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图书介绍】今天给大家拆解的片段来自《不抱怨的世界2——关系决定命运》这本书。
F:这本《不抱怨的世界2——关系决定命运》作者是美国的威尔.鲍温,他是美国最伟大、最受尊敬的心灵导师之一。他发起的”不抱怨“运动”,21天改变1.5人!
A:这本书是心灵励志类图书中非常畅销的一本,《纽约时报》《时代周刊》《卫报》《ELLE》《洛杉矶时报》CNN全球逾150家重量级媒体专题报道过!
B:如果你因为亲情、友情、爱情等关系问题而感到困扰?想要弄清楚为什么出现这样那样的关系问题,打开这本书,你想要是一切都会显形。同时你也就可以建立一种“不抱怨的关系”,一种优质的关系。
那些批评伴侣人格和品德的抱怨会贬低伴侣,往往小题大做,把小问题看严重、不容易解决的难题。(想想我们伴侣的那些苛刻的抱怨,无怪乎他们有时会采取防卫行为。)尽可能清楚明白、详细具体地指出惹怒我们的特定行为,伴侣间的沟通就会变得更为明智、准确。这种方法就是行为描述(behavier description),这样不仅能告诉伴侣自己的想法,还能把谈话重点集中在可处理的、单独的某个行为上,而行为比人格更容易改变。正确的行为描述专指某一特定事件,不会涉及普遍性;因而,在沟通中指出问题时不应该使用总是或从不这样的词语。“你总是打断我!从不让我把话说完!”,这样的表达不是正确的行为描述。
我们还应该使用第一人称称述(I—statements)来明确说明自己的感受。第一人称陈述的句子以“我”打头,然后描述清楚明白的情感反应。这种句式能驱使我们辨识自己的情感,这对伴侣双方都有好处,也有助于我们“拥有”并承认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把关注全部放在伴侣身上。因而我们应该说“我现在感到非常生气”,而不要说“你真惹怒我了”。
行为描述加第一人称的陈述方式,可以使沟通变得更为准确和有效。把它们结合起来的简单方法是整合成XYZ陈述格式,也就是“当你在Y情景下做X的时候”(标准行为描述),“我感到Z”(第一人称陈述)。
举一个例子,有两个要好的朋友交流,其中A朋友习惯性打断B朋友的说话,B朋友就抱怨说:“你怎么这么不为人着想,从来不让人把话说完!”,这对A朋友人格和品德进行批评,轻则,可能彼此停止谈话,重则,友谊的小船还真的是说翻就翻。如果B朋友按照XYZ陈述格式来说,“你刚刚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感到很生气。”大家是不是会觉得效果好很多。这样进行陈述有可能得到A朋友体贴的、表达歉意的回应。
【A1】
拆书家:接下来,请各位回想过往你对父母、伴侣、好朋友的抱怨或是他们对你抱怨和批评时的情景,比如抱怨室友从不打扫卫生,抱怨他们不听你意见等,回想当时是怎么说的,结果感觉怎么样。(效果不好的结果。)请大家用2分钟在小组里讨论分享。
学习者:宿舍室友吃完东西,习惯乱丢垃圾,而且丢完垃圾后并没有及时倒垃圾,经常是我倒垃圾。所以我就抱怨:“你怎么老是不倒垃圾,每次都是我倒。”室友听了也反驳说:“我前段时间也倒好几次,好不,别瞎说。”,这样一来一往,我们都情绪很不好,最后也没能继续沟通下去。
【A1+】
拆书家: 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怎样应用刚才学的方法去回应?想想看,根据刚才拆页中讲的建议,最好怎样处理你遇到的那种问题?
学习者:我用XYZ表达方式,会平复情绪,我会这样来说:“前几天我在宿舍的时候,看到垃圾桶满了,都是我这几次倒的垃圾,然后我会觉得有点郁闷,所以以后我们是否可以轮流来倒垃圾。”这样的表达语气平缓很多,也能做到准确和有效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