生时屋后万朵桃花开得正好,于是我拥有了这个接地气又很浪漫的名字。

我的3个标签:

1.职场妈妈:我有一件暖心“小棉袄”。

2.文字与数据从业者:我是持出版专业中级职称证的编辑,做过舆情分析师,现负责一家行业网站数据板块,在数据分析道路上探索。

3.人生重塑者:我的前半生浑浑噩噩,开悟偏晚,现在多维度去找寻更好的自己。

【拆书帮介绍】

最近我接触了一个新的学习法——拆书法,这种学习方法缓解了我的阅读焦虑,也让我对“读了这么多书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了更有力的反驳:书读得多,读对了吗?会用了吗?解决问题了吗?

我要分享的这种拆书法,就是RIA便签法,它是一种通过阅读理论类和致用类书籍,挑选其中有用的片段,根据自己的理解重述,关联自我经验反思,重新按此方法论去规划与落实未来行为。

如果你只想个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RIA便签法非常适用;如果你想作为学习促进者,组织和引导别人学习,RIA便签法便是你的内功心法,此外,你还需要关联一个神秘的组织——拆书帮!

拆书帮是一个致力于帮助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的非营利性社群组织,运营分舵遍布全国各地,这里有3大拆9小拆等着你,有同频有趣的人陪伴你,号称成人学习力提升的“黄埔军校”,在这里,你将收获飞速成长!如果你想要去找更好的自己,拆书帮这趟快车,你准备上车吗?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初步介绍了一下我和我的组织,现在由我带着大家现场拆解《非暴力沟通》中的一个片段,请大家看一下手上的资料,大概花1分-2分钟的时间看原文片段,看完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R阅读原文拆页】

主题:“不得不” 转化为“我选择”选自《非暴力沟通(修订版)》P145-146

第一步: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你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请将这些事情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我的清单时,发现上面的事情可真不少,我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常常无法享受生活。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糊弄自己去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

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痛恨撰写这些报告,但却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在上面,这让我苦不堪言。清单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们上学。

第二步:

写完清单后,清楚地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出的每一件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我记得当时我对这一步有些抗拒。我一直信誓旦旦地认为:“写临床报告不是我选择要做的事情,而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当然必须要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你认同了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认定这些报告对我的咨询病人来说用处不大,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投入那么多精力在这上面呢?最终我发现,我选择写这些报告,仅仅是因为想要获得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意识到这点,我再也没有写过任何临床报告了。想到这35年来,自己少写了无数的报告,我就开心得不得了!当意识到金钱是我的首要驱动力时,我立刻就想到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事实上,我宁愿在垃圾桶里觅食,也不愿再多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列出的第二项不情愿做的事:开车送孩子们上学。当我仔细思索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我发现,对于孩子们从学校收获的好处,我心怀感恩。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现在的这所学校更符合我的教育理念。于是,我还是继续开车送孩子们上学,不过心态已经不一样了。我不再对自己说:“讨厌,今天我又必须做车夫了。”因为我已经清楚地知道,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我很重视教育的品质。当然,有时候我需要在开车时提醒自己好多次,重新关注这样做的目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便签】

大家都看完了吧,没看完的也没关系,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我们小区楼下每天早上有很多人摆摊售卖小菜,其中有几个看上去年纪很大,大概70岁以上,平时周末早上我总在这几个老人摊位上淘点小菜,有时候闲聊两句,拉拉家常,其中2个老人就我的同一个问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在卖菜啊”给予了我截然不同的回答。

老奶奶的回答是,“没办法啊,子女们压力也大,不想增加他们的负担,年纪大了,做不了其他的事,不得不出来卖菜,挣点钱贴补一下家用”,说这些话的时候,老奶奶的神情很是苦恼。

另外一个老爷爷乐呵呵地表示,“我身子骨还硬朗,天天待在家里无聊,重活做不了,我选择卖菜,可以和很多人打交道说说话,还顺便挣点钱补贴家用”,老爷爷当时把小菜给我时,还送了我几根葱。

同样是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在摆摊卖菜这件事上的态度却如此截然不同,一个痛苦纠结,一个乐在其中,两个老人的摊位也因为他们的态度,生意有细微差别,通常情况下老爷爷摊位前挑选菜的人多一点,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将“不得不” 转化为“我选择”,重新去理解自己的选择,增加快乐,减少沮丧。

