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第3选择》 所属活动: 11月18日,拱墅区等一个爱读书的你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建立第三选择思维,共创解决方案

开场:

【个人介绍】

亲爱的小伙伴们,大家好,我是木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拆书家,美业从业者,户外爱好者。

【学习总目标】今天学习的总目标是:学习者在面临与他人观点有分歧时,不仅可以运用“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找到共识点,还可以采取“协同”四步法讨论出可满足各方需求的解决方案。这两个拆页是递进关系。

【学习者场景法图书介绍】

(场景)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遇到这样的情景:周末我的儿子都在打游戏,我超级抓狂,让他不要打,他不听,每天都要吵好几架

(提问)在面对自己和对方有分歧的问题时,通常我们会情绪激动,习惯性的想要让对方一定要听我的。你们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拆书家:大家平时是怎么做的呢?

学习者:指责。

拆书家:指责对方,还有其它的吗?

学习者:给他定个时间,你只能再打三分钟,三分钟之后就要收起来。

拆书家:你对自己的处理方法还满意吗?

学习者:效果挺好的。第二种情况就是比较激动的时候,我就说:“别吵架啊,大家别吵架啊,再继续我就要爆发了。”

拆书家:然后他会怎么样?

学习者:他会稍微缓缓就不玩了,其实他是不太乐意的。

拆书家:稍微缓缓就不玩了,他不太乐意。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习了今天的拆页以后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好不好?

学习者:好(点头)。

(影响)是的,很多时候我们不情愿的妥协或者强势的坚持“我”是对的。妥协会让内心处于拉扯状态,心生抑郁,怨恨等负面情绪;强势就会很容易和身边人发生争吵,破坏关系。

(解决)今天拆解的这本书《第三选择》,教会我们当和对方存在分歧的时候,创造和谐,达成共赢。在今天的拆页中将带领大家运用“第三选择思维”模式,从新的视角来看待所面临的问题,并且通过与他人协同,共创更好的解决方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阅读原文】

【拆页一】

《第3选择》

两种选择思维

第3选择思维

1

我只看到了“我这一方”。

我看到了“我这一方”的独立的自我。

2

我对你有成见。

我将你视为独立的人,而不只是“你那一方”的代表。

3

我要维护自己,因为你是错的。

因为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我要找到你。

4

我攻击你,双方因此爆发战争。

我与你协同,我们共同创造一个超乎想象的不可思议的未来。

上表列举了普通的两种选择思维与第3选择思维的思维模式的对比。你可以看到,随着每一阶段的深入,两种选择思维逐渐离创造性解决方案越来越远。没有第3选择思维模式,获得创造性解决方案是不可能的。每一种思维模式都是下一阶段思维模式的基础,所以思维模式序列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一,学习者在面临与他人观点有分歧时,首先运用“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找到共识点。

拆书家:片段中给我们讲了哪两种思维?

学习者:两种选择和第三选择。

拆书家:两种选择和第三选择,之前我们习惯用哪种思维呢?

学习者:两种选择思维。

拆书家:习惯用两种选择思维,好用吗?

学习者:有时候不好用。

【I:重述原文】

(WHY)第一选择是“我打败你”,第二选择是“你打败我”,无论是哪种都很难进行愉快高效的互动和合作,轻则郁郁寡欢,久了还会影响到家庭和睦,职场的晋升。认知模式决定行为,当面对一个看似只有两个极端选择的困境时,“第三选择”帮助我们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定势,发掘隐藏需求,从而和谐沟通。

(WHAT)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打破思维惯性,学习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第三选择思维”

【适用边界】“第三选择思维”是我们为找到双方的共同点,利益点,达成共赢而进行的,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可以运用。不适用于某一方作为单独的受益者或者某一方有不可撼动的主导权。

(HOW)了解了思维的重要性,具体要怎么去做呢?——“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

一、回问自己。我是怎么想的?这里要关注事实和情绪,不对自己和他人做评判。

二、倾听对方。问对方你是怎么想的?耐心的听对方表达。

三、回应对方。在这里我们尽可能去确认下对方观点,重复他说过的话就可以了。然后要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找到共识。针对双方一致的观点和对方确认“我们都是........”,越多的一致越好,在这里找到一项一致就可以。

