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进行TF 2-1拆书,我是阳智,向阳而生的“阳”,睿智的“智”。我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我是一名高中生妈妈,一名小学教师,还是未来的学习促进者。
【学习目标】我带领大家拆解“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了解“赢得合作”的操作过程,并运用方法与孩子、学生等进行有效沟通,让孩子愿意听并愿意合作。
【分组】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后面环节要分组讨论,每个组3-4人,请大家就近分好组。(如果了解前来参与的伙伴,根据新手、已入帮搭配小组成员)
【FAB法介绍图书】
F特征,核心是书:我拆解的片段来自《正面管教》这本书,这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父母和老师受益终生的经典著作。作者是美国的简·尼尔森,她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A优势,重点是比较:与同类型书籍比较,这本书更具有专业性,自1981年第一次出版以来,一直是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作家深层解读孩子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教给我们采取的应对方法经无数父母、老师使用非常有效。
B: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你是否有这样的困惑:你对孩子太严格和控制过多,孩子唯唯诺诺或是什么事都要依赖你?当你太娇纵孩子或放养时间过长,孩子问题多多让你苦不堪言?这本书的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孩子的管理方法,还能培养出孩子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你正有此困惑,这本书绝对能帮到你!
B1:我今天带来的拆页是“赢得合作”的操作过程,运用方法能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能让你与孩子、学生等进行有效沟通,让孩子愿意听并愿意合作。
接下来我们花2分钟时间看一下原文,如果看完的可以举手示意我。
R: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来自《正面管教》p26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相互尊重的气氛。
马丁内斯太太与我们分享了她下面的这个经历。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
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术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第三步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必要。)
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马丁内斯太太说:"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
马丁内斯太太的一个目的是要帮助琳达找到一些办法,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注意,当她采用了鼓励的方法(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琳达就感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是疏远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当妈妈能够从琳达的角度来看问题时,琳达就不再觉得需要戒备了。
大家看完了拆页。
What:这个拆页介绍了如何赢得合作的四步骤。
Why:作为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我们通常喜欢对孩子一顿狠批,这样伤了孩子自尊心,年龄小的孩子一顿哇哇大哭,或是噘着嘴不理你;年龄大的孩子会跟你大吵大闹,弄得家里鸡犬不宁,甚至离家出走……沟通会陷入僵局,导致亲子、师生等关系破裂,还会引发一系列的事故。
运用这四步法能和孩子、学生等对象进行沟通时,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孩子会觉得自己被理解,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How:赢得合作的方法,具体可以这样操作:
①认同对方感受;
不要指责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认同他的情绪及感受。语气尽量柔和一些。
②说出类似经历;
如果你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经历,讲给对方听,他觉得你能感同身受理解他。
③表达你的感受;真诚而友善地表达你对他的关心和担忧。如果前两个步骤已很充分,这一步骤可以省略。
④协同解决问题。
和孩子商讨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事情,如果孩子暂时没有想到办法,你可以给孩子一些提示或建议。
Wnere:这个赢得合作的方法不只适用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适用于学校的老师们,在师父指导新手时也适用。
如果对方只是想找人倾诉烦恼,或是孩子太小没有自主意识也不适用。
【反面例子】
记得我家孩子在读初三的第一学期,那次期中考试数学成绩退步大,我事先向老师问明情况,知道孩子是因为自以为学会了要按自己思路来,听课不专心和练习太少导致。孩子低垂着头回家了,我大声问他考得怎样,他一脸不耐烦地说:“不好。”我一看数学卷,好多题计算出错,后两道题还没做,我就开始数落:“上课不认真,难怪不知道做,考这么点分,一中肯定上不了!……”孩子怒视着我:“考不上就考不上!那是我自己的事情!你少到我面前唠唠叨叨!”
【A1+】如果时间能重回孩子初三那天,我会这样操作:察觉到孩子情绪低落,我会走到他旁边,轻声询问:“今天期中考试的成绩妈妈看到了,你看起来有些难过,是数学没考好,没信心学好吗?”(对应第一步:认同对方感受)
孩子会点头,我说:“妈妈读中专时有一次数学没及格我还哭了, 我觉得自己学不好数学,对自己特别失望。”孩子愿意继续听下去。(对应第二步:说出类似经历)
第三步:表达我的感受。如果前面的沟通让孩子愿意听,第三步就省略。如果预期效果不佳,我就说出对孩子这种学习状态的担忧,表达我的心情。
第四步协同解决问题,我对孩子说:“还有半年就要中考,你其实是很想努力一把考上一中的。你比妈妈聪明,有什么办法能解决你数学中遇到的问题吗?”孩子会进行分析,知道做题不熟练,上课不认真,再引导他关注课堂学习效率,知道今后的努力方向。
拆书家提问:
接下来请大家认真的想一想,回忆一下在以前有没有过指责、羞辱或说教,导致沟通失败的例子?
有没有教育孩子时,当他考的不好,上课不听课,或是抢走小朋友玩具进行过指责、羞辱或说教?孩子是怎样的反应?
如果你还没有结婚,没有孩子,也不是老师,你可以回想你在成长过程中有没有受到父母这样的指责、羞辱或说教呢?
每人想一个场景就好,可以简单记录在我发给大家的拆页空白处,只要记录场景,不需要对场景进行评价或者修正,下个环节我会给大家充足时间来讨论解决方案。等下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场景。
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下你的场景吧。
学习小伙伴成玲讲述:去年上半年,一天晚上已经十点多了, 女儿还在磨磨蹭蹭,我就不断地催促她:“明天要带的书本作业准备好了吗?洗脸刷牙了吗?这么晚了,你快点睡喽!”女儿反而不知道干什么,在厨房卫生间转了几个圈。我见此更着急,大吼:“你干嘛呀?快点睡呀!”
【学习者反思加工】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赢得合作的方法,那如果时光倒流,回到你刚才写下的场景,你有重来一次的机会,你当时会如何做呢?
请大家在组内讨论交流,先讲场景,再讲解决办法,要有具体步骤:①认同对方感受;②说出类似经历;③表达你的感受;④协同解决问题。讨论结束后,我请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现在邀请小伙伴来分享你的场景和你的解决方案。
学习者薛薛分享:之前儿子要一个人去看演唱会,我们和儿子有过一次不愉快的沟通。如果时间倒流,用到这四步法,首先认同儿子的感受,“你想一个人坐飞机去上海看演出,年轻人嘛,这份激情妈妈能理解”;接着讲自己的经历,“妈妈年轻的时候,也不管那么多,自己一个人跑去看演唱。”第三步表达感受,年轻人有点冲动很正常,不要像你老爸那样老态龙钟;第四步协同解决问题,启发和指点下儿子,怎么安排他的宠物,订酒店、机票等。最后还做通老公的思想工作,支持儿子的决定。
结束语:
谢谢小伙伴的分享。今天我们学习到了赢得合作的方法,认同对方感受,说出类似经历,表达你的感受,协同解决问题,能帮到大家。祝福大家都能收获幸福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生活,工作上顺顺利利。
感谢大家参与,我的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