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各位爱学习的小伙伴,大家好!
我叫田甜,三个标签介绍我自己:我是一名铁路工作者,这是我的职业。大家有铁路相关的问题或者困难除了拨打我们的客服电话,还可以联系我哦。此外,我还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和终身学习践行者。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多交流。
【学习目标】
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是,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使用4个步骤表达,避免对方误解我们所表达的内容而导致的返工次数的增加。
【分组】
为了便于我们后续的学习互动,我们先进行分组,两个小伙伴一组,待会儿的发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
【FAB图书介绍】
首先向各位介绍一下今天我们要拆的书籍,我手中的这本《非暴力沟通》。
F:这本书来自于马歇尔。卢森堡,美国著名临床心理学博士,这本书介绍了一种沟通方式——非暴力沟通,告诉我们如何诚实表达自己,真诚地聆听他人,怎样做可以专注于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发觉彼此内心深处的爱和柔情,同时也给到大家一些在沟通中避免条件反射式的负面情绪反应的实用技巧,用温和的方式化解人际冲突,使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轻松。
A: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8.5分,在沟通类书籍中被称作“沟通圣经”。相比其他沟通类书籍,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理论部分基本都是事例,实操性更强,让人想一口气读下来,不卡壳。大量详实生动的案例使得我们翻开书感觉像在与一位智者交谈,每当你有疑虑的时候他就会打消你的疑问,每当你有困惑的时候他就会立马给出答案,让你忍不住想要利用刚习得的方法和身边人进行沟通。
B:(B1)
当和他人相处时,对方的做法让你愤怒,你大发雷霆结果双方不欢而散;当他人向你倾诉痛苦时,你心疼不已,又急于安慰又想出谋划策,却发现结果适得其反;当处理事情留下缺憾时,你不断回想,陷入自责、内疚无法自拔……这本书向我们阐述了如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各种谈话方式技巧化解沟通中的冲突,教会我们如何放下自己的想法判断、全身心地倾听他人,最重要的是,非暴力沟通方式不仅适用于处理自身与外部的矛盾,还能化解自身的拧巴和拉扯,解放我们受到桎梏的心,全心全意爱自己,再去爱他人。
(B2)
在沟通时,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候是两码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需要得到对方反馈。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片段,用请求反馈、表达感激、感受对方、表达需要四个步骤来确保对方的确明白我们的意思,让沟通指向我们想要的方向。
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可能是两回事。如果无法确定对方是否已经明白,我们可能就需要得到反馈。请求反馈能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有时问一句“我的意思清楚吗",然后,对方表个态就足够了。在另一些时候,听到“是的,我明白你的意思”这样的回答,我们并不放心。为了确保对方确实明白我们的意思,我们希望他充分表达他的理解。这样,一 旦他的理解与我们的意思有所不同,我们就有机会做适当的补充。
例如,一位老师和她的学生说:“托尼,今天批改作业时没有看到你的作业本。我想知道,你是否清楚我上次布置的作业。放学时,来我办公室一下好吗?”托尼咕噜了一句:“好,知道了。”然后,他就转过身去,准备离开了。老师站在那里,不清楚学生是否已经明白她的意思。于是,她叫住他:“麻烦你说一遍我刚才请你做的事情好吗?”托尼回答说:“放学后,我没法看足球赛了,因为你要把我留下来做作业。
老师发现托尼并没有听明白她的意思,她准备作出解释。这时,她很注意她的方式。
像“你没有听明白”“这不是我的意思”“你听错了”这样的表达很可能会让托尼觉得老师在批评他。因为托尼很坦率地作出反馈,这位老师先向托尼表达了她的谢意。她说:“谢谢你给我反馈。我想我说得不够清楚。我的意思是,放学后,我给你讲讲我上次布置的作业。
第一次请求他人给我们这样的反馈时,我们也许会有点不自然。因为在生活中,我们很少提出这种请求。在强调这样做的重要性时,我常听到人们表达保留意见。他们担心,有的人也许会说“难道我是聋子?”或者“不要在我这里卖弄你的沟通技巧”。为了避免这种反应,我们可以先解释我们的目的----我们是为了了解我们是否已经把意思说清楚了。然而,如果对方说“我已经明白了,我没有那么蠢!”那么,我们可以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并表达对他的尊重及我们的需要。
好,大家都阅读完了,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这段话的解读。
(what)在沟通中,我们想表达的和对方接收到的并不对等,那如何让对方完全接收到我们想表达的信息、了解我们的心意呢?这是我们今天重点学习的课题。
(why not)先来看看如果我们不确认对方是否明白我们所说的内容会发生什么呢?
