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长沙麓山分舵第589期线下活动(宁乡分场)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将“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开场:

大家下午好,我是姜巧恋,

姜,是我们厨房必不可缺的那块老姜。

巧,就是巧克力的巧,巧克力在嘴巴里的久久不能散去的味道,就是我姜巧恋。

接下来我用三个标签法来介绍一下我自己,

第一个标签,就是我刚刚结束了14天的拆书训练营,成为了一名准拆书家。

第二个标签,我是一名财务工作者,准确的说,我是一名半路转行的财务工作者

第三个标签,立个flag,我未来将在学习这条路上不停歇,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更希望通过拆书学习,成为一名学习促进者。

很高兴能在这里为大家作分享,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拆书帮介绍】 2分钟

“拆书”是做什么的呢?我第一次接触拆书时也是一头雾水,其实此“拆”并非彼“拆”,并不是要你把一本书拆开,拆散。这个“拆”是帮助我们把书中的技能知识点拆为己用,是一种学习方法,打个比方我自己平常看书时,往往就是看一些心灵鸡汤,并且看过可能就忘了。无法把那些理论知识链接到自己身上,到最后知识是知识,自己是自己,而拆书法呢就是让你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充分融合起来。

拆书法是成人学习的一种方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读书法,相当于一场实用技巧的培训课程,组织学习的应用是拆书帮现场学习法,也叫RIA现场学习法,是由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我今天主要为大家介绍一下现场拆书法的RIA

R: 环节就是阅读原书拆页

I: 环节是拆书家对原书拆页的讲解和对现场学习者的引导

A: 就是拆为己用了。

A又分为三个方法,

A1,激活学习者经验,链接过去发生的与原文类似的经验

A2,催化学习者应用,把原文介绍的方法应用到自身案例上

A3,促使学习者现场演练大胆把链接到的技能表达出来,以输出促学

拆书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想掌握或提升的技能,不断精进,不断成长

拆书帮,就是拆书法学习爱好者的社群,(也叫拆书帮俱乐部)。现在全国共有58个拆书帮分舵,16个筹备分舵,各分舵会定期举办拆书活动。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相互陪伴,助人达己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主题】 “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片段来源】《非暴力沟通》p145-146

“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

第一步:

在你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无趣,却又不得不去做?你不想做它们,但还是去做了,因为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请将这些事情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我的清单时,发现上面的事情可真不少,我恍然大悟自己为何常常无法享受生活。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糊弄自己去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

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痛恨撰写这些报告,但却每天至少要花一个小时在上面,这让我苦不堪言。清单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们上学。

第二步:

写完清单后,清楚地告诉自己:你之所以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非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出的每一件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

我记得当时我对这一步有些抗拒。我一直信誓旦旦地认为:“写临床报告不是我选择要做的事情,而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我是一名临床心理医生,当然必须要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你认同了之所以做某件事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请试着体会选择背后的意图是什么,然后以“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认定这些报告对我的咨询病人来说用处不大,不值得花那么多时间。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还投入那么多精力在这上面呢?最终我发现,我选择写这些报告,仅仅是因为想要获得这份工作带来的收入。意识到这点,我再也没有写过任何临床报告了。想到这35年来,自己少写了无数的报告,我就开心得不得了!当意识到金钱是我的首要驱动力时,我立刻就想到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事实上,我宁愿在垃圾桶里觅食,也不愿再多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列出的第二项不情愿做的事:开车送孩子们上学。当我仔细思索为什么要这么做时,我发现,对于孩子们从学校收获的好处,我心怀感恩。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现在的这所学校更符合我的教育理念。于是,我还是继续开车送孩子们上学,不过心态已经不一样了。我不再对自己说:“讨厌,今天我又必须做车夫了。”因为我已经清楚地知道,这是为了让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我很重视教育的品质。当然,有时候我需要在开车时提醒自己好多次,重新关注这样做的目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看完这个原文片段,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这样的事情我身上有好多,好多呢,例如:我不想参加某次聚会,碍如面子不得不去…….这样的事情我身上也有好多好多,

三年前,我家孩子们还在家读书时(现在一个大学,一个高中了)。我是每天都会坚持在家做早餐的,那时就是一直想着我不得不做早餐,我每天要早起,每天早餐类型还要不一样,真是挺累的,只要哪天孩子没有好好吃。我就感觉没有被尊重,我便会生气,会唠叨,甚至还骂人。那段时间 家里气氛很是紧张,其实这就是“不得不”去做早餐带来的负能量,在一次机缘中看了《非暴力沟通》原文片段里提到的这种思维方式,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Why: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是一种主动积极的思维方式。当我再做早餐时,我告诉自己,是为了让孩子们吃的放心,吃的健康,是我选择了做早餐。当我改变了思维方式,一切都是我愿意的,从此我便不再有怨气,一家人也更开心。

How:

我们怎样才能做到“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呢?很简单,只需三步:

一、列清单,把自己认为哪些事情是我们不太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先让我们看到这些事情。

二、转换思维,在列出的事情前面加上“我选择做......”。自己选择做的事情,勇敢面对。

三、找原因,思考“我选择做某事”背后的原因,用“我选择做......”因为“我想要.....”来表述。

它适合于所有我们感觉是委屈着、抱怨着做的事情上,不适合我们能果断拒绝的事情。

where

我这样讲不知有没有加深大家对“我选择”代替“不得不”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有更多的了解呢,我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联系具体经验】1-2分钟

自从我家老二进入高三后,我整个人就紧张了,想要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可工作的事情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容不得半点疏忽的。

所以最近半年加班这件事让我焦头烂额,整个人非常沮丧,感觉时间都用来加班了。为这个事还和我老公吵架了

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我用原文片段的方法来转换思维。

一,列出我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不喜欢加班,我想要多点时间属于自己陪伴孩子。

二、在加班前加上我选择做,我选择加班。

三、思考我选择加班背后的原因。

1.老二进入高三后,我想给他更多的关心和照顾,

2.因为这个工作是家庭的事业,我愿意多付出精力

A2具体应用 1-2分钟

学会了这一技能,我想将它应用到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上,我制定了一个到2024年高考前的计划,

具体计划如下:从下周开始到2024年6月。

一、列清单:我不喜欢加班。

二、转换思维:我选择加班

三、找原因:我选择加班也是为了多腾点陪孩子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想上班不再乏味和枯燥,每天主动利用空余时间加班,将会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感觉这一切都是我能掌控的,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心情也会更美好。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希望这个片段对各位小伙伴有帮助,再一次谢谢大家从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参加这次活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