运用了“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之后,我们就从分歧中找到和对方观点一致的地方,不用愤怒也不用忍让,和对方形成良好的互动,为寻找解决方案创造了一个和谐的氛围。

【案例】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案例:

上周末,我儿子整天抱着手机打游戏,我气极了,劈里啪啦就是一顿,孩子被骂也很生气,又来怼我。学习第三选择之后,我做出了以下改变:

一、回问自己。我的想法是:我讨厌打游戏是因为我觉得孩子整天这么打游戏,不出门玩耍,已经迷恋到里面,一定会影响学习的。

二、倾听对方。我:“儿子,你这两天游戏打的这么频繁,是因为什么原因?”儿子:“妈妈,我打游戏是因为高中太压抑了,休息我想疯狂的玩。”

三、回应对方。

“你的意思是上高中很累,周末只想肆意的放松放松是不是?”

“妈妈看到你打游戏就会认为一定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很担心你上瘾了。”

四、找到共识。我:“儿子你看,我们都是想在你在休息时间多放松放松,在学校认真学习。”儿子:“是的。”

通过这样的四步法,了解到我和孩子对学业的规划是一致的。一下子就释然了,焦虑的情绪放下了,避免了和青春期孩子的更多冲突,为后一步沟通怎么解决这个事件创造了和谐的氛围。

【预防异议】通过第三选择思维改变了思维惯性,分别从自己和对方的角度进行察觉,创造和谐。如果不这么做,长期只认为自己是对的,会失去良好的人际关系,长期只认为别人是对的,会失去自我。

【A2:小剧本】

俗话说:“学的好,不如用的好。”学习就是为了致用。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让我们化身为编剧,编一个小剧本。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一个月里,生活或工作中可能和对方产生分歧的场景,请设计出当时的情景,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当时的对话,动作等。可能是因为孩子教育问题,可能是你和朋友因为口味不同想去不同的饭店吃饭,可能是工作中和同事之间不能达成一致。请大家运用“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找到共识点(找到一个就可以了),把关键字写在小剧本上,最后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时间3分钟,3分钟后有请一位小伙伴分享她的剧本。请注意是用“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找到双方的共识点,然后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出来。

【学习者分享】

拆书家:我刚看到凯文写的是和对象之间发生的事件,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习者凯文:

这周和下周之间的某一天,在微信上或者通过电话,和自己的女朋友因为长时间没有见面的事情运用“第三选择四步法”进行沟通。

一、回问自己。我(凯文)是怎么想的呢:最近比较忙,一直在出差。好不容易有个周末,我也想有点自己的空间,每周都要见面有些难度。

二、倾听对方。凯文:“你想多久时间见一次?你大概想什么时间见面?”

女朋友:“又有几周没见了,这个月底就要见。”

三、回应对方。

凯文:“月底确实比较忙,人力资源到月底年底就特别忙。能不能换一个时间,下个月月初行不行?”

女朋友:“你什么时间可以,你不能再超过12月中。”

四、找到共识。凯文:“12月的第一周见面。”女朋友:“那你说话算数。”

结果:达成一致12月的第一周见面。

【拆书家反馈】其实我们比较容易因为见不见面的这种小事情而发生争吵,但是我们运用了“第三选择思维四步法”之后,我们达成共识点的过程是不是不会再出现那么激烈的情况。

【总结和过渡】学习了第三选择思维让我们在面对分歧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双方的需求,找到更多的共识点。改变思维可以化解冲突,避免激化矛盾。创造了友好互动的氛围后,才能够平心静气的面对实际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接下来,进入片段二,用“协同原则”共创解决方案。

【量表自测】

在开始第二个片段前,首先,请大家先做一下自测题,按照1-6的标准给自己打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6分代表非常符合,请你花1分钟时间,将每道题打分,并汇总分数,做好的小伙伴可以用微笑示意我。

序号

内容

得分(1分完全不相符,6分是完全相符)