1、工作中,如果上下级之间沟通,如果接收信息的一方理解存在偏差,那会影响到工作进度,导致工作中出现纰漏或者差池。
2、生活中,如果与家人朋友沟通,如果接收信息的一方理解存在偏差,那可能会引发误会,导致后续事态没有按一开始的想法发展。
以上工作和生活中的场景,如果一开始在沟通中,接收信息的一方理解有误,本可以第一次做好的事情,都会导致需要再次返工,浪费时间和精力。
【细化行动步骤】
请求反馈:说完所说内容后,问对方“我说清楚了么?”或者“可以麻烦你说一下我想请你做的事情么?”
表达感激:对方给与反馈后,无论对方清楚与否,我们首先向其表达感谢,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如果对方理解不当,我们需要纠偏的话,先感谢不会让对方感觉我们是在指责批评。
感受对方:如果对方不愿反馈或者给出的反馈和我们想的不一样,要用心体会对方深层的需要。
表达需要:根据对方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自己的讲话内容及方式,使对方清晰自己的目的。
(where):当你想要对方能够准确get到你的表达,他会助你沟通不出轨,目标不走偏。
【意译案例】
上周,因工作需要我要交付给同事一项工作,“这些资料里缺失的部分有11号文件、13号文件还有20号文件的内容,11号原文在XX群里可以找到,13号原文在XX群里,20号原文在XX群里可以找到,这些原文我都已经给你打包发邮箱了,直接补充进去就好。”(第一步请求反馈)说完后我问他:“我说清楚了么?”
对方说:抱歉,我没太明白,因为是我做的这份资料,这些文件之前资料里我都填加过。
我:(第二步表达感谢)谢谢你的反馈,(第三步感受对方)我感觉对方是因为之前的工作受到了否定才这样说,(第四步表达需要)所以调整了表述方法,重新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再次填加文件,让对方完全明白了整个工作的内容和始末。
(why)
所以大家看,如果在沟通中及时请求对方反馈,我们可以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一旦发现对方理解有偏差,我们可以及时补充,使沟通指向我们想要的方向。
【预防异议】
1、你可能觉得这样太麻烦了,但相比对方没有理解你的意思,导致无谓的返工,还是多问一句更节省时间精力,所以虽然麻烦,但是值得。
2、所有的请求反馈都需要四个步骤么?如果对方已经非常明确我们的想法,只需要前两个步骤即可。
3、如果这样沟通会让对方觉得我们在炫耀沟通技巧(会两句沟通话术有啥了不起)或者让对方感觉自己不被尊重(你当我是傻子么这也听不懂),我们可以先解释自己的沟通目的,是为了了解我们是否已经把意思说清楚了。
4、是不是请求反馈四个步骤就可以确保对方严丝合缝按照我们的心意去做?虽然无法达到严丝合缝,但至少不会南辕北辙。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行事方法不尽相同,沟通也是个复杂的过程,还包含了观察、感受等等心理因素,请求反馈四个步骤可以确保对方大方向是不会脱轨的。
(场景设计)
我们刚刚学习了请求反馈四步法:请求反馈、表达感谢、感受对方、表达需要,现在我们趁热打铁,再次巩固知识点,运用刚才学习到的方法进行一个现场演练。
请大家设想这样一个场景:
单位要和兄弟单位举办一场篮球友谊赛,你是人事科科长老李,是此次活动负责人,你需要你的下属小李撰写一份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时间、项目安排、奖项设置、工作人员安排、比赛流程五项内容,其中比赛流程一块内容要求设计一些趣味竞赛环节。此项工作要求在明日18点前完成。
(小组讨论)
接下来,请大家按照之前的分组,1人扮演老李,一人扮演小李,运用请求反馈四步法来安排工作,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和演练,时间是6分种,时间到了之后,我会请一组来演示。
(角色扮演)
时间到。
我看大家都讨论的非常热烈哈,下面我们请第一组的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他们的讨论结果并来进行角色扮演,大家欢迎!
老李(赵璞):小李,咱们这几天要负责单位的篮球赛,你辛苦给咱出一份活动方案吧,方案里要有活动时间、项目安排、奖项设置、工作人员安排、比赛流程五块内容,比赛流程一块内容要求设计一些趣味竞赛环节,明天18点前交给我。我说清楚了么?
小李(Rita):好的李科,我大概明白了,这份活动方案要包括活动时间、项目安排、奖项设置、工作人员安排、比赛流程,在明天18点前出来对吧,但是我感觉我可能搞不定,因为我手里的活还有XXX/XXX/XXX,做完这些估计就到明天晚上了。
老李(赵璞):谢谢你给我反馈,那明天中午12点前怎么样?
小李(Rita):可以的李科。
老李(赵璞):好的,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随时告诉我。
小李(Rita):谢谢李科!
好,非常成功的角色扮演,感谢赵璞和Rita!
希望小伙伴们能把今天学到的方法真正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从此拥有真诚交流,高效沟通。我今天的拆书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