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581期线下活动宁乡专场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找到期望背后的实际目的

开场:

大家好,我是薛薛(薛庆华),今天是我的TF3-1的过级,三个标签简单自我介绍:

第一:我是一名书协会员;

第二:我是一名贝斯手;

第三:我是一位终身学习者,目前正在努力成为三级拆书家。

今天我要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找到期望背后的实际目的

【场景法介绍图书】

【场景】你是否对这样的声音很熟悉:

老婆:同样是当爹的,你看隔壁某某,周末带孩子做家务那动作利索的呀!

老公:那你去嫁给他呀!

···

一句话不对头,夫妻开始了数落对方的争吵。

还有这样的画面:恋爱时和男友去看电影,看到恐怖镜头女友说:我好害怕呀!不敢看了!男友说:你不看就出去等我吧!女友顿时就窝火,心里想还要不要继续交往呢?

【提问】你是不是曾经经历过自己实际是需要什么,但就是词不达意了,随口而出后不但听的人甩脸色,自己也跟着不开心。那你想过没有,别人会不会也和你一样呢?

【影响】这些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失败的对话,不仅会影响生活氛围感,严重的甚至可以破坏亲密关系。在工作中,面对同事、上司,影响的就可能是一份得来不易的工作。所以,就算是平常的对话,产生的效应都不容小觑哦。

【解决】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关键对话》是通过对身边这些实际案例的观察和追踪,介绍一些对话的技巧和方法,教你如何多维度思考解决问题,更好的应对工作和生活中随时发生的对话暗礁。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首先请大家花一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阅读完后请给我示意,谢谢。

《关键对话》P81页

识别策略背后的目的

想要积极寻找共同目的只是令人激动的第一步,光有这个念头还不够。调整到正确的心态之后,我们还需要改变应对策略。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发现对话陷入僵局的原因在于,我们期望实现的是一个目标,而对方希望实现的是另一个目标。我们认为这种矛盾永远无法调和,因为我们总是把期望的目标和实际目的等同起来。实际上,期望目标是一种策略,策略带来的结果才是实际目的。换句话说,我们总是把愿望或目的和策略混为一谈,这就是问题所在。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首先我们先明确今天的学习目标:跟随我的拆解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目标不一致时,能够区分“期望目标与实际目的”,并学会运用“找到期望背后的实际目的三步法”,继续对话,为创建共同目的努力。

下面开始我的拆解,如果有不明白的请先写下来,编剧本的环节可以问我:

【WHAT】原文片段里提到了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这两个概念,我们先辨析区分它们:

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期望目标?期望目标就是对未来发生的事情提前勾勒出一种自己想要的目标,对话中作为一种方法策略来使用。

那么实际目的:关键词“实际”是非主观的、与事实相符合的或已有的事物。

为了方便理解,举例说明:

妈妈看到隔壁邻居开始在重新修整菜园,有点羡慕,对我说:“你不用眼巴巴看着别人搞就心动哈,我可不想搞。”

请问这个“不想搞”说的是实际目的吗?

当然不是。“不想搞”说的是表面上的,实际上心里还是想搞的。

过了几天,看到邻居家的菜园初具模型,妈妈对我说:“我觉得你如此努力的工作,下个月就可以赚够7、8万块钱给我搞菜园吧!”

请问妈妈说的是期望还是实际呢?

“我觉得”是主观的,没有事实依据,所以属于期望。

又过了几天,邻居家菜园差不多搞完,我的钱还没到位,妈妈指着满是泥巴的鞋子说:“现在看这些泥巴好不顺眼,明天给我多买几双鞋子替换着穿!”

买鞋子替换穿是妈妈想要的结果吗?

不是?实际上是想借买鞋子这个理由催我搞菜园了,是一种方法策略。

邻居家的菜园搞完了,妈妈对我说:“你微信给我转3万块钱整菜园,因为经过丈量,隔壁家的跟我家的一样大,他们就花了这么多。”

提问:这个说的是期望目标还是实际目的?