1

出现分歧时,我总是会邀请对方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1

2

3

4

5

6

2

集体活动中,我总能关注到每个人的需求。

1

2

3

4

5

6

3

有人反对我,我能认真的听完他的想法。

1

2

3

4

5

6

4

面对冲突时,我总认为会有更好的方法。

1

2

3

4

5

6

5

和对方观点不同时,我总会从细节中寻找出共同点。

1

2

3

4

5

6

总分

【I测试题解释+和学习者互动】

20分以上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有两位小伙伴,恭喜你们,你非常擅长于和他人合作,如果能够熟练协同的方法,就可以创造出更多共赢的局面。15-20分的小伙伴请举手示意我一下,三位小伙伴,今天来的小伙伴都好优秀,这个分数段说明你已经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且愿意和大家协同找到更好的方案。15分以下的小伙伴在我们现场没有,他们可能更喜欢让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作为一名社会人,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的存在,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有需要协同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片段二,请大家用30秒的时间阅读,阅读时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R:阅读原文】

【拆页二】

我们通过一种被称为“协同”的原则达成第3选择。协同就是1加1等于10或者100甚至1000!协同就是两个或以上的人决定放弃成见,迎接挑战的硕果。它关乎激情,活力,创造力以及创造美好新现实的冲动。

协同与妥协是两码事。妥协时1加1最多等于1.5,双方都有损失。协同则不仅能够解决冲突,而且在协同达成的时候,我们能够超越冲突。我们会达到一种新的境界,人人为新希望而激动,未来因此而发生改变。协同比“我的方法”或“你的方法”更好,它是“我们的方法”。

【学习目标二】片段二的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采取“协同”四步法讨论出可满足各方需求的解决方案。

拆书家:协同有哪些关键词?

学习者:放弃成见,迎接挑战,我们的方法,超越冲突

拆书家:放弃成见,迎接挑战,我们的方法,超越冲突。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关于协同大家是怎么理解的?

学习者:满足大家的需求

【回应式反馈+概念】是的,协同”将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关注大家的利益,创造出让人倍感愉悦的方案,什么叫倍感愉悦呢?大声的欢呼“YES”,激动的互相拥抱,急于开心的向别人分享。

【I:重述原文】

【WHAT】

和父母间为了生活习惯而争执,同事间为了一些琐事而大发脾气的时候,我们特别容易把目光放在冲突点上,然而真正要解决的并不是冲突点,而是发生冲突时候,能够促成满足各方需求的处理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协同”。

【概念对比】为了更好的理解协同,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反例一】有个同事一向特别强势,我吵不过她,她说了算。是不是协同?

学习者:妥协,不是。

拆书家:不是,协同是放弃成见,站在双方立场去考虑。

【反例二】公司安排下来的这个项目我们每个人都全力配合。是不是协同?

学习者:不是。

拆书家:不是,协同需要基于所有人都认可的标准,而不是安排什么就是什么的退让。

【反例三】今天召开新项目会议,经过大家的表决,基本都对方案比较满意。是不是协同?

学习者:不是/是的

拆书家:有说是的,有说不是的。在这里不是,协同是创造美好新现实,找到人人都激动的方案,协同达成的时候是开心,快乐,甚至情绪激昂的。

根据以上的例子,我给大家列出了“妥协”和“协同”的区别:

妥协是:坚持己见,只关注自己的立场,遵从某一方的要求,以某一方退让来解决。

协同是:放弃成见,关注双方的立场,关心我们的需求,共同创造出美好的新方案。

【强调重点和难点+适用边界】

从以上可以看出,协同是放弃成见,关注双方的需求,创造出人人都满怀期待的方案。它不适用于两种选择思维,当对方不愿意进行协同或者有精神层面的疾病,也是不能协同的。

(HOW)了解了协同,我根据书上的内容总结出以下步骤——“协同四步法”:

一,邀请对方一起。邀请对方一起来寻找解决方案:“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方法?”

二,写出每人目标。将每一个人的目标罗列在一张纸上。

三,找出共同目标。从罗列出的共同目标里筛选出共同的目标。

四,确认解决方案。根据共同目标,先将所有的方案罗列出来,不做评判。怎么样来判定找到了最好的方案呢?当见到这个方案的时候(达成信号)期待/兴奋/开心/长舒一口气/气氛活跃/看到希望.........