通常面对我们不得不做的事情,是经过现实的权衡做出的选择,是暂时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必须去做的事情,如果总是纠结于它带来的不良体验,我们就会感觉非常痛苦,很不开心,长期处于一种不良情绪中,容易积郁成疾,引起心理与身体的双重打击。

而我们如果将“不得不” 转化为“我选择”,去重新解读这件事背后的正面意义,可以找到重新激发快乐的按钮,推动事情正向发展,收到正向反馈。

如何将“不得不” 转化为“我选择”,重新理解人生选择,治愈不开心,找到快乐的源泉,建议按以下几步尝试:

1.列出你认为疲惫,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清单。看看这份清单是否渗透了你很多日常,是否包含早起赶车上班、周末打扫卫生、年底写工作总结、去外面拜访客户、出差开拓市场、送小孩上学、辅导小孩作业,等等。

2.针对自己的清单,把“我选择做”的字样加在每个列表前,并告诉自己这些事情是我选择去做,而非不得不做,如:我选择周末打扫卫生。

3.用“我选择做XXX是因为我想要XXX”来承认这一行为来帮助自己理解其要做的动机,如我选择周末打扫卫生是因为我想要干净温馨的家,享受美好的生活。

这一方法通常使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那些具有充足的动机要做的,却使我们觉得无趣、厌倦的事情上;我们具有主动选择权被允许不做的事,和我们很乐意和高兴去做的事不需要用到此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关联经验】

2022年12月中下旬,我搬家后离现在的公司很远,通勤时间很长,且交通非常不方便,我不得不改变早晨的通勤安排。

以前7点50分起床,先把小孩送到学校后,再慢悠悠去坐公交,4站就到公司了,现在6点45起床,收拾完出门,急急忙忙给小孩买了早餐,送到离学校300米处就让她自己独自走,我再打车到地铁口去赶地铁,单程通勤用最佳组合的交通工具也得花1个半小时以上。

每天上班的内容不变,身心却变得异常疲惫,我准备跳槽,但是有些技能点还没完全拉通,年龄的尴尬,一时半会没找到完全匹配需求的工作,为了收入保证家庭正常运转,也为了自己不完全脱离职场,不得不继续这份工作。

当我以这样一种不得不的心态来看待眼下的工作与通勤问题,我就感觉到非常痛苦,如果我用今天学的将“不得不” 转化为“我选择”,我可以将我眼下的问题拆解为:

我选择继续这份工作是因为我想要获得收入,我能在比较规律的作息时间内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选择先打的再转地铁是因为我这样能省下时间,比其他交通工具相对方便一些,且打的过程中遇到各种类型的人,积累了很多可供写作的素材。

我选择比以前早起1小时以上是因为我想要养成早起的习惯,这样预留的通勤时间也更充足,可以看到早上美丽的日出。

【A2未来规划】

针对目前在孩子陪伴与教育上我觉得没意思,却不得不做的事情,12月9日,我将重新梳理一下,采用将“不得不” 转化为“我选择”来践行。

1.列出与孩子互动中,我感觉很无趣的事情列一个清单,清单包含:洗孩子的脏衣服和臭袜子、辅导孩子作业、陪孩子骑自行车

2.在这3项清单前面加“我选择”

3.补充清单,做以下声明:

我选择洗孩子的脏衣服和臭袜子,是因为我想要孩子干干净净的,搞好她的个人卫生,使她能有舒适的体验,更自信。

我选择辅导孩子作业,是因为我想要孩子充满愉悦,能跟上学习的进度,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我选择陪孩子骑自行车,是因为我想要刚学会骑车的她能掌握更熟练技能,减少摔跤,体会骑车的快乐。

完成这份声明后,我再做这3件事时,让孩子感知我的情绪,如果仍带有沮丧情绪,我就请孩子吃一吨大餐。

【结束语】

最后总结一下今天的拆书内容,人生很多无奈的选择,我们换一种积极的心态,不纠结,尝试去正面解读这样选择的积极理由,或许我们能收到不一样的体验。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希望这个片段会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