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0.5分钟)
大家好,我是长乐。我的三个标签是教师、咨询师和女儿的老爸。我的职业是教师,讲授基础医学课程。我的兼职是心理咨询师,取向是以人为中心。在家里,我的核心任务是照顾好女儿。女儿上五年级,妈妈管生活,学习我负责。
学习目标(0.5分钟)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学习主题是“帮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的四个方法”。
设定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大家在遇到孩子陷入负面情绪时,能够使用专注倾听、简单回应、描述感受和想象达成四个方法,帮助孩子尽快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图书介绍(FAB)(2分钟)
今天的拆页来自《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F(特点):
这本书围绕五个主题,即感受、愤怒、赞赏、代替惩罚和寻求合作向读者介绍了一系列亲子沟通的原则和技巧,还对常见的亲子沟通问题给予了细致入微的回答。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马兹丽施,她们是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
A(优势):
本书是亲子沟通方面的经典著作,已经畅销40多年,全球销售量300多万本。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了,插图生动有趣,使读者易于阅读和理解。书中提供了大量案例,都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场景,方便读者即学即用。浅近的原理和技巧的背后,有着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做支撑,无论是新手父母还是有经验的家长,都可以从本书获益。
B1(全书获益):
学完本书,读者可以掌握5大方面的亲子沟通技巧,提高孩子的合作意愿,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和幸福感。
B2(拆页获益):
学完今天的拆页,我们能立即掌握4种实用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帮助孩子尽快改善消极情绪,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形成。
[R]阅读拆页(1分钟)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关于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建议。请大家先阅读原文,完成后抬头示意我,时间1分钟,现在开始。
关于感受
当孩子不开心的感受遭到否认或忽略时,通常会变得更加难过。即使父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决办法,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但是…
有时候,只是倾听他们就会有效果。(专注倾听)
儿子:老师发给我们泥巴,我做了一只免子,结果掉在地上,它的耳朵摔折了。
父亲:(倾听)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噢”或“嗯”,就能让他们知道你理解了。(简单回应)
儿子:现在我的兔子只剩下一只耳朵了!
父亲:哦
有时候,“说出他们的感受”会对他们有帮助。(描述感受)
儿子:我试着用胶水把耳朵粘上,但还是往下掉。
父亲:那一定让你很纠结!
当你用幻想的方式给予他们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时,绝大多数孩子会很感激你。(想象达成)
父亲:我敢说,你一定希望自己说一句咒语,兔子就能长出一只新耳朵。
【I】讲解引导(5分钟)
What
在这个拆页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4种对应孩子消极情绪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它们是专注倾听、简单回应、命名感受和想象达成。
How
我们来看看这些方法的具体应用。
第一种方法,专注倾听。当孩子有了情绪,来找我们诉说,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放下手头的事情,专心致志的倾听孩子的表达。
第二种方法,简单回应。在听的时候,我们可以点点头,用“哦”、“嗯”,做些简单的回应,鼓励孩子继续表达。
第三种方法,描述感受。我们可以直接把孩子的感受说出来。比如:“你现在真的非常失望。”
第四种方法,想象达成。我们也可以用想象的方式,在幻想中满足孩子的愿望。比如:“我敢打赌,你肯定希望今天上学时带着作业本。”
Why
做家长的都希望能帮助孩子成长,但要是没学过这些方法,面对一个陷入情绪的孩子,可能一不留神就会使用忽视、否认、给建议,甚至压抑和指责来应对孩子的情绪。
(反例)
暑假我带孩子去南京玩,路上孩子把心爱的玩具弄丢了,伤心的哭。我当时忙着看手机,嘴上嘟囔着,“别哭、别哭,这有啥伤心的,不就是个旧玩具吗,再说,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啊,自己的东西自己都看不住…”
(不这样做的坏处)