【案例】刚刚给大家分享了上个星期我儿子每天打游戏很多,他认为是上学前的狂欢,而我认为他太迷恋游戏已经上瘾了一定会影响学习。在上一个页面我们看到了双方的共识点,已经让自己情绪平和,建立了愉快的沟通。接下来运用“协同四步法”找到解决方案:

一,邀请对方一起。“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让你同样觉得在周末玩的很爽?”

二,写出每人目标

儿子:1.把游戏里的钱都花掉上学就不打了。2.疯狂的和同学一起玩。3.妈妈不要管的太多。

我:1.不要整天的打游戏。2.不要让我看到打游戏。3.预习下周的课程。

三,找出共同目标。在周末时间疯狂的玩的开心,做好提前预习。

四,确认解决方案。妈妈做自己的事情,儿子周末上午两个小时完成新课程预习作业,打游戏两个小时,其它时间下楼和小伙伴疯狂的躲猫猫或者打牌。每天晚上和妈妈确认当天的内容。

经过这样,上个周末我们都过的很开心。晚上睡觉前还跑到我床上躺着说了很久,自己的高中规划,理想。如果没有运用今天的方法,因为游戏不停吵架,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良好的亲子关系。

【预防异议】可能有小伙伴会说,这样达成的方案一定好吗?好不好,只有去实践了才知道。如果不这么做,特别容易陷入争吵和自我辩护,损耗彼此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损伤之前建立的感情和信任。需要注意的是分歧促进协同,但是不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找到让人兴奋的结果,一些时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进行。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微行动学习】

【分组】因为我们下面要多次进行小组讨论,我再明确一下分组,三个人为一组,共分为两组,每个组选出一位组长,组长的任务是组织现场讨论,指派人员上来分享。请每组的组长举手示意我一下。

1、【明确问题】

拆书家:刚才的这几步(协同四步法)大家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

结合大家过往的分歧,也可以参考刚才的案例,平时我们是怎么做的?这四步里面哪些是没怎么去执行过的呢?

青青:情绪上来了,邀请他一起解决问题就很难做到。

凯文:我也觉得邀请一起解决问题是很难做到的。

拆书家:我看到大家不停的都在点头,其它小伙伴们也觉得邀请一起解决问题是很难的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和大家确认一下,大家都认为这一步有点难吗

学习者:是的。

拆书家:这里我们就明确了问题,为什么邀请对方一起解决问题这么难呢?

学习者:好的。

拆书家:那我们接下来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2、【引导讨论问题本质】(3分)

我们都知道问题的本质就是指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或核心要求,它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大家觉得“邀请对方一起解决问题很难的”的本质原因会有哪些呢?大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追问,探讨一下。

5分钟的时间,请组长记录一下探讨结果,一会儿安排一位组员上来分享。

拆书家:请小组分别来分享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一组:

1. 很难控制自己情绪。

2. 立场利益不一致。

3. 对他人有成见。

4. 自我封闭,自己思维固化。

5. 先不能放低自己。

6. 面子过不去。

7. 过分担忧,恐惧未知。

8. 自己格局不够高。

二组:

1. 只关注个人情绪。

2. 身份和立场。

3. 自尊心。

4. 认知——思维方式。

5. 知识局限。

拆书家:谢谢大家,1组和2组都已经分享完毕了,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学习者:没有了。

拆书家:谢谢两个小组的精彩分享,目前我们一共收到12条本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有没有内容可以合并的。

1. 关注自己的情绪。

2. 身份和立场。

3. 自尊心。

4. 过分担忧,恐惧未知。

5. 自己格局不够高。

6. 思维方式。

7. 知识局限。

8. 对他人有成见。

拆书家:合并后我们就有了8条本质,大家认同吗?