这个是实际目的,因为她是从实际出发的,有事实依据,需求非常明确。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到,期望目标就是条条大道,是一种方法策略。而实际目的才是罗马,是方法策略产生的结果。

分清楚了两个概念之后,怎么做才是关键:

今年的国庆节前,掌柜直接要求员工小平假期加班不休假,小平听了这个要求当时就有抵触情绪,说那不行,我也有事要办。这么硬生生的对话就造成了都不让步的僵局。【WHY】遇到这样的对话场面,抓住不一致的目的去争论是毫无意义的。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打破僵局,积极寻找新的方案才是更好的选择。

【HOW】我通过对原文的理解整理出了“找到期望背后的实际目的三步法”:

第一步:暂停对话

开头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建议:大家休息、上洗手间等都可以暂停。

那么小平就对掌柜说:“老板,我先给某某客户回个电话,回头我再找你聊这个问题,好吧?”

第二步:辨析目的

暂停后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有的问题需要三个方面进行思考,有的从其中一点就能辨析出结果。

1、从出发点思考。小平想:掌柜的出发点是什么?我的出发点:明年加工资不能因为这件事筐瓢。

2、从表现不同。小平自己有抵触情绪,掌柜如此坚持肯定是有原因。

3、从关联的不同。小平关联的是自己的事,掌柜关联的就是客户的要求了。

第三步:确定目的

经过一番思考后,小平主动找掌柜对话,可以试探性提问,也可以进行积极表态。

小平:“老板,刚刚我有些抵触情绪,毕竟我们一开始都只会关联自己,这个希望你能理解。我能感觉出这个单子很重要,你能说说实际想要什么结果吗?”

掌柜觉得态度也行,缓缓了说:“最终肯定是要达到客户的标准,准时交货。要求你加班是想你多一点时间花在技术层面。”

小平:“实际上我也可以加班,只是国庆节得有半天时间参加我弟弟的订婚礼。那你看这样行不行···”

经过这样的一次对话后,小平按时按标准完成了客户的订单,也参加了弟弟的订婚礼,取得了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预防异议】你也许会说,别人都不管那么多我干嘛要去想着做这些?其实只要我们学会了从不同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等于是做了一次拔高自我的练习。我、以及我们都会有更好的发现。

【WYERE】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目的不一致时都可以视情况使用这个方法,但如果对方并不是真心想继续沟通,你问他也不说具体情况这些就没必要去理会更多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催化学习者应用】通过以上的学习,请小伙伴们花四分钟的时间自己编一个故事,设计时间、地点、人物、简单的故事背景。其中有一部分是对话,可以辨析并使用三步法的。然后请一位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

请注意:我们的目的是学习使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而不是解决问题的本身。

参考场景:

一:闺蜜平时只在周末散步,没有其他运动,但最近她的状态不好,你觉得未来一周可能会约她来家里做客,她会说:我觉得去爬一个野山头,把自己累垮的那种挺好的。你听了之后用刚刚学习的方法跟她进行了一次对话。

二:孩子这学期几次的英语考试成绩都只有60分左右,你计划在周末在家跟孩子规划寒假的安排。但孩子只想玩,于是他说去报个学溜冰的训练营吧,因为他看到电视里溜冰的画面好想那个人是自己呀。于是,你引导他区分了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是什么,并同时使用了“找到期望背后的实际目的三步法”的对话。

学习者阳老师:

本周末,在我家里,我和闺蜜可能会有一场对话,因为我看她最近状态不好。

我:亲爱的,好久不见,你到我家里来吃个饭不?

闺蜜:最近我挺累的,要不我们去爬山吧!

我听了后就懵了,(暂停对话)停顿了一下,心里想(辨析):累了怎么还去爬山呢?那么爬山只是表面现象,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

我:(辨析目的)你说你最近休息不好,是不是生活或工作中有什么事困扰你了?

闺蜜:我也好久没见你了,大家都忙

我:(确定目的)是的,你看,我也想你了,你看,你也想我了不是

闺蜜:嗯

我:那我们就一起吃个饭,到附近散步吧

闺蜜:好的

结束语:谢谢小伙伴的演练,我们今天学习了如何去辨析期望目标和实际目的,不把它们混成一谈更有助我们解决问题,“找到期望背后的实际目的三步法”能促使我们去完成更高质量的对话,希望大家多做这类练习,祝福大家的生活更美好,谢谢各位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