这样的方法无异于雪上加霜,要么激发出更多负面情绪,要么会让孩子失望、无助、变得自我压抑,影响性格的健康发展。我们也成了没有同理心的父母,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
(反例加工为正例)
根据拆页的建议,我们应该这样做。选择使用以下的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
第一种,专注倾听。面对一个丢了玩具而伤心哭泣的孩子,我们首先应该放下手头的一切,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仔细倾听孩子的表达。
第二种,简单回应。在听孩子述说的时候,点点头,或者简单的回应“嗯”、“哦”,鼓励孩子继续表达。
第三种,描述感受。说出孩子的情绪。比如,“你特别伤心,因为最心爱的玩具给丢了。”
第四种,想象达成。利用幻想和想象满足孩子的愿望。比如,“我猜你一定希望当时把书包拉链拉的紧紧的,那玩具现在还在你书包里呢。”
采用这样的方法,不但能帮助孩子尽快摆脱情绪困扰,你也成为了一个善于共情、懂得孩子的父母,让亲子关系变得其乐融融。
Where
这些方法不但能帮助孩子,也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方法时,我们自己先要有个心理准备,那就是对对方要有一种包容和接纳的态度,愿意去理解和承载的对方的情绪。接纳的态度是这些方法能够发挥作用的前提。
当然在关系较为疏远或无需承载对方情绪的场景中,是用不到这些方法的。
【A1】激活经验(显像提问)(5分钟)
拆书家提问设计:
(显像提问)
接下来,我想邀请伙伴们回想一下最近这段时间,当孩子陷入负面情绪向你求助时,哪一个应对方式是你最熟悉的?心不在焉,根本没有注意听;或者,否认感受,“没事、没事,不疼,不疼”;或者,急于给建议,“不就一幅画吗,弄烂了就再画一张”;或者,指责批评,“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大的脾气”。
你最近一次采用这种应对方式,是什么时候,是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做的?请想一想,在小组内分享。
(分组)
我们分组进行讨论。以桌子中线为界,左边一组,右边一组。请大家用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做分享,每位伙伴分享大约1到2分钟。然后,我会从每组邀请一位伙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请大家开始讨论。
(3分钟过去了…)
好的,时间到,讨论结束。请这位伙伴为我们分享您的经验,这一轮,我们先分享当时做的不够好和不到位的经历。1分钟时间,请开始吧。
……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最近,孩子要参加一个地理竞赛,学校报名人数比较多,比赛前一周时间,因为人数限制,要抽签参赛,我孩子没抽到,就不能够去参加比赛了。孩子觉得怎么就他这么倒霉,刚好就他被抽中不能参加比赛了。在晚上放学的路上,孩子就把这个事就跟我说了。我当时就想,你也没复习几天,人家其他同学毕竟都是提前一年准备了,你才看了几天,你就是去考了也不一定能考过。
拆书家:这是你的内心戏,那你后来是怎么样应对孩子的?
学习者:他跟我说完之后,我就“嗯”,“嗯”,就过去了。其实,我就只是听了下,那个事情并没有过我的脑子。我娃看到我没有反应,就问我,“妈,你到底听没听我说话?我今天这么不开心,你咋没啥反应呢?”然后,我当时就觉得我还挺挺难受的,想第二天找补一下。
拆书家:好的,谢谢,这个例子,刚好就是没有全神贯注的仔细去倾听孩子的表达啊。
【A1+】(反思加工)(5分钟)
拆书家设计提问:
(反思加工)
感谢伙伴们的真诚分享。看来,我们以往习惯的做法,效果并不太好。那么,如果时间能倒流,你有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能用上我们今天学习的四个方法,即专注倾听、简单回应、描述感受和想象达成,你又会怎么做呢?
请大家用3分钟时间在小组内做分享,每位伙伴分享大约1到2分钟。然后,我会请一位伙伴分享他的新的做法。
(3分钟过去了…)
好的,时间到,请这位伙伴谈谈,如果再来一次,您会怎么做,1分钟时间,请开始吧。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那天其实在他说的时候,我可以专注的来听,然后他在讲这个过程的时候,我还可以简单的回应他。比如说“啊,是这样的啊?然后呢?那你跟老师怎么沟通的呀”。就是可以让孩子把这个事情完整的来描述一下,在描述的这个过程中,其实只要说出来,情绪就会好一些。然后,等他描述完整个过程,我可以问问孩子的感受。比如说我就会问他,“那你是不是觉得特别遗憾呀”?这个是用一种确认的一种方式,确认他的那个情绪。
拆书家:其实你也可以直接说出他个感受,“那你一定觉得很遗憾啊”。
学习者:对啊,可以说“你一定觉得很遗憾”。最后呢,我也可以跟孩子说,“老师也不是跟你们讲了吗,也许你们以后还有机会对吧!说不定下次你去了之后,咱就可以拿到奖牌了”。
拆书家:对,这是个好办法。你这是用指向未来的幻想的办法了。既然是想象的话,我们可以不用考虑时空限制,就针对当下展开幻想,如果说这次给你机会,你一定是能得上奖牌的。我们也可以把指向那个未来的那个幻想放在现在来说。
再次感谢伙伴们的分享。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实实在在用到生活中,帮助孩子尽快走出负面情绪,变得更加健康、快乐,也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和谐。我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