学习者:认同。

3、【明确问题本质】(1分)

拆书家:刚才我们找到了8条本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8条中最核心的是那一条,如果这一条的问题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都解决了,相对来说最符合的。

学习者:关注自己的情绪,思维方式,对他人的成见

拆书家:现在大家一起筛选出三条,那么我们再从这三条里面找到最本质的那一条。

学习者:思维方式。

拆书家:这样梳理下来,我们现在要讨论的真正的问题就变成了“改变思维方式”,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4、【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3分)

一:确认目标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我们希望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就算是达成我们的目标了。

学习者:成长型思维,开放型思维

拆书家:大家说的都非常的好,我们今天时间有限,这几个思维都非常的大,我们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去刻意练习,这是我们今天很难达到的。但是我们今天可以达到什么呢?我们今天是不是可以找到可以改变我们思维方式的几种方法,今天是不是大家可以做到,我们以这个为解决程度可以吗?

学习者:可以。

拆书家: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找到集中可以改变思维的几种方法,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二:引导方案讨论

拆书家:明确了做到什么程度,下面一起来寻找解决方法,具体该怎么做?

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讨论

5、【请每位组长分享自己组的成果】

拆书家:请小组分别来分享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一组:

1. 参加拆书帮活动。

2. 多交流,多拓展圈子。

3. 换位思考。

4. 自我反省,复盘。

5. 轮岗体验。

6. 学习心理学,沟通技巧。

7. 目标清晰。

二组:

1. 参加拆书帮活动。

2. 看到对方的优点,学习认可他人。

3. 围绕事情解决。

4. 正能量,正观念,正精进。

5. 求同存异,寻找第三选择。

6. 先行动再调整。

7. 见世界,见他人,见自己

8. 突破边界,超越自我

拆书家:感谢两组的精彩分享,大家还有其它要补充的吗?我们现在一共有15个点,有一些是同类的,我们合并并梳理一下,

1. 目标清晰。

2. 参加拆书帮活动。

3. 多交流,多拓展圈子。

4. 换位思考。

5. 自我反思,复盘。

6. 学习心理学,沟通技巧。

7. 看到对方优点,认可他人。

8. 围绕事情解决。

9. 正能量,正观念,正精进。

10. 先行动再调整。

11. 见世界,见他人,见自己。

拆书家: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我们合并同类项,删掉不能够实际执行的内容之后,一共找到了11条大家可执行的方法。今天我们通过微行动的学习,最后共创出了这样的方案。对上面的解决方案,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大家认同吗?

学习者:没有疑问了,认同。

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这是我们共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我们的付出鼓掌。

【A2-催化学习者应用-布置作业-特定任务】

经过了愉快的学习,到了布置作业的环节。今天我们学习了面对分歧时的处理方式,要让自己熟练运用就需要多多练习。请大家在一周内和一位家人或者朋友,针对你们最近出现的分歧或冲突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首先用“第三选择思维”达成共识,建立良好互动,然后共创解决方案。请大家写出你想分享的家人,你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这位家人分享的目地是什么?请大家写在便签上,一会儿交给我。

学习者作业:

时间:周三

地点:家里

人物:青青和婆婆

起因:一年级大的孩子不吃饭还需要硬喂,每次看见心里很抓狂,很想发火

经过:

一,邀请对方一起。青青:“妈,小丫不吃饭总是这么一边看电视一边喂饭我想和你好好沟通一下?”

二,写出每人目标。青青:1.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孩子身体健康。3.不要一心二用,专注力强。

婆婆:1.孩子强壮一点,健健康康。2.情绪稳定听话。3.孩子妈妈可以分担一些。

三,找出共同目标。孩子身体健康。

四,确认解决方案。全家人都在饭桌上吃饭,妈妈和孩子约定一个阶段性的激励,妈妈给孩子准备一个能保温的饭碗,孩子吃的比较慢的时候,奶奶陪伴鼓励不动手帮忙。

结果:家庭不再为这个事件弄的大家都不开心了。

【结语】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达成第三选择的两步:

一.用第三选择思维找到共识点:

1、回问自己。2、倾听对方。3、回应对方。4、找到共识。

二.用协同共创解决方案:

1,邀请对方一起。2,写出每人目标。3,找出共同目标。4,确认解决方案。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能够更多的回看自己,理解他人,更好的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并且在发生分歧的时候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积极进行协同,创造出可以带来双赢的方案。感